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

刘英;陈坤杰;姜萍

关键词:中医临床医学专业, 研究生教育, 现状分析, 人才培养
摘要:中医学是我国的国粹,中医的发展离不开高层次的中医人才,而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中医临床人才,直接关系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前景.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是培养中医高级人方的主要途径,开展二十余年以来其培养模式已渐趋成形,但仍有诸多方面亟待完善.本文就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其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外科PBL教学和多媒体教具相结合的运用

    目的 观察PBL教学和多媒体教具相结合在中医外科常见病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将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学生60名,分为2组,每组30人,一组采用PBL教学和多媒体教具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另一组采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具相结合的教学方式.2组采取学习效果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结果 经对比研究发现,采用PBL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具教学方式的学生,其学习效果问卷调查表的分值高于采用传统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具教学方式的学生(P<0.05).结论 确立了PBL教学和多媒体教具相结合在中医外科教学中的优势,为中医外科常见病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作者:张丽芬;贾建东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党中勤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

    目的 介绍党中勤教授长期临床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方法 通过跟师学习,收集门诊及住院病例,对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病人进行定期随访、宣传健康教育,进行整理并总结导师临床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结论 党中勤教授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始发因素是饮食不节,关键是脾虚失运,主要病机是痰瘀互结,治疗本病的基本治法是痰瘀同治.

    作者:张亚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浅谈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中和思想在老年病诊治中的应用

    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对中医“中和”思想的研究造诣极深,创立了中医“中和”学派,并将“中和”思想推广应用于临床各科,丰富了学派学术内容,促进了中医学的不断发展.针对老年病的诊治提出了“扶正祛邪益中和;存正抑邪助中和;护正防邪固中和”的临床思路,临床中善于“调气血、平升降、衡出入、审中和”,遣方用药独具特色,疗效显著.

    作者:李晓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临床技能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实践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临床技能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已成为当前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重要教学手段,临床技能虚拟现实技术打破了传统临床技能实训教学理念,丰富了临床技能实训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了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医学教育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宇峰;徐娜;滕飞;王楠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中药内服配合熏蒸推拿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自拟中药汤配合熏蒸推拿法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1月期间诊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抽取78例作研究对象并经随机抽签方式予以分组,治疗组(n=39)应用自拟中药汤配合熏蒸推拿法治疗,对照组(n=39)应用常规西药方案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晨僵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4.87%,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是(3.05±0.45)分,晨僵时间是(30.12±10.42) min;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79.49%,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是(5.82±1.24)分,晨僵时间是(43.52±16.59) min;2组观察指标的组间比较均能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5).结论 自拟中药汤配合熏蒸推拿法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其关节疼痛,并缩短其晨僵时间,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李焱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中职中医专业临床辨证论治技能竞赛结果与分析——以广西中医学校为例

    目的 了解中职中医专业学生中医临床技能(辨证论治)的运用能力.方法 分析我校2个年度技能竞赛(辨证论治)的成绩,计量资料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中的多个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q检验.结果 2014年度参赛的人数为287人,得分为(39.68±27.31);2015年度参赛的人数为338人,得分为(29.46±18.80).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度的得分高于2015年度得分.其中,2015年度中医(针灸推拿方向,初中起点三年制)组参赛人数为125人,得分为(18.25±13.15),与其他2组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生的成绩普遍较低,反映了不同学生之间差异较大.两年度的成绩对比,差异主要来源于2015年度中医(针灸推拿方向,初中起点三年制)得分较低所致.提示在教学实践中要准确定位中职中医专业的培养目标,改革现有课程体系,注重学生认知水平,才能整体提高学生中医辨证论治的运用能力.

    作者:秦生发;罗艺徽;吉思;黄萍;李春;吴双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杨氏3A+“椎五针”埋线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杨氏3A+疗法“椎五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颈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杨氏3A+疗法“椎五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两组均治疗一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治愈30例,显效9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治愈13例,显效9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71.4%;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杨氏3A+疗法“椎五针”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疗法,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使用.

    作者:高敬辉;杨才德;缪晓兰;王双平;金芝萍;包金莲;芦红;祁文;陆天宝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阑尾炎术后服用宽肠理气汤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宽肠理气汤加减在阑尾炎术后服用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上阑尾炎术后惠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 将我院普外科收治的374例阑尾炎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值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187例.连续治疗1周后,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和伤口感染率及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结果 374例阑尾炎手术患者经过常规治疗和护理及宽肠理气汤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9 4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7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观察组患者仅有1例伤口感染,患者发生率为0.53%,3例肠梗阻,患者发生率为1.60%;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发生率为2.14%,7例患者出现肠梗阻,发生率为3.74%.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 宽肠理气汤加减能够显著降低阑尾炎等肠病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阑尾炎手术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钟永福;肖明根;易薇;袁冬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补肾祛浊通络方治疗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30例

    目的 观察补肾祛浊通络方治疗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补肾祛浊通络方治疗,对照组采用钙尔奇碳酸钙D3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86.67%,对照组为76.67%,2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骨痛的平均起效时间与平均缓解时间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祛浊通络方对治疗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疗效且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贾洪伟;祖立斌;张颖;张英来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论雷公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之疗效简笺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器官、多系统,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雷公藤及其提取物作为治疗SLE重要药物的报道逐渐增多且效果明显.故文章对雷公藤治疗SLE的现状分析做以简述并加以展望,以期待雷公藤能更好的造福于SLE患者.

