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B,CHB)是一种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所导致的慢性传染病,发病率较高、治疗效果差,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西医治疗主要依靠抗病毒疗法,效果有限.临床实践表明中医外治法治疗该病具有明显优势,通过针刺、艾灸、贴敷等方法可以起到调气活血、扶正祛邪的功效,以达治疗目的.目前中医外治法防治CHB,不仅需要循证医学的支持,也要加强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为中医外治法的发展提供帮助.
作者:尹丽;刘光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连梅颗粒对2型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高脂饲料喂养的雄性SPF级ZDF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连梅颗粒组、吡格列酮组3组,普通饲料喂养的雄性SPF级ZL大鼠为空白组,每组各10只.连梅颗粒组按照5.1 g/(kg·d)灌胃,吡格列酮组按照1.07 mg/(kg·d)灌胃.模型组和空白组灌服同体积10 mL·kg-1的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12周.以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血清胰岛素(INS)等为观察指标.结果 与空白组ZL大鼠比较,模型组ZDF大鼠糖尿病状态明显,血清FBG、INS、HbA1C、TC、TG、LDL-C、HDL-C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连梅颗粒组血清FBG、INS、HbA1C、TG、TC、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INS接近吡格列酮组.结论 连梅颗粒可以有效改善ZDF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其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其防治糖尿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米佳;王秀阁;陈曦;王国强;朱浩宇;朴春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中医学是我国的国粹,中医的发展离不开高层次的中医人才,而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中医临床人才,直接关系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前景.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是培养中医高级人方的主要途径,开展二十余年以来其培养模式已渐趋成形,但仍有诸多方面亟待完善.本文就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其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刘英;陈坤杰;姜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结合现代的不良生活方式及社会压力的存在,人类的亚健康状态越来越严重.传统的保健养生重视脾胃的调理,本研究通过调理脾胃理论基础探讨治未病的依据.改善人类的亚健康状态.方法 通过查阅各种中医理论基础文献查找与脾胃调理治未病有关的理论依据;联合中医方面的专家教授共同探讨脾胃调理治未病的机制;深入临床实践,将脾胃调理治未病理论依据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总结其效果.结果 通过各种研究方法,丰富了脾胃调理治未病的理论依据,将脾胃调理治未病的理论用于指导临床及教学工作.结论 现代疾病谱的发生结合人类脾胃等脏器的重要机能可见脾胃调理治未病势在必行,为临床工作中治未病提供了重要的方法.
作者:杨洪滨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传统医学认为针灸美容中的美有它本质性的概念.中国古代文献均有相关记载,如《论语》 《淮南子》 《黄帝内经》 《世说新语》等认为美包括身体的美和心灵的美.旨在使心灵与身体相统一.本论文通过分析整理中国古代对“美”的认识、针灸美容的理论基础以及针灸美容在临床和生活中的应用,阐明了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医学思想及哲学观念推动着针灸在美容学上的发展,使针灸美容成为中医医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李晓方;李亚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病历、病案的联系与区别,使读者能够正确的认识病历、病案的重要性.方法 结合原国家卫生部、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历史文献进行分析.结论 病历是医疗活动中的阶段性记录,具有动态性、可修改性、开放性,在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监控及法律证据中的价值更明显;病案是医疗活动结束后的完整、系统的归档记录,具有终结性、确定性、封闭性,在医疗教学、科研、统计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价值更突出.
作者:黄小东;葛金玲;王丽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色谱分析实验中柱色谱分离实验是中药学专业学生需掌握的一个实验技能,学生通过该实验掌握实验技能外,还通过该实验掌握色谱中一些常用术语和参数的计算及意义.方法 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大黄蒽醌类化合物,以硅胶(200~300目)为吸附剂、石油醚:乙酸乙酯(4∶1)为洗脱剂洗脱.结果 蒽醌类化合物在洗脱过程中,中能明显分离3个色带,色带间分离度良好.结论 以柱色谱分离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做为色谱分析中柱层析实验,完全满足实验教学需要.
作者:侯剑伟;张彤;丁越;刘云;刘祥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对中医“中和”思想的研究造诣极深,创立了中医“中和”学派,并将“中和”思想推广应用于临床各科,丰富了学派学术内容,促进了中医学的不断发展.针对老年病的诊治提出了“扶正祛邪益中和;存正抑邪助中和;护正防邪固中和”的临床思路,临床中善于“调气血、平升降、衡出入、审中和”,遣方用药独具特色,疗效显著.
作者:李晓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杨氏3A+疗法“椎五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颈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杨氏3A+疗法“椎五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两组均治疗一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治愈30例,显效9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治愈13例,显效9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71.4%;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杨氏3A+疗法“椎五针”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疗法,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使用.
