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分析

万艳;李怀刚;万嵘

关键词:小儿肠胃康颗粒, 妈咪爱,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共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妈咪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小儿肠胃康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与机体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71.7%,组间比较有差异( P<0.05);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腹泻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儿的康复进程。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100例下颌第三磨牙牙位与拔牙后并发症之间的模糊关联

    目的:分析100例下颌第三磨牙牙位与拔牙后并发症之间的模糊关联,寻找合适的拔牙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来我院拔牙的患者100例,观察所有患者下颌第三磨牙牙位与拔牙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100例患者中近中阻生拔牙率明显高于垂直位阻生、水平位阻生及舌向位阻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位拔牙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垂直位阻生、近中阻生、舌向位阻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冠折断发生率明显高于第二磨牙松动、干糟症、舌侧骨板骨折、根折、半侧下唇麻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第三磨牙牙位与拔牙后并发症之间有明显关系,临床医生在拔牙时应该根据患者牙齿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拔牙方案,避免发生术后并发症。

    作者:董斌;张兵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不同术式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甲状腺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实验组:采取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效果比对照组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切口手术在治疗甲状腺瘤方面,效果较好,手术时间短,切口长度小,术中出血量低,住院时间少,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杨冬平;段海静;杨军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康复新液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奥硝唑栓治疗50例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奥硝唑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5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Ⅰ组50例、Ⅱ组50例、Ⅲ组50例,Ⅰ组单纯采用奥硝唑栓治疗,Ⅱ组采用乳酸菌阴道胶囊、奥硝唑栓治疗,Ⅲ组采用康复新液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奥硝唑栓治疗,三组均治疗1周,比较治疗前、后外阴瘙痒、白带增多、尿痛、阴道充血等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统计复发率情况。结果:Ⅰ组、Ⅱ组、Ⅲ组症状体征改善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Ⅲ组症状体征改善率明显高于Ⅰ组、Ⅱ组(P<0.05),Ⅱ组症状体征改善率高于Ⅰ组(P<0.05)。Ⅲ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Ⅰ组、Ⅱ组(P<0.05),Ⅱ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Ⅲ组复发率低于Ⅰ组、Ⅱ组(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奥硝唑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安全可靠,可快速改善症状体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蔡永林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多媒体典型病例库在儿科教学中的意义

    儿科多媒体典型病例库可以永久保留典型病例的多媒体资料,应用于儿科临床教学,有利于解决临床教学需求与典型临床病例不足的矛盾,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可以随时随地满足多层次、多角度的临床教学需要,运用广泛,实用价值高,建立儿科多媒体典型病例库非常有必要。

    作者:蔡勇;唐远平;陈德晖;蓝淑玲;黄穗;钟帼钰;郑菊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无缝隙护理在提高鼻窦炎手术围术期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无缝隙护理在提高鼻窦炎手术围手术期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接受鼻窦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归为对照组,将接受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患者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在鼻窦炎手术围手术期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周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脂质水胶体及泡沫敷料联合用于供皮区创面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脂质水胶体及泡沫敷料联合用于供皮区创面换药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行刃厚皮取皮的患者8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采用单双号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用脂质水胶体及泡沫敷料覆盖创面,对照组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直至创面愈合。对比两组首次换药时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结果:观察组首次更换敷料时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脂质水胶体及泡沫敷料联合应用于供皮区创面形成密闭湿润环境,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换药时的疼痛。

    作者:曹海梅;卜平元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年龄和病程对面神经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年龄及就诊时间与单侧面神经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57例单侧面神经炎患者 H‐B分级、面神经电图面瘫严重程度与年龄、就诊时间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45岁以下患者轻、中度构成比较高(59.3%,16/27),60岁以上重度以及完全失神经率较高(69.2%,9/13),患者年龄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有弱的相关性(r=0.279,P<0.05)。患者入院时 HBGS分级Ⅲ~Ⅵ级53例(93.0%,53/57),发病3d内入院患者组治疗3个月后41例达到HBGS分级Ⅰ~Ⅱ级,其中39例(88.6%,39/44)达到Ⅰ级,和超过3d入院患者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入院时间和治疗3个月后 HBGS分级呈中度相关( r=0.328,P<0.05)。结论:单侧面神经炎病情严重程度与年龄有关,发病后3d内就患者预后较好。

    作者:冉宁晶;方妤;陈超;杨东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案例教学法在眼科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创设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等医学教育眼科学实验课案例教学模式,分析评价其教学效果。方法:将我校90名眼视光学学生在实验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LBL ),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模式(CBL )。实验课结束后,应用眼科学实验课期末考试试卷、临床技能操作考试、调查问卷的方式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期末考试的试卷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临床技能操作考试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能够积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能在分析问题时综合应用所学知识。

    作者:刘冬梅;李洋;刘正峰;毕宏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亲环素A水平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亲环素 A(CyPA)水平变化及其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脉压指数(PPI)、平均动脉压(MAP)等血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月入住我院产科明确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门诊产检的正常妊娠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入选对象的SBP、DBP、PP、MAP、PPI、BMI、孕周、年龄等一般指标,留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入选对象血清CyPA水平,分析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CyPA水平与SBP、DBP、PP、MAP、PPI等血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妊娠者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 CyPA 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 CyPA 水平与SBP、DBP、PP、MAP、PPI等血压指标均呈明显正相关(均 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CyPA 水平明显升高,其水平与SBP、DBP、PP、MAP、PPI均呈明显正相关,CyPA 水平升高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林小丽;杨阳;张金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对肿瘤的影响

