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短期内强化治疗社区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韩亚梅

关键词:社区医院, 血糖, 初诊, 糖尿病
摘要:目的:探讨格列美脲片(Glimepiride Tablets ,GT)与盐酸二甲双胍(Metformin hydrochlorid ,MH)联合短期内强化治疗社区初诊2型糖尿病(T2DM )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选本社区2009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初诊T2DM患者,均予以12周的GT与MH联合短期强化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BMI、血糖(FPG、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指标(TG、TC、LDL‐C)、HOMA‐β、HOMA‐IR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2周后,本组患者FPG、2hPG、HbA1c、FINS、TG、TC、LDL‐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患者治疗后 HOMA‐β、HOMA‐IR等胰岛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5)。发生低血糖事件3例,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对初诊T2DM患者,予以GT与M H联合短期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以及糖脂代谢,不良反应少,值得社区医院推广应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对治疗创伤骨科疾病时采取微创技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进行探讨并分析,了解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98例,采取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则给予微创技术进行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并分析。结果:治疗组在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的总优良率为95.92%,对照组为81.6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微创技术治疗创伤骨科患者,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的治疗中拥有极大的意义。

    作者:李海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短期内强化治疗社区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片(Glimepiride Tablets ,GT)与盐酸二甲双胍(Metformin hydrochlorid ,MH)联合短期内强化治疗社区初诊2型糖尿病(T2DM )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选本社区2009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初诊T2DM患者,均予以12周的GT与MH联合短期强化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BMI、血糖(FPG、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指标(TG、TC、LDL‐C)、HOMA‐β、HOMA‐IR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2周后,本组患者FPG、2hPG、HbA1c、FINS、TG、TC、LDL‐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患者治疗后 HOMA‐β、HOMA‐IR等胰岛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5)。发生低血糖事件3例,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对初诊T2DM患者,予以GT与M H联合短期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以及糖脂代谢,不良反应少,值得社区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韩亚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观察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5年9月我院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病人6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各时段疼痛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病人麻醉期、扩张软组织和放置套管等各时段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3.33%,较对照组的73.33%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病人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满意度,推荐推广。

    作者:苏琼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共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妈咪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小儿肠胃康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与机体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71.7%,组间比较有差异( P<0.05);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腹泻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儿的康复进程。

    作者:万艳;李怀刚;万嵘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BI-RADSⅣ级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BI‐RADS Ⅳ级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实时线阵变频探头对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130例BI‐RADS Ⅳ级乳腺肿块患者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0例患者中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者74例,恶性者56例,74例良性者中经活检或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者为62例,恶性12例,诊断符合率为83.78%;56例恶性病灶中恶性为51例,良性5例,诊断符合率为91.07%。术后病理结果67个良性病例中纤维腺瘤29例,乳头状瘤样增生16例,浆细胞乳腺炎10例,乳汁淤积性囊肿6例,纤维脂肪瘤6例。63例恶性病变者中浸润性癌16例,乳头状导管癌17例,髓样癌10例,黏液腺癌12例,叶状囊肉瘤8例。恶性组Vsmax 、Vdmin 、RI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提高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宪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2006-2015年深圳市宝安区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丙型肝炎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及预测疫情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5年深圳市宝安区丙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5年深圳市宝安区共报告5422例丙型肝炎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3.14/10万;其中确诊病例及临床诊断病例分别占59.48%和40.14%;新安(18.23/10万)和沙井街道(16.64/10万)发病率居前(χ2=32.98,P<0.01);男性年均发病率(14.72/10万)高于女性(11.19/10万)(χ2=9.64,P<0.05);发病主要集中于中青年,20~45岁发病占70.77%,老年发病率高于中青年,其中75~80岁发病率(91.73/10万)高;病例职业构成的前2位为家务及待业(32.83%)、工人(28.99%)。结论:2006-2015年深圳市宝安区丙型肝炎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家务及待业和工人为丙型肝炎发病的高危人群,将是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

    作者:陈兵;袁倩;钟璋平;马智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案例教学法在眼科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创设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等医学教育眼科学实验课案例教学模式,分析评价其教学效果。方法:将我校90名眼视光学学生在实验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LBL ),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模式(CBL )。实验课结束后,应用眼科学实验课期末考试试卷、临床技能操作考试、调查问卷的方式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期末考试的试卷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临床技能操作考试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能够积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能在分析问题时综合应用所学知识。

    作者:刘冬梅;李洋;刘正峰;毕宏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和泌乳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和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3月我院妇产科80例剖宫产术中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缩宫素20 U宫体肌肉注射+缩宫素20U静脉滴注+直肠内塞入米索前列醇200U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耳穴压豆疗法。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产后48h出血量、产后48h血红蛋白(Hb),记录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观察两组首次泌乳时间和产后48h泌乳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产后48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产后48h H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泌乳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而产后48h泌乳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明显减少剖宫产产妇的产后出血,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泌乳功能。

