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眨眼的奥秘

陈伟生

关键词:成年人, 正常人, 增长, 婴儿, 眼睛, 眼睑, 频率, 年龄
摘要:眨眼是指眼睑短暂的一闭一开。除了入睡以外,人的眼睛总是经常、重复地眨着。有人做过研究,正常人一分钟眨眼10~20次,每次仅有0.3~0.4秒。成年人若3~5秒钟眨一次眼,一小时就眨近千次,一生当中竟高达3亿次之多。婴儿每隔2分钟才眨一次眼,随着年龄的增长,眨眼的频率也相应增多,直至成年人后方保持稳定。
祝您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房事养生保健法

    房事养生是中国传统养生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历代养生家都竭力反对纵欲贪欢,提倡节欲保精、养精蓄锐,并提出了防止发生房劳的各种具体措施。

    作者:士心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要迷信药物支架

    药物支架,作为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一座里程碑,受到了无数医生与患者的青睐。然而随着使用数量的日渐增多,关于它的负面报道也屡见报端。专家呼吁,要谨慎使用药物支架,因为使用者有可能出现晚期血栓。这让不少患者对药物支架的安全性产生了疑惑。其实,对于药物支架,不能简单地认为它就是好,或者就是不好,而应该权衡利弊,根据患者病情及其他相关因素综合决定。

    作者:洪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学做老人的必修课

    正月初一的早晨照常去散步,忽然就想到:再有人问起多大啦,得说60啦。时光真是太快了。于是就想,那就准备当老人吧。

    作者:马志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来爱情“两地书”

    前几天,我忽然收到老伴给我发来的一封电子邮件,打开一看,信里的甜言蜜语就开始一字一句地蜜制我的心了。“犹如飞出窝的鸟儿,该飞走的都成双成对地到自己的天空中飞翔,昔日热闹的爱巢里就只剩下你和我。原来陪我长大和我陪着长大的人很多,可陪我慢慢变老的人只有你一个。我紧紧地拉住你的手,害怕一松手失去的是我晚年的幸福。从此,我幡然感悟到你生命的分量此时此刻对我显得无比重要。我甚至有了这样的信念:就是宁愿同死也不愿独活,爱,有时候就是这么的自私和伟大。”

    作者:牛润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人如何远离便秘之苦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在医学中不是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排便频率次数减少,如3天或更长时间才排便一次,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上述症状同时存在两种以上时,可诊断为便秘。生活中偶尔发生一两次则不在其中。

    作者:张世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乐与人和畅志怡情

    音乐用于养生防疾,不仅是传统医家甚为重视的一种手段,而且在历史上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对此也十分推崇。晋代的阮籍在《乐论》中说:“天下无乐,而欲阴阳调和,灾害不生,亦已难矣。乐者,使人精神平和、衰气不入。”他认为音乐是使人精神平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作者:薛明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错误用药知多少

    自行调快输液速度在进行静脉输液过程中,有些人会嫌速度太慢,而自行调快药液的滴速。这一小小的举动也许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输液治疗,一定要谨遵医嘱,切不可自行调节输液的速度。一般情况下,成年人输液速度为40~60滴/分钟。儿童、老人输液速度应减慢,儿童的输液速度为20~40滴/分钟,老年人输液速度不应超过40滴/分钟。患有心脏病(尤其是心功能不全)或肺部疾病者,输液速度应控制在30~40滴/分钟为宜。输液速度过快,会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衰或肺水肿等不良后果。如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的滴注速度应在8~15滴/分钟,过快则可引起血压迅速下降、心率加快,甚至昏厥;钾剂的滴速过快可引起高钾血症、心律紊乱,甚至心脏停搏。因此,在输液过程中患者切不可自行调整输液速度。

    作者:宜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整形美容误区

    央视的《每周质量报告》栏目中曾播出过这么一件事:两年前,北京一女子在当地一美容院中注射所谓的玻尿酸后,出现脸部红肿、疼痛等症状。终,经美容专家鉴定,她注射的不是玻尿酸而是已经禁止使用的奥美定。鉴于目前整形美容市场鱼龙混杂,在一些没有医疗美容资质的美容院中,可能有一些走私、假冒伪劣产品,让爱美者整容变“毁容”。加上有一些爱美人士由于相关知识缺乏,陷入了误区。因此提醒爱美人士,要到有医疗美容资格认证的专业医院的整形美容科或者诊所注射。

    作者:郭宗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缺乏安全感”--一种悄然流行的心病

    坐飞机出行,怕飞机晚点或出事;跟孩子逛超市,怕孩子走丢;送孩子上学,怕遇到禽兽校长或变态老师;到餐馆吃饭,怕吃到地沟油;在网吧上网酒吧喝酒,怕突然失火或者有人冲进来砍人……

