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吉银;周世文;张祚
目的 观察采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配合支具固定动态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50例60髋采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配合支具固定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并进行平均18个月的随访研究,观察4个治疗阶段的X线片的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 AI)和髋臼深度与宽度比值(acetabular index of depth to widt AI(D/W))的动态变化.结果 四个阶段坚持治疗50例60髋AI由治疗前平均(36.32±2.01)°减少到(24.58±3.28)°,平均每月减少0.65°;AI(D/W)平均由治疗前平均(13.20±4.58)%增加到(24.20±3.50)%,平均每月增加0.61%.AI的回复过程和AI(D/W)值的增加过程皆优于健侧的生理反馈.结论 认为在坚持平乐正骨动静结合、筋骨互横、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理论基础上采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配合支具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雷超阳;赵文海;朱明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融医学科学和环境科学为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由于授课内容涉及多门课程,知识点碎,因此部分内容繁杂抽象,难以理解.启发式教学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七种类型介绍了启发式教学在环境卫生学中的应用,总结了教学效果,以期提高环境卫生学的教学质量,为后续其他教学方法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刘晓蕙;王瑾瑾;赵川;裴兰英;吕慧慧;闫国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亚健康已成为当今困扰全球的一个社会问题.有效的对亚健康进行干预可预防其不适状态进一步发展成为疾病状态.对亚健康进行有效干预需要对亚健康状态有总体的辨别与认识.目前西医学对亚健康的认识主要在于亚健康的检测与分类,而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着重在于辨识与干预治疗.本文就亚健康的诊断方法、亚健康的归类探讨及亚健康中医证候体质分类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罗劲娜;黄鹂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蜂房作为常用动物药,在中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名中医侯玉芬教授在临证过程中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因人制宜,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来应用蜂房,即重视蜂房的攻毒、止痛、止痒之效,又利用蜂房抗菌、消炎及免疫调节的作用;在具体临床应用中多途径给药,力达病所,即组方内服,又组方外洗患处,充分发挥蜂房药物作用,以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程志新;张玥;张玉冬;刘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医全科医学是基于中医思维的临床二级学科,它是以中医学为核心,移植现代全科医学的理念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和发展方向.中医学医学思想中贯穿着全科医学的印记,中医基本理论是中医全科医学的精髓.中医古代就扎根于基层,服务于社区和家庭,多采取各科兼通的医学教育,登堂入室的行医模式.笔者从中医全科医学的思想,教育和实践模式阐述其内涵.
作者:孟毅;贾刘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辨证施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施护;使用Barthe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评定量表,分别于入院时及住院15天进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住院20天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辨证施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芦盛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应用通腑泄浊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腑实证患者,观察该法对心脏功能及中医症候疗效的影响,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的循证医学积累依据,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拓展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 将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腑实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应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通腑泄浊中药汤剂,并随症加减,保证通腑效果,7日为1疗程,治疗两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在心功能恢复、腹胀、水肿等中医症候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腑泄浊法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腑实证患者的心脏功能.
作者:付达;刘真;王强;郝晓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对针灸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6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针灸加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MFA评分:治疗组患者分别是(37.42±19.86)、(60.24±22.36);对照组分别为(36.98.±20.86)、(49.61±17.28).治疗前后ADL评分:治疗组患者分别为(52.17±5.26)、(75.82±6.94);对照组分别为(51.87±4.96)、(68.74±7.52).两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 针灸加康复训练配合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戴丽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2月收治的86例肝硬化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平均住院时间为(10.42±2.36)d,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09%,平均住院时间为(18.64±4.53)d,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肝硬化患者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胡迎;刘文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对药物流产患者采用加减生化汤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药物流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加减生化汤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益母草颗粒口服治疗.结果 观察组60例患者,完全流产57例,占95%;不完全流产2例,占3.33%;流产失败1例,占1.67%;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60例患者,完全流产46例,占76.7%;不完全流产10例,占16.7%;流产失败4例,占6.6%,治疗有效率为76.7%,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药物流产后患者服用加减生化汤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刘丙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共13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引流管留置时间、静脉输液时间、焦虑自评指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0.55±2.73 vs 14.71±2.58)d、(5229.36±1108.13 vs 7402.64±1380.93)元、(3.66±1.71 vs 4.26±2.21)d、(5.94±1.85 vs 9.28±2.33)d、(0.35±0.17 vs 0.7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手术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慧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温胆汤是治疗内科杂病的常用方剂,它体现了叶天士在《温病论》第7条中所云:“……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或如温胆汤之走泄.”分消走泄,宣畅气机,泄化痰浊、痰热,是治疗大法;温胆汤芳香化湿与淡渗利湿并用,达宣上、畅中、渗下的治疗思想,将湿热痰浊分而消之,可用于痰浊内盛的多种病证,如:中风、痴呆、头痛、眩晕、癫痫、厥证、失眠,以及咳嗽、心悸、胸痹等.有一定规律可循.
