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缝隙护理策略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

刘园园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 手术室护理质量, 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策略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我院所收治的11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执行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执行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心理舒适度、皮质醇、术后疼痛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率、血压、皮质醇、SAS 评分以及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可有效改善术前不良情绪与手术应激反应,缓解手术后疼痛,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CRP、FG、LP(a)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G)、脂蛋白a[LP(a)]的检测对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33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适龄的133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血清CRP、FG、LP(a)水平,并比较观察组不同患者的不同梗死面积与血清CRP、FG、LP(a)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FG、LP(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梗死面积越大患者的血清CRP、FG、LP(a)的水平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者 P<0.01)。结论:临床工作中对患者血清CRP、FG、LP(a)进行检测,可以作为临床上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依据之一,且CRP、FG、LP(a)也可作为脑梗死患者梗死面积的预测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拉娜;谢芳;杨寿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光疗联合妈咪爱、茵陈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光疗法联合妈咪爱、茵陈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64例,根据随机的分配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应用光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光疗法联合妈咪爱、茵陈汤治疗,两组患儿在治疗结束后,对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8%(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较少。结论:在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光疗法联合妈咪爱、茵陈汤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国英;江荣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多媒体典型病例库在儿科教学中的意义

    儿科多媒体典型病例库可以永久保留典型病例的多媒体资料,应用于儿科临床教学,有利于解决临床教学需求与典型临床病例不足的矛盾,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可以随时随地满足多层次、多角度的临床教学需要,运用广泛,实用价值高,建立儿科多媒体典型病例库非常有必要。

    作者:蔡勇;唐远平;陈德晖;蓝淑玲;黄穗;钟帼钰;郑菊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颅骨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应用效果观察及评估

    目的:探究颅骨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 H )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至我院进行疾病诊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40例纳入本次实验观察,对所有患者均实施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共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20例。常规组患者采取经皮锥颅引流手术,实验组患者采取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方案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与85.00%,比较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另外,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0%与20.00%,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来说,给予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手术的应用价值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荐采纳。

    作者:郑伏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双胎绒毛膜性质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胎绒毛膜性质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295例双胎临床资料,包括年龄、BM I、受孕方式、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及母儿并发症等指标。按双胎绒毛膜性质分为两组:DCDA组(包括双绒毛膜双羊膜双胎198例)及 MCDA组(包括单绒毛膜双羊膜双胎97例)。结果:DCDA组流产风险、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风险、平均分娩孕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新生儿并发症与MCDA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母体并发症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胎绒毛膜性质对胎儿及新生儿并发症有显著影响,但对母体并发症无影响。双胎妊娠在11~13+6周确定绒毛膜性质极其重要。

    作者:王马列;祝彩霞;梁润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药学监护对终末期肾病和血液透析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药学监护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并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1月到我院诊治的68例终末期肾病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4例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4例应用药学监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及血脂的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133±9.1)mmHg ,舒张压(81±4.7)mmHg ,相比对照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相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P<0.05)。结论:临床上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并伴高血压患者采用药学监护进行治疗,可以针同患者开展个体化治疗,明显提高降压、降脂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陈建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益气养阴化淤法应用于支气管扩张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益气养阴化淤法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中医益气养阴化淤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用力呼气量(FVC )、吸气量(IC ),第1秒时的 FEV1% pred以及 FEV1/FVC值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主症症状积分和BOED指数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益气养阴化淤法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袁志强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青年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临床中一种比较常见的乳腺腺上皮组织恶性肿瘤,女性发生率为99%。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长,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青年乳腺癌相比于中老年患者,侵袭性较强,预后较差,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生存质量及整个社会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就青年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现状、病理学特点、误诊原因、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预后作一综述。

    作者:石朝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无缝隙护理在提高鼻窦炎手术围术期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无缝隙护理在提高鼻窦炎手术围手术期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接受鼻窦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归为对照组,将接受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患者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在鼻窦炎手术围手术期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周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在ICU患者撤机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在IC U气管插管脱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综合IC U 2014年9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20例气管插管脱机后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按照正常程序拔管脱机。脱机后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氧疗(观察组)和普通文丘里面罩吸氧(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患者耐受性、舒适度等方面的差别。结果:(1)观察组患者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2)观察组患者在舒适度、患者耐受性以及气道湿化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IC U 气管插管脱机患者应用湿化的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能提高其氧合指数、治疗的耐受性,降低再插管率,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呼吸支持模式。

    作者:李会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通过尿激酶溶栓治疗26例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通过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尿激酶溶栓,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69%,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罗文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中的效果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无痛胃镜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泵注麻醉,实验组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复合麻醉方案。观察两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以及脉搏变化,并对比两组麻醉复苏用时和麻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麻醉诱导用时、麻醉复苏用时更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阶段实验组患者MAP明显更高,T4时点时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阶段时实验组患者HR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复合麻醉方案效果确切,具有较高安全性,适用于老年无痛胃镜患者,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是阳;吴淦;李梅;王珏;薛海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不同术式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甲状腺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实验组:采取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效果比对照组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切口手术在治疗甲状腺瘤方面,效果较好,手术时间短,切口长度小,术中出血量低,住院时间少,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杨冬平;段海静;杨军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自噬在糖尿病肾损害中的作用

