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随着脊柱内固定系统及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腰椎融合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但带来的远期并发症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日益增加。为降低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国内外学者一直在探索新的手术方法来代替腰椎融合术,并进行了大量关于腰椎非融合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效果。对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椎间盘源性腰痛、节段性不稳及防治邻近节段退变等领域具有较为乐观的前景。目前虽然完全不能取代融合术,但至少可以作为非手术治疗与融合术的代替方法。由于是新生事物,缺乏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有关术后并发症的报道极少,本文就腰椎非融合技术在目前阶段取得的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BI‐RADS分级在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的120例患者对175个乳腺肿块进行BI‐RADS分级、超声弹性成像、超声弹性成像联合BI‐RADS检查分析,其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探讨三种检查方法在诊断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价值。结果:术后经诊断乳腺占位患者175个肿块中有78个恶性、97个良性。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准确性为83.43%、特异性为83.33%、敏感性为83.51%。BI‐RADS分级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准确性为85.14%、特异性为84.62%、敏感性为85.57%。二者联合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准确性为96.00%、特异性为96.15%、敏感性为95.88%。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联合BI‐RADS分级可明显提高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
作者:苏林丘;郭鹊晖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儿科多媒体典型病例库可以永久保留典型病例的多媒体资料,应用于儿科临床教学,有利于解决临床教学需求与典型临床病例不足的矛盾,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可以随时随地满足多层次、多角度的临床教学需要,运用广泛,实用价值高,建立儿科多媒体典型病例库非常有必要。
作者:蔡勇;唐远平;陈德晖;蓝淑玲;黄穗;钟帼钰;郑菊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和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3月我院妇产科80例剖宫产术中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缩宫素20 U宫体肌肉注射+缩宫素20U静脉滴注+直肠内塞入米索前列醇200U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耳穴压豆疗法。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产后48h出血量、产后48h血红蛋白(Hb),记录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观察两组首次泌乳时间和产后48h泌乳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产后48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产后48h H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泌乳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而产后48h泌乳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明显减少剖宫产产妇的产后出血,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泌乳功能。
作者:马燕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BI‐RADS Ⅳ级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实时线阵变频探头对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130例BI‐RADS Ⅳ级乳腺肿块患者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0例患者中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者74例,恶性者56例,74例良性者中经活检或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者为62例,恶性12例,诊断符合率为83.78%;56例恶性病灶中恶性为51例,良性5例,诊断符合率为91.07%。术后病理结果67个良性病例中纤维腺瘤29例,乳头状瘤样增生16例,浆细胞乳腺炎10例,乳汁淤积性囊肿6例,纤维脂肪瘤6例。63例恶性病变者中浸润性癌16例,乳头状导管癌17例,髓样癌10例,黏液腺癌12例,叶状囊肉瘤8例。恶性组Vsmax 、Vdmin 、RI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提高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宪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析壮骨活血汤结合手法复位运用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9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壮骨活血汤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67%(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腰背部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壮骨活血汤结合手法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其身体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苏昭元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太极拳治疗早期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80例帕金森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太极拳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两组均干预16周,治疗前、后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Ⅲ运动能力评分、哈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7.50%,对照组为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BB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UPDRSⅢ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BBS评分和UPDRSⅢ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太极拳治疗早期帕金森病抑郁患者具有积极意义,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同时可减轻抑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建忠;彭有敬;郑志雄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视频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08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4)。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行视频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患肢功能锻炼掌握情况和健康教育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腕运动、手指运动、肘部运动、前臂运动、手臂运动、肩部运动、肩部环绕运动、手指爬墙运动、推肘和抬肘运动以及上肩环绕外展运动技能完全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总满意度为9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 P<0.05)。结论:在乳腺癌术后功能恢复中,视频健康教育可以巩固患肢功能锻炼掌握程度,健康教育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陆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综合优质护理对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综合优质护理。搜集患者术后24h及2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SF‐36),记录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并比较两组间评分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h Harris髋关节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 Harris髋关节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后24h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术后2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行综合优质护理,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也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恢复,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小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幼儿急疹合并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2例幼儿急疹合并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热惊厥30例(体温≥39℃),无热或低热惊厥12例;全身强直性发作36例,双眼凝视6例;持续时间20s~5min。结论:幼儿急疹合并惊厥多为单纯性热性惊厥大多预后良好,但要重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可能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红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创设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等医学教育眼科学实验课案例教学模式,分析评价其教学效果。方法:将我校90名眼视光学学生在实验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LBL ),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模式(CBL )。实验课结束后,应用眼科学实验课期末考试试卷、临床技能操作考试、调查问卷的方式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期末考试的试卷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临床技能操作考试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能够积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能在分析问题时综合应用所学知识。
作者:刘冬梅;李洋;刘正峰;毕宏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头颈部皮下气肿是颌面部较为常见的临床现象,其原因多为感染、外伤等,在口腔治疗中较为少见,随着高速气动涡轮机钻在拔除阻生齿中的广泛应用,医源性面颈部皮下气肿时有发生,一般气肿有自限性,但严重的皮下气肿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给患者、医师带来比较大的风险。本文就是1例智齿拔除术后并发颌面颈胸部皮下气肿,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讨论其预防措施。
作者:郭爱军;邱建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在IC U气管插管脱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综合IC U 2014年9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20例气管插管脱机后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按照正常程序拔管脱机。脱机后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氧疗(观察组)和普通文丘里面罩吸氧(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患者耐受性、舒适度等方面的差别。结果:(1)观察组患者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2)观察组患者在舒适度、患者耐受性以及气道湿化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IC U 气管插管脱机患者应用湿化的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能提高其氧合指数、治疗的耐受性,降低再插管率,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呼吸支持模式。
作者:李会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92例AMI患者,均在我科行PCI术。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6例。A组术前给予替罗非班,B组直接常规行PCI术,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冠脉血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术后冠脉血流改善优于B组( P<0.05);术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B组为4.35%,两组不良反应无差异( P>0.05)。随访中,A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04%,B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患者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可改善冠脉血流,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更利于预后。
作者:王平;刘志辉;李剑敏;谭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针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48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内窥镜组和开放组,每组74例,内窥镜组采用经皮侧入路内窥镜手术治疗,开放组则采用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内窥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侧入路内窥镜手术方法治疗的创口更小、术后康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功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究无缝隙护理在提高鼻窦炎手术围手术期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接受鼻窦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归为对照组,将接受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患者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在鼻窦炎手术围手术期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周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治疗重度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8例重度类风湿关节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给予沙利度胺、甲氨蝶呤及来氟米特治疗。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68.5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VEGF水平、关节肿胀个数、压痛个数、晨僵时间、ESR、CRP、DAS28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沙利度胺联合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治疗重度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作者:张向东;王彩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药学监护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并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1月到我院诊治的68例终末期肾病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4例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4例应用药学监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及血脂的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133±9.1)mmHg ,舒张压(81±4.7)mmHg ,相比对照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相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P<0.05)。结论:临床上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并伴高血压患者采用药学监护进行治疗,可以针同患者开展个体化治疗,明显提高降压、降脂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陈建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在妇产科护理中引入 PBL教学法的作用。方法:以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妇产科实习的60名实习护士为此次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30名,观察组采取 PBL教学模式,常规组采取常规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士的能力提高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成绩的提高与常规组相比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引入 PBL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护士的知识,有推广价值。
作者:何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术中改良护理在侧卧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入院的90例行侧卧位手术患者,按是否愿意接受术中改良护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术中改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皮肤不良反应及压疮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率及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皮肤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压疮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改良护理在侧卧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术中护理借鉴意义。
作者:毛文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