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内服配合熏蒸推拿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价值探讨

李焱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 熏蒸推拿法, 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疼痛, 晨僵时间, 痹证
摘要:目的 探讨自拟中药汤配合熏蒸推拿法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1月期间诊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抽取78例作研究对象并经随机抽签方式予以分组,治疗组(n=39)应用自拟中药汤配合熏蒸推拿法治疗,对照组(n=39)应用常规西药方案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晨僵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4.87%,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是(3.05±0.45)分,晨僵时间是(30.12±10.42) min;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79.49%,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是(5.82±1.24)分,晨僵时间是(43.52±16.59) min;2组观察指标的组间比较均能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5).结论 自拟中药汤配合熏蒸推拿法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其关节疼痛,并缩短其晨僵时间,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首选治疗方案.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党中勤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

    目的 介绍党中勤教授长期临床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方法 通过跟师学习,收集门诊及住院病例,对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病人进行定期随访、宣传健康教育,进行整理并总结导师临床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结论 党中勤教授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始发因素是饮食不节,关键是脾虚失运,主要病机是痰瘀互结,治疗本病的基本治法是痰瘀同治.

    作者:张亚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针灸康复科护理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应用

    目的 通过观察针对实习护生在临床护理带教中运用护理核心能力教学模式教学,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在针灸康复病区实习的护生,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护生予以护理核心能力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组护生予以常规教学模式教学,观察教学结束后观察及统计2组护生的护理考试成绩及临床综合能力.结果 在实习护生对本科室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度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实习护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综合能力方面,观察组实习护生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核心能力教学模式能全面提高护生的中西医内科护理能力及其综合素质,值得临床带教大力推广.

    作者:黄丽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思考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B,CHB)是一种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所导致的慢性传染病,发病率较高、治疗效果差,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西医治疗主要依靠抗病毒疗法,效果有限.临床实践表明中医外治法治疗该病具有明显优势,通过针刺、艾灸、贴敷等方法可以起到调气活血、扶正祛邪的功效,以达治疗目的.目前中医外治法防治CHB,不仅需要循证医学的支持,也要加强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为中医外治法的发展提供帮助.

    作者:尹丽;刘光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中医外科PBL教学和多媒体教具相结合的运用

    目的 观察PBL教学和多媒体教具相结合在中医外科常见病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将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学生60名,分为2组,每组30人,一组采用PBL教学和多媒体教具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另一组采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具相结合的教学方式.2组采取学习效果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结果 经对比研究发现,采用PBL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具教学方式的学生,其学习效果问卷调查表的分值高于采用传统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具教学方式的学生(P<0.05).结论 确立了PBL教学和多媒体教具相结合在中医外科教学中的优势,为中医外科常见病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作者:张丽芬;贾建东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中医护理在手术室骨折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中医护理在手术室骨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6例骨折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2组研究对象均给予手术室骨折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结果 观察组术前及术中的手术适应性评分、疼痛敏感性评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折患儿手术治疗中运用中医护理对于提高其手术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改善惠儿的预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浅谈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中和思想在老年病诊治中的应用

    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对中医“中和”思想的研究造诣极深,创立了中医“中和”学派,并将“中和”思想推广应用于临床各科,丰富了学派学术内容,促进了中医学的不断发展.针对老年病的诊治提出了“扶正祛邪益中和;存正抑邪助中和;护正防邪固中和”的临床思路,临床中善于“调气血、平升降、衡出入、审中和”,遣方用药独具特色,疗效显著.

    作者:李晓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临床技能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实践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临床技能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已成为当前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重要教学手段,临床技能虚拟现实技术打破了传统临床技能实训教学理念,丰富了临床技能实训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了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医学教育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宇峰;徐娜;滕飞;王楠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石斛合剂及其序贯法在糖尿病研究中进展

    石斛合剂及其序贯疗法,经反复临床-实验-临床验证,证实具有稳定血脂、血糖、抗氧化、调整免疫,并且能通过干预多种基因表达,抑制肝肾纤维化,调控胰岛细胞增殖等治疗糖尿病(DM),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和延缓并发症的出现.口服降糖西药虽有便捷和降糖较明显的特点,但是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可能存在相对单靶点作用,引起机体稳态失控,继发肿瘤问题[1].

    作者:何威;杨洁;施红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舒郁胶囊抗抑郁机制研究进展

    舒郁胶囊是名老中医张珍玉教授研发的治疗抑郁症之肝郁气滞证的经方,由柴胡、白芍、香附、甘草组成.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抑郁情绪越来越多的影响到人类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因而揭示其发病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舒郁胶囊抗抑郁疗效已成研究热点,但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揭示.本文试从其抗抑郁机制作一祥述,以期为抑郁症,PMS肝气郁症等以抑郁情绪为主病症提供临床诊治科学依据,造福广大患者.

