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民
目的:探究胃镜下钛夹联合药物保守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3例,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后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7例行胃镜下钛夹联合肾上腺素注射的方法治疗,对照组16例单纯行胃镜下肾上腺素注射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11%,对照组为81.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出现发热、感染、周围循环衰竭分别为18.3%、10.8%、2.1%,对照组分别为40.1%、38.6%、17.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胃镜下钛夹联合药物保守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肾上腺素注射治疗,止血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蔡方宙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诊断结果,提高临床对其病理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病理诊断资料,观察其病理特征,并采用免疫组织化法检测CD34、CD117的表达情况。结果:胃肠道间质瘤病变以胃和小肠多;其中良性肿瘤25例,恶性肿瘤23例;CD34阳性者37例(77.1%),CD117阳性48例(100.0%)。结论:CD117和CD34为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重要标记物,而肿瘤大小及核增殖活性情况是评价其良恶性的重要指标。
作者:刘颖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未作此声明者,本刊视为作者已同意文章被收录在上述数据库中。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吸氧、抗感染、祛痰和支气管扩张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O2和SpO2均高于对照组(P<0.05),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纠正呼吸衰竭,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庄慧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 H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发生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血清FGF‐23与M HD患者CV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8例M H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CVD发生分为CVD组和非CVD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FGF‐23水平。结果:FGF‐23与透析龄(r=0.37,P<0.001)和iPTH(r=0.21,P=0.048)成正相关。CVD组年龄明显高于非CVD组(P=0.035),CVD组血清 FGF‐23水平明显低于非CVD 组(P=0.008),Hb明显低于非 CVD 组(P=0.008),血清 Alb明显低于非 CVD组(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FGF‐23是M HD患者C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结论:低水平FGF‐23可能是M HD患者CVD发生的危险因素。FGF‐23可能在心血管保护方面发挥作用,还有待更大规模样本的研究证实。
作者:庄肃新;欧海青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4年1-12月我社区内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手段,观察组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FPG、2hPG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PG及2hP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并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疾病认知程度,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潘晓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喜炎平与双歧杆菌联合治疗小儿病毒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98例小儿病毒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病毒唑治疗,予以观察组患儿喜炎平与双歧杆菌联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85.71%),观察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少,两组患儿存在明显差异( P<0.05)。结论:喜炎平与双歧杆菌联合治疗小儿病毒腹泻的临床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推广应用意义。
作者:赵爱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微创入路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微创入路,对照组实施传统入路,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 HSS功能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微创入路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显著,患者恢复快、创伤小,值得推荐。
作者:孙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1.作者署名书写要正确无误,不可含糊。前后顺序应无争议。2.在稿件处理期间,若作者署名需作变动,应由第一作者(对文章负全责的作者)亲笔写信说明(不要打印件),以便编辑部存档备查。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可靠方法,以便能够为慢性支气管炎的相关其他研究提供借鉴依据。方法:将2009年12月-2013年1月132例来自我院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分别采用氨溴索联合多索茶碱治疗和氨溴索治疗。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措施后的咳嗽消失时间、痰液恢复正常时间和湿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整体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1)治疗组患者的咳嗽消失时间、痰液恢复正常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3.8333,P=0.0002)。结论:采用氨溴索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的理想选择。