    作者:高敏;韩迎东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中医辩证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实施西药治疗,给予观察组实施中医辨证疗法治疗.结果 2组在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后总有效例数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静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本科护生自我效能感与健康素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本科护生健康素养现状,探讨本科护生自我效能感与健康素养的关系,为开展本科护生健康促进工作及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健康素养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山东省某医学院校558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本科护生健康素养水平与全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水平相当,其中健康行为、健康技能偏低;不同性别、家庭源地、父母文化程度对本科护生健康素养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护生自我效能感与健康素养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0.689,P<0.05).结论 本科护生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其健康素养水平越高.

    作者:张雪雁;李军;尹淑英;刘玉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李鲤教授治疗老年性痴呆经验

    李鲤教授通过多年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治疗,创立了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三步疗法”,第一步:和中化痰以滋化源,使元神得养;第二步:化痰淤疏通经络,使元神得濡;第三步:补脑髓增进智能,元神功能得复.同时李鲤教授比较重视该病的护理,并运用中医理论对该病进行辨证施护.文章就李鲤教授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常学辉;刘瑞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中医学专业教育质量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解各国中医相关人员对影响中医学专业教育质量因素的看法、认知程度,开展了中医学专业教育质量影响因素问卷调查.通过有关问题结果分析,发现中医药国际教育中的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供相关机构和人员在管理和办学中参考.

    作者:张炳立;江丰;李玲玲;冯学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穴位埋针配合术后系统早期活动预防高龄股骨粗隆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目的 探讨穴位埋针配合术后系统早期活动预防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1例、对照组49例.实验组采用穴位埋针配合术后系统早期活动进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对照组只采用常规的护理,比较2组患者D-二聚体、APTT、PT及踝上5 cm、髌下10 cm、髌上10 cm肢体体表温度及周径.结果 2组患者术后第7天实验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踝上5 cm、髌下10 cm、髌上10 cm肢体体表温度、肢体周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穴位埋针配合术后系统早期活动可有效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万桃红;邓雄伟;蒋舒芳;胡和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大黄蒽醌类化合物柱色谱分离的教学实验项目设计

    目的 色谱分析实验中柱色谱分离实验是中药学专业学生需掌握的一个实验技能,学生通过该实验掌握实验技能外,还通过该实验掌握色谱中一些常用术语和参数的计算及意义.方法 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大黄蒽醌类化合物,以硅胶(200~300目)为吸附剂、石油醚:乙酸乙酯(4∶1)为洗脱剂洗脱.结果 蒽醌类化合物在洗脱过程中,中能明显分离3个色带,色带间分离度良好.结论 以柱色谱分离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做为色谱分析中柱层析实验,完全满足实验教学需要.

    作者:侯剑伟;张彤;丁越;刘云;刘祥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从中国古代美的认知中论针灸美容

    传统医学认为针灸美容中的美有它本质性的概念.中国古代文献均有相关记载,如《论语》 《淮南子》 《黄帝内经》 《世说新语》等认为美包括身体的美和心灵的美.旨在使心灵与身体相统一.本论文通过分析整理中国古代对“美”的认识、针灸美容的理论基础以及针灸美容在临床和生活中的应用,阐明了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医学思想及哲学观念推动着针灸在美容学上的发展,使针灸美容成为中医医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李晓方;李亚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中医药疗法治疗宫内节育器致月经不调的研究

    随着宫内节育器广泛应用,其所致月经不调的治疗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如宫血宁胶囊、致康胶囊、化瘀止血汤等,以及安冲汤加用西医疗法等.整理、探讨这些研究成果,为宫内节育器所致月经不调的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进一步提高疗效和减轻带器妇女的痛苦.

    作者:唐家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研读《黄帝内经》浅谈多梦

    多梦是人在睡眠时感觉乱梦纷纭并伴有头晕疲倦的一种状态.近年来,失眠多梦患者日益增多,睡眠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研读《黄帝内经》,发现中医在对多梦的认识及治疗方面,以其独特的优势获得医学界的广泛认可.现就中医对多梦的认识作一综述,以期更好的运用中医方法缓解多梦患者的痛苦.

    作者:刘小菊;王海娟;高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中医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干预,主要是对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结构、情志护理等.观察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LVEF、VEGF水平.结果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中医证候积分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LVEF、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和干预前(P<0.05).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较好,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中医证候积分、LVEF、VEGF水平有显著恢复.

    作者:丁彬霞;胡素琴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