    作者:马燕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益气养阴化淤法应用于支气管扩张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益气养阴化淤法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中医益气养阴化淤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用力呼气量(FVC )、吸气量(IC ),第1秒时的 FEV1% pred以及 FEV1/FVC值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主症症状积分和BOED指数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益气养阴化淤法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袁志强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带锁髓内针治疗长管骨多发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针在长管骨多发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3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长管骨多发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43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行带锁髓内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长管骨多发骨折患者行带锁髓内针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骨折愈合,还能缩短治疗周期,优化预后,对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经济负担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苏国建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桡骨远端骨折使用中药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使用中药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药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同时使用中药内服和熏洗治疗可加速骨折愈合,促进关节功能康复。

    作者:吴辉侢;蔡丽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中的效果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无痛胃镜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泵注麻醉,实验组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复合麻醉方案。观察两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以及脉搏变化,并对比两组麻醉复苏用时和麻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麻醉诱导用时、麻醉复苏用时更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阶段实验组患者MAP明显更高,T4时点时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阶段时实验组患者HR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复合麻醉方案效果确切,具有较高安全性,适用于老年无痛胃镜患者,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是阳;吴淦;李梅;王珏;薛海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妊娠相关蛋白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研究进展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糜烂、破裂,从而诱发血栓形成或引起血管痉挛所致的一组临床症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与ACS和易损斑块的关系。本文对当下关于PAPP‐A与ACS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谌擎;王凤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股骨干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及分院骨科诊治的8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应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均少于对照组;随访结果观察组肢体关节功能恢复总有效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7.80%( 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对于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术中失血少、临床效果优良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沙福祥;王友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多媒体典型病例库在儿科教学中的意义

    儿科多媒体典型病例库可以永久保留典型病例的多媒体资料,应用于儿科临床教学,有利于解决临床教学需求与典型临床病例不足的矛盾,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可以随时随地满足多层次、多角度的临床教学需要,运用广泛,实用价值高,建立儿科多媒体典型病例库非常有必要。

    作者:蔡勇;唐远平;陈德晖;蓝淑玲;黄穗;钟帼钰;郑菊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乌司他丁在阻塞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肝肾功能保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在阻塞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肝肾功能保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对照组术后进行抗炎、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内环境稳定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术前、术后1d、7d进行血肌酐(Cr)、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的检测,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1d、7d血Cr、AST、ALT、γ‐GT、TBIL、DBIL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照组术后1d和7d AST、γ‐GT、TBIL、DBIL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术后1d、7d血Cr、AST、ALT、γ‐GT、TBIL、DBI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辅助应用乌司他丁能够有效改善肝肾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扬;陈志添;萨本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无缝隙护理在提高鼻窦炎手术围术期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无缝隙护理在提高鼻窦炎手术围手术期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接受鼻窦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归为对照组,将接受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患者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在鼻窦炎手术围手术期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周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亲环素A水平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ACI)患者血清亲环素 A(CyPA)水平变化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入住我院明确诊断为AACI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时期门诊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记录两组入选对象年龄、性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一般指标,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CyPA水平,分析血清CyPA水平与血压、hs‐CRP及相关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血清CyPA、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进一步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ACI患者血清CyPA水平与SBP、DBP、hs‐CRP、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糖(Glu)、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胱抑制C均呈明显正相关(均 P<0.05或 P<0.01)。结论:AACI患者血清CyPA水平明显升高,且其与SBP、DBP、hs‐CRP、TG、LDL‐C、Glu、Hcy、UA、胱抑制C均呈明显正相关,CyPA可用于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邓桂辉;杨阳;苏小风;邓士钦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的价值探讨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92例AMI患者,均在我科行PCI术。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6例。A组术前给予替罗非班,B组直接常规行PCI术,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冠脉血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术后冠脉血流改善优于B组( P<0.05);术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B组为4.35%,两组不良反应无差异( P>0.05)。随访中,A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04%,B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患者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可改善冠脉血流,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更利于预后。

    作者:王平;刘志辉;李剑敏;谭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视频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视频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08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4)。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行视频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患肢功能锻炼掌握情况和健康教育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腕运动、手指运动、肘部运动、前臂运动、手臂运动、肩部运动、肩部环绕运动、手指爬墙运动、推肘和抬肘运动以及上肩环绕外展运动技能完全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总满意度为9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 P<0.05)。结论:在乳腺癌术后功能恢复中,视频健康教育可以巩固患肢功能锻炼掌握程度,健康教育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陆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