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后发现患烟雾病1例

张琼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 抽搐, 烟雾病
摘要:烟雾病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病,烟雾病患者妊娠系极高危妊娠。我院在行剖宫产术后发现1例烟雾病患者,该患者是育龄期妇女,平素体健,孕期无高血压病史,剖宫产术后第3天,不明原因出现抽搐1次,经行头M RI+头M RA检查诊断为烟雾病。1病例报告患者孙××,女,31岁,因“停经40+2个月,咳嗽10+ d”于2013年9月19日入院,患者为已婚育龄妇女,月经规律, G4 P0,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孕8+个月出现双下肢水肿,程度轻,休息后可缓解,产前检查10+次,自诉无特殊。入院前10+d患者无诱因开始出现咳嗽、咳痰,无畏寒、发热,无头晕、乏力,无胸闷、气促及呼吸困难等不适,未重视,入院当天患者无腹痛、腹胀,无阴道流血、流液,于我院产检,做彩超提示无羊水暗区故入院。入院查体:T 36.8℃,P 72次/min ,R 20次/min ,BP 96/64mmHg (1mmHg=0.133kPa),心肺阴性,下肢Ⅰ度水肿。血常规:WBC 7.9×109/L , W-LCR 0畅734,RBC 3.66×1012/L ,HGB 111g/L ,PLT 160×109/L , PT 10.8s ,TT 13.8s ,APTT 24.4s ,血型AB型、RH阳性,随机血糖7.1mmol/L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IV、梅毒均阴性。尿生化:U-WBC (-)、U-PRO (++)、U-GL U (-)、U-BLD (-),肝功、肾功、血糖、丙肝未见异常,血脂示 TG 3畅83mmol/L ,TC 6.17mmol/L。彩超:BDP 9.0cm、PL 7畅1cm、PIII级、无羊水暗区,提示晚孕单活胎,脐带绕颈1周,无羊水;心电图示正常心电图。入院诊断:(1)G4 P040+2周宫内孕单活胎头位待产;(2)脐带缠绕;(3)羊水过少;(4)上呼吸道感染。入院后因“无羊水”积极术前准备后急诊行剖宫产术顺利娩出一女婴,重2950g ,手术顺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予以头孢硫脒抗感染,盐酸氨溴索止咳祛痰,缩宫素促子宫收缩,一般情况好,子宫收缩好,阴道流血少,腹部切口敷料干燥,切口无渗血、渗液。患者剖宫产术后第2天,出现轻微头痛,未予重视,考虑上呼吸道感染加重,给予对乙酰氨基酚口服,傍晚时因家庭琐事与丈夫、母亲及婆婆发生较为激烈争吵,头痛有所加重,未予重视,于夜间1:30时出现全身抽搐、牙关紧闭、口吐白沫、角弓反张持续1min好转,于1:40查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对答不切题(患者自诉仅5岁),给予地西泮10mg镇静,于2:15出现烦躁不安,伴呕吐1次,给予硫酸镁首剂5.0g解痉治疗后,给予硫酸镁20g静脉滴注,患者逐渐平稳,神清,对答切题,安静休息,患者自述无头痛,眼花等不适,查体:T 37℃,P 90次/min ,R 20次/min ,BP 124/84mmHg ,氧饱和度98%,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灵敏,颈软,脑膜刺激征阴性,心肺阴性,神经系统检查:左足巴氏征可疑阳性,四肢肌力正常,急查血常规:WBC 12.3×109/L ,W-LCR 0.898,RBC 3.49×1012/L ,HGB 106g/L ,PLT 211×109/L ,PT 12s ,TT 14s , APTT 30.1s ,肝肾功未见明显异常,电解质Ca稍降低,镁稍增高,D2聚体3.16mg/L ,考虑抽搐待诊:(1)产后抑郁症?(2)癫痫?(3)栓塞性疾病?(4)脑出血?并请神经内科医生会诊,建议:(1)行头M RI+头M RA、脑电图,必要时行脑脊液检查;(2)密切监测血压,必要时心内科会诊;(3)暂不抗癫痫治疗,避免诱因,保持情绪稳定,适当镇静改善睡眠。于术后第3天下午行头M RI示:左侧额、顶叶、右侧顶叶、双侧脑室旁、双侧胼胝体压部,双侧小脑半球多发异常信号,性质待定,考虑颅内多发性病灶。术后第4天转入神经内科治疗,患者出现血压升高,阵发性头痛,给予硝苯地平口服降压及苯巴比妥钠口服镇静。于术后第5天转入华西附一院神经内科治疗,行头M RA ,诊断为:烟雾病。给予降压及血管扩张剂药物治疗,患者血压降至正常,头痛缓解,建议可行手术治疗,患者因经济原因拒绝手术治疗出院。患者于产后20d因阴道少量血性恶露来我院就诊,查看患者 BP 130/80mmHg ,一般情况好,精神好,对答切题,行走自如,自诉偶有头痛以双侧颞部为主。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玻璃纤维桩联合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前牙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玻璃纤维桩对前牙残根残冠进行树脂桩核全瓷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选择54例前牙残根残冠患者66颗患牙进行玻璃纤维桩核全瓷冠修复,随访0.5~2年,结合临床和X线检查,观察有无冠桩松动、脱落、折断及牙龈、牙冠的色泽改变。结果:治疗成功63颗,失败3颗,其中纤维桩折断1颗,桩脱落2颗,成功率为95.5%。结论:玻璃纤维桩核全瓷冠修复具有良好的美学效果,且不易造成根折,是前牙桩冠修复的理想选择。

