王淑珍
目的::探讨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运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115名高职高专护理学生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1人)和实验组(64人),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取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学-教”模式,实验结束后进行课程考试,并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通过实验发现,实验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成绩(P <0.05),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学生对新教学模式较容易接受,各项基本能力和技能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结论:对于高职高专层次的医学生应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学-教”模式,学生成绩大幅度提高,相关基本技能水平得到了提升,对医疗水平的提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作者:陈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给予早期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确诊并收治的130例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收住院后即为其应用常规内科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基础对症治疗外加用纳洛酮治疗,两组治疗1~2d 后若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即果断给予呼吸机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状态。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15%。两组治疗前血液 pH 值、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比同组治疗前显著好转(P <0.05),研究组各个指标的好转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给予早期药物治疗可显著遏制肺性脑病的病变进程,改善患者血气指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王新;王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价沙丁胺醇结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急性期哮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期哮喘患儿90例,根据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沙丁胺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布地奈德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沙丁胺醇结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急性期哮喘疗效显著,安全性佳,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石卫琴;李庆之;周贤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Gemox 方案)在十二指肠腺癌一线化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3例经病理诊断为晚期十二指肠癌的患者接受 Gemox 方案化疗,每2周期复查 CT 行疗效评价。结果:23例患者共完成119个周期化疗,完全缓解(CR)0例(0%),部分缓解(PR)11例(47.8%),稳定(SD)6例(26.1%),进展(PD)6例(26.1%),有效率(RR)47.8%;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8.1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12.8个月。主要毒性反应是1/2级骨髓抑制和神经毒性。结论:Gemox 方案用于晚期十二指肠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薇;温宁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阿法骨化醇冲击治疗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血液透析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冲击组,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法骨化醇0.75μg/d,冲击组给予口服阿法骨化醇3μg/次,2次/周,观察两组患者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的变化。结果:对照组血钙水平在治疗第4周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治疗第8、12周时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冲击组血钙水平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两组血磷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两组 iPTH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冲击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阿法骨化醇冲击治疗可以降低血液透析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 iPTH,维持血钙、血磷在正常范围。
作者:张苇;陈志雄;梁玉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普米克气雾剂联合孟鲁司特在小儿哮喘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64例哮喘患儿,根据患儿入院时间以及患儿家属意愿分为两组,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实验组。对照组患儿采用普米克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普米克联合孟鲁司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为78.1%,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0.05)。结论:普米克联合孟鲁司特在哮喘患儿中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樊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医院临床科室备用药品有效期管理的有效措施,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方法:选择2006-2010年我院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的管理资料,通过对临床科室备用药品领用环节、存放及应用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建立健全药品有效期管理制度,使护士在繁重的工作中节省药品交接的时间,并保障临床科室药品的安全使用,提高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的管理水平。结果:2006-2010年的药品管理效果和2010年以后的药品管理效果存在较大差异(P <0.05)。说明加强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的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药品在临床使用中出现的差错,防止出现过期药品,避免药品流失,减少浪费,节约药品资源。结论:加强医院临床科室备用药品有效期的科学、规范管理,节省护理工作时间,利于临床医药学的良好发展,维护患者利益,提高医院信誉以及经济效益。
作者:靳春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应用阴道镜直视下活检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疑似 CIN 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阴道镜下活检及终病理诊断,对两组患者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阴道镜下直视活检检出率为50.00%,主要表现为醋酸白上皮、点状血管及镶嵌状。终病理诊断检出率为55.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阴道镜直视下活检诊断符合率为89.47%。结论:阴道镜直视下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具有可行性,可用于临床首选检查方案。
