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斌;张兵
随着脊柱内固定系统及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腰椎融合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但带来的远期并发症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日益增加。为降低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国内外学者一直在探索新的手术方法来代替腰椎融合术,并进行了大量关于腰椎非融合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效果。对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椎间盘源性腰痛、节段性不稳及防治邻近节段退变等领域具有较为乐观的前景。目前虽然完全不能取代融合术,但至少可以作为非手术治疗与融合术的代替方法。由于是新生事物,缺乏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有关术后并发症的报道极少,本文就腰椎非融合技术在目前阶段取得的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视频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08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4)。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行视频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患肢功能锻炼掌握情况和健康教育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腕运动、手指运动、肘部运动、前臂运动、手臂运动、肩部运动、肩部环绕运动、手指爬墙运动、推肘和抬肘运动以及上肩环绕外展运动技能完全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总满意度为9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 P<0.05)。结论:在乳腺癌术后功能恢复中,视频健康教育可以巩固患肢功能锻炼掌握程度,健康教育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陆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对疤痕子宫产妇实施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疤痕子宫阴道分娩者46例作为甲组,以同时期我院接收的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者46例作为乙组,对两组产妇的阴道分娩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甲组产妇阴道分娩成功率(82.61%)与乙组(86.9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程时长、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新生儿Apgar等方面,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9.57%)与乙组(17.3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疤痕子宫再妊娠产妇采取阴道分娩,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江晓丽;邹橞怡;岑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降脂复肝汤在气滞血淤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诊治的气滞血淤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壳脂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降脂复肝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观察组治疗后 ALT、AST、γ‐GT及 T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壳脂胶囊治疗相比,气滞血淤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用降脂复肝汤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提高应用。
作者:毛立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螺旋C T扫描及重建在不完全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疑似不完全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螺旋C T扫描重建(C T组)和胸部X线检查(DR组),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和漏诊率。结果:CT 组确诊率明显高于DR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一侧皮质隆起、凹陷和断裂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DR组,但对局限性胸膜反应的确诊率不及DR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 扫描重建在不完全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中敏感性较高,漏诊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陶啟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片(Glimepiride Tablets ,GT)与盐酸二甲双胍(Metformin hydrochlorid ,MH)联合短期内强化治疗社区初诊2型糖尿病(T2DM )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选本社区2009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初诊T2DM患者,均予以12周的GT与MH联合短期强化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BMI、血糖(FPG、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指标(TG、TC、LDL‐C)、HOMA‐β、HOMA‐IR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2周后,本组患者FPG、2hPG、HbA1c、FINS、TG、TC、LDL‐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患者治疗后 HOMA‐β、HOMA‐IR等胰岛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5)。发生低血糖事件3例,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对初诊T2DM患者,予以GT与M H联合短期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以及糖脂代谢,不良反应少,值得社区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韩亚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微创旋切技术对乳腺多发性肿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9月-2016年5月通过彩超、钼靶及体检发现的62例多发性乳腺肿块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应用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8G穿刺针在B超引导下行单一隐蔽性切口乳腺微创旋切术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手术中患者的出血情况以及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对照组为22.6%,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麦默通乳腺病灶微创旋切手术是一种定位准确、损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的简便手术方式,尤其适合于多发性乳腺肿块的切除。
作者:匡文洋;张建军;邓淑兰;杨信太;龙晓彬;罗晓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糜烂、破裂,从而诱发血栓形成或引起血管痉挛所致的一组临床症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与ACS和易损斑块的关系。本文对当下关于PAPP‐A与ACS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谌擎;王凤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100例下颌第三磨牙牙位与拔牙后并发症之间的模糊关联,寻找合适的拔牙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来我院拔牙的患者100例,观察所有患者下颌第三磨牙牙位与拔牙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100例患者中近中阻生拔牙率明显高于垂直位阻生、水平位阻生及舌向位阻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位拔牙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垂直位阻生、近中阻生、舌向位阻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冠折断发生率明显高于第二磨牙松动、干糟症、舌侧骨板骨折、根折、半侧下唇麻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第三磨牙牙位与拔牙后并发症之间有明显关系,临床医生在拔牙时应该根据患者牙齿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拔牙方案,避免发生术后并发症。
作者:董斌;张兵 刊期: 2016年第19期
自噬是高度保守细胞“自我吞食”的行为,是细胞降解并循环利用自身大分子及器官的途径。自噬不仅有助于肾小球及肾小管稳态的维持,且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同样伴随着细胞自噬功能的受损。激活自噬通路或恢复自噬功能可能具有肾脏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与糖尿病相关的自噬机制,以增加对此研究方向的前沿知识理解。
