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萍
干祖望,1912年九月廿六(农历)出生于上海市金山县张堰镇。他是中医耳鼻喉科的创始人。
作者:冯瑶 刊期: 2015年第11期
80岁的阿婆与老伴恩爱了一辈子,可阿婆一直叫老伴“糟老头”,动不动还说这辈子怎么这么倒霉嫁给你?82岁的阿公听了也不生气,眼眯眯地笑出一脸花。相濡以沫了60年,阿公听懂了阿婆情意绵长的反话。
作者:张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60岁的黎老伯,一直有高血压。近几个月来,晨起锻炼或者上街买菜后,都感到牙疼并且同时胸口憋闷,仔细感觉一下,却又找不到究竟是哪颗牙疼,去医院看牙病好几次也没有效果,医生建议他去看心脏科。老人心中纳闷,牙疼为何要看心脏科呢?结果到心脏科检查后,诊后确诊为冠心病。无独有偶,同样60岁的张大妈每天半夜总觉得左侧的一排牙疼,多次治疗没有效果,后确诊为冠心病。老人误以为是牙疼引发的冠心病,事实是这样吗?牙疼与冠心病究竟有何关系呢?
作者:黄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大货车司机老王,一只眼的视力只有0.06,另外一只眼的视力虽然有0.6,但医生检查发现他只有管状视野,也就是说当老王不转动眼球时只能看到正前方三十度以内的物体,进一步检查发现他的视神经纤维层已经变得菲薄,被诊断为开角型青光眼晚期。这类眼病不宜从事大货车司机的工作。这样的眼病如果不被发现,有可能在驾驶中发生意外。
作者:刘荣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80岁的徐奶奶前不久开始腰腿疼,刚开始还能忍受,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越来越厉害。不得已在家人的陪伴下,一趟一趟去医院检查开药。几家医院查下来,医生都说徐奶奶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疼。由于徐奶奶已经80岁高龄,还有高血压,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治疗,医生建议还是保守治疗,贴贴膏药、吃吃药。
作者:程志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今年我已72岁。退休十多年来,没去过医院看病,也没吃过药。我想这主要得益于退休以来注意培养“闲”心,品味“闲”味,放飞“闲”趣,享受“闲”情,坚持“闲”字养生的效果吧。
作者:林来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芋头村山青水秀,侗寨保存完好。每天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游客,都可见到102岁高龄的老寿星杨远绅老人,她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腰不弯,背不驼,腿脚灵便。天天在自家门前摆摊做生意,卖自己加工的茶叶、蕨菜,成了芋头侗寨的一道风景线。
作者:李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从著名影星“发哥”被曝因高强度工作和贪恋冷气惹来肩周炎“青睐”,曾被认为是老年人专利的疾病--“肩周炎”一度甚嚣尘上。吊带衫、小背心;吹空调、玩电脑,当白领一族已然习惯时,难免用健康作为交换。“肩”康危机如何化解?
作者:邵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麻醉是手术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由于神秘感与陌生感,大家往往会误读麻醉。孩子麻醉后会影响智力吗?麻醉部位、麻醉深度对人的影响是一样的吗?一个个谜团笼罩着患者,甚至因此对手术望而却步。
作者:尹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在总结自己的养生方法时说:“要长寿,腹常清”,于是这成了古代中国养生学的著名论断之一。“泻法”的提出在当时曾遭到人们的反对,主要的几味中药具有猛烈通便作用,像大黄、芒硝等,通过腹泻达到排出有害物质的目的,用中医学的话说,叫作“以攻为补”。言下之意就是,清除了体内的毒素就等于进补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可以充分利用的“补养”环节,其保健机理均与“泻法”相似,能起到清理体内有害物质的作用。
作者:王延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育龄女性贫血发生率为26.2%。妊娠时血红蛋白增加20%,此时还需为胎儿储备铁以备出生后1~4月龄,铁需要相应增加。围孕期缺铁或贫血将影响妊娠结局和母子双方的健康。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睡眠时间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主要根据我们第二天的精力是否充沛来判断。成年人一般保证6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就够了,青少年及儿童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睡眠时间应比成年人多一点。如果睡眠时间达到6个小时依旧有疲劳感,可适当延长。但也要考虑影响睡眠质量的外界因素,比如睡眠环境是否安静、睡眠中是否多梦等。而有些人睡了10个小时甚至12个小时依旧感觉睡不够,这种情况可能就是气虚在“作祟”,此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作者:高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历史课,老师问小明:“你知道李时珍的著作是什么吗?”小明答道:“我不知道他的著作是什么,但我知道他死前后一句话说的是什么。”老师很好奇,问他说了什么。小明:“这草有毒……”老师:“你出去!!”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个人要完善自己,需要学习借鉴别人的优点长处。其实,经营婚姻也要有这样的态度,多看看你周围的婚姻,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别人的失败之处引以为戒。这样的话,婚姻也会越来越完善。
作者:马亚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近日读书读到一句话“人往低处走”,不禁诧异,说得反常,说得特别,但细想了,才觉得此话有道理。都道“人往高处走”,那是人生的追求;而“人往低处走”,那是追求人生。这种追求,实际上是讲求一种低调做人的心态。
作者:韩景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那年,我实习轮转在脑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有位东北的叔叔,是颅脑外伤,意识处于谵妄状态。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头上缠着厚厚的绷带,眼眶周围有瘀血,有根鼻胃管,气管切开,为了防止躁动意外拔管和坠床,他的双手双脚都被保护性地约束,安静地躺在病床上。
作者:樊籽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记得曾看过一篇对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专访。季老在总结自己的一生时说:“每个人都在争取一个完整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林语堂也曾说:“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世事茫茫,少不了有些缺憾与未完待续,若处处执着地追求美满,人生未免显得拥挤不堪,给自己留一点空白,不计成败、得失及荣辱,享受一份悠然闲适的超脱,方能尽得人生百味。
作者:陈甲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现代女性特别是年轻的女士们,舍得花钱购买各种化妆品,但并不十分重视基本的养颜护肤方法,这实在是主次颠倒,得不偿失。其实,只要你能做到以下简单实惠的保健护肤方法,不花钱也能给你一个靓丽娇艳的容颜。
作者:孙清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冬至已近,气温越来越低,“起床靠毅力,出门靠勇气”的时候将真正到来。很多女性一到冬天就是手脚冰凉,晚上要打着空调开着电热毯才能入睡,能有个“暖男”在身边,暖手也暖心!甚至一些怕冷的男性也很希望能够成为“暖男”,既温暖自己,也温暖他人。
作者:王淑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很多中老年人拿到体检报告后,常会看到一条提示:血液黏稠度高。这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危害?这要从血液黏稠的原因说起。血液黏稠在医学上叫高黏稠血症,在中老年人中多见。很多人往往把血液黏稠和高血脂混为一谈,其实不是一回事。高血脂是指血脂水平偏高,血液黏稠是指血液黏稠度过高。血稠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诸如进食、饮水、运动、机体代谢状况和外界环境、不同季节、时间和气候等。对一个人来说,血稠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时高时低的动态变化中。
作者:徐标;李虎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