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心一刻

关键词:眼科, 体检, 公司组织, 间歇性, 医院, 斜视, 报告
摘要:公司组织我们去医院体检。查眼科的时候,我边上有个妹子挺漂亮的,我多看了两眼。结果体检报告出来后,眼科一栏上写着:“间歇性斜视”。
祝您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肺病专家的养肺经

    春季,雾霾经常袭来,医院的肺病科成了忙碌的科室之一。作为肺病科的医生在这里谈谈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养肺护肺经验,或许能给读者一些启示。

    作者:李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常做“米”字操预防颈椎病

    颈椎病发病率日益增加,姿势不良是颈椎骨、关节及其附属结构退变的重要诱因,预防颈椎病还要注意从“头”做起。日常保健日常生活工作中,加强自我调节,劳逸结合,避免长期做一个固定动作,注意保持颈部正确姿势。剧烈活动前做好准备活动,防止颈肩及其他部位损伤。注意颈肩部保暖。中老年人注意从饮食中补充钙质,延缓颈椎退变、骨质疏松的进程。远离吸烟,防止其中有害物质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损害颈椎。一旦发生颈肩扭伤,尽早治疗。注意防治咽喉部急、慢性感染,以免引起局部肌张力降低、韧带松弛,从而影响颈椎动力平衡。

    作者:东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春季养生“四姿态”

    春天是养生的好季节,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复苏,阳气生发的时节,树木发芽返绿,人体的气血从内向外运动,腠理开始疏松,冬季的寒冷在外没有消失,此时气候乍寒乍热,应特别注重保护人体的阳气,避免受外来寒邪的侵袭,所以,古人云:“春夏养阳”。

    作者:冯小鹿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保护好“第二大脑”--访手外科专家顾玉东院士

    “心灵手巧”、“得心应手”,这是大家熟知的成语,这里所说的“心”实际上是指脑,说明脑的创造性离不开手的实践。手是人类大脑进化的动力,是思维创新的摇篮。由于手的活动,引发了脑的思维,脑的思维又通过手的实践去完成、完善。手和脑在如此不断的循环中不断地相互促进、进化,从而造就了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历史。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顾玉东教授说,手创造了人类,创造了世界,手是人类的“第二大脑”,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双手。

    作者:杨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我的养生之法:“笑疗”

    都说“笑一笑,十年少”,年轻时我还不信,到了晚年,我不但相信了这一说法,而且还身体力行了一种崭新的养生之法:“笑疗”!

    作者:慧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国十大百岁夫妻的长寿之道

    2014年10月,中国老年学学会评出中国十大百岁夫妻,来自河南、海南、安徽、甘肃和四川等地的十大长寿夫妻平凡却又值得细细品味的长寿经验是什么呢?

    作者:杨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要迷信药物支架

    药物支架,作为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一座里程碑,受到了无数医生与患者的青睐。然而随着使用数量的日渐增多,关于它的负面报道也屡见报端。专家呼吁,要谨慎使用药物支架,因为使用者有可能出现晚期血栓。这让不少患者对药物支架的安全性产生了疑惑。其实,对于药物支架,不能简单地认为它就是好,或者就是不好,而应该权衡利弊,根据患者病情及其他相关因素综合决定。

    作者:洪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古代解决『医闹』那点事

    《笑林广记》记载:一个人到武场,被箭误射身上,请来外科医生治疗。医生说:“不碍,很容易。”于是,用锯截掉露在皮肉外面的箭杆,要钱便走。伤者亲人问:“肉里的一截咋办?”医生答道:“是内科的事,我管不了。”上述故事说明古代也有庸医,既然有“庸医”,“医闹”也就在所难免,于是发生了下面的故事:一医生医死人,病人家属非常愤怒,结伙一起准备毒打医生。医生跪下求饶,病人家属说:“私打可免,官法难饶,即命送官惩治。”医畏罪哀告曰:“愿雇人抬往殡殓”,主人许之。但医生很贫困,无力雇募,于是和老妻以及两个儿子一起来抬灵柩。到中途时,医生叹曰:“为人切莫学行医!”妻责怪夫曰:“为你行医害老妻!”幼子曰:“头重脚轻抬不起!”长子曰:“爹爹,这个人太沉了,以后你看病人能否拣瘦的治呢?”

    作者:李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今天好”养生法

    近,我去看望一位老者,他离休20多年,著书作画,成果颇丰,而且见人总是笑呵呵的,好像从没烦心事似的。我询问他是怎样养生的。他笑着说,人生就好比一卷手纸,越到后面用得越快。离休了,意味着生命已进入倒计时,让我更加珍惜每一天,清晨一睁开眼就告诉自己:“今天是好的一天!”和他谈话让我受益匪浅。回家看书发现国外也有类似的人,有人曾问美国98岁的著名医学家奥斯勒长寿的秘诀,他只说了四个字:“今天好!”这和时下流行的“活在当下”有异曲同工之妙。关注此时此刻的自己,不去幻想不着边际的明天,不去懊恼无法回来的昨天,只是活在今天,活好今天的每一分每一秒,把生命的意义无限扩大。

    作者:林来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点穴祛疾:头痛(头顶)

