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美玲
联体儿极少见,系单卵双胎在孕早期发育过程中未能分离,或分离不完全所致,分为:(1)相等连体儿:头部、胸部、腹部等联体。(2)不等连体儿:常为寄生胎。腹部检查不易与双胎妊娠相区别。产科超声诊断不困难,但也容易漏诊,本文旨在利用超声横切面扫查来探讨诊断连体双胎的应用价值。
作者:邹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对激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3年4月在我院应用激素治疗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8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均给予综合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治疗。分析及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喘息减轻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但其喘息和肺部鸣音全部消失的时间却长于对照组;研究组的迁延人数为4例(10.0%),对照组1例(2.5%)。结论:对存有特殊指征或症状严重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以快速缓解患儿的病情。
作者:袁芹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和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将其分为1、2、3三组,每组50例。1组口服氨氯地平,每天每次5mg ;2组口服左旋氨氯地平,每天每次2.5mg ;3组口服左旋氨氯地平,每天每次5mg。将所有患者治疗8个疗程以后,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治疗8个疗程后其红细胞指数和血红蛋白值都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同时,3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值和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1组和2组,并且2组患者的血压得到了明显降低,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各项指标对比均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氨氯地平和左旋氨氯地平对于轻中度高血压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适量的左旋氨氯地平对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效果更加明显,具有临床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张阳炼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柳氮磺吡啶1.0g qid+诺氟沙星2粒tid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给予氢化泼尼松20mg+生理盐水100ml每晚睡前保留灌肠,两组疗程均4周。观察两组疗效、临床活动指数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 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活动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 IgA、IgM、Ig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优于单纯抗生素治疗。
作者:张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主动脉杂交手术(Hybridprocedure)是一种将外科与影像、介入治疗等方法的优势完美的结合,以小的痛苦达到成功的治疗为目的的手术方法。主动脉杂交手术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手术方法,还处于发展阶段,按照传统外科与腔内技术实施的时期可将杂交手术分为分期杂交术和一站式杂交术,而分期杂交手术的等待时期蕴含着更多不确定风险,一站式杂交手术可在某种程度上降低这种风险。现将1例在急诊入手术室行杂交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周华;孙静群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两种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 PFNA组58例和DHS组38例,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优良率等。结果: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和负重时间都短于DHS组(P>0.05),Harris评分和优良率均高于DHS组(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明显优于DHS ,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骨折愈合及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和患者承受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卫中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学特点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方法:肝脏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较严重,患者一般须严格服用免疫抑制剂。本实验以肝脏移植为例,研究M SC的免疫学特点。首先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普通造血干细胞,并建立两组大鼠肝脏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模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肝脏组织移植,对照组接受普通干细胞培养的肝脏组织移植。两组模型均给以半剂量的免疫抑制剂,观察实验组的M SC能否减轻其免疫反应,并与未加入M SC的对照组作对比。结果:实验组仍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术后1周饮食及精神状况良好,生存质量与正常健康大鼠无明显差异。表明增强机体的免疫耐受,减弱免疫排斥反应。对照组除总胆红素含量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偏高。实验组存活率高达91.7%,而对照组仅33.3%。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并可诱导机体免疫耐受能力,临床上可在器官移植等疾病上推广应用。
作者:汪兰;曾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我院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的临床用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10月我院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信息,在所有中药饮片处方中随机抽取300张,对中药饮片的临床用药情况、各科室处方分布情况、单张处方出现的药味数、药品使用总量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统计出的392种中药饮片中,排在前5位的中药饮片分别为当归、茯苓、白术、枳壳、柴胡;使用中药饮片较多的临床科室依次有:中医科、大内科、肿瘤科、儿科、妇科及其他科室;单张处方用药药味数偏多,平均每个处方药味数为16.2味;且使用总剂量普遍偏大。结论:中药饮片在临床治疗用药中有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的饮片类型主要为虚补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药物味数过多、使用剂量超出《中国药典》规定剂量等问题,不仅严重浪费中药材,而且不良反应出现几率增大,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及我国的中医学水平。
作者:丁晓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急性药物毒物中毒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病情急危重症,死亡率位居我国全部疾病死因的第5位[1]。目前认为早期内科处理(彻底洗胃、导泻、解毒剂使用、补液、机械通气及控制感染)的同时进行血液净化疗法,能及时清除体内药物或毒物,有效缓解多器官功能损害,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2,3]。近几年,我院急诊科对早期净化及净化方法的正确选择探讨研究进展迅速,现做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王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期痴呆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40例65岁及以上社区痴呆患者进行5年随访研究,应用Kaplan-M eier方法计算5年生存率,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比较采用Log-rank方法检验,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 Cox 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140名痴呆患者中94名死亡(67.1%),痴呆患者的生存时间中位数为4.1年(95% CI=3.8~4.6),5年生存率分别为16.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吸烟、痴呆严重程度、合并疾病和腰臀比对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吸烟、痴呆严重程度、合并疾病和腰臀比是影响痴呆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而性别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社区痴呆患者5年生存率为14.8%,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的因素有高龄、吸烟、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疾病和较大的腰臀比。