    作者:王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脊髓栓系综合征10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我科和江西省儿童医院协作,选取近年来收治的10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术后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记录脊髓圆锥血流速度,将术前及术后血流速度测值进行比较来综合评价超声影像诊断脊髓栓系中的临床价值。并行神经系统检查、腰骶部X线检查,确诊后进行显微镜下脊髓栓系松解术,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0例经过超声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后,彩色多普勒检查记录脊髓圆锥血流速度,经过临床诊断、手术、药物、理疗后有9例患者病症出现了明显的改善,超声示脊髓圆锥血流速度明显变快,另有1例患者临床病症无明显变化,病症改善患者具体包括6例患者排尿功能改善,5例患者双下肢运动障碍缓解,另有2例患者内足外翻症状改善。结论:对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记录脊髓圆锥血流速度,比较术前、术后的明显变化,进行系统的临床检查,以此为依据进行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道尧;杨明;彭晓卫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和分析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此次所收治的6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显效36例,占60.0%;有效22例,占36.7%;无效2例,占3.3%;治疗有效率为96.7%。患者的平均退热时间为(2.2±0.5)d、皮疹平均消退时间(3.1±0.3)d、溃疡平均愈合时间(3.7±0.6)d、平均住院时间(5.5±1.1)d。结论:对重症手足口病患者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其具有免疫调节和替代等双重效果,能够加速患者的退热,促进患者皮疹的消失和溃疡的愈合,加速患者的康复,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梁盈盈;詹亚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与血浆血管加压素变化关系研究

    目的:测定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患者血清中血管加压素(VP)水平,分析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患者Child-pugh分级关系、血、尿渗透压的关系、VP关系,了解对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患者诊断意义并探讨肝硬化患者低钠血症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包括8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100例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血钠、血尿渗透压、V P水平,并将低钠血症与Child-pugh分级、血、尿渗透压、VP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70例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体内VP含量显著高于普通肝硬化患者,并且 VP含量随着病情分级加重而增高。结论:肝硬化容易并发低钠血症,并发症患者血清中血管加压素(VP)水平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尿渗透压有很大关系。

