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案例教学法在超声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刘丽云;徐琴;穆玉明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超声医学
摘要:目的:评价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 ,CBL )对于提高超声科规培医师临床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超声科进行轮转的住院医师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7名,分别采用CBL教学和讲授式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 , LBL ),应用自制问卷调查表、理论考试和临床实践能力考试评价教学效果。结果:CBL组学员对学习的感兴趣程度、学习能力、理论成绩和临床实践能力成绩均优于LB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CBL教学法可提高超声科住院医师的培训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实践。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双胎绒毛膜性质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胎绒毛膜性质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295例双胎临床资料,包括年龄、BM I、受孕方式、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及母儿并发症等指标。按双胎绒毛膜性质分为两组:DCDA组(包括双绒毛膜双羊膜双胎198例)及 MCDA组(包括单绒毛膜双羊膜双胎97例)。结果:DCDA组流产风险、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风险、平均分娩孕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新生儿并发症与MCDA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母体并发症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胎绒毛膜性质对胎儿及新生儿并发症有显著影响,但对母体并发症无影响。双胎妊娠在11~13+6周确定绒毛膜性质极其重要。

    作者:王马列;祝彩霞;梁润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脂质水胶体及泡沫敷料联合用于供皮区创面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脂质水胶体及泡沫敷料联合用于供皮区创面换药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行刃厚皮取皮的患者8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采用单双号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用脂质水胶体及泡沫敷料覆盖创面,对照组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直至创面愈合。对比两组首次换药时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结果:观察组首次更换敷料时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脂质水胶体及泡沫敷料联合应用于供皮区创面形成密闭湿润环境,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换药时的疼痛。

    作者:曹海梅;卜平元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在妇产科护理中引入PBL教学法的作用

    目的:研究在妇产科护理中引入 PBL教学法的作用。方法:以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妇产科实习的60名实习护士为此次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30名,观察组采取 PBL教学模式,常规组采取常规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士的能力提高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成绩的提高与常规组相比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引入 PBL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护士的知识,有推广价值。

    作者:何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不同术式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甲状腺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实验组:采取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效果比对照组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切口手术在治疗甲状腺瘤方面,效果较好,手术时间短,切口长度小,术中出血量低,住院时间少,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杨冬平;段海静;杨军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壮骨活血汤结合手法复位运用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析壮骨活血汤结合手法复位运用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9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壮骨活血汤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67%(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腰背部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壮骨活血汤结合手法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其身体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苏昭元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乌司他丁在阻塞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肝肾功能保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在阻塞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肝肾功能保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对照组术后进行抗炎、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内环境稳定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术前、术后1d、7d进行血肌酐(Cr)、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的检测,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1d、7d血Cr、AST、ALT、γ‐GT、TBIL、DBIL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照组术后1d和7d AST、γ‐GT、TBIL、DBIL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术后1d、7d血Cr、AST、ALT、γ‐GT、TBIL、DBI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辅助应用乌司他丁能够有效改善肝肾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扬;陈志添;萨本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无创分娩会阴裂伤与会阴切开伤口愈合对比分析

    目的:对无创分娩会阴裂伤和会阴切开伤口愈合的情况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分娩的100例产妇,并根据分娩方式分成实验组(无创分娩)和对照组(会阴切开分娩),比较两组的创伤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伤口疼痛、水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肠线使用长度短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产妇的分娩过程中,采用无创分娩方式,可有效减少缝合线的使用,且感染率低,有利于产后恢复。

    作者:陈秀锦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经皮侧入路内窥镜与开放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针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48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内窥镜组和开放组,每组74例,内窥镜组采用经皮侧入路内窥镜手术治疗,开放组则采用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内窥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侧入路内窥镜手术方法治疗的创口更小、术后康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功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2013年上海市杨浦区延吉街道恶性肿瘤现患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及分析上海市杨浦区延吉街道户籍恶性肿瘤现患情况。方法:根据肿瘤登记传报系统,对延吉街道的现患恶性肿瘤患者随访、整理录入现患册,分析2013年延吉街道现患情况。结果:2013年上海市延吉街道常住人口中恶性肿瘤现患数2453例,现患率为3.29%,其中男992例,现患率为2.66%,女1461例,现患率为3.93%。年龄组40~59岁现患肿瘤构成比达43.82%,男性和女性现患恶性肿瘤谱有很大区别,男性以胃癌为常见,女性中常见的瘤别为乳腺癌。结论:40~59岁年龄组是进行肿瘤一、二级预防和康复工作的重点,街道进行卫生宣传、咨询需考虑这部分人群的需求。

    作者:吴冬梅;周晔;孙凌;梁静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目的:探究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10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6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行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不接受介入治疗,只选用药物治疗,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复发1例(3.33%),未出现死亡事件,对照组患者脑卒中复发4例(13.33%),死亡1例(3.33%),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MMS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伴重度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徐文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多媒体典型病例库在儿科教学中的意义