作者:高敬辉;杨才德;缪晓兰;王双平;金芝萍;包金莲;芦红;祁文;陆天宝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究中医护理在手术室骨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6例骨折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2组研究对象均给予手术室骨折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结果 观察组术前及术中的手术适应性评分、疼痛敏感性评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折患儿手术治疗中运用中医护理对于提高其手术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改善惠儿的预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分析针刺辨证取穴法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接收的紧张性头痛患者86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3例,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针刺辩证取穴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应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剌辨证取穴法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较理想,能有效强化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庆荣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花红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并确诊为急性盆腔炎病患7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39例,采用二联抗生素治疗,观察组39例,采用二联抗生素联合口服花红胶囊治疗,治疗1周后,对比2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相较于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治疗后2组症状改善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2组在治疗后实验室检查方面(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影像学检查方面,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均有效,观察组有效率为87.18%,对照组为69.23%,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花红片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优于单纯抗生素治疗.
作者:李超宇;秦立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自拟中药汤配合熏蒸推拿法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1月期间诊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抽取78例作研究对象并经随机抽签方式予以分组,治疗组(n=39)应用自拟中药汤配合熏蒸推拿法治疗,对照组(n=39)应用常规西药方案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晨僵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4.87%,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是(3.05±0.45)分,晨僵时间是(30.12±10.42) min;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79.49%,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是(5.82±1.24)分,晨僵时间是(43.52±16.59) min;2组观察指标的组间比较均能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5).结论 自拟中药汤配合熏蒸推拿法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其关节疼痛,并缩短其晨僵时间,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李焱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张运克教授,系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河南省免疫学会中医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人民政府学术技术带头人,从医20余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善辨证治疗疑难杂症,临证时,张教授善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小脑萎缩,经验独到,疗效显著.
作者:陈英哲;张运克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刺血疗法治疗陈旧性踝扭伤遗留踝关节行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2月,将97例陈旧性踝扭伤遗留踝关节行走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分别采用刺血疗法和扶他林外擦治疗,男52例,女45例.年龄18~59岁,中位数39岁.病程1~ 24月,中位数10月.按照AOFAS评分进行组间及治疗前、治疗后4周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4周治疗组AOFAS评分(87.53±3.27)较高于对照组(75.43±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刺血疗法可有效治疗陈旧性踝扭伤遗留踝关节行走痛,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天杰;王武超;杨琼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刘铁军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近40载,对经方的研究,及对中医优势病种-脾胃病治疗有着独特的见解,本着“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提出经方互相配伍,治疗寒、热、虚、实及虚实夹杂脾胃病,及其兼证的经方配伍方法,在临床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笔者有幸随师出诊,受益颇多,现将刘教授运用经方治疗脾胃病的用方规律进行总结.
作者:李婷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骨质疏松症属中医学“骨痹”、“肾虚腰痛”、“骨痿”等范畴,针对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研究多从“肾主骨”理论入手,本文从“脏腑病机”理论出发,探讨骨质疏松症的中医发病机制,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除与肾密切相关外,常涉及脾、肝、肺、胆等脏腑,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以补肾为主,常需兼顾其它脏腑,更好的诠释中医整体观,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高丹;杨芳;商雷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PBL教学用于康复护理临床教学中的价值.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校2014级康复治疗学系20名在校生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P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比较分析2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和考试成绩.结果 PBL教学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度、学习兴趣及主观能动性、抽象问题理解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重点难点知识掌握度等教学效果评定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同时,PBL教学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技能考试成绩也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结论 在康复护理临床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善,以及考试成绩的提高.
作者:潘火英;易院珍;陈果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李鲤教授通过多年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治疗,创立了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三步疗法”,第一步:和中化痰以滋化源,使元神得养;第二步:化痰淤疏通经络,使元神得濡;第三步:补脑髓增进智能,元神功能得复.同时李鲤教授比较重视该病的护理,并运用中医理论对该病进行辨证施护.文章就李鲤教授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常学辉;刘瑞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小针刀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脊柱源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治疗组30人,在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基础上行小针刀软组织松解.对照组30人,给予常规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组优良率(43.3%)和总有效率(90%)均高于对照组优良率(30%)和总有效率(66.6%),P<0.05.动态心电图改善情况,治疗组优良率(40%)和总有效率(86.6%)均高于对照组优良率(26.8%)和总有效率(63.3%),P<0.05.结论 小针刀软组织松解治疗结合抗心律失常药物对脊柱功能紊乱或局部软组织变性导致相关脊柱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的心律失常效果满意.
作者:何正保;陈南萍;马久力;尹传宗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