    作者:邓政伟;杨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妊娠合并阑尾炎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在妊娠合并阑尾炎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7月-2013年1月妊娠期小于7个月合并阑尾炎并在我院采取手术治疗的病例。选取腹腔镜手术组(L A组)48例,开腹手术组(O A组)48例,通过对照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手术切除阑尾。LA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OA组。LA组的术后腹腔残余感染发生率及手术切口感染率也明显低于O A组。术后随访,96例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发现因为手术引起早产流产等并发症。术后电话随诊,96例患者均正常分娩,胎儿出生后均未发现异常。结论:妊娠早、中期合并阑尾炎,诊断明确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手术安全、手术时间短、创伤少、住院时间短、手术并发症少。腹腔镜手术在围手术期不增加早产流产风险,术后随诊,未发现胎儿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

    作者:杜汉朋;何永忠;李炳根;吴铭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达英-35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评估

    目的:分析探讨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 PCOS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给予达英-35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枸橼酸氯米芬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FSH、LH、T 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FSH、LH、T指标改善的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肾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表现(附1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肾脏表皮样囊肿临床罕见,术前易误诊,本文对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表皮样囊肿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分析,并结合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男,30岁,1个月前开始出现上腹胀满、不适,无恶心、呕吐,无发热、腹泻,无黑便及陶土样便。查体:腹平软,上腹可触及一类圆形肿物,约10cm ×10cm大小,压痛,固定。腹部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6次/min ,未闻及气过水声。

    作者:李莉;周恩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胎盘早剥的防治方法及对母婴结局改善的重大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胎盘早剥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抗休克治疗,比较两组母婴结局及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早产儿、新生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死亡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DIC、产褥病及严重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胎盘早剥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能显著改善母婴结局,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钟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654-2穴位注射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654-2穴位注射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5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654-2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 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54-2穴位注射是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有效办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小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计量单位须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卵巢囊性肿瘤内部结构超声观察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以囊性结构为主的卵巢肿瘤声像图表现与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1名经病理证实的以囊性结构为主的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按肿瘤分化程度分为良性组(A组)、交界性组(B组)、Ⅰ期癌组(C组),按肿瘤组织来源分为浆液性组(Ⅰ组)、黏液性组(Ⅱ组)、混合性组(Ⅲ组),分析声像图,比较各组间肿瘤直径、隔数目、隔厚度、乳头面积等参数。结果:A、B、C各组测量值比较:肿瘤直径:A、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隔厚度:A组<B组<C组(q=4.526,P<0.05;q=4.301,P<0.05);乳头总面积:A组<B组<C组(q=6.761,P<0.01;q=4.348, P<0.05)。Ⅰ、Ⅱ、Ⅲ各组测量值比较:肿瘤直径:Ⅱ组>Ⅰ组(q=4.031,P<0.05),Ⅲ与Ⅰ、Ⅱ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隔厚度:Ⅰ、Ⅱ、Ⅲ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乳头面积:Ⅰ组>Ⅲ组>Ⅱ组(q=4.263,P<0.05;q=4.210, P<0.05)。以隔数为3为分界标准,Ⅱ组>Ⅲ组>Ⅰ组(P<0.05)。乳头面积以300mm2为分界标准,B组、C组> A组(P<0.05),B组、C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观察以囊性结构为主的卵巢肿瘤内部结构回声特点对判断其良恶性及病理分型有帮助。

    作者:李敬;焦彤;杜秀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CT 诊断

    目的: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C T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认识。方法:选取经过病理证实的27例患者,对这27例患者进行C T扫描,其中对22例进行增强。结果:有10例在腹膜后左侧,13例在右侧,4例双侧都有;9例为脂肪肉瘤,2例为平滑肌肉瘤,4例为淋巴管瘤,2例为神经性母细胞瘤,2例神经鞘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副神经节瘤,3例为畸胎瘤,2例纤维组织细胞的恶性肿瘤。结论:CT 能够定性、定位地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诊断,并提供出可靠的影像依据,而且其定位比定性要优越。

    作者:雷俊杰;冉慕光;温金玉;关秀红;邓树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医院尿路感染患者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的尿路感染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合理选用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尿路感染患者标本分离出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菌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877份尿液标本共培养出316株细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245株,占77.5%,245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146株,占59.59%,奇异变形杆菌20株,占8.16%,肺炎克雷伯菌19株,占7.76%,铜绿假单胞菌17株,占6.94%。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三种药物较为敏感,耐药率低于10.5%;发现3例大肠埃希氏菌对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为敏感,尚未发现耐亚胺培南菌株,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结论: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尿路感染患者应先留取尿标本进行培养,再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防止滥用抗生素。

