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孙美雪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 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采用相同的治疗措施,对照组采取为常规护理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针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经过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与运动能力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升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该种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2013年我院儿科用药情况调查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患者群体,尤其婴幼儿,各个系统发育尚不健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泄方面与成人有一定的差异,与用药相关的无论是不良反应还是药源性疾病均比较常见,因此儿科用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1]。为了解我院儿科门诊患者药物使用情况,为今后儿科用药工作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笔者对我院2013年儿科门诊患者用药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丽娟;任莉莉;巫桂兵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学特点及其应用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学特点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方法:肝脏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较严重,患者一般须严格服用免疫抑制剂。本实验以肝脏移植为例,研究M SC的免疫学特点。首先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普通造血干细胞,并建立两组大鼠肝脏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模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肝脏组织移植,对照组接受普通干细胞培养的肝脏组织移植。两组模型均给以半剂量的免疫抑制剂,观察实验组的M SC能否减轻其免疫反应,并与未加入M SC的对照组作对比。结果:实验组仍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术后1周饮食及精神状况良好,生存质量与正常健康大鼠无明显差异。表明增强机体的免疫耐受,减弱免疫排斥反应。对照组除总胆红素含量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偏高。实验组存活率高达91.7%,而对照组仅33.3%。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并可诱导机体免疫耐受能力,临床上可在器官移植等疾病上推广应用。

    作者:汪兰;曾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s-CRP、BNP的影响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320mg+5%葡萄糖100ml ,静脉滴注,1次/d ,丹参酮ⅡA磺酸钠80mg+5%葡萄糖150ml ,静脉滴注,1次/d ,两药均连用14d。分别在用药前及第3、7、14天后清晨空腹测定hs-CRP、BNP浓度,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2组在治疗前hs-CRP、BNP浓度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hs-CRP、BNP浓度明显降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显著降低hs-CRP、BNP的浓度,降低血管炎性反应,更好缓解病情,降低患者的致死率与致残率。

    作者:彭庆德;付爱华;薛艳艳;魏永付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社会因素剖宫产升高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发生的各种原因,寻找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社会因素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5年间,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占剖宫产的33.5%,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产妇害怕产痛、高龄初产及珍贵儿。结论:社会因素剖宫产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受孕妇和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需要孕妇、家庭、社会、医务人员共同努力。

    作者:卓华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地佐辛不同给药途径复合芬太尼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地佐辛不同给药途径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 )的效果。方法:80例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术后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在胎儿取出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8ml ,接镇痛泵静脉镇痛(地佐辛10mg+芬太尼10μg/kg+昂丹司琼16mg);观察组在胎儿取出后,硬膜外腔注射地佐辛1.5mg(生理盐水稀释至8ml),接静脉镇痛泵(地佐辛8.5mg+芬太尼10μg/kg+昂丹司琼16mg)。观察术后首次按压给药时间,记录术后6h、12h、24h、48h VAS评分及24h镇痛药用量、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按压给药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 P<0.05)。术后6h、12h 、24h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镇痛药用量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眩晕、嗜睡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硬膜外结合静脉给药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一静脉途径。

    作者:朱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焦虑量表评价右美托咪定用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疗效研究

    目的:应用焦虑量表评价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用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患者90例,分为传统方法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各45例,分别全程采用传统镇静方案及应用药物右美托咪定镇静方案,所有入组患者在脱离人工气道、转出ICU和出院时3次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探讨镇静药物对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抗焦虑效果。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患者3次 HAMA评分均优于传统方法组(P<0.05),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显示其抗焦虑效应优于传统镇静药物。结论:右美托咪定具有起效快、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抗焦虑效应强等优点,是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较为理想的镇静药物。

    作者:李金来;李振;党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无创DNA产前检测在筛查胎儿非整倍体染色体病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模式和观念的改变,女性在社会上拥有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独立的能力,因此,女性婚育年龄有上升的趋势,妇女生育年龄的上升除增加妊娠并发症的风险外,也提高了出生缺陷的风险,以21-三体综合征为例,怀有染色体异常胎儿的风险随孕妇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数据显示,在20~24岁之间,患病率为1/1400,~35岁为1/350,~40岁为1/100,~45岁或以上为1/25[1]。传统结合血清学和超声影像学检查的无创联合筛查虽然敏感性高但假阳性也较高,不少筛查阳性孕妇实际上进行了不必要的有创性诊断检查,因而为孕妇带来心理负担和操作相关的流产风险。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无创而可靠的产前检查方法。本文将以新近研究和应用的无创DN A产前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郭伟诚;林惠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超声诊断连体双胎2例

    联体儿极少见,系单卵双胎在孕早期发育过程中未能分离,或分离不完全所致,分为:(1)相等连体儿:头部、胸部、腹部等联体。(2)不等连体儿:常为寄生胎。腹部检查不易与双胎妊娠相区别。产科超声诊断不困难,但也容易漏诊,本文旨在利用超声横切面扫查来探讨诊断连体双胎的应用价值。

    作者:邹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阴式三角型子宫切除术的舒适护理

    目的:为了提高阴式三角型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护理舒适度。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9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除采取常规护理的同时增加舒适护理。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发生并发症几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统计学比较其结果具有显著差别(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于阴式三角型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具有良好效果,可提升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快速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伏丽娟;李家秋;余红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彩超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针对我院乳腺肿块实施彩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患有乳腺肿块的患者4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彩超诊断乳腺肿块的效果。结果:41例患有乳腺肿块的患者共发现58个肿块,其中良性乳腺肿块占84.48%(49个),恶性肿块占15.52%(9个)。良性肿块形态规则的占77.55%,恶性肿块形态规则的占22.22%,良性内部回声均匀的占63.27%,而恶性内部回声均匀的占33.33%。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0.05。恶性肿块的血流信号检测率为88.89%,而良性肿块为24.49%,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即 P<0.05。结论:乳腺肿块通过实施彩超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丽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浅谈中医舌诊教学

