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梅
目的:观察分析6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手术指征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65例作为观察对象,结合患者的病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单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治疗,并观察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经不同术式治疗后,甲状腺全切除术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多,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复发率高,并发症少。此次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77%。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指征应严格,注重随访及药物保守治疗,尽量避免手术治疗,如必须,则需保持手术治疗的彻底性,且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治疗方面,首推的手术方式仍然是甲状腺全切除术。
作者:徐继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对于HBsAg弱阳性的标本采用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进行确认复查是否为真阳性,同时结合病人临床表现与随访,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先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检查的样本进行初筛,对于弱阳性的样本再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确认试验。结果:ELISA法 HBsAg初筛为弱阳性的53例标本经电化学发光试验确认为阳性的为45例,确认为阴性的为8例,相对 ELISA法真阳性率为84.91%,假阳性率为14.09%, ELISA法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结论:HBsAg的OD值为0.250~0.500时两种方法的符合率高、0.125~0.25时两种方法的符合率次之、0.080~0.125时两种方法结果完全不相符。在日常工作中,可以用电化学发光法作为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验证试验方法。
作者:陈阿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对神经外科长期卧床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2015年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36例与干预组36例,常规组实行一般护理模式,干预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及科室安全事故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意外发生率为22.22%,明显高于干预组的5.56%( P<0.05);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5.00%,低于干预组的94.44%( P<0.05);常规组满意度为77.78%,低于干预组的97.22%( 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长期卧床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为患者做好细节护理,有效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患者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姜玲;赵媛媛;孙莎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无痛人流术患者术前焦虑的相关因素,为术前护理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文献研究,设计统一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格,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对我院妇科门诊或住院的无痛人流术患者进行调查,收集信息并建立数据库,利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无痛人流术患者术前焦虑的相关因素。结果:一共调查了9个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6个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3个因素。结论:年龄<35岁、婚姻状况为未婚、了解相关知识、既往人流术史、初次妊娠、既往无生育史人群较容易出现术前焦虑,其中婚姻状况为未婚、既往人流术史、既往无生育史,当出现这些因素,患者术前焦虑的危险性提高2.09~3.77倍,这可以协助医护人员快速判断无痛人流术患者是否会有术前焦虑的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丘燕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采用宫腔镜对黏膜下子宫肌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64例,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腔镜辅助下对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降低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患者尽快康复,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侯志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mAlb/Cr)和尿α1‐微球蛋白(A1M )、尿转铁蛋白(U‐TRF)、尿免疫球蛋白(U‐IGG)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4项尿微量蛋白及尿酶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功能损伤早期诊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4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尿mAlb/Cr、A1M、U‐TRF、U‐IGG、NAG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糖尿病患者尿液中5项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尿蛋白定性阳性组的结果明显高于尿蛋白定性阴性组(P<0.05),5项联合检测较单项检测阳性率高。结论:尿微量蛋白和尿酶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判断肾功能损伤情况,是糖尿病肾损伤早期诊断敏感、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作者:吴莉春;林联韵;江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的多元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级医学影像专业4个自然班122名学生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59)和实验组(n=63),对照组使用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BL )教学法,实验组应用基于翻转课堂的多元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学完成后,采用期末考试成绩、问卷调查表及学生访谈评价内科学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内科学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对内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翻转课堂的多元互动式教学模式可明显提高内科学的教学效果,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作者:刘理静;钱红;李小琳;徐国耀;李玉娴;龙沙;周婷;胡柯 刊期: 2016年第15期
本文通过对远程医疗的概念与分类进行简述,指出其涉及的一般伦理原则,并对远程医疗在医患关系、临床诊疗和卫生事业管理之中的伦理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加强远程医疗卫生规划顶层设计;建立远程医疗专业协会,规范远程医务人员准入机制;明确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健全远程医疗法律和伦理规范等完善远程医疗服务的对策。
作者:邹志辉;陈宇杨;孔颖文;张曼婕;林娥;赖永洪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比较螺旋断层放疗(Tomotherapy)和调强放疗(Intensity radiation therapy ,IMRT)在鼻咽癌应用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7例已经在本院完成IMRT治疗的T3期鼻咽癌患者,将其CT图像和靶区传输至螺旋断层放疗系统重新设计治疗计划,评估靶区以及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分布、剂量学参数。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配对 t检验。结果:Tomotherapy计划组靶区剂量分布更加均匀,剂量梯度更加陡直,所有靶区的均匀性指数均优于IM RT组。腮腺的平均剂量和30Gy所占的体积均明显优于IM RT。Body的V20~ V50剂量跌落快。结论:两组计划的剂量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但均能满足临床要求,Tomotherapy系统在鼻咽癌放疗中具有明显的剂量学分布优势,尤其是腮腺的受量。