    作者:夏军辉;李晋;甘文斌;王怀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疗效,以更好地为麻醉师用药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将96例进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组和复合组,单纯组48例给予丙泊酚1.5~2mg/kg静注,复合组48例给予舒芬太尼0.1~0.2μg/kg和丙泊酚1.5~2mg/kg缓慢静注。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SpO2、术中肢体活动次数以及诱导时间、诱导量、用药总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等。结果:两组血压、心率、呼吸、SpO2、术中肢体活动次数以及诱导时间、诱导量、用药总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无痛人流,诱导时间快、麻醉剂量小、镇痛效果明显,是临床麻醉中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海琴;李琴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Seminar 教学法在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

    将Seminar教学法引入到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中,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其实践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王晓燕;雷毅雄;王家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路径对于提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依从性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于我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一般随机宣教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则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住院期间实施健康教育,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使用问卷调查法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依从性、复发率进行测量并分析比较。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依从性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依从性、复发率比较,观察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路径的有效实施能显著提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玉娜;王晓兰;张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胸腰椎骨折手术隐性失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就不同手术时间下胸腰椎骨折手术的隐性失血量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其对策。方法:在本院骨科住院患者中选出60例需要手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时间将其分成3组,分别为:急诊手术组、受伤后3~5d手术组、受伤后7~10d手术组。对手术后每组患者的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即理论失血量)予以测量,进而算出每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及患者隐性失血量在术后占总失血量的比值。结果:三种不同手术方式下,都会出现隐性失血。其中,急诊手术组隐性失血量高,出血量为507ml;而患者受伤后的3~5d手术组,在术后的隐性失血量少,出血量为377ml。结论:隐性失血通常会发生于胸腰椎骨折手术后,且失血量与患者创伤后的手术时间有一定联系。合理的手术时间是患者快速恢复健康的保证。

    作者:刘永皑;华诚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4月采用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的3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34.6岁;重物压砸伤6例、车祸致伤18例、高处坠落19例;T11椎体骨折2例、T12椎体骨折13例、L1椎体骨折10例、L2椎体骨折10例;10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14例合并椎间盘损伤;A1型骨折9例、A2型骨折13例、B2型13例,所有骨折椎体的双侧椎弓根均完整。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内固定及植骨,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随访时间6~24个月。所有患者的植骨全部融合,未发生感染及内固定断裂。末次随访时按照从庆武等制定的胸腰椎骨折疗效标准评定,优13例、良17例、可5例。结论: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术可有效恢复骨折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缓解疼痛,对脊柱活动功能影响较小,并发症少,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世寨;区国集;陈友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超前镇痛在骨科围术期的应用

    目的: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旨在评估骨折围手术期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12月60例骨折需手术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超前镇痛组)和对照组(因需镇痛组)。术后在不同时间点观察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围手术期吗啡消耗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6h、12h、24h、2d的静息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24h、2d、3d活动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实验组吗啡消耗量为(8.67 ± 8.50)mg ,对照组吗啡消耗量为(17.00±14.18)m g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超前镇痛在骨折围手术期镇痛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方案可有效控制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且具有操作简单、副作用少的优点。

    作者:谢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行机械通气急性心力衰竭38例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及美托洛尔治疗行机械通气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74例行机械通气的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除强心、扩血管等药物治疗外加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150mg qd ,美托洛尔6.25~50mg (据患者病情酌情给予),对照组给予传统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38例中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2例,对照组36例中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机械通气时间治疗组平均2d ,对照组平均4d ,治疗组脱机后1例再上机,对照组4例再次上机。治疗组和对照组同期心脏超声结果比较,LVEF、CI两项指标有统计学差异,LVESd、LVEDd两项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机械通气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联合ARB及β-受体阻滞剂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