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益气养阴化淤法应用于支气管扩张症的效果分析

袁志强

关键词:噻托溴铵, 中医, 益气养阴化淤法, 支气管扩张症, 联合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益气养阴化淤法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中医益气养阴化淤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用力呼气量(FVC )、吸气量(IC ),第1秒时的 FEV1% pred以及 FEV1/FVC值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主症症状积分和BOED指数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益气养阴化淤法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满意。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疤痕子宫产妇实施阴道分娩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对疤痕子宫产妇实施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疤痕子宫阴道分娩者46例作为甲组,以同时期我院接收的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者46例作为乙组,对两组产妇的阴道分娩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甲组产妇阴道分娩成功率(82.61%)与乙组(86.9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程时长、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新生儿Apgar等方面,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9.57%)与乙组(17.3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疤痕子宫再妊娠产妇采取阴道分娩,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江晓丽;邹橞怡;岑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观察综合优质护理对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优质护理对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综合优质护理。搜集患者术后24h及2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SF‐36),记录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并比较两组间评分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h Harris髋关节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 Harris髋关节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后24h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术后2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行综合优质护理,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也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恢复,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小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经皮侧入路内窥镜与开放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针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48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内窥镜组和开放组,每组74例,内窥镜组采用经皮侧入路内窥镜手术治疗,开放组则采用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内窥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侧入路内窥镜手术方法治疗的创口更小、术后康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功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带锁髓内针治疗长管骨多发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针在长管骨多发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3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长管骨多发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43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行带锁髓内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长管骨多发骨折患者行带锁髓内针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骨折愈合,还能缩短治疗周期,优化预后,对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经济负担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苏国建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通过尿激酶溶栓治疗26例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通过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尿激酶溶栓,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69%,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罗文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药学监护对终末期肾病和血液透析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药学监护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并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1月到我院诊治的68例终末期肾病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4例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4例应用药学监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及血脂的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133±9.1)mmHg ,舒张压(81±4.7)mmHg ,相比对照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相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P<0.05)。结论:临床上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并伴高血压患者采用药学监护进行治疗,可以针同患者开展个体化治疗,明显提高降压、降脂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陈建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亲环素A水平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亲环素 A(CyPA)水平变化及其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脉压指数(PPI)、平均动脉压(MAP)等血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月入住我院产科明确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门诊产检的正常妊娠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入选对象的SBP、DBP、PP、MAP、PPI、BMI、孕周、年龄等一般指标,留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入选对象血清CyPA水平,分析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CyPA水平与SBP、DBP、PP、MAP、PPI等血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妊娠者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 CyPA 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 CyPA 水平与SBP、DBP、PP、MAP、PPI等血压指标均呈明显正相关(均 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CyPA 水平明显升高,其水平与SBP、DBP、PP、MAP、PPI均呈明显正相关,CyPA 水平升高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林小丽;杨阳;张金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脂质水胶体及泡沫敷料联合用于供皮区创面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脂质水胶体及泡沫敷料联合用于供皮区创面换药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行刃厚皮取皮的患者8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采用单双号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用脂质水胶体及泡沫敷料覆盖创面,对照组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直至创面愈合。对比两组首次换药时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结果:观察组首次更换敷料时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脂质水胶体及泡沫敷料联合应用于供皮区创面形成密闭湿润环境,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换药时的疼痛。

    作者:曹海梅;卜平元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短期睡眠剥夺对幼鼠海马CA1区SS、β1-AR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短期睡眠剥夺对幼年大鼠海马CA1区生长抑素和β1‐肾上腺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幼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2h、24h、36h和48h睡眠剥夺组,每组8只。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SD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SS、β1‐AR的表达量。结果:12h、24h、36h睡眠剥夺组大鼠海马CA1区S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多(P<0.01),48h睡眠剥夺组大鼠海马CA1区S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12h、24h、36h睡眠剥夺组大鼠海马CA1区β1‐AR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多(P<0.01),48h睡眠剥夺组大鼠海马CA1区β1‐AR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12h、24h、36h睡眠剥夺组明显减少,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睡眠剥夺36h内幼鼠海马CA1区神经元SS、β1‐AR的表达量增加,可能参与代偿性神经保护机制,而48h后SS、β1‐AR的表达量显著下降,提示海马CA1区神经元可能已受损,致学习记忆障碍。