    作者:易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健康信箱

    我左胸部刺痛,是心绞痛吗?我今年58岁,近一段时间常感到左侧胸骨旁疼痛,有时像针刺一样,有时如火烤一般。每次疼痛仅有1~2秒的时间。请问这是心绞痛吗?甘肃杨永新杨永新读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老年男性等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心绞痛则是冠心病的一种类型。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孝”是绝对等不得的

    楼下住着一对老年夫妇,我搬来时,他们已在此住了六七年。这对老夫妇无儿无女,平时也极少和楼上楼下的住户来往,只是在楼道里偶然碰到了,相互间点头致意,简单打声招呼。但我发现这对老夫妇待人很是热情。

    作者:刘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张飞每睡不合眼

    《三国演义》第81回说张飞与常人不同,“每睡不合眼”,就是说睡觉时,眼睛也是睁着的。张飞“每睡不合眼”是真有其事,还是小说作者的夸张描写?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每睡不合眼”的情况在现实中是存在的,医学上称之为眼睑闭合不全。

    作者:徐栋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环球医讯

    在保证营养的情况下,适当减少蛋白质或卡路里的摄入量,会让人长寿。如果改变人体内的ARD-1基因,让它数倍增加,或将让人长寿,如果去除这一基因,或让人肥胖减寿。近,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陈迪副教授课题组,通过对秀丽线虫的研究,发现线虫体内一种神奇的daf-31基因可以调节寿命。陈迪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种线虫体内的2万多个基因中,有40%与人体内基因相似度很高。他发现,正常情况下,秀丽线虫的寿命在3周左右。而当发育过程中食物匮乏时,线虫能够进入一种超级长寿的休眠状态。通过这一发现,研究人员找到了幼虫体内的一种“特别的基因”--daf-31。它的突变消失会让线虫脂肪堆积并出现短寿现象,而它的增加却能够通过激活调节衰老的关键因子,从而延长寿命。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药泡脚并非人人适宜

    睡前热水泡脚是中国传统的卫生保健方法,既解除疲劳,又利于睡眠,同时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代谢,强身健体。在足浴水中加入中药,更可利用皮肤对中药的吸收和药物对足部经络穴位的刺激来达到多种治疗作用。中药泡脚不仅简便易行,而且可以避免中药内服时的不良口感和对消化道的刺激以及其他的一些副作用,所以长期以来深受医生和患者的推崇。

    作者:朱欣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肝肾同源:养肾不忘养肝

    养肾不要忘了养肝。因为肾藏精,肝藏血,肝肾同源,精血同源。人到中年,健康往往滑坡,身体发福,体力、精力与性功能逐渐衰减,一些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补肾,然而,若仅仅补肾,往往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作者:杨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有钱难买老来瘦”是误导

    许多老年人信奉“有钱难买老来瘦”,以为老来瘦是绝对的好事,能够预防“三高”的危害。其实从人体健康的角度讲,老年人过于消瘦并不表明健康,有些“老来瘦”的人不仅可能出现“三高”,而且潜伏着其他健康隐患。

    作者:姜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生活锦囊

    骨刺卡喉的处理有些人进食时不小心被鱼刺、鸡骨、鸭骨、竹签、钉子、针等异物卡刺在咽喉部。这时不要惊慌,可采取以下方法处理。(1)张开口,如能看见骨刺等异物,可以用干净的镊子或筷子将异物取出。(2)如果看不见异物,可取橄榄数枚,慢慢嚼下,直至骨刺被吞下为止。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入蜀必吃回锅肉

    或许是生性贪吃,站在成都的街头,眼前不时叠现出回锅肉的影子,耳畔萦绕着巴蜀那句民谣:“入蜀必吃回锅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川菜堪称“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拥有数十个味系、上千道名菜,川菜馆更是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但若是问起上千道川菜中,哪道菜位居一把交椅,四川人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回锅肉!回锅肉堪称川菜之首、川菜的化身!正如巴蜀著名美食家石光华所说:“四川的厨师们在猪肉身上下足了功夫,炖、烧、炒、拌、煎、爆、炸、腌、酱,猪肉的吃法超过百种。回锅肉,就是其中经过千锤百炼之后,返璞归真、化繁为简的经典。”

    作者:钱国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肺病专家的养肺经

    春季,雾霾经常袭来,医院的肺病科成了忙碌的科室之一。作为肺病科的医生在这里谈谈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养肺护肺经验,或许能给读者一些启示。

    作者:李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睡觉流口水不应一“抹”了之

    60多岁的贾阿姨就因为睡觉流口水,感觉自己的身体有点不大对劲儿,到医院检查一番后发现竟是中风先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流口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小孩子尤其如此。然而,睡着觉之后常流口水的成年人,不应起床之后将口水一“抹”了之,而是应该对自己的身体有所警惕,或许正是某些疾病发病的信号。

    作者:彭永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祝您健康杂志

祝您健康杂志

主管: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