作者:李银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小剂量罗红霉素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91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术后实验组口服罗红霉素治疗,对照组采取乙酰螺旋霉素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鼻塞、鼻漏、嗅觉障碍、头面部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鼻塞、鼻漏及总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长期服用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效果较好,患者鼻塞、鼻漏及总症状评分均得到有效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杨冬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冠髓去除对急性牙髓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急性牙髓炎疼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开髓引流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冠髓去除术治疗,采用10点视觉模拟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h、12h、24h、48h 及72h 疼痛指数,对比两组的止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止痛总有效率为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的 VA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冠髓去除治疗急性牙髓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值得各大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刘红琴;赵松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调查分析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在不同胃肠营养支持方式下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为预防卒中后相关性肺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4月我院脑卒中后吞咽困难行胃肠营养支持治疗的16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鼻肠管组与鼻胃管组各80例,分析不同胃肠营养支持方式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抗生素使用时间、感染病原菌分布。结果:鼻肠管组患者发生肺炎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明显少于鼻胃管组;发生感染的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结论: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采用鼻肠管营养支持方式可降低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陈晓红;彭根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作为一所大型口腔专科医院,经常面临极为复杂的困难气道,这对麻醉医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院多年来特别注重对青年住院医师困难气道模拟培训,并在培训中特别引入气道解剖教学。通过培训,青年医师在入职前均有良好的气道解剖基础,加上临床实践中的不断摸索提高,他们均能很快有效处理常见甚至复杂的困难气道。这项教学工作让基础理论服务于临床,使解剖学这门古老的学科在临床问题的处理中大方光芒。
作者:汪伟;张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人工周期疗法与小剂量甲状腺素片结合治疗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卵巢早衰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予以人工周期疗法,后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小剂量甲状腺素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 FSH、E2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FSH 及 E2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结合小剂量甲状腺素片与人工周期疗法治疗卵巢早衰,其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姜丽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于早期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于2008年8月-2014年3月共收治113例早期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实施胸腔镜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并观察手术临床疗效。结果:113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手术平均时间(133.32±30.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95.51±23.43)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66±0.34)d,并对患者进行术后3~12个月的回访,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现象。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具有安全微创、术后恢复快特点,适合用于早期肺癌临床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健;谭宁;蒙伟平;覃聪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家属按随机卡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未进行干预,观察组给予团体心理治疗干预,共计12次。比较两组家属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住院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家属 SDS 和 SAS 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P <0.05);观察组干预前、后的 SDS 和 SA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家属对住院治疗的满意度提高。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家属进行团体心理治疗干预,利于改善家属的不良心理,对患者的疾病恢复起到积极主动的影响,并能提高家属对医院治疗的满意度。
作者:朱达斌;林秀瑶;许云辉;蔡耿辉;王景峰;汪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 CT 与 MRI 影像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PCNSL 患者的 CT 和 MRI 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单发18例,多发3例,共显示26个病灶。病灶多位于脑深部白质、基底节区、胼胝体及丘脑等近中线部位。CT 平扫多呈等或略高密度,MRI 平扫 T1 WI 多呈等或略低信号、T2 WI 等或略高信号,DWI 呈高信号,ADC 图呈低信号,增强后肿瘤大多数呈明显均匀强化,占位征象明显,灶周有不同程度水肿。结论:PCNSL 的 CT、MRI 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联合CT、MRI 检查,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对早期明确诊断 PCNSL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超;欧阳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和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及补佳乐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妊娠14~28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口服补佳乐、米非司酮及羊膜腔注射利凡诺终止妊娠,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及羊膜腔利凡诺终止妊娠。比较两组流产时间、产后出血量及胎盘胎膜残留例数。结果:观察组流产时间、产后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补佳乐及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治疗中期妊娠引产的疗效优于单纯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终止妊娠方法。
作者:吕发辉;朱凤琴;凤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系统护理干预在改善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帕金森患者172例。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6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86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加系统护理干预。患者在入选时与治疗后5周进行生活质量与临床症状评价。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 GQOLI 评分都有所提高。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 Fugl-Meger 评分、FCA 运动功能、FCA 认知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分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改善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作用明显,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温咏婵;梁素芳;李菊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喘可治辅助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模式,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硫酸镁联合喘可治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的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P <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4%,与对照组的18.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辅以硫酸镁和喘可治治疗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孟战备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