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伟诚;林惠玲
目的:估算社区狂犬病暴露人群数量,调查其伤口处理情况,同时调查辖区居民对狂犬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为今后全区的狂犬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捕获-再捕获方法(C M R法)估算狂犬病社区暴露人数,并运用问卷调查暴露后的处理情况及群众预防狂犬病知晓情况。结果:12月份估计暴露人数为165人(158~172),尚有33.9%~45.8%的暴露人群未能被监测系统发现;狂犬病暴露后有101人(71.1%)去监测点医院处理,暴露人群的疫苗接种率为72.5%;有86.5%的居民了解狂犬病的病死率,有72.5%的居民了解被咬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高学历的居民对狂犬病相关问题的知晓率高于低学历的居民。结论:应加强居民对狂犬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狂犬病暴露后的规范处置和疫苗接种率。
作者:陈兵;马智超;吴泰顺;周小涛;黄振宇;朱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压疮的管理重在预防,预防压疮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难点,外科尤其是骨科颈椎骨折患者不需手术而采用保守治疗需行颅骨牵引者,由于其特殊体位要求难以翻身已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我科自2008年至今,均采用自制空心垫圈预防压疮,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群芬;钟传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我院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的临床用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10月我院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信息,在所有中药饮片处方中随机抽取300张,对中药饮片的临床用药情况、各科室处方分布情况、单张处方出现的药味数、药品使用总量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统计出的392种中药饮片中,排在前5位的中药饮片分别为当归、茯苓、白术、枳壳、柴胡;使用中药饮片较多的临床科室依次有:中医科、大内科、肿瘤科、儿科、妇科及其他科室;单张处方用药药味数偏多,平均每个处方药味数为16.2味;且使用总剂量普遍偏大。结论:中药饮片在临床治疗用药中有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的饮片类型主要为虚补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药物味数过多、使用剂量超出《中国药典》规定剂量等问题,不仅严重浪费中药材,而且不良反应出现几率增大,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及我国的中医学水平。
作者:丁晓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对比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米氮平起效快,不良反应轻。结论:米氮平治疗抑郁症效果显著,与氟西汀相差无几,但是起效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耀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CRP和WBC联合检测诊断儿童急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2月我院接诊的100例急性感染儿童作为感染组,选择60例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以上儿童末梢血进行CRP以及WBC水平的检测。结果:感染组儿童的CRP和WB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与WBC 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和WBC为儿童急性感染敏感的指标,进行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及时准确地诊断儿童急性感染,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章海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发生的各种原因,寻找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社会因素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5年间,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占剖宫产的33.5%,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产妇害怕产痛、高龄初产及珍贵儿。结论:社会因素剖宫产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受孕妇和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需要孕妇、家庭、社会、医务人员共同努力。
作者:卓华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输尿管硬镜与钬激光碎石术联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方式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无手术禁忌证的输尿管结石患者共60例,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输尿管硬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治疗组予以输尿管硬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结果:治疗组手术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上段结石排净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中段及下段结石排净率与对照组相近( P>0.05)。对照组术后检查发现1例黏膜套状撕脱脓毒血症,3例输尿管假道,1例输尿管穿孔,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7%;治疗组未发现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防控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尿管硬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用时短、恢复快、上段结石排净率高、并发症率低,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作者:徐玉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及影响治疗的因素分析,为结核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3年6月期间60岁以上的患者96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搜集治疗成功的和不成功患者的基本特征和诊疗情况,对可能影响治疗结局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60例患者中治愈720例,治愈率达到7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住址、职业、文化程度、有无合并症等与治疗结局有关;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农村人口、文化程度低、缺乏督导、治疗依从性和对抗结核药物耐药等因素可使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不成功风险显著增高。结论:老年肺结核的治疗需要及时参加,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有效的定期随访、合理的搭配用药以及有效的督导,有助于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李冰;郭娟荪;黄辉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评估电凝术联合经皮间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对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的63例患者分别施以电凝、经皮间断环形缝扎术及电凝与缝扎术相结合。结果:术后均随访3~6个月,58例溃疡愈合,1例无明显改善,1例出现淋巴漏后抗感染自行愈合,3例感染。结论:电凝术对于轻度溃疡有较好疗效,电凝与缝扎相结合对轻中度溃疡有较好疗效,对于严重溃疡缝扎术仍是不能替代的治疗方法。
作者:尚立新;王仲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采用相同的治疗措施,对照组采取为常规护理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针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经过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与运动能力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升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该种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孙美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并筛选出佳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的24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中西药组、中西药结合加乳腺病治疗仪治疗组(以下简称“综合组”)4组,每组均为60例,对各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各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西药组66.7%、中药组58.3%、中西药组83.3%、综合组98.3%。4组总体疗效比较χ2检验 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西药组和中药组疗效比较 P=0.3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西药组和中西药组疗效比较 P=0.035,中西药组和综合组疗效比较 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治疗方法在乳腺增生症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明显不同,运用中西药结合加乳腺治疗仪的方法治疗效果显著,治愈率较高,治疗后患者恢复较快,应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积极的推广应用。
