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利迭联合思力华治疗中重度COPD的临床效果观察

王小健;魏蕾

关键词:舒利迭, 思力华, 中重度COPD,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思力华在中重度COPD患者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中重度COPD患者80例进行资料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思力华治疗,实验组采用舒利迭联合静脉思力华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咳嗽、气促、喘息以及哮鸣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重度COPD患者采用舒利迭联合静脉思力华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目的:探究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10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6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行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不接受介入治疗,只选用药物治疗,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复发1例(3.33%),未出现死亡事件,对照组患者脑卒中复发4例(13.33%),死亡1例(3.33%),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MMS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伴重度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徐文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短期睡眠剥夺对幼鼠海马CA1区SS、β1-AR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短期睡眠剥夺对幼年大鼠海马CA1区生长抑素和β1‐肾上腺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幼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2h、24h、36h和48h睡眠剥夺组,每组8只。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SD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SS、β1‐AR的表达量。结果:12h、24h、36h睡眠剥夺组大鼠海马CA1区S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多(P<0.01),48h睡眠剥夺组大鼠海马CA1区S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12h、24h、36h睡眠剥夺组大鼠海马CA1区β1‐AR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多(P<0.01),48h睡眠剥夺组大鼠海马CA1区β1‐AR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12h、24h、36h睡眠剥夺组明显减少,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睡眠剥夺36h内幼鼠海马CA1区神经元SS、β1‐AR的表达量增加,可能参与代偿性神经保护机制,而48h后SS、β1‐AR的表达量显著下降,提示海马CA1区神经元可能已受损,致学习记忆障碍。

    作者:贾一凡;韩永慧;陶媛媛;王贞贞;李子墨;赵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短期内强化治疗社区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片(Glimepiride Tablets ,GT)与盐酸二甲双胍(Metformin hydrochlorid ,MH)联合短期内强化治疗社区初诊2型糖尿病(T2DM )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选本社区2009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初诊T2DM患者,均予以12周的GT与MH联合短期强化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BMI、血糖(FPG、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指标(TG、TC、LDL‐C)、HOMA‐β、HOMA‐IR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2周后,本组患者FPG、2hPG、HbA1c、FINS、TG、TC、LDL‐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患者治疗后 HOMA‐β、HOMA‐IR等胰岛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5)。发生低血糖事件3例,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对初诊T2DM患者,予以GT与M H联合短期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以及糖脂代谢,不良反应少,值得社区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韩亚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经皮侧入路内窥镜与开放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针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48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内窥镜组和开放组,每组74例,内窥镜组采用经皮侧入路内窥镜手术治疗,开放组则采用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内窥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侧入路内窥镜手术方法治疗的创口更小、术后康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功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2013年上海市杨浦区延吉街道恶性肿瘤现患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及分析上海市杨浦区延吉街道户籍恶性肿瘤现患情况。方法:根据肿瘤登记传报系统,对延吉街道的现患恶性肿瘤患者随访、整理录入现患册,分析2013年延吉街道现患情况。结果:2013年上海市延吉街道常住人口中恶性肿瘤现患数2453例,现患率为3.29%,其中男992例,现患率为2.66%,女1461例,现患率为3.93%。年龄组40~59岁现患肿瘤构成比达43.82%,男性和女性现患恶性肿瘤谱有很大区别,男性以胃癌为常见,女性中常见的瘤别为乳腺癌。结论:40~59岁年龄组是进行肿瘤一、二级预防和康复工作的重点,街道进行卫生宣传、咨询需考虑这部分人群的需求。

    作者:吴冬梅;周晔;孙凌;梁静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降脂复肝汤治疗气滞血淤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降脂复肝汤在气滞血淤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诊治的气滞血淤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壳脂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降脂复肝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观察组治疗后 ALT、AST、γ‐GT及 T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壳脂胶囊治疗相比,气滞血淤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用降脂复肝汤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提高应用。

    作者:毛立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100例下颌第三磨牙牙位与拔牙后并发症之间的模糊关联

    目的:分析100例下颌第三磨牙牙位与拔牙后并发症之间的模糊关联,寻找合适的拔牙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来我院拔牙的患者100例,观察所有患者下颌第三磨牙牙位与拔牙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100例患者中近中阻生拔牙率明显高于垂直位阻生、水平位阻生及舌向位阻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位拔牙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垂直位阻生、近中阻生、舌向位阻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冠折断发生率明显高于第二磨牙松动、干糟症、舌侧骨板骨折、根折、半侧下唇麻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第三磨牙牙位与拔牙后并发症之间有明显关系,临床医生在拔牙时应该根据患者牙齿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拔牙方案,避免发生术后并发症。

    作者:董斌;张兵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对肿瘤的影响

    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依赖于信号转导通路异常改变,其中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影响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中占据重要地位。当PI3K受到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内外因素刺激后,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导致促进细胞增殖、诱导分化、促进侵袭转移、抑制凋亡、拮抗放化疗的效果。本文就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结构特点、调节过程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转移、耐药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黄锐;陈琦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案例教学法在超声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 ,CBL )对于提高超声科规培医师临床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超声科进行轮转的住院医师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7名,分别采用CBL教学和讲授式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 , LBL ),应用自制问卷调查表、理论考试和临床实践能力考试评价教学效果。结果:CBL组学员对学习的感兴趣程度、学习能力、理论成绩和临床实践能力成绩均优于LB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CBL教学法可提高超声科住院医师的培训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实践。