作者:苏显红;王苏婷;宓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医本科五年是一名中医医生培养的基础,传统教育方法介绍疾病定义、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这种教学手法,让学生感到乏味、单调、缺乏生动.在今年中医妇科学习中老师引入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极大提高了我们的逆向思维,提高了我们的临床实践能力,逐步形成中医辨证思维,充分体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作用带来的学习乐趣.
作者:姚美玉;刘子微;李远良;王秀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湿性坏疽中医辨证不同分型与细菌感染的相关特点,为中医辨证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照中医辨证分型理论,将234例糖尿病患者辨证分为3型,并对患者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利用(培养仪器型号)自动细菌生长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分析糖尿病湿性坏疽患者中医辨证不同分型细菌感染的特点和规律性.结果所有患者感染细菌几率: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混合感染.其中G+菌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x2=7.6,P<0.01);在G-菌感染中大肠埃希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x2=9.1,P<0.01);在厌氧菌感染中二氧化碳嗜纤维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x2=11.8,P<0 01);在真菌感染中白色念珠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细菌(x2=7.1,P<0.01).三种中医辨证分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阴两虚型主要感染菌为革兰阳性菌(F=8.2,P<0.01);热毒湿盛型主要感染菌群为革兰阴性菌(F=21.7,P<0.01);气血两虚型主要感染菌群为真菌或混合感染(F=41.1,P<0.01;F=10.0,P<0.01).结论 根据糖尿病湿性坏疽患者细菌感染特点可辅助中医对该病辨证分型;亦可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提高易感染菌的预防能力.
作者:范洪;王元松;王庆海;张金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是培养出拥有实践能力和相关技术知识的专业性人才,针灸学教学在高等中医院校教学中是比较注重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一门学科.为了更好的提高针灸学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爱好,作者在针灸学教学中注重其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教学方法三者的融会贯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针灸学教学有一定的启发.
作者:左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称作变应性鼻炎,可常年发病,也可季节性发作.随着环境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此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中医对此病具有多种疗法,现综述如下.
作者:丁庆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并应用西药镇痛.治疗组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注射,每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止痛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5.0%,显效率为86.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显效率为70.0%.两组总有效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显效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与西药进行配合使用对癌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袁小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闪电样、刀割样、钻刺样、火灼样或撕裂样的剧烈疼痛为特点,主要责之于肝脾肾三脏.张运克教授认为本病治疗重在调和肝脾、柔筋止痛、清肝泻热,以小柴胡汤、芍药甘草汤为主方加减,并且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杨丽丽;张运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小青龙汤加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给予头孢呋辛1.5 g日二次静点,盐酸氨溴索30 mg日一次静推,安塞玛片0.2 g日二次口服.疗程2周.),治疗组予以口服小青龙汤加味协同西医常规治疗,疗程为2周,每周随访一次,观察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治疗前后检测肺功能等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FVC%、FEV1%、FEV1/FVC%比较及中医症状及体征积分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性;两组治疗前后FVC%、FEV1%、FEV1/FVC%及中医症状及体征积分变化,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VC%、FEV1%、FEV1/FVC%及中医症状及体征积分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小青龙汤加味可以有效地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外寒里饮证)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改善患者肺功能.
作者:于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研究参苓白术散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方法 将60例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在术后单纯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予参苓白术散结合中医辨证加减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种疗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30例患者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7例,3例患者病情进展,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30例患者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5例,稳定4例,1例患者病情进展,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 参苓白术散联合化疗能明显缓解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病情,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了一个典范.
作者:张梅庆;皮鹰;谢永强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