作者:韩晓婷;姜鹏;王萍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地佐辛不同给药途径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 )的效果。方法:80例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术后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在胎儿取出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8ml ,接镇痛泵静脉镇痛(地佐辛10mg+芬太尼10μg/kg+昂丹司琼16mg);观察组在胎儿取出后,硬膜外腔注射地佐辛1.5mg(生理盐水稀释至8ml),接静脉镇痛泵(地佐辛8.5mg+芬太尼10μg/kg+昂丹司琼16mg)。观察术后首次按压给药时间,记录术后6h、12h、24h、48h VAS评分及24h镇痛药用量、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按压给药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 P<0.05)。术后6h、12h 、24h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镇痛药用量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眩晕、嗜睡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硬膜外结合静脉给药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一静脉途径。
作者:朱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LEEP术联合药物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在我院诊治的129例使用了LEEP术联合阴道上药(云南白药粉+甲硝唑粉按1∶1量配比于术后阴道上药)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手术时间、出血量、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手术平均需10min ,出血量平均为15ml。2个月后复查创面,手术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极低。结论:LEEP术时间短、痛苦小、操作安全、效果可靠、费用不高,患者易接受,且可以提供病理标本,帮助早期发现宫颈癌,有较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丁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医舌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教学中传授基本知识的重要内容,本人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又担任师带徒传承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合作导师,每周要有病房的教学查房。门诊要带教实习生、进修生等诸多青年中医师,面对众多的学员,深感中医教学中舌诊的重要,体会到讲解中医舌诊要比脉象更直接、更客观、更具体、更易于被青年医师接受。舌是人类脏器变化的晴阴表[1],可直接见到器官黏膜的变化,而且不易受到外界环境中变化的影响,在诊断中较能及时地反映身体内部的变化,在中医教学中具有重要实用价值。本文仅就个人在教学中的粗浅体会介绍如下,供同道指导。
作者:李佩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对门诊部发生的用药差错分析,发现在执行医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医院信息系统(HIS)再造医嘱处理流程,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方法:通过运用医院信息系统再造医嘱处理流程,分阶段建立收费站、药房站、护士站、医生站、实行静脉输液卡打印功能、建立洁净配液室、二维码确认医嘱等一系列改变医嘱执行的方式。结果:杜绝了转录医嘱出现的差错,减少执行医嘱其他环节的错误,对建立护士、医生站前后5年护理差错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9,P=0.019);对使用二维码确认医嘱、药房双重查对前后18个月发生的差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8,P=0.035)。结论:通过运用医院信息系统建立二维码确认医嘱,再造门诊医嘱处理流程,可明显降低门诊输液差错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黎东眉;胡敏芝;关瑞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两种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 PFNA组58例和DHS组38例,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优良率等。结果: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和负重时间都短于DHS组(P>0.05),Harris评分和优良率均高于DHS组(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明显优于DHS ,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骨折愈合及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和患者承受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卫中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血清学检验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2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对照组患者均为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同时,选定50例健康者作为比对组,对三组分别进行Scr、mALB以及BUN测定,观察三组之间的测定结果,分析比较检验的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Scr、mALB以及BUN测定结果均比对照组患者要高很多,且明显高于比对组,三组之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与比对组比较各项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微量白蛋白以及血清可以作为确诊的重要指标,对于糖尿病患者早期相关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严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的感染发生率及探讨病毒感染与性别的关系。方法:在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例中随机抽取男性和女性患儿各1000例,取其鼻咽深部的刷检物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200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中七项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为27.45%(549/2000),其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主,其次分别为(副流感病毒1型)PIV-1、(副流感病毒3型)PIV-3、(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IFV-A、(副流感病毒2型)PIV-2、(乙型流感病毒)IFV-B。其中 PIV-3男性与女性感染率比较(χ2=4.465,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引起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七项病毒中,以RSV为主。并且除PIV-3外,其他六种病毒感染均无性别差异。
作者:张碧清;李小梅;邵英;范楚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持续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持续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每组40例。采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的4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的40例作为对照组。实时记录两组患者的情况并进行分析,观察疗效总结经验。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持续性宫颈炎的疗效更好,治愈率更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张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囊式宫颈扩张器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有引产指征的209例足月单胎妊娠孕妇随机分为2组,A组(103例)使用一次性囊式扩张器加催产素,B组(106例)单纯使用催产素引产,观察2组引产成功率、用药到临产时间、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产褥感染率、产后出血量和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两组引产成功率、用药至临产时间、总产程时间、剖宫产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褥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催产素相比,囊式扩张器引产成功率高,总产程时间短且安全,方法简单,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在足月妊娠宫颈评分低的孕妇中有很好的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孙长虹;陈淑华;王永芳;李文飞;于蕾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