作者:田顺立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白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50例确诊为感染性疾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段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CRP及白细胞计数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RP分别为(14.1±1.7)mg/L和(1.8±0.5)mg/L、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2.3±2.5)×109/L 和(7.2±1.6)×109/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阳性率为82.0%,白细胞计数阳性率为90.0%,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8.0%,联合检查阳性率显著高于单CRP或单白细胞计数检查阳性率(P<0.05)。结论:白细胞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筛选与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晓红;胡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评价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 ,CBL )对于提高超声科规培医师临床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超声科进行轮转的住院医师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7名,分别采用CBL教学和讲授式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 , LBL ),应用自制问卷调查表、理论考试和临床实践能力考试评价教学效果。结果:CBL组学员对学习的感兴趣程度、学习能力、理论成绩和临床实践能力成绩均优于LB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CBL教学法可提高超声科住院医师的培训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实践。
作者:刘丽云;徐琴;穆玉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使用中药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药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同时使用中药内服和熏洗治疗可加速骨折愈合,促进关节功能康复。
作者:吴辉侢;蔡丽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丙型肝炎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及预测疫情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5年深圳市宝安区丙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5年深圳市宝安区共报告5422例丙型肝炎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3.14/10万;其中确诊病例及临床诊断病例分别占59.48%和40.14%;新安(18.23/10万)和沙井街道(16.64/10万)发病率居前(χ2=32.98,P<0.01);男性年均发病率(14.72/10万)高于女性(11.19/10万)(χ2=9.64,P<0.05);发病主要集中于中青年,20~45岁发病占70.77%,老年发病率高于中青年,其中75~80岁发病率(91.73/10万)高;病例职业构成的前2位为家务及待业(32.83%)、工人(28.99%)。结论:2006-2015年深圳市宝安区丙型肝炎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家务及待业和工人为丙型肝炎发病的高危人群,将是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
作者:陈兵;袁倩;钟璋平;马智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对精索静脉曲张合并睾丸萎缩的青少年患者进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随访并评估患者睾丸体积和生育的潜力。方法:选取40例均为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伴有睾丸萎缩的青少年患者,进行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离断术治疗,对其中34例患者进行现状分析,评估睾丸大小和精索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结果:双侧比较,临床2级患者13例(81.25%)左睾丸体积增加( P=0.01),临床3级患者15例(83.33%)左睾丸体积增加( P=0.02)。27例单侧精索静脉曲张中,23例(85.19%)左睾丸体积增加。7例双侧患者,5例(71.43%)左睾丸体积增加。术后随访2~10年,34例患者29例(85.29%)精子检查正常。结论:精索静脉曲张手术使82.35%的睾丸萎缩患者的睾丸体积明显增大。手术对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治疗有很大的益处。
作者:周振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凝血酶治疗,两组均治疗3~5d ,观察比较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输血量、止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差异较小(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安全可靠,可迅速止血,缩短住院时间,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克儒;王先安;谢瑞雄;黄一桂;符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乳腺癌是临床中一种比较常见的乳腺腺上皮组织恶性肿瘤,女性发生率为99%。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长,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青年乳腺癌相比于中老年患者,侵袭性较强,预后较差,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生存质量及整个社会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就青年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现状、病理学特点、误诊原因、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预后作一综述。
作者:石朝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在IC U气管插管脱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综合IC U 2014年9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20例气管插管脱机后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按照正常程序拔管脱机。脱机后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氧疗(观察组)和普通文丘里面罩吸氧(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患者耐受性、舒适度等方面的差别。结果:(1)观察组患者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2)观察组患者在舒适度、患者耐受性以及气道湿化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IC U 气管插管脱机患者应用湿化的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能提高其氧合指数、治疗的耐受性,降低再插管率,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呼吸支持模式。
作者:李会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究颅骨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 H )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至我院进行疾病诊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40例纳入本次实验观察,对所有患者均实施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共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20例。常规组患者采取经皮锥颅引流手术,实验组患者采取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方案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与85.00%,比较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另外,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0%与20.00%,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来说,给予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手术的应用价值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荐采纳。
作者:郑伏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诊脑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护理,在并发症的控制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观察组有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2%),对照组有3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38%),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科脑卒中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邱春英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