    作者:刘丽云;徐琴;穆玉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在ICU患者撤机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在IC U气管插管脱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综合IC U 2014年9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20例气管插管脱机后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按照正常程序拔管脱机。脱机后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氧疗(观察组)和普通文丘里面罩吸氧(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患者耐受性、舒适度等方面的差别。结果:(1)观察组患者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2)观察组患者在舒适度、患者耐受性以及气道湿化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IC U 气管插管脱机患者应用湿化的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能提高其氧合指数、治疗的耐受性,降低再插管率,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呼吸支持模式。

    作者:李会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年龄和病程对面神经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年龄及就诊时间与单侧面神经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57例单侧面神经炎患者 H‐B分级、面神经电图面瘫严重程度与年龄、就诊时间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45岁以下患者轻、中度构成比较高(59.3%,16/27),60岁以上重度以及完全失神经率较高(69.2%,9/13),患者年龄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有弱的相关性(r=0.279,P<0.05)。患者入院时 HBGS分级Ⅲ~Ⅵ级53例(93.0%,53/57),发病3d内入院患者组治疗3个月后41例达到HBGS分级Ⅰ~Ⅱ级,其中39例(88.6%,39/44)达到Ⅰ级,和超过3d入院患者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入院时间和治疗3个月后 HBGS分级呈中度相关( r=0.328,P<0.05)。结论:单侧面神经炎病情严重程度与年龄有关,发病后3d内就患者预后较好。

    作者:冉宁晶;方妤;陈超;杨东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多媒体典型病例库在儿科教学中的意义

    儿科多媒体典型病例库可以永久保留典型病例的多媒体资料,应用于儿科临床教学,有利于解决临床教学需求与典型临床病例不足的矛盾,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可以随时随地满足多层次、多角度的临床教学需要,运用广泛,实用价值高,建立儿科多媒体典型病例库非常有必要。

    作者:蔡勇;唐远平;陈德晖;蓝淑玲;黄穗;钟帼钰;郑菊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观察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5年9月我院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病人6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各时段疼痛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病人麻醉期、扩张软组织和放置套管等各时段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3.33%,较对照组的73.33%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病人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满意度,推荐推广。

    作者:苏琼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疤痕子宫产妇实施阴道分娩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对疤痕子宫产妇实施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疤痕子宫阴道分娩者46例作为甲组,以同时期我院接收的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者46例作为乙组,对两组产妇的阴道分娩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甲组产妇阴道分娩成功率(82.61%)与乙组(86.9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程时长、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新生儿Apgar等方面,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9.57%)与乙组(17.3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疤痕子宫再妊娠产妇采取阴道分娩,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江晓丽;邹橞怡;岑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42例幼儿急疹合并惊厥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幼儿急疹合并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2例幼儿急疹合并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热惊厥30例(体温≥39℃),无热或低热惊厥12例;全身强直性发作36例,双眼凝视6例;持续时间20s~5min。结论:幼儿急疹合并惊厥多为单纯性热性惊厥大多预后良好,但要重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可能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红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内窥镜结合低温等离子治疗小儿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内窥镜联合低温等离子对于小儿鼾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小儿鼾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35例,常规组患儿采用传统的手术进行治疗,干预组使用内窥镜联合低温等离子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干预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常规组高(P<0.05);干预组中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复发率明显比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鼾症治疗中,应用内窥镜联合低温等离子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患儿治疗效果,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复发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122例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 EC )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帮助实现早诊断及有效治疗,从而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 IC U )收治的122例胎龄<37周N EC患儿的临床诊疗情况。结果:对早产N EC患儿的基本发病因素进行对比分析,胎龄、出生体重及母乳喂养在三期患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122例患儿临床表现中,腹胀、呕吐、胃残留、反应低下的发生率高于血便;经治疗,Ⅰ期患儿总有效率为100.0%,Ⅱ期患儿总有效率为94.0%,Ⅲ期患儿总有效率为75.0%。结论:降低早产儿N EC的病死率需要早诊断、早治疗;及时有效的外科干预可提高严重N EC病例的治疗效果。

    作者:余倩;周熙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共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妈咪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小儿肠胃康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与机体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71.7%,组间比较有差异( P<0.05);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腹泻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儿的康复进程。

    作者:万艳;李怀刚;万嵘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带锁髓内针治疗长管骨多发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针在长管骨多发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3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长管骨多发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43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行带锁髓内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长管骨多发骨折患者行带锁髓内针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骨折愈合,还能缩短治疗周期,优化预后,对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经济负担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苏国建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通心络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常见耳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常见耳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耳源性眩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通心络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D H 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实验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DHI评分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DHI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常见耳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较好,患者DHI评分可得到有效改善。

    作者:巫荣辉;彭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