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强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和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3月我院妇产科80例剖宫产术中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缩宫素20 U宫体肌肉注射+缩宫素20U静脉滴注+直肠内塞入米索前列醇200U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耳穴压豆疗法。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产后48h出血量、产后48h血红蛋白(Hb),记录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观察两组首次泌乳时间和产后48h泌乳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产后48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产后48h H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泌乳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而产后48h泌乳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明显减少剖宫产产妇的产后出血,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泌乳功能。
作者:马燕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对无创分娩会阴裂伤和会阴切开伤口愈合的情况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分娩的100例产妇,并根据分娩方式分成实验组(无创分娩)和对照组(会阴切开分娩),比较两组的创伤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伤口疼痛、水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肠线使用长度短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产妇的分娩过程中,采用无创分娩方式,可有效减少缝合线的使用,且感染率低,有利于产后恢复。
作者:陈秀锦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对中医综合护理应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3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并将其分成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两组均给予中医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中医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中医治疗过程中实施中医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黄莲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头颈部皮下气肿是颌面部较为常见的临床现象,其原因多为感染、外伤等,在口腔治疗中较为少见,随着高速气动涡轮机钻在拔除阻生齿中的广泛应用,医源性面颈部皮下气肿时有发生,一般气肿有自限性,但严重的皮下气肿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给患者、医师带来比较大的风险。本文就是1例智齿拔除术后并发颌面颈胸部皮下气肿,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讨论其预防措施。
作者:郭爱军;邱建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高血压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及焦虑、抑郁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焦虑、抑郁情绪均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及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青青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针在长管骨多发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3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长管骨多发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43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行带锁髓内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长管骨多发骨折患者行带锁髓内针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骨折愈合,还能缩短治疗周期,优化预后,对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经济负担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苏国建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思力华在中重度COPD患者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中重度COPD患者80例进行资料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思力华治疗,实验组采用舒利迭联合静脉思力华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咳嗽、气促、喘息以及哮鸣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重度COPD患者采用舒利迭联合静脉思力华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小健;魏蕾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随着脊柱内固定系统及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腰椎融合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但带来的远期并发症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日益增加。为降低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国内外学者一直在探索新的手术方法来代替腰椎融合术,并进行了大量关于腰椎非融合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效果。对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椎间盘源性腰痛、节段性不稳及防治邻近节段退变等领域具有较为乐观的前景。目前虽然完全不能取代融合术,但至少可以作为非手术治疗与融合术的代替方法。由于是新生事物,缺乏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有关术后并发症的报道极少,本文就腰椎非融合技术在目前阶段取得的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药学监护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并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1月到我院诊治的68例终末期肾病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4例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4例应用药学监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及血脂的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133±9.1)mmHg ,舒张压(81±4.7)mmHg ,相比对照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相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P<0.05)。结论:临床上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并伴高血压患者采用药学监护进行治疗,可以针同患者开展个体化治疗,明显提高降压、降脂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陈建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儿科多媒体典型病例库可以永久保留典型病例的多媒体资料,应用于儿科临床教学,有利于解决临床教学需求与典型临床病例不足的矛盾,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可以随时随地满足多层次、多角度的临床教学需要,运用广泛,实用价值高,建立儿科多媒体典型病例库非常有必要。
作者:蔡勇;唐远平;陈德晖;蓝淑玲;黄穗;钟帼钰;郑菊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92例AMI患者,均在我科行PCI术。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6例。A组术前给予替罗非班,B组直接常规行PCI术,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冠脉血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术后冠脉血流改善优于B组( P<0.05);术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B组为4.35%,两组不良反应无差异( P>0.05)。随访中,A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04%,B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患者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可改善冠脉血流,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更利于预后。