作者:张景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西比灵和中医辨证疗法治疗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40例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不同治疗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临床有效率和血流动力学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西比灵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脑供血不足患者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表明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福收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阐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主动脉血管重构(VR)与PPARα的关系,为进一步明确高血压动脉VR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10只雄性SHR大鼠为实验组,10只同周龄雄性Wistar大鼠(WKY)为对照组,于16周龄和24周龄进行主动脉组织学观察和弹性纤维染色,观察VR的形态学表现,测定 PPARα蛋白在各组动物中的表达水平。结果:(1)16周龄SHR大鼠主动脉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总数无明显增加,24周龄SHR大鼠VSMC总数多于同周龄WKY组。(2)16周龄SHR主动脉管壁中层弹性膜排列紊乱,24周龄SHR弹性膜松散、断裂、厚薄不均。(3)PPARα蛋白在SHR组表达高于相同周龄WKY组,在16周龄SHR大鼠PPARα蛋白表达明显高于16周龄WKY大鼠。结论:PPARα蛋白的高表达在SHR主动脉VR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胡文杰;陈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患者群体,尤其婴幼儿,各个系统发育尚不健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泄方面与成人有一定的差异,与用药相关的无论是不良反应还是药源性疾病均比较常见,因此儿科用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1]。为了解我院儿科门诊患者药物使用情况,为今后儿科用药工作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笔者对我院2013年儿科门诊患者用药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丽娟;任莉莉;巫桂兵 刊期: 2014年第17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模式和观念的改变,女性在社会上拥有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独立的能力,因此,女性婚育年龄有上升的趋势,妇女生育年龄的上升除增加妊娠并发症的风险外,也提高了出生缺陷的风险,以21-三体综合征为例,怀有染色体异常胎儿的风险随孕妇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数据显示,在20~24岁之间,患病率为1/1400,~35岁为1/350,~40岁为1/100,~45岁或以上为1/25[1]。传统结合血清学和超声影像学检查的无创联合筛查虽然敏感性高但假阳性也较高,不少筛查阳性孕妇实际上进行了不必要的有创性诊断检查,因而为孕妇带来心理负担和操作相关的流产风险。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无创而可靠的产前检查方法。本文将以新近研究和应用的无创DN A产前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郭伟诚;林惠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开放式教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师作用、考核评价等方面,分析比较了传统实验教学与开放式实验教学两种教学方式的利弊,并具体介绍了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在医学临床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情况。
作者:赵欣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应用焦虑量表评价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用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患者90例,分为传统方法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各45例,分别全程采用传统镇静方案及应用药物右美托咪定镇静方案,所有入组患者在脱离人工气道、转出ICU和出院时3次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探讨镇静药物对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抗焦虑效果。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患者3次 HAMA评分均优于传统方法组(P<0.05),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显示其抗焦虑效应优于传统镇静药物。结论:右美托咪定具有起效快、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抗焦虑效应强等优点,是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较为理想的镇静药物。
作者:李金来;李振;党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囊式宫颈扩张器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有引产指征的209例足月单胎妊娠孕妇随机分为2组,A组(103例)使用一次性囊式扩张器加催产素,B组(106例)单纯使用催产素引产,观察2组引产成功率、用药到临产时间、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产褥感染率、产后出血量和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两组引产成功率、用药至临产时间、总产程时间、剖宫产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褥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催产素相比,囊式扩张器引产成功率高,总产程时间短且安全,方法简单,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在足月妊娠宫颈评分低的孕妇中有很好的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孙长虹;陈淑华;王永芳;李文飞;于蕾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临床上尤其是基层医疗单位碰到的带状疱疹患者大部分的发病部位在腰部,而以耳部带状疱疹为主要表现的Hunt综合征则较少见,但近几年随着全球环境气候的变化,以及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本病的发病正在呈上升的趋势。Hunt综合征特征性临床表现是耳部疼痛、耳部带状疱疹、同侧周围性面瘫,疱疹是主要诊断依据[1]。但是少数患者发病时首发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征性,疱疹延迟出现或者疱疹异位,部分医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医生对该病缺乏全面了解,临床上易误诊、漏诊。现笔者就2013年9月我门诊部遇到的1例首发症状不典型的 Hunt综合征的诊疗做以分析并报告如下。
作者:邢攸军;余德广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糖耐量异常是糖尿病前期的一种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发展为糖尿病的可能性增加,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共同发病基础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吡格列酮为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物,属胰岛素增敏剂,可减少外周组织和肝脏的胰岛素抵抗,增加依赖胰岛素的葡萄糖代谢并减少肝糖原的输出。吡格列酮还具有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降压,抑制炎性细胞的产生,降低血脂,抗氧化,抑制动脉血管硬化等作用。
作者:车成健;赵庆海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分析儿科重症监护室病房脓毒症患儿的发病状况及其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入住的121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的患病率、发病率、原发感染状况等。结果:2013年儿科重症监护室的脓毒症患儿的发病率显著高于2012年,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重症脓毒症患儿的病死率高,为51.28%,其中器官损坏≥3个的病死率居于首位;感染发生率高的部位分别是下呼吸道感染(58.68%)、肠源性感染(15.71%)和皮肤感染(9.09%)。结论:在儿科,脓毒症已得到足够的重视,预防DIC和多器官的功能衰竭、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已成为治疗脓毒症的关键。
作者:林炜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