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钠肽检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容量复苏及预后评估的指导意义

朱桂保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 容量复苏, 预后评估, 脑钠肽
摘要:目的:探讨脑钠肽(NT‐proBNP)检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容量复苏及预后评估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48例,积极控制感染,均采用EGD T方案治疗,检测患者复苏前和复苏6h血流动力学指标和NT‐proBNP指标。结果:复苏后6h ,HR、MAP、GEDVI、ITBVICI、NT‐proBNP等与复苏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VLW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相关分析NT‐proBNP水平与GEDVI、ITBVI、CI均呈正相关(rGEDVI=0.675、rITBVI=0.556、rCI =0.621,均 P<0.05),与EVLWI无相关性(r=0.123,P>0.05)。48例患者经过救治后死亡6例(死亡组),存活42例(存活组),死亡组NT‐proBNP、APACHEⅡ均高于存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对患者感染性休克早期容量复苏效果和预后结局具有预测价值。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谨致作者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纤支镜肺泡灌洗对机械通气下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纤支镜肺泡灌洗对机械通气下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48例机械通气下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行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相关有效性时间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1.67%)比对照组(70.83%)高,且各项有效性时间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机械通气下肺部感染患者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刮痧疗法在高血压头晕症状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刮痧疗法在高血压患者头晕症状中的效果。方法:在遵医嘱用药及实施一般护理常规的基础上,配合刮痧疗法并观察总结护理效果。结果:患者头晕症状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刮痧疗法对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症状及缩短住院天数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徐云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路径式护理健康教育在剖宫产产妇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路径式护理健康教育在剖宫产产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3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产妇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路径式护理健康教育。观察记录两组产妇的手术配合知识、健康教育知识及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长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对于手术配合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上,都优于对照组。产妇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和平均住院时长,观察组也要优于对照组,并且数据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路径式护理在剖宫产的不同阶段进行健康教育,确保教育的有效性,深入进行整体护理,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邹婷婷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和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借此研究这四个检测指标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内在联系。方法:设有二组,分别是76例 T IA患者(T IA组)和70例健康人(对照组)。获取二组的空腹血液标本,立即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600检测血清 hs‐CRP、UA的浓度,sysmex‐CA80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血浆DD、FIB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IA组的血清hs‐CRP、UA及血浆DD、FIB含量有明显升高(P<0.05)。TIA组FIB与UA、DD无相关性,与hs‐CRP正相关。二组在UA、DD阳性检出率方面相比较,T IA组中U A、DD阳性检出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DD、FIB水平升高和 T IA密切相关,可将二者作为有价值的临床参考指标,对临床诊疗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徐东升;黄伟;陈炜;胡玲玲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导课法在《内科护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导课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同年级两个高职护理班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试验组则采用导课联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法。结果:两组学生理论和实践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对试验组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导课教学法认可度高,98.0%学生认为导课法能提高其学习兴趣。结论:导课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兴趣,值得实践并推广。

    作者:崔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应用SHEL模式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及实施对策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为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 H EL模式对2013年1-12月全院发生的53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及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结果:整改后2014年1-12月共发生不良事件30例,与2013年发生率比较显著降低,改进前后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运用S H EL模式分析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所制定的改进措施更有针对性,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确保护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燕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纳洛酮联合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5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纳洛酮联合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0例)采用无创正压呼吸机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50例)采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呼吸机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45/50),对照组患者为66.00%(3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呼吸循环功能,解除患者呼吸抑制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兰海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疗效观察