    作者:贾一凡;韩永慧;陶媛媛;王贞贞;李子墨;赵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太极拳对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太极拳治疗早期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80例帕金森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太极拳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两组均干预16周,治疗前、后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Ⅲ运动能力评分、哈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7.50%,对照组为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BB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UPDRSⅢ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BBS评分和UPDRSⅢ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太极拳治疗早期帕金森病抑郁患者具有积极意义,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同时可减轻抑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建忠;彭有敬;郑志雄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桡骨远端骨折使用中药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使用中药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药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同时使用中药内服和熏洗治疗可加速骨折愈合,促进关节功能康复。

    作者:吴辉侢;蔡丽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122例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 EC )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帮助实现早诊断及有效治疗,从而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 IC U )收治的122例胎龄<37周N EC患儿的临床诊疗情况。结果:对早产N EC患儿的基本发病因素进行对比分析,胎龄、出生体重及母乳喂养在三期患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122例患儿临床表现中,腹胀、呕吐、胃残留、反应低下的发生率高于血便;经治疗,Ⅰ期患儿总有效率为100.0%,Ⅱ期患儿总有效率为94.0%,Ⅲ期患儿总有效率为75.0%。结论:降低早产儿N EC的病死率需要早诊断、早治疗;及时有效的外科干预可提高严重N EC病例的治疗效果。

    作者:余倩;周熙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高血压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及焦虑、抑郁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焦虑、抑郁情绪均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及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青青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观察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5年9月我院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病人6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各时段疼痛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病人麻醉期、扩张软组织和放置套管等各时段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3.33%,较对照组的73.33%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病人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满意度,推荐推广。

    作者:苏琼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腰椎棘突间固定装置的研究进展

    随着脊柱内固定系统及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腰椎融合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但带来的远期并发症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日益增加。为降低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国内外学者一直在探索新的手术方法来代替腰椎融合术,并进行了大量关于腰椎非融合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效果。对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椎间盘源性腰痛、节段性不稳及防治邻近节段退变等领域具有较为乐观的前景。目前虽然完全不能取代融合术,但至少可以作为非手术治疗与融合术的代替方法。由于是新生事物,缺乏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有关术后并发症的报道极少,本文就腰椎非融合技术在目前阶段取得的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无缝隙护理策略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策略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我院所收治的11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执行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执行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心理舒适度、皮质醇、术后疼痛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率、血压、皮质醇、SAS 评分以及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可有效改善术前不良情绪与手术应激反应,缓解手术后疼痛,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

    作者:刘园园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共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妈咪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小儿肠胃康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与机体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71.7%,组间比较有差异( P<0.05);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腹泻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儿的康复进程。

    作者:万艳;李怀刚;万嵘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医综合护理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对中医综合护理应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3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并将其分成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两组均给予中医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中医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中医治疗过程中实施中医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黄莲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在妇产科护理中引入PBL教学法的作用

    目的:研究在妇产科护理中引入 PBL教学法的作用。方法:以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妇产科实习的60名实习护士为此次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30名,观察组采取 PBL教学模式,常规组采取常规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士的能力提高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成绩的提高与常规组相比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引入 PBL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护士的知识,有推广价值。

    作者:何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视频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视频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08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4)。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行视频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患肢功能锻炼掌握情况和健康教育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腕运动、手指运动、肘部运动、前臂运动、手臂运动、肩部运动、肩部环绕运动、手指爬墙运动、推肘和抬肘运动以及上肩环绕外展运动技能完全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总满意度为9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 P<0.05)。结论:在乳腺癌术后功能恢复中,视频健康教育可以巩固患肢功能锻炼掌握程度,健康教育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陆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