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柏生品与各种炮制品滋阴及抗痛风作用比较

林彬

关键词:黄柏, 炮制, 滋阴, 抗痛风
摘要:目的:比较黄柏生品、盐制黄柏及清炒黄柏滋阴及抗痛风作用差异。方法:取黄柏生品、盐制黄柏及清炒黄柏适量制成不同炮制品的水煎煮液,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阴虚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生黄柏组、盐黄柏组、炒黄柏组,观察不同炮制品的滋阴及抗痛风作用。结果:(1)模型组大鼠的血尿酸值及肌酐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阳性组、生黄柏组、盐黄柏组、炒黄柏组血尿酸值及肌酐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鼠(P<0.01),不同炮制品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阳性组、生黄柏组、盐黄柏组、炒黄柏组致炎后8h足肿胀度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鼠(P<0.01),不同炮制品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阳性组、生黄柏组、盐黄柏组、炒黄柏组干预后cAMP、cAMP/cGMP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鼠(P<0.01),cGMP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P<0.01),不同炮制品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黄柏炮制品均具有滋阴及抗痛风作用,不同炮制方法对黄柏的药效作用影响不明显,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旋切技术对乳腺多发性肿块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微创旋切技术对乳腺多发性肿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9月-2016年5月通过彩超、钼靶及体检发现的62例多发性乳腺肿块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应用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8G穿刺针在B超引导下行单一隐蔽性切口乳腺微创旋切术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手术中患者的出血情况以及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对照组为22.6%,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麦默通乳腺病灶微创旋切手术是一种定位准确、损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的简便手术方式,尤其适合于多发性乳腺肿块的切除。

    作者:匡文洋;张建军;邓淑兰;杨信太;龙晓彬;罗晓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42例幼儿急疹合并惊厥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幼儿急疹合并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2例幼儿急疹合并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热惊厥30例(体温≥39℃),无热或低热惊厥12例;全身强直性发作36例,双眼凝视6例;持续时间20s~5min。结论:幼儿急疹合并惊厥多为单纯性热性惊厥大多预后良好,但要重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可能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红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在妇产科护理中引入PBL教学法的作用

    目的:研究在妇产科护理中引入 PBL教学法的作用。方法:以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妇产科实习的60名实习护士为此次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30名,观察组采取 PBL教学模式,常规组采取常规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士的能力提高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成绩的提高与常规组相比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引入 PBL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护士的知识,有推广价值。

    作者:何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智齿拔除术后并发颌面颈胸部皮下气肿1例

    头颈部皮下气肿是颌面部较为常见的临床现象,其原因多为感染、外伤等,在口腔治疗中较为少见,随着高速气动涡轮机钻在拔除阻生齿中的广泛应用,医源性面颈部皮下气肿时有发生,一般气肿有自限性,但严重的皮下气肿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给患者、医师带来比较大的风险。本文就是1例智齿拔除术后并发颌面颈胸部皮下气肿,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讨论其预防措施。

    作者:郭爱军;邱建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光疗联合妈咪爱、茵陈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光疗法联合妈咪爱、茵陈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64例,根据随机的分配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应用光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光疗法联合妈咪爱、茵陈汤治疗,两组患儿在治疗结束后,对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8%(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较少。结论:在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光疗法联合妈咪爱、茵陈汤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国英;江荣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脂质水胶体及泡沫敷料联合用于供皮区创面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脂质水胶体及泡沫敷料联合用于供皮区创面换药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行刃厚皮取皮的患者8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采用单双号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用脂质水胶体及泡沫敷料覆盖创面,对照组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直至创面愈合。对比两组首次换药时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结果:观察组首次更换敷料时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脂质水胶体及泡沫敷料联合应用于供皮区创面形成密闭湿润环境,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换药时的疼痛。

    作者:曹海梅;卜平元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自噬在糖尿病肾损害中的作用

    自噬是高度保守细胞“自我吞食”的行为,是细胞降解并循环利用自身大分子及器官的途径。自噬不仅有助于肾小球及肾小管稳态的维持,且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同样伴随着细胞自噬功能的受损。激活自噬通路或恢复自噬功能可能具有肾脏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与糖尿病相关的自噬机制,以增加对此研究方向的前沿知识理解。

    作者:田顺立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和泌乳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和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3月我院妇产科80例剖宫产术中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缩宫素20 U宫体肌肉注射+缩宫素20U静脉滴注+直肠内塞入米索前列醇200U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耳穴压豆疗法。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产后48h出血量、产后48h血红蛋白(Hb),记录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观察两组首次泌乳时间和产后48h泌乳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产后48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产后48h H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泌乳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而产后48h泌乳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明显减少剖宫产产妇的产后出血,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泌乳功能。

    作者:马燕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BI-RADSⅣ级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BI‐RADS Ⅳ级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实时线阵变频探头对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130例BI‐RADS Ⅳ级乳腺肿块患者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0例患者中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者74例,恶性者56例,74例良性者中经活检或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者为62例,恶性12例,诊断符合率为83.78%;56例恶性病灶中恶性为51例,良性5例,诊断符合率为91.07%。术后病理结果67个良性病例中纤维腺瘤29例,乳头状瘤样增生16例,浆细胞乳腺炎10例,乳汁淤积性囊肿6例,纤维脂肪瘤6例。63例恶性病变者中浸润性癌16例,乳头状导管癌17例,髓样癌10例,黏液腺癌12例,叶状囊肉瘤8例。恶性组Vsmax 、Vdmin 、RI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提高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宪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100例下颌第三磨牙牙位与拔牙后并发症之间的模糊关联

