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性疼痛50例

袁小笋

关键词:复方苦参注射液, 癌症, 疼痛
摘要: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并应用西药镇痛.治疗组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注射,每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止痛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5.0%,显效率为86.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显效率为70.0%.两组总有效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显效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与西药进行配合使用对癌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显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学的教学体会

    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是培养出拥有实践能力和相关技术知识的专业性人才,针灸学教学在高等中医院校教学中是比较注重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一门学科.为了更好的提高针灸学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爱好,作者在针灸学教学中注重其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教学方法三者的融会贯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针灸学教学有一定的启发.

    作者:左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儿骨强颗粒治疗佝偻病大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儿骨强颗粒对大鼠佝偻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暗室和饲喂维生素D缺乏饲料复制大鼠佝偻病模型.给予儿骨强颗粒治疗一个月,检测佝偻病大鼠血钙、血磷和血碱性磷酸酶,骨干、灰重,骨钙及观察骨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儿骨强颗粒治疗组大鼠较模型组血钙明显升高,血磷、血碱性磷酸酶下降(P< 0.05,P<0.01),骨干重、灰重增加,骨钙升高,骨组织切片观察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 儿骨强颗粒对佝偻病有明显治疗效果.

    作者:罗轩红;陈小丽;涂小玲;陈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医全科医学内涵的探析

    中医全科医学是基于中医思维的临床二级学科,它是以中医学为核心,移植现代全科医学的理念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和发展方向.中医学医学思想中贯穿着全科医学的印记,中医基本理论是中医全科医学的精髓.中医古代就扎根于基层,服务于社区和家庭,多采取各科兼通的医学教育,登堂入室的行医模式.笔者从中医全科医学的思想,教育和实践模式阐述其内涵.

    作者:孟毅;贾刘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名老中医侯玉芬教授应用蜂房经验

    蜂房作为常用动物药,在中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名中医侯玉芬教授在临证过程中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因人制宜,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来应用蜂房,即重视蜂房的攻毒、止痛、止痒之效,又利用蜂房抗菌、消炎及免疫调节的作用;在具体临床应用中多途径给药,力达病所,即组方内服,又组方外洗患处,充分发挥蜂房药物作用,以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程志新;张玥;张玉冬;刘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医妇科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学习体会

    中医本科五年是一名中医医生培养的基础,传统教育方法介绍疾病定义、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这种教学手法,让学生感到乏味、单调、缺乏生动.在今年中医妇科学习中老师引入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极大提高了我们的逆向思维,提高了我们的临床实践能力,逐步形成中医辨证思维,充分体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作用带来的学习乐趣.

    作者:姚美玉;刘子微;李远良;王秀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磁圆梅针治疗中风后肢体感觉障碍30例

    目的 观察磁圆梅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偏身感觉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脑中风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行磁圆梅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感觉障碍评定积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7%优于对照组的86.7%(P< 0.05).两组治疗后肢体感觉障碍总积分、Barthel指数均有改善(P<0.05),以上各项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均P< 0.05).结论 磁圆梅针配合常规针刺是治疗中风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穆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平乐正骨手法复位配合支具动态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50例

    目的 观察采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配合支具固定动态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50例60髋采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配合支具固定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并进行平均18个月的随访研究,观察4个治疗阶段的X线片的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 AI)和髋臼深度与宽度比值(acetabular index of depth to widt AI(D/W))的动态变化.结果 四个阶段坚持治疗50例60髋AI由治疗前平均(36.32±2.01)°减少到(24.58±3.28)°,平均每月减少0.65°;AI(D/W)平均由治疗前平均(13.20±4.58)%增加到(24.20±3.50)%,平均每月增加0.61%.AI的回复过程和AI(D/W)值的增加过程皆优于健侧的生理反馈.结论 认为在坚持平乐正骨动静结合、筋骨互横、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理论基础上采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配合支具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雷超阳;赵文海;朱明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降压汤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老年高血压31例

    目的 对自拟降压汤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6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一组为自拟降压汤+钙离子拮抗剂组,一组为钙离子拮抗剂组.结果 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组患者(96.77%和74.19%),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单纯组且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上自拟降压汤+钙离子拮抗剂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李冬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综合方法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当前中医临床医学的研究,许多疑难病证的诊治,不要仅局限在已往的观点上,应重视多学科的综合,建立一种严密的科学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基础上的探索性诊治规律.具体思路包括以下三方面:1)突破临床资料描述之局限,重视概括资料提供的结论,探究疾病内部联系性和规律性;2)同科不同病种的综合方法应用;3)异地同病资料的综合方法应用,即自己与前人同道经验的互学合参.遵循这一思路,对多种疑难杂证的诊疗进行尝试,取得了较好满意的结果.