    目的:对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对照分析,观察并对比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以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疗效显著,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红鹏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产前、产后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2014年临床证实为胎盘植入的住院患者32例,回顾性总结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胎盘植入,产前超声提示胎盘植入9例,其中合并胎盘前置6例,漏诊6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60%;产后超声提示胎盘植入16例,误诊1例,诊断符合率为94.1%;产前、产后超声诊断胎盘植入总体的符合率为78.1%。结论:超声在胎盘植入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其中产后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高于产前超声检查,对于产前超声检查阴性或未行产前超声检查的高度可疑胎盘植入患者,应行产后超声检查,可以为临床诊治胎盘植入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陈重泽;杨如容;张雅娟;林丽琴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小夹板联合石膏固定治疗盖氏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夹板联合石膏固定治疗盖氏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盖氏骨折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手法整复合并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小夹板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盖氏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小夹板联合石膏固定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使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康述锋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观察并分析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联合疗法在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共收治304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2例。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氯吡格雷。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1%,对照组为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联合疗法可以显著地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和血糖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赵静波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阴道彩超检查在诊断妇科急腹症方面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阴道彩超检查在诊断妇科急腹症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妇科急腹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腹部彩超检查,研究组患者予以阴道彩超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误诊23例,研究组误诊8例,研究组患者的误诊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彩超检查妇科急腹症有操作方便、无创口以及误诊率低的优点,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在妇科急腹症的诊断过程中应作为辅助诊断方式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进;赵云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于儿童中的疾病,可由多种因素导致,并且可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带来不小的影响,需要有效的诊断及治疗。但目前 ADHD的诊断非常依赖对患儿特异性症状的观察以及医师的经验,综合诊断也难以把握患儿病情,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均十分常见,因此尚需要更加有效的临床检查手段。并且目前对患儿的治疗还以药物治疗为主,不得不考虑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并且长期用药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因此更加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式的开发势在必行。

    作者:蒋艳云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内外侧双钢板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观察双钢板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技术置入内外侧双钢板治疗2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观察术后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按 HSS 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无皮肤坏死、切口感染、钢板外露等并发症,取钢板时患者HSS评分:优12例,良4例,中4例,差0例。结论:微创内外侧双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满意等优点。

    作者:龚景海;顾国明;丁富军;丁志远;陈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急性肺栓塞的治疗进展

    急性肺栓塞是临床多发病,一旦发生若不及时处理,则危及生命。其临床多表现为呼吸困难、咯血、胸痛、晕厥等。其目前治疗主要有:药物抗凝、溶栓、介入、肺动脉血栓摘除术、放置腔静脉滤器、超声溶栓等。

    作者:未亚平;刘东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当前治疗布鲁氏杆菌病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

    脊柱布鲁氏杆菌病是世界上疫区的布鲁氏杆菌病重要并发症。正确、早期的诊治和合理的用药是阻止后遗症进展的关键。本文经过系统的文献整理,对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流行病学和发病率、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等国内外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作者:伊敏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防己黄芪汤联合泼尼松治疗68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防己黄芪汤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防己黄芪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浆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总胆固醇、24h尿蛋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0.05),治疗后总胆固醇、24h尿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 P均<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防己黄芪汤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降低尿蛋白及提高血清蛋白水平,延缓肾脏损伤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高凝状态作用有关。

    作者:张敏;岳宜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VSD 技术的常见并发症与处理措施研究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 ,VSD)在软组织损伤应用中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提高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骨科收住的61例应用VSD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对应的治疗措施。结果:本组61例患者,共行 VSD手术141次,共19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31.15%,主要包括贫血、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等全身并发症和 VSD覆盖不全、装置漏气、引流管堵塞、创面感染、创面出血等局部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结论:VSD技术并发症大多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其发生可能与患者自身情况、术者操作水平及术后护理正确与否密切相关。

    作者:胡德庆;叶君健;李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血清 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小儿肺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120例小儿肺炎患者为观察组,健康体检的50例儿童为对照组,均行CRP测定。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入院时的CRP水平及观察组经对症治疗前、后的CRP水平。结果:(1)细菌性肺炎组患者CRP测定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病毒性肺炎组( P均<0.05),病毒性肺炎组与对照组之间CRP测定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对症治疗后,细菌性肺炎组CRP测定水平较急性期显著降低,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测定可作为小儿肺炎病症的初步鉴别手段,而动态监测血清CRP水平对于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用药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黄晓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