    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依赖于信号转导通路异常改变,其中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影响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中占据重要地位。当PI3K受到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内外因素刺激后,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导致促进细胞增殖、诱导分化、促进侵袭转移、抑制凋亡、拮抗放化疗的效果。本文就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结构特点、调节过程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转移、耐药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黄锐;陈琦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桡骨远端骨折使用中药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使用中药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药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同时使用中药内服和熏洗治疗可加速骨折愈合,促进关节功能康复。

    作者:吴辉侢;蔡丽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中的效果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无痛胃镜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泵注麻醉,实验组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复合麻醉方案。观察两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以及脉搏变化,并对比两组麻醉复苏用时和麻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麻醉诱导用时、麻醉复苏用时更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阶段实验组患者MAP明显更高,T4时点时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阶段时实验组患者HR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复合麻醉方案效果确切,具有较高安全性,适用于老年无痛胃镜患者,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是阳;吴淦;李梅;王珏;薛海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舒利迭联合思力华治疗中重度COPD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思力华在中重度COPD患者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中重度COPD患者80例进行资料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思力华治疗,实验组采用舒利迭联合静脉思力华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咳嗽、气促、喘息以及哮鸣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重度COPD患者采用舒利迭联合静脉思力华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小健;魏蕾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无创分娩会阴裂伤与会阴切开伤口愈合对比分析

    目的:对无创分娩会阴裂伤和会阴切开伤口愈合的情况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分娩的100例产妇,并根据分娩方式分成实验组(无创分娩)和对照组(会阴切开分娩),比较两组的创伤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伤口疼痛、水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肠线使用长度短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产妇的分娩过程中,采用无创分娩方式,可有效减少缝合线的使用,且感染率低,有利于产后恢复。

    作者:陈秀锦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122例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 EC )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帮助实现早诊断及有效治疗,从而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 IC U )收治的122例胎龄<37周N EC患儿的临床诊疗情况。结果:对早产N EC患儿的基本发病因素进行对比分析,胎龄、出生体重及母乳喂养在三期患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122例患儿临床表现中,腹胀、呕吐、胃残留、反应低下的发生率高于血便;经治疗,Ⅰ期患儿总有效率为100.0%,Ⅱ期患儿总有效率为94.0%,Ⅲ期患儿总有效率为75.0%。结论:降低早产儿N EC的病死率需要早诊断、早治疗;及时有效的外科干预可提高严重N EC病例的治疗效果。

    作者:余倩;周熙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太极拳对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太极拳治疗早期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80例帕金森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太极拳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两组均干预16周,治疗前、后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Ⅲ运动能力评分、哈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7.50%,对照组为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BB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UPDRSⅢ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BBS评分和UPDRSⅢ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太极拳治疗早期帕金森病抑郁患者具有积极意义,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同时可减轻抑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建忠;彭有敬;郑志雄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双胎绒毛膜性质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胎绒毛膜性质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295例双胎临床资料,包括年龄、BM I、受孕方式、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及母儿并发症等指标。按双胎绒毛膜性质分为两组:DCDA组(包括双绒毛膜双羊膜双胎198例)及 MCDA组(包括单绒毛膜双羊膜双胎97例)。结果:DCDA组流产风险、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风险、平均分娩孕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新生儿并发症与MCDA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母体并发症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胎绒毛膜性质对胎儿及新生儿并发症有显著影响,但对母体并发症无影响。双胎妊娠在11~13+6周确定绒毛膜性质极其重要。

    作者:王马列;祝彩霞;梁润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视频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视频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08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4)。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行视频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患肢功能锻炼掌握情况和健康教育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腕运动、手指运动、肘部运动、前臂运动、手臂运动、肩部运动、肩部环绕运动、手指爬墙运动、推肘和抬肘运动以及上肩环绕外展运动技能完全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总满意度为9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 P<0.05)。结论:在乳腺癌术后功能恢复中,视频健康教育可以巩固患肢功能锻炼掌握程度,健康教育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陆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2013年上海市杨浦区延吉街道恶性肿瘤现患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及分析上海市杨浦区延吉街道户籍恶性肿瘤现患情况。方法:根据肿瘤登记传报系统,对延吉街道的现患恶性肿瘤患者随访、整理录入现患册,分析2013年延吉街道现患情况。结果:2013年上海市延吉街道常住人口中恶性肿瘤现患数2453例,现患率为3.29%,其中男992例,现患率为2.66%,女1461例,现患率为3.93%。年龄组40~59岁现患肿瘤构成比达43.82%,男性和女性现患恶性肿瘤谱有很大区别,男性以胃癌为常见,女性中常见的瘤别为乳腺癌。结论:40~59岁年龄组是进行肿瘤一、二级预防和康复工作的重点,街道进行卫生宣传、咨询需考虑这部分人群的需求。

    作者:吴冬梅;周晔;孙凌;梁静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BI-RADSⅣ级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BI‐RADS Ⅳ级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实时线阵变频探头对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130例BI‐RADS Ⅳ级乳腺肿块患者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0例患者中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者74例,恶性者56例,74例良性者中经活检或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者为62例,恶性12例,诊断符合率为83.78%;56例恶性病灶中恶性为51例,良性5例,诊断符合率为91.07%。术后病理结果67个良性病例中纤维腺瘤29例,乳头状瘤样增生16例,浆细胞乳腺炎10例,乳汁淤积性囊肿6例,纤维脂肪瘤6例。63例恶性病变者中浸润性癌16例,乳头状导管癌17例,髓样癌10例,黏液腺癌12例,叶状囊肉瘤8例。恶性组Vsmax 、Vdmin 、RI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提高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宪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