作者:温慧玉;刘啟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良性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良性卵巢囊肿患者38例,以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与具体病情等为依据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18例,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和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等手术指标均大于观察组,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0.0%,远小于观察组(10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良性卵巢囊肿临床疗效理想,手术安全性、可靠性较高,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刘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对全程分期健康教育沟通卡在眼科病房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治疗的100例眼科手术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开展口头式健康教育,研究组开展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并利用全程分期健康教育沟通卡,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相关疾病知识、自我护理知识、合理用药知识以及日常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分别是82%、82%、84%、78%,对照组分别是58%、56%、60%、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程分期健康教育沟通卡在眼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与专业知识掌握率。
作者:程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了解太仓市不同年龄段的围生期保健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0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太仓地区产妇21971例,通过妇幼保健服务使用(系统产检、剖宫产使用、出生医学证明开具、产后42d检查及儿童体检)和孕产情况(出生缺陷、死胎死产、早产、低体重儿和巨大儿)来分析<20岁、20~34岁及≥35岁3组的围生期保健情况。结果:(1)与20~34岁组相比较,早产、低体重儿、巨大儿的发生在<20岁组和≥35岁组的OR(95% CI)分别为1.4(1.0~1.8)、1.3(1.0~1.8)、0.7(0.5~0.9)和1.4(1.1~1.9)、1.4(1.0~2.0)、1.4(1.2~1.7)。(2)与20~34岁组相比较,<20岁中未系统产检、剖宫产使用、未开出生证、无产后42d体检和未参加儿童体检的OR(95% CI)分别为2.1(1.9~2.5)、0.6(0.5~0.7)、1.6(1.3~2.0)、2.1(1.9~2.4)和2.2(1.9~2.5),≥35岁中分别为2.5(2.1~2.9)、1.2(1.2~1.5)、1.8(1.5~2.3)、1.9(1.7~2.2)、2.4(2.1~2.7)。结论:青少年和高龄妊娠在使用当地妇幼保健服务上较适龄生育者差,而不良妊娠结局高于后者,合法适龄生育对妇女儿童保健是更有益的。
作者:谢敏;李芳;沈菊英;贾彤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应用心理学的知识、方法和技术对患者的心理加以疏导,从而缓解患者的相应心理问题,达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本文系统总结了心理护理的内涵、心理护理的应用领域和相关的技术方法,为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晋建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断价值,提高早期诊断率,为临床医生早期治疗本病提供依据。方法: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对18例切口妊娠患者进行检查,对子宫进行纵、横多切面探查,分辨妊娠的部位,明确妊娠物与子宫下段切口的关系。结果:18例患者中有15例经超声检查确诊为切口妊娠,3例误诊为难免流产(2例)和不全流产(1例),诊断准确率为83.33%。结论:切口妊娠易与不全流产残留物、难免流产胎囊滞留于子宫峡部及宫颈妊娠相混淆。超声检查大大提高了诊断符合率,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指导价值。
作者:翟建茹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血管造影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胸部平扫及增强扫描。记录肺隔离症的部位、类型,并使用MIP、MPR、VR and CPR等重建技术观察异常供血动脉。结果:所有患者均为肺叶内型,6例位于右肺下叶,9例位于左肺下叶。3例为囊性,7例为实性,5例为囊实性。15例均查见异常供血动脉,其中胸主动脉12例(80%),腹腔干1例(6.7%),腹主动脉上段2例(13.3%)。结论:多层螺旋C T血管造影有助于肺隔离症的诊断,可以取代血管造影。
作者:陈伟;王青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本刊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如ng·kg -1·天-1应改为ng·kg -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 · kg -1· 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的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 · min-1的形式。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但如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计量单位与旧制单位的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人体血药浓度测定,同人体其他检测值一样以升(L )为基础单位中的含量,不用血或dl。数字与单位符号之间留1/4空,如5 min ,10 s ,20 h ,40 d等。数字后的秒、分、时、天,一般用符号(s、min、h、d)表示。转速用r/min(转/每分)表示,不再用rpm。“分子量”已改为“相对分子质量”(符号为M r),如“分子量为580KD”应改为“相对分子质量580000或580×103”。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抵抗素、皮质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则加用吡格列酮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抵抗情况及血清抵抗素、皮质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结果:治疗4、12周后观察组2hPBG、HbA1c、Homa IR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抵抗素、皮质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改善2型糖尿病的症状,降低血清抵抗素、皮质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作者:谭淑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内窥镜室职业危害因素对护理人员的影响程度及如何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分析内窥镜室护理人员从业危险因素,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制定完善的科室管理制度,对内窥镜室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内窥镜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是多方面的,不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护理人员规范操作,内窥镜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有了加强。结论:通过不断加强内窥镜护理人员的专业规范操作,强化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理念,科学管理,减少职业危害因素从而使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作者:刘新春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