作者:王平;刘志辉;李剑敏;谭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评价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 ,CBL )对于提高超声科规培医师临床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超声科进行轮转的住院医师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7名,分别采用CBL教学和讲授式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 , LBL ),应用自制问卷调查表、理论考试和临床实践能力考试评价教学效果。结果:CBL组学员对学习的感兴趣程度、学习能力、理论成绩和临床实践能力成绩均优于LB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CBL教学法可提高超声科住院医师的培训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实践。
作者:刘丽云;徐琴;穆玉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通过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尿激酶溶栓,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69%,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罗文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ACI)患者血清亲环素 A(CyPA)水平变化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入住我院明确诊断为AACI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时期门诊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记录两组入选对象年龄、性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一般指标,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CyPA水平,分析血清CyPA水平与血压、hs‐CRP及相关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血清CyPA、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进一步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ACI患者血清CyPA水平与SBP、DBP、hs‐CRP、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糖(Glu)、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胱抑制C均呈明显正相关(均 P<0.05或 P<0.01)。结论:AACI患者血清CyPA水平明显升高,且其与SBP、DBP、hs‐CRP、TG、LDL‐C、Glu、Hcy、UA、胱抑制C均呈明显正相关,CyPA可用于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邓桂辉;杨阳;苏小风;邓士钦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甲状腺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实验组:采取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效果比对照组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切口手术在治疗甲状腺瘤方面,效果较好,手术时间短,切口长度小,术中出血量低,住院时间少,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杨冬平;段海静;杨军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自噬是高度保守细胞“自我吞食”的行为,是细胞降解并循环利用自身大分子及器官的途径。自噬不仅有助于肾小球及肾小管稳态的维持,且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同样伴随着细胞自噬功能的受损。激活自噬通路或恢复自噬功能可能具有肾脏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与糖尿病相关的自噬机制,以增加对此研究方向的前沿知识理解。
作者:田顺立 刊期: 2016年第19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52岁,农民,因头痛、听力差8年,突发抽搐2次入院。8年前无诱因出现阵发性头痛,反应慢,乏力,左耳听力下降,C T检查发现“脑萎缩”,住院治疗20d未好转;出院后出现右耳下听力降、逐渐出现消瘦;2年前发现血糖高,曾服降血糖药物治疗,不能做重体力劳动。入院16d前晨起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便,到医院就诊时突然出现四肢抽搐,伴意识丧失、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双眼上翻,无大、小便失禁,症状持续3min后自然清醒;10min后又如前发作1次,心脏停跳,经抢救后患者意识转清,烦躁,言语含糊不清,转送我院,考虑“脑梗死可能”,治疗12d病情好转,又出现腹泻5次,左上肢远端活动障碍再加重。10年前有头颅外伤史。父母10年前自然死亡,有3个哥哥、3个姐姐,均健康。
作者:刘平;李琼芬;官玉婷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白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50例确诊为感染性疾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段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CRP及白细胞计数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RP分别为(14.1±1.7)mg/L和(1.8±0.5)mg/L、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2.3±2.5)×109/L 和(7.2±1.6)×109/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阳性率为82.0%,白细胞计数阳性率为90.0%,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8.0%,联合检查阳性率显著高于单CRP或单白细胞计数检查阳性率(P<0.05)。结论:白细胞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筛选与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晓红;胡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微创旋切技术对乳腺多发性肿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9月-2016年5月通过彩超、钼靶及体检发现的62例多发性乳腺肿块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应用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8G穿刺针在B超引导下行单一隐蔽性切口乳腺微创旋切术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手术中患者的出血情况以及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对照组为22.6%,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麦默通乳腺病灶微创旋切手术是一种定位准确、损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的简便手术方式,尤其适合于多发性乳腺肿块的切除。
作者:匡文洋;张建军;邓淑兰;杨信太;龙晓彬;罗晓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BI‐RADS Ⅳ级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实时线阵变频探头对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130例BI‐RADS Ⅳ级乳腺肿块患者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0例患者中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者74例,恶性者56例,74例良性者中经活检或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者为62例,恶性12例,诊断符合率为83.78%;56例恶性病灶中恶性为51例,良性5例,诊断符合率为91.07%。术后病理结果67个良性病例中纤维腺瘤29例,乳头状瘤样增生16例,浆细胞乳腺炎10例,乳汁淤积性囊肿6例,纤维脂肪瘤6例。63例恶性病变者中浸润性癌16例,乳头状导管癌17例,髓样癌10例,黏液腺癌12例,叶状囊肉瘤8例。恶性组Vsmax 、Vdmin 、RI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提高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宪凤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