    作者:王海娟;刘小菊;高杰;刘婉青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中医辩证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实施西药治疗,给予观察组实施中医辨证疗法治疗.结果 2组在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后总有效例数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静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病历与病案的初步探讨

    目的 探讨病历、病案的联系与区别,使读者能够正确的认识病历、病案的重要性.方法 结合原国家卫生部、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历史文献进行分析.结论 病历是医疗活动中的阶段性记录,具有动态性、可修改性、开放性,在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监控及法律证据中的价值更明显;病案是医疗活动结束后的完整、系统的归档记录,具有终结性、确定性、封闭性,在医疗教学、科研、统计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价值更突出.

    作者:黄小东;葛金玲;王丽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大黄蒽醌类化合物柱色谱分离的教学实验项目设计

    目的 色谱分析实验中柱色谱分离实验是中药学专业学生需掌握的一个实验技能,学生通过该实验掌握实验技能外,还通过该实验掌握色谱中一些常用术语和参数的计算及意义.方法 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大黄蒽醌类化合物,以硅胶(200~300目)为吸附剂、石油醚:乙酸乙酯(4∶1)为洗脱剂洗脱.结果 蒽醌类化合物在洗脱过程中,中能明显分离3个色带,色带间分离度良好.结论 以柱色谱分离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做为色谱分析中柱层析实验,完全满足实验教学需要.

    作者:侯剑伟;张彤;丁越;刘云;刘祥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PBL教学在康复护理临床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PBL教学用于康复护理临床教学中的价值.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校2014级康复治疗学系20名在校生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P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比较分析2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和考试成绩.结果 PBL教学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度、学习兴趣及主观能动性、抽象问题理解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重点难点知识掌握度等教学效果评定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同时,PBL教学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技能考试成绩也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结论 在康复护理临床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善,以及考试成绩的提高.

    作者:潘火英;易院珍;陈果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妈富隆片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妈富隆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作用效果,并分析其应用推广价值,从而可以给疾病的治疗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共12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六味地黄丸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妈富隆进行治疗,记录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处理.结果 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单纯的使用六味地黄丸,联合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良好,见效更快,不良反应更少,广大医学研究人员应当予以关注.

    作者:康艳云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本科护生自我效能感与健康素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本科护生健康素养现状,探讨本科护生自我效能感与健康素养的关系,为开展本科护生健康促进工作及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健康素养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山东省某医学院校558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本科护生健康素养水平与全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水平相当,其中健康行为、健康技能偏低;不同性别、家庭源地、父母文化程度对本科护生健康素养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护生自我效能感与健康素养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0.689,P<0.05).结论 本科护生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其健康素养水平越高.

    作者:张雪雁;李军;尹淑英;刘玉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利水法配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在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中,中医利水法配合治疗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1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参照组与干预组,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西医药物治疗,干预组患者则在参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接受中医利水法配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血压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参照组患者,且干预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血压值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经对比后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中,中医利水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疗效,值得雅广.

    作者:张显智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脑卒中后患者存在认知障碍的比率为50%~75%.目前临床上西医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主要是药物治疗和认知功能训练,但尚无统一有效的标准.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均取得较大进展.因此本文从中药、针刺、艾灸、推拿四个方面对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文献进行总结和归纳.总结出目前中医药研究普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特色优势奠定了基础.

    作者:段锦绣;薛武更;叶财德;贾鸿雁;方静;范新六;吴浩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张运克教授治疗小脑萎缩的临床经验

    张运克教授,系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河南省免疫学会中医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人民政府学术技术带头人,从医20余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善辨证治疗疑难杂症,临证时,张教授善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小脑萎缩,经验独到,疗效显著.

    作者:陈英哲;张运克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化瘀补肾法治疗无排卵型功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化瘀补肾治疗无排卵型功血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1月收治的无排卵型功血患者5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中医分期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采用化瘀补肾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愈22例(75.86%),好转5例(17 24%),无效2例(6.90%),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瘀补肾法治疗无排卵型功血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胡奕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浅谈火郁发之

    “火郁发之”出自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是五郁治疗大法之一.“火郁”是临床常见的病理状态.凡是有热邪郁滞气机表现的,都可以称之为“火郁”,治疗上应遵循“发之”原则,采用清解、宣散、透表、升发等治疗方法开郁清热,调畅气机.本文主要探讨“火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作者:曲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