    目的:分析100例下颌第三磨牙牙位与拔牙后并发症之间的模糊关联,寻找合适的拔牙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来我院拔牙的患者100例,观察所有患者下颌第三磨牙牙位与拔牙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100例患者中近中阻生拔牙率明显高于垂直位阻生、水平位阻生及舌向位阻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位拔牙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垂直位阻生、近中阻生、舌向位阻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冠折断发生率明显高于第二磨牙松动、干糟症、舌侧骨板骨折、根折、半侧下唇麻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第三磨牙牙位与拔牙后并发症之间有明显关系,临床医生在拔牙时应该根据患者牙齿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拔牙方案,避免发生术后并发症。

    作者:董斌;张兵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年龄和病程对面神经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年龄及就诊时间与单侧面神经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57例单侧面神经炎患者 H‐B分级、面神经电图面瘫严重程度与年龄、就诊时间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45岁以下患者轻、中度构成比较高(59.3%,16/27),60岁以上重度以及完全失神经率较高(69.2%,9/13),患者年龄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有弱的相关性(r=0.279,P<0.05)。患者入院时 HBGS分级Ⅲ~Ⅵ级53例(93.0%,53/57),发病3d内入院患者组治疗3个月后41例达到HBGS分级Ⅰ~Ⅱ级,其中39例(88.6%,39/44)达到Ⅰ级,和超过3d入院患者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入院时间和治疗3个月后 HBGS分级呈中度相关( r=0.328,P<0.05)。结论:单侧面神经炎病情严重程度与年龄有关,发病后3d内就患者预后较好。

    作者:冉宁晶;方妤;陈超;杨东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内窥镜结合低温等离子治疗小儿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内窥镜联合低温等离子对于小儿鼾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小儿鼾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35例,常规组患儿采用传统的手术进行治疗,干预组使用内窥镜联合低温等离子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干预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常规组高(P<0.05);干预组中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复发率明显比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鼾症治疗中,应用内窥镜联合低温等离子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患儿治疗效果,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复发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白细胞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白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50例确诊为感染性疾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段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CRP及白细胞计数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RP分别为(14.1±1.7)mg/L和(1.8±0.5)mg/L、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2.3±2.5)×109/L 和(7.2±1.6)×109/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阳性率为82.0%,白细胞计数阳性率为90.0%,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8.0%,联合检查阳性率显著高于单CRP或单白细胞计数检查阳性率(P<0.05)。结论:白细胞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筛选与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晓红;胡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Ⅰ型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对照分析

    目的:观察比较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与单用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74例双相Ⅰ型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喹硫平单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丙戊酸镁缓释片。使用Beck‐Rafaelsen躁狂量表(BRM S )及BPMS减分率进行疗效评估,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治疗第1~6周末的减分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且第6周结束后的临床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Ⅰ型情感障碍急性躁狂发作优于单药治疗,起效迅速且安全性好。

    作者:刘佩佩;司珊珊;别怀玺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桡骨远端骨折使用中药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使用中药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药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同时使用中药内服和熏洗治疗可加速骨折愈合,促进关节功能康复。

    作者:吴辉侢;蔡丽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CRP、FG、LP(a)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G)、脂蛋白a[LP(a)]的检测对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33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适龄的133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血清CRP、FG、LP(a)水平,并比较观察组不同患者的不同梗死面积与血清CRP、FG、LP(a)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FG、LP(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梗死面积越大患者的血清CRP、FG、LP(a)的水平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者 P<0.01)。结论:临床工作中对患者血清CRP、FG、LP(a)进行检测,可以作为临床上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依据之一,且CRP、FG、LP(a)也可作为脑梗死患者梗死面积的预测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拉娜;谢芳;杨寿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无缝隙护理在提高鼻窦炎手术围术期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无缝隙护理在提高鼻窦炎手术围手术期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接受鼻窦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归为对照组,将接受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患者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在鼻窦炎手术围手术期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周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无创分娩会阴裂伤与会阴切开伤口愈合对比分析

    目的:对无创分娩会阴裂伤和会阴切开伤口愈合的情况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分娩的100例产妇,并根据分娩方式分成实验组(无创分娩)和对照组(会阴切开分娩),比较两组的创伤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伤口疼痛、水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肠线使用长度短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产妇的分娩过程中,采用无创分娩方式,可有效减少缝合线的使用,且感染率低,有利于产后恢复。

    作者:陈秀锦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中的效果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无痛胃镜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泵注麻醉,实验组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复合麻醉方案。观察两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以及脉搏变化,并对比两组麻醉复苏用时和麻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麻醉诱导用时、麻醉复苏用时更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阶段实验组患者MAP明显更高,T4时点时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阶段时实验组患者HR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复合麻醉方案效果确切,具有较高安全性,适用于老年无痛胃镜患者,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是阳;吴淦;李梅;王珏;薛海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药学监护对终末期肾病和血液透析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药学监护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并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1月到我院诊治的68例终末期肾病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4例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4例应用药学监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及血脂的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133±9.1)mmHg ,舒张压(81±4.7)mmHg ,相比对照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相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P<0.05)。结论:临床上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并伴高血压患者采用药学监护进行治疗,可以针同患者开展个体化治疗,明显提高降压、降脂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陈建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