    自噬是高度保守细胞“自我吞食”的行为,是细胞降解并循环利用自身大分子及器官的途径。自噬不仅有助于肾小球及肾小管稳态的维持,且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同样伴随着细胞自噬功能的受损。激活自噬通路或恢复自噬功能可能具有肾脏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与糖尿病相关的自噬机制,以增加对此研究方向的前沿知识理解。

    作者:田顺立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BI-RADSⅣ级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BI‐RADS Ⅳ级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实时线阵变频探头对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130例BI‐RADS Ⅳ级乳腺肿块患者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0例患者中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者74例,恶性者56例,74例良性者中经活检或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者为62例,恶性12例,诊断符合率为83.78%;56例恶性病灶中恶性为51例,良性5例,诊断符合率为91.07%。术后病理结果67个良性病例中纤维腺瘤29例,乳头状瘤样增生16例,浆细胞乳腺炎10例,乳汁淤积性囊肿6例,纤维脂肪瘤6例。63例恶性病变者中浸润性癌16例,乳头状导管癌17例,髓样癌10例,黏液腺癌12例,叶状囊肉瘤8例。恶性组Vsmax 、Vdmin 、RI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提高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宪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效果研究

    目的:对精索静脉曲张合并睾丸萎缩的青少年患者进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随访并评估患者睾丸体积和生育的潜力。方法:选取40例均为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伴有睾丸萎缩的青少年患者,进行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离断术治疗,对其中34例患者进行现状分析,评估睾丸大小和精索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结果:双侧比较,临床2级患者13例(81.25%)左睾丸体积增加( P=0.01),临床3级患者15例(83.33%)左睾丸体积增加( P=0.02)。27例单侧精索静脉曲张中,23例(85.19%)左睾丸体积增加。7例双侧患者,5例(71.43%)左睾丸体积增加。术后随访2~10年,34例患者29例(85.29%)精子检查正常。结论:精索静脉曲张手术使82.35%的睾丸萎缩患者的睾丸体积明显增大。手术对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治疗有很大的益处。

    作者:周振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孕期规范化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产妇母婴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期规范化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GDM )高危孕妇GDM 发生率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诊治的GDM高危产妇158例为试验组,同时回顾我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未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孕产妇144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孕期检查,试验组进行孕期规范化管理(包括:健康教育、调整饮食结构、控制体重、指导运动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依据GDM病情轻重程度进行有效的分层管理)。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孕期及分娩后3个月GDM发生率有无差异;同时比较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包括:巨大儿、羊水过多、宫内死胎、胎儿窘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剖宫产率、新生儿低血糖等发病率)有无差异。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孕妇GDM发生率分别为17.4%和40.5%,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羊水过多发生率、妊高征发生率及胎膜早破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规范化管理可显著降低GMD发生率,同时降低围产期孕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尹志芳;李玉茹;杨宗梅;刘红;郝春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年龄和病程对面神经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年龄及就诊时间与单侧面神经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57例单侧面神经炎患者 H‐B分级、面神经电图面瘫严重程度与年龄、就诊时间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45岁以下患者轻、中度构成比较高(59.3%,16/27),60岁以上重度以及完全失神经率较高(69.2%,9/13),患者年龄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有弱的相关性(r=0.279,P<0.05)。患者入院时 HBGS分级Ⅲ~Ⅵ级53例(93.0%,53/57),发病3d内入院患者组治疗3个月后41例达到HBGS分级Ⅰ~Ⅱ级,其中39例(88.6%,39/44)达到Ⅰ级,和超过3d入院患者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入院时间和治疗3个月后 HBGS分级呈中度相关( r=0.328,P<0.05)。结论:单侧面神经炎病情严重程度与年龄有关,发病后3d内就患者预后较好。

    作者:冉宁晶;方妤;陈超;杨东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观察综合优质护理对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优质护理对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综合优质护理。搜集患者术后24h及2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SF‐36),记录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并比较两组间评分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h Harris髋关节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 Harris髋关节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后24h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术后2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行综合优质护理,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也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恢复,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小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2006-2015年深圳市宝安区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丙型肝炎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及预测疫情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5年深圳市宝安区丙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5年深圳市宝安区共报告5422例丙型肝炎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3.14/10万;其中确诊病例及临床诊断病例分别占59.48%和40.14%;新安(18.23/10万)和沙井街道(16.64/10万)发病率居前(χ2=32.98,P<0.01);男性年均发病率(14.72/10万)高于女性(11.19/10万)(χ2=9.64,P<0.05);发病主要集中于中青年,20~45岁发病占70.77%,老年发病率高于中青年,其中75~80岁发病率(91.73/10万)高;病例职业构成的前2位为家务及待业(32.83%)、工人(28.99%)。结论:2006-2015年深圳市宝安区丙型肝炎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家务及待业和工人为丙型肝炎发病的高危人群,将是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

    作者:陈兵;袁倩;钟璋平;马智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