    中医舌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教学中传授基本知识的重要内容,本人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又担任师带徒传承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合作导师,每周要有病房的教学查房。门诊要带教实习生、进修生等诸多青年中医师,面对众多的学员,深感中医教学中舌诊的重要,体会到讲解中医舌诊要比脉象更直接、更客观、更具体、更易于被青年医师接受。舌是人类脏器变化的晴阴表[1],可直接见到器官黏膜的变化,而且不易受到外界环境中变化的影响,在诊断中较能及时地反映身体内部的变化,在中医教学中具有重要实用价值。本文仅就个人在教学中的粗浅体会介绍如下,供同道指导。

    作者:李佩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血清学检验的观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血清学检验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2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对照组患者均为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同时,选定50例健康者作为比对组,对三组分别进行Scr、mALB以及BUN测定,观察三组之间的测定结果,分析比较检验的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Scr、mALB以及BUN测定结果均比对照组患者要高很多,且明显高于比对组,三组之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与比对组比较各项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微量白蛋白以及血清可以作为确诊的重要指标,对于糖尿病患者早期相关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严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与DHS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两种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 PFNA组58例和DHS组38例,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优良率等。结果: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和负重时间都短于DHS组(P>0.05),Harris评分和优良率均高于DHS组(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明显优于DHS ,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骨折愈合及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和患者承受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卫中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多巴丝肼联合音乐运动疗法和多巴丝肼联合运动疗法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对比多巴丝肼联合音乐运动疗法和多巴丝肼联合运动疗法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作用。方法:将16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运动疗法组80例采用多巴丝肼联合运动疗法,音乐疗法组80例采用多巴丝肼联合音乐运动疗法。2组均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帕金森病综合评分变化,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音乐疗法组总有效率72.5%,运动疗法组总有效率4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音乐疗法组疗效优于运动疗法组;2组治疗后帕金森综合评分均有下降(P<0.05),音乐疗法组下降多于运动疗法组(P<0.05)。结论:多巴丝肼联合音乐运动疗法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优于多巴丝肼联合运动疗法。

    作者:罗映;黄泗霖;邓超;潘东川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肝硬化与胆囊结石形成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将198例肝硬化患者按照肝硬化不同病因及Child-Pugh分级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病因、分级之间肝硬化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胆囊结石发病率高为57.8%,不同病因的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肝硬化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 B级高为22.4%,依次为C级16.4%,A级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胆结石发生率高,其胆结石发生与肝功能损伤程度的分级、形成不同肝硬化的病因相关。

    作者:郭忠良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吡格列酮分散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糖耐量异常38例临床分析

    糖耐量异常是糖尿病前期的一种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发展为糖尿病的可能性增加,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共同发病基础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吡格列酮为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物,属胰岛素增敏剂,可减少外周组织和肝脏的胰岛素抵抗,增加依赖胰岛素的葡萄糖代谢并减少肝糖原的输出。吡格列酮还具有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降压,抑制炎性细胞的产生,降低血脂,抗氧化,抑制动脉血管硬化等作用。

    作者:车成健;赵庆海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长期鼻饲的高龄患者行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口腔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在长期鼻饲的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长期鼻饲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使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行口腔护理,比较两组口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口臭、口腔溃疡的发生率和咽拭子培养的阳性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对长期鼻饲的高龄患者口腔疾患、预防感染的效果显著。

    作者:陈春;王晓鹃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经皮微创空芯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TileCl型骨盆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空芯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TileCl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救治的35例TileCl型骨盆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在C臂导引下经皮穿刺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治疗组18例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固定或骶髂螺钉,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功能恢复和复位满意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leCl型骨盆骨折采用C臂导引下经皮穿刺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有效保证预后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芳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深圳市宝安区社区居民狂犬病暴露及狂犬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目的:估算社区狂犬病暴露人群数量,调查其伤口处理情况,同时调查辖区居民对狂犬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为今后全区的狂犬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捕获-再捕获方法(C M R法)估算狂犬病社区暴露人数,并运用问卷调查暴露后的处理情况及群众预防狂犬病知晓情况。结果:12月份估计暴露人数为165人(158~172),尚有33.9%~45.8%的暴露人群未能被监测系统发现;狂犬病暴露后有101人(71.1%)去监测点医院处理,暴露人群的疫苗接种率为72.5%;有86.5%的居民了解狂犬病的病死率,有72.5%的居民了解被咬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高学历的居民对狂犬病相关问题的知晓率高于低学历的居民。结论:应加强居民对狂犬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狂犬病暴露后的规范处置和疫苗接种率。

    作者:陈兵;马智超;吴泰顺;周小涛;黄振宇;朱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电凝术联合缝扎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分析

    目的:评估电凝术联合经皮间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对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的63例患者分别施以电凝、经皮间断环形缝扎术及电凝与缝扎术相结合。结果:术后均随访3~6个月,58例溃疡愈合,1例无明显改善,1例出现淋巴漏后抗感染自行愈合,3例感染。结论:电凝术对于轻度溃疡有较好疗效,电凝与缝扎相结合对轻中度溃疡有较好疗效,对于严重溃疡缝扎术仍是不能替代的治疗方法。

    作者:尚立新;王仲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