    作者:段海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启发式教学在环境卫生学课程中的应用

    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融医学科学和环境科学为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由于授课内容涉及多门课程,知识点碎,因此部分内容繁杂抽象,难以理解.启发式教学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七种类型介绍了启发式教学在环境卫生学中的应用,总结了教学效果,以期提高环境卫生学的教学质量,为后续其他教学方法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刘晓蕙;王瑾瑾;赵川;裴兰英;吕慧慧;闫国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网络资源在医学生物学中的教学模式探讨

    医学生物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强、更新快的特点,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优化教学模式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在,网络资源的迅速发展,使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与相互交流,对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为优化医学生物学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性.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合理地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医学生物学的教学效果.

    作者:夏金婵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肺癌的中医辨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肺癌的病死率也逐渐增高.当今对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为西医的放化疗疗法,其在杀伤肿瘤细胞,延缓其恶化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对正常细胞也产生杀伤作用,损伤了患者的正气.故临床常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疗法,其对放化疗的副作用起到缓解作用,同时抑制肿瘤生长,固护机体正气,改善患者的症状及预后.

    作者:旋静;连树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傅金英教授治疗子嗽的经验

    目的 介绍傅金英教授中医药治疗子嗽的经验.方法 跟师学习,总结经验.结果 傅金英教授认为子嗽主要责之于“阴虚肺燥”.对子嗽的治疗主要采取以下治疗方法:强调辨证论治;灵活掌握“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避风寒,调饮食,畅情志,慎起居.结论 傅金英教授中医药治疗子嗽的临床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复发率低.

    作者:苏纪春;徐方方;李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亚健康状态的辨识与分类研究进展

    亚健康已成为当今困扰全球的一个社会问题.有效的对亚健康进行干预可预防其不适状态进一步发展成为疾病状态.对亚健康进行有效干预需要对亚健康状态有总体的辨别与认识.目前西医学对亚健康的认识主要在于亚健康的检测与分类,而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着重在于辨识与干预治疗.本文就亚健康的诊断方法、亚健康的归类探讨及亚健康中医证候体质分类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罗劲娜;黄鹂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共13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引流管留置时间、静脉输液时间、焦虑自评指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0.55±2.73 vs 14.71±2.58)d、(5229.36±1108.13 vs 7402.64±1380.93)元、(3.66±1.71 vs 4.26±2.21)d、(5.94±1.85 vs 9.28±2.33)d、(0.35±0.17 vs 0.7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手术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慧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益心舒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症63例

    目的 探讨益心舒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126例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在常规冠心痛二级预防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黛力新治疗,观察组给予黛力新联合益心舒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症及冠心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A评分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症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总有效率82.6%;观察组冠心病总有效率98.4%,对照组总有效率85.7%;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益心舒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症可有效缓解焦虑状态,提高冠心病疗效,安全性好.

    作者:李胜利;张彦周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胰腺癌15例

    目的 观察并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15例,观察组给予中医药配合化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治疗,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受益反应有效率为7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治疗期间不良反应量表各维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胰腺癌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临床受益反应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惠芳;王彦威;程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从血浊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理论探析

    探讨血浊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清化血浊法在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意义.血浊作为一种全新的中医病理学概念,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枢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各种致病因素可以导致血浊的发生,血浊是动脉粥样硬化诸病机产生的基础.清化血浊有助于祛痰、活血、清毒,是动脉粥样硬化基本治法.

    作者:胡怀强;王兴臣;周永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基于基层药师培养的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建设与研究

    传统的高职高专药学教育课程中存在重药学知识、轻临床医学知识,普遍存在药师仅仅是懂“药”而不懂“用药”的现象,同时也非常少见有报道着重培养基层药师药学服务能力的课程研究.为此,我们在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教学中开展了基于培养基层药师的以疾病为主线,将医学知识、药物治疗知识及药学服务基本技能相结合的课程研究,探讨了基于培养基层药师的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建设与研究.

    作者:赵燕芬;保泽庆;刘慧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从“舟水论”治疗化疗期便秘

    目的 从中医角度分析化疗期便秘的治疗.方法 以“舟水论”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医脏腑、精气血津液理论,进一步从理论探究便秘产生的机理,明确化疗期便秘的发病病机,进而为临床化疗期便秘的治疗开拓新的思路.结果 从“舟”、“水”、“风”、“河道”、“暗流”等五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舟水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化疗期便秘的发病机理当为邪毒内侵,致使邪实而正虚,引起脾胃运化以及气机升降的失常,故化疗期便秘治疗的关键点应在“舟”与“水”.结论 以“舟水理论”比类便秘一病,具备独特的视角,为化疗期便秘的治疗开拓新的视野,具有独到而新颖的参考价值.

    作者:柳云飞;苏纪春;杨亚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