    取穴:百会穴定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百会穴。

    作者:沈新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眨眼的奥秘

    眨眼是指眼睑短暂的一闭一开。除了入睡以外,人的眼睛总是经常、重复地眨着。有人做过研究,正常人一分钟眨眼10~20次,每次仅有0.3~0.4秒。成年人若3~5秒钟眨一次眼,一小时就眨近千次,一生当中竟高达3亿次之多。婴儿每隔2分钟才眨一次眼,随着年龄的增长,眨眼的频率也相应增多,直至成年人后方保持稳定。

    作者:陈伟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有钱难买老来瘦”是误导

    许多老年人信奉“有钱难买老来瘦”,以为老来瘦是绝对的好事,能够预防“三高”的危害。其实从人体健康的角度讲,老年人过于消瘦并不表明健康,有些“老来瘦”的人不仅可能出现“三高”,而且潜伏着其他健康隐患。

    作者:姜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来爱情“两地书”

    前几天,我忽然收到老伴给我发来的一封电子邮件,打开一看,信里的甜言蜜语就开始一字一句地蜜制我的心了。“犹如飞出窝的鸟儿,该飞走的都成双成对地到自己的天空中飞翔,昔日热闹的爱巢里就只剩下你和我。原来陪我长大和我陪着长大的人很多,可陪我慢慢变老的人只有你一个。我紧紧地拉住你的手,害怕一松手失去的是我晚年的幸福。从此,我幡然感悟到你生命的分量此时此刻对我显得无比重要。我甚至有了这样的信念:就是宁愿同死也不愿独活,爱,有时候就是这么的自私和伟大。”

    作者:牛润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孝”是绝对等不得的

    楼下住着一对老年夫妇,我搬来时,他们已在此住了六七年。这对老夫妇无儿无女,平时也极少和楼上楼下的住户来往,只是在楼道里偶然碰到了,相互间点头致意,简单打声招呼。但我发现这对老夫妇待人很是热情。

    作者:刘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环球医讯

    在保证营养的情况下,适当减少蛋白质或卡路里的摄入量,会让人长寿。如果改变人体内的ARD-1基因,让它数倍增加,或将让人长寿,如果去除这一基因,或让人肥胖减寿。近,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陈迪副教授课题组,通过对秀丽线虫的研究,发现线虫体内一种神奇的daf-31基因可以调节寿命。陈迪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种线虫体内的2万多个基因中,有40%与人体内基因相似度很高。他发现,正常情况下,秀丽线虫的寿命在3周左右。而当发育过程中食物匮乏时,线虫能够进入一种超级长寿的休眠状态。通过这一发现,研究人员找到了幼虫体内的一种“特别的基因”--daf-31。它的突变消失会让线虫脂肪堆积并出现短寿现象,而它的增加却能够通过激活调节衰老的关键因子,从而延长寿命。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乐与人和畅志怡情

    音乐用于养生防疾,不仅是传统医家甚为重视的一种手段,而且在历史上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对此也十分推崇。晋代的阮籍在《乐论》中说:“天下无乐,而欲阴阳调和,灾害不生,亦已难矣。乐者,使人精神平和、衰气不入。”他认为音乐是使人精神平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作者:薛明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八种走路健身法如何选择有学问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走路是“世界上好的运动”。并介绍了8种走路健身的方法,还对应列出了适宜人群、动作要领和运动功效,在此,医学专家给予具体点评。1.快走适宜大多数人动作要领:健步走每次在30~60分钟为宜,没有大段的锻炼时间,可以每次走10分钟,每天加起来至少30分钟的走路运动。一小时走5~6公里(每分钟步行100~120步),一周坚持5~6次的健步走。走的时候要感到气喘、但是还能说话,这种强度比较合适。美国和日本等国建议,为了保持健康每天好走1万步。

    作者:李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管好嘴防“胆石”

    胆石症很常见,我国成年人中患各种类型胆结石者约7%,保守估计患者总人数在6000万以上。随着年龄增长,胆石症患病率升高,50岁以后飙升。不论何年龄组,女性恒比男性高。胆石症祸害不少,轻者消化不良,腹部不适,重者疼痛难忍,更快引起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败血症,胆石症更是急性胰腺炎第一位原因,胆石对胆囊、胆管的长期刺激,还可引发胆囊(胆管)癌症。

    作者:李增烈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岁月赐予的领悟

    那天我买完菜,蹬着自行车回家。走到街角的音像店,忽然听到一首老歌,是姜育恒的《再回首》。“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突然之间,我的心动了,就像一口幽深的井中投入了一颗石子,沉寂多年的平静被激活了。我在穿梭的人群中停下车子,听着穿越喧嚣的歌声,听着听着,眼泪似乎在往外涌……

    作者:马亚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一碗馄饨

    工作40余年,我走南闯北,品尝过不少的美味佳肴。什么川味火锅、港式大菜,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也都略尝一二。然而,每当我酒足饭餍之后,这些美酒佳肴犹如过眼云烟,很快忘得一干二净,再也回忆不起来是何味道了。唯独孩提时吃过的一碗馄饨,现在想来,仍觉得余香袅袅,滋味无穷。

    作者:余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祝您健康杂志

祝您健康杂志

主管: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