    儿科多媒体典型病例库可以永久保留典型病例的多媒体资料,应用于儿科临床教学,有利于解决临床教学需求与典型临床病例不足的矛盾,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可以随时随地满足多层次、多角度的临床教学需要,运用广泛,实用价值高,建立儿科多媒体典型病例库非常有必要。

    作者:蔡勇;唐远平;陈德晖;蓝淑玲;黄穗;钟帼钰;郑菊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康复新液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奥硝唑栓治疗50例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奥硝唑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5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Ⅰ组50例、Ⅱ组50例、Ⅲ组50例,Ⅰ组单纯采用奥硝唑栓治疗,Ⅱ组采用乳酸菌阴道胶囊、奥硝唑栓治疗,Ⅲ组采用康复新液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奥硝唑栓治疗,三组均治疗1周,比较治疗前、后外阴瘙痒、白带增多、尿痛、阴道充血等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统计复发率情况。结果:Ⅰ组、Ⅱ组、Ⅲ组症状体征改善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Ⅲ组症状体征改善率明显高于Ⅰ组、Ⅱ组(P<0.05),Ⅱ组症状体征改善率高于Ⅰ组(P<0.05)。Ⅲ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Ⅰ组、Ⅱ组(P<0.05),Ⅱ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Ⅲ组复发率低于Ⅰ组、Ⅱ组(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奥硝唑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安全可靠,可快速改善症状体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蔡永林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CRP、FG、LP(a)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G)、脂蛋白a[LP(a)]的检测对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33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适龄的133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血清CRP、FG、LP(a)水平,并比较观察组不同患者的不同梗死面积与血清CRP、FG、LP(a)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FG、LP(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梗死面积越大患者的血清CRP、FG、LP(a)的水平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者 P<0.01)。结论:临床工作中对患者血清CRP、FG、LP(a)进行检测,可以作为临床上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依据之一,且CRP、FG、LP(a)也可作为脑梗死患者梗死面积的预测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拉娜;谢芳;杨寿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降脂复肝汤治疗气滞血淤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降脂复肝汤在气滞血淤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诊治的气滞血淤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壳脂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降脂复肝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观察组治疗后 ALT、AST、γ‐GT及 T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壳脂胶囊治疗相比,气滞血淤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用降脂复肝汤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提高应用。

    作者:毛立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乌司他丁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乌司他丁对炎性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乌司他丁,对照组加用等量生理盐水,比较治疗后1d、3d、7d时所有患者肿瘤转化生长因子(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白细胞介素(IL )‐6等炎性因子的浓度。结果:两组患者的IL‐6、T N F‐α浓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两组浓度差异在治疗后1d、3d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7d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 TGF‐β浓度在治疗后呈现为不断上升趋势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从治疗后3d开始,两组的浓度差异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乌司他丁能够加强TGF‐β下调炎性因子的作用,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病后恢复。

    作者:易双红;黄雪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医综合护理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对中医综合护理应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3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并将其分成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两组均给予中医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中医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中医治疗过程中实施中医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黄莲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42例幼儿急疹合并惊厥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幼儿急疹合并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2例幼儿急疹合并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热惊厥30例(体温≥39℃),无热或低热惊厥12例;全身强直性发作36例,双眼凝视6例;持续时间20s~5min。结论:幼儿急疹合并惊厥多为单纯性热性惊厥大多预后良好,但要重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可能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红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BI-RADSⅣ级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BI‐RADS Ⅳ级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实时线阵变频探头对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130例BI‐RADS Ⅳ级乳腺肿块患者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0例患者中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者74例,恶性者56例,74例良性者中经活检或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者为62例,恶性12例,诊断符合率为83.78%;56例恶性病灶中恶性为51例,良性5例,诊断符合率为91.07%。术后病理结果67个良性病例中纤维腺瘤29例,乳头状瘤样增生16例,浆细胞乳腺炎10例,乳汁淤积性囊肿6例,纤维脂肪瘤6例。63例恶性病变者中浸润性癌16例,乳头状导管癌17例,髓样癌10例,黏液腺癌12例,叶状囊肉瘤8例。恶性组Vsmax 、Vdmin 、RI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提高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宪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亲环素A水平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亲环素 A(CyPA)水平变化及其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脉压指数(PPI)、平均动脉压(MAP)等血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月入住我院产科明确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门诊产检的正常妊娠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入选对象的SBP、DBP、PP、MAP、PPI、BMI、孕周、年龄等一般指标,留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入选对象血清CyPA水平,分析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CyPA水平与SBP、DBP、PP、MAP、PPI等血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妊娠者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 CyPA 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 CyPA 水平与SBP、DBP、PP、MAP、PPI等血压指标均呈明显正相关(均 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CyPA 水平明显升高,其水平与SBP、DBP、PP、MAP、PPI均呈明显正相关,CyPA 水平升高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林小丽;杨阳;张金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沙利度胺联合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治疗重度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治疗重度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8例重度类风湿关节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给予沙利度胺、甲氨蝶呤及来氟米特治疗。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68.5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VEGF水平、关节肿胀个数、压痛个数、晨僵时间、ESR、CRP、DAS28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沙利度胺联合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治疗重度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作者:张向东;王彩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