作者:杨静;杨双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就静脉全麻复合七氟醚麻醉能否达到或接近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腹部手术患者3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两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麻醉深度指数、术后躁动程度进行观察和记录,再计算心率差和平均动脉压差,并分别对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率差、平均动脉压差、麻醉深度指数、术后躁动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静脉全麻复合七氟醚麻醉能达到或接近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
作者:夏武香;刘金龙;周树保;冯健伟;彭道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从而制定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2015年1—12月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设计基本资料问卷以及中文版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进行数据搜集。结果: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为(36.37±3.55)分,各维度评分分别为:普通饮食(8.92±2.38)分、特殊饮食(7.83±2.26)分、规律运动(9.66±1.61)分、血糖监测(2.15±1.12)分、足部护理(3.36±1.25)分、医嘱用药(4.86±1.28)分,仅6.5%的糖尿病患者处于良好自我管理水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文化程度高、月收入较高以及糖尿病病程长是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较低,医务人员应当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水平。
作者:乔庆月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 )表达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2型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中血清hs‐CRP和 HCY水平,同时2型糖尿病组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mAlB)量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白蛋白尿组。结果:血清hs‐CRP、HCY水平在正常白蛋白尿组高于对照组,而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白蛋白尿组较正常白蛋白尿组进一步升高(P均<0.05);hs‐CRP和HCY水平与尿mALB水平分别呈正相关(r=0.627、0.595,P均<0.05)。结论:血清hs‐CRP和 HCY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DN )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巧刚;陈黎亚;张巧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治疗伴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24例伴胰岛素抵抗型PCOS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62例;对照组予以达英‐35治疗,研究组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内分泌指标、BM I变化情况及排卵率、妊娠率。结果:治疗后两组T、FINS、L H指标水平及BM I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T、L H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胰岛素抵抗型PCOS应用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可以明显改善内分泌、代谢紊乱,在此基础上促排卵可以明显提高妊娠率。
作者:贾艳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改进《医学影像设备学》实践教学中因大型仪器匮乏造成实践教学效果差的现状,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方法:提出真机剖析、仿真操作和观摩见习三结合的实践教学改革。首先,把附属医院淘汰设备作为教学真机,剖析机器,拆装设备关键组件,加强对设备原理的掌握;其次,应用计算机仿真软件把影像设备的具体操作步骤如成像定位、扫描、参数调整等不限地点和次数地进行仿真操作训练;后到医院影像科实地观摩见习强化实践心得。结果:该实践教学改革增强了学生对大型影像设备的实际操作练习,丰富《医学影像设备学》实践教学内容,获得学生的认可。结论:该三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提高了实践课的教学质量,值得在其他涉及到大型仪器的课程中推广。
作者:高春芳;李国柱;黄磊;胡慧娴;徐争元;李田;徐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诊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抽取50例作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子痫前期、子痫发生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子痫前期、子痫发生率分别是4.0%和4.0%,Apgar评分是(8±1)分;对照组子痫前期、子痫发生率为20.0%和12.0%, Apgar评分是(6±1)分。两组患者子痫前期、子痫发生率和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患者子痫前期、子痫发生率较低,且可改善新生儿健康情况。
作者:钟根香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的手术疗效及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43例接受腹腔镜经腹膜膜前疝修补术(TAPP)和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签字选择的术式分TAPP组23例和TEP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中转率及未修补率等临床指标。结果:43例患者腹腔镜下均成功完成手术,4例未行修补术,TEP组患者中有2例中转TAPP组,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TAPP组手术时间短于TE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技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是安全、可行、有效的手段。两种腹腔镜手术方式(TAPP和 TEP)疗效相当但各有优势,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术者经验,选择术式。
作者:李学元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抽选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妊高征患者80例,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采用硫酸镁治疗,研究组采用硫酸镁、硝苯地平联合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0%,远低于研究组的9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出现不良反应,但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征效果显著且药性安全,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叶翠香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为急性创伤性休克病人急诊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创伤性病人中选取68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与优质组各34例。常规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优质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为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病人护理期间的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病人抢救成功率比较,优质组高于常规组;两组清醒时间比较,优质组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急性创伤性病人急诊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辅助提升抢救成功率,降低病人死亡率,加快病人清醒时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赖梅月;黄爱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本科阶段的早期科研训练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科生参与早期科研训练的平台也越来越多。本文对现有医学本科生的早期科研训练情况进行调研总结,详细阐述了早期科研训练对医学本科生专业教育的一些优势以及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并针对一些关键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措施和指导意见。
作者:王立洋;刘持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中药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调节雌激素和排卵治疗,观察组西药基础上加用中药行滞调经、滋阴补肾,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82.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52.17%,对照组为21.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促排卵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有与西药相当的良好疗效,无雌激素抵抗等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丽;马文成 刊期: 201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