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基层药师培养的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建设与研究

赵燕芬;保泽庆;刘慧

关键词:临床药物治疗学, 课程, 基层药师, 高职高专教育
摘要:传统的高职高专药学教育课程中存在重药学知识、轻临床医学知识,普遍存在药师仅仅是懂“药”而不懂“用药”的现象,同时也非常少见有报道着重培养基层药师药学服务能力的课程研究.为此,我们在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教学中开展了基于培养基层药师的以疾病为主线,将医学知识、药物治疗知识及药学服务基本技能相结合的课程研究,探讨了基于培养基层药师的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建设与研究.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院校研究生实验动物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验动物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中医院校都开设这门课程.由于中医院校学生在本科阶段没有深入学习实验动物学基础理论,因此在中医院校的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实验动物学课程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论述了研究生动物实验教学的基本方法,包括以西医的基础理论讲解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实验教学法;注重实验技术和动手能力的培养;PBL的教学方法与分组教学相结合;培养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五个方面,并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白剑;刘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少阴病“但欲寐”与嗜睡病

    《伤寒论》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所描述的病症与嗜睡病症状、病机相似,症状以欲寐、嗜寐、多寐为主,伴有倦怠嗜卧,畏寒肢冷,身体肥胖,肢体沉重或虚浮,脘腹痞胀,恶心呕吐,胸闷咯痰,小便清长,大便不成形,舌淡胖、苔白滑腻,脉滑或濡等症状.病机以脾肾阳虚,痰浊上蒙,阳虚阴盛为主,治疗当以补肾温阳,健脾祛痰化湿之法.临床上嗜睡、发作性睡病可参考此法治疗,方药可据辨证选用四逆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益气化饮汤、升阳益胃汤、香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丸、胃苓汤、平胃散、香砂六君子丸等.

    作者:王育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张运克教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经验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闪电样、刀割样、钻刺样、火灼样或撕裂样的剧烈疼痛为特点,主要责之于肝脾肾三脏.张运克教授认为本病治疗重在调和肝脾、柔筋止痛、清肝泻热,以小柴胡汤、芍药甘草汤为主方加减,并且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杨丽丽;张运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韩丽华教授治疗扩张性心肌病1例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发型心肌病,中医将扩张型心肌病归属心胀.韩丽华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多虚实夹杂,实证少见,心气亏虚为本病之根本,后期发展为心阳不振,血瘀、水湿为病理产物,贯穿始终,是疾病发展的主要因素,发病多虚、瘀、水湿交杂.本病辨证应紧紧围绕正气虚弱这个基础,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方可凑效.本文就韩丽华教授治疗扩张性心肌病1例疗效显著进行报道.

    作者:李志伟;韩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参苓白术散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研究参苓白术散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方法 将60例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在术后单纯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予参苓白术散结合中医辨证加减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种疗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30例患者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7例,3例患者病情进展,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30例患者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5例,稳定4例,1例患者病情进展,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 参苓白术散联合化疗能明显缓解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病情,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了一个典范.

    作者:张梅庆;皮鹰;谢永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亚健康状态的辨识与分类研究进展

    亚健康已成为当今困扰全球的一个社会问题.有效的对亚健康进行干预可预防其不适状态进一步发展成为疾病状态.对亚健康进行有效干预需要对亚健康状态有总体的辨别与认识.目前西医学对亚健康的认识主要在于亚健康的检测与分类,而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着重在于辨识与干预治疗.本文就亚健康的诊断方法、亚健康的归类探讨及亚健康中医证候体质分类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罗劲娜;黄鹂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针灸学的教学体会

    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是培养出拥有实践能力和相关技术知识的专业性人才,针灸学教学在高等中医院校教学中是比较注重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一门学科.为了更好的提高针灸学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爱好,作者在针灸学教学中注重其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教学方法三者的融会贯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针灸学教学有一定的启发.

    作者:左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辨证施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辨证施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施护;使用Barthe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评定量表,分别于入院时及住院15天进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住院20天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辨证施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芦盛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网络信息技术在中医药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中医药统计学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全面、高效,但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增加师生间的交流、实现因材施教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增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中医药统计学的教学中,应该把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

    作者:孙春阳;徐学琴;刘晓蕙;裴兰英;王瑾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肺癌的中医辨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肺癌的病死率也逐渐增高.当今对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为西医的放化疗疗法,其在杀伤肿瘤细胞,延缓其恶化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对正常细胞也产生杀伤作用,损伤了患者的正气.故临床常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疗法,其对放化疗的副作用起到缓解作用,同时抑制肿瘤生长,固护机体正气,改善患者的症状及预后.

    作者:旋静;连树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糖尿病湿性坏疽中医证型与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糖尿病湿性坏疽中医辨证不同分型与细菌感染的相关特点,为中医辨证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照中医辨证分型理论,将234例糖尿病患者辨证分为3型,并对患者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利用(培养仪器型号)自动细菌生长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分析糖尿病湿性坏疽患者中医辨证不同分型细菌感染的特点和规律性.结果所有患者感染细菌几率: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混合感染.其中G+菌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x2=7.6,P<0.01);在G-菌感染中大肠埃希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x2=9.1,P<0.01);在厌氧菌感染中二氧化碳嗜纤维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x2=11.8,P<0 01);在真菌感染中白色念珠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细菌(x2=7.1,P<0.01).三种中医辨证分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阴两虚型主要感染菌为革兰阳性菌(F=8.2,P<0.01);热毒湿盛型主要感染菌群为革兰阴性菌(F=21.7,P<0.01);气血两虚型主要感染菌群为真菌或混合感染(F=41.1,P<0.01;F=10.0,P<0.01).结论 根据糖尿病湿性坏疽患者细菌感染特点可辅助中医对该病辨证分型;亦可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提高易感染菌的预防能力.

    作者:范洪;王元松;王庆海;张金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医护理干预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2月收治的86例肝硬化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平均住院时间为(10.42±2.36)d,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09%,平均住院时间为(18.64±4.53)d,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肝硬化患者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胡迎;刘文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磁圆梅针治疗中风后肢体感觉障碍30例

    目的 观察磁圆梅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偏身感觉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脑中风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行磁圆梅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感觉障碍评定积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7%优于对照组的86.7%(P< 0.05).两组治疗后肢体感觉障碍总积分、Barthel指数均有改善(P<0.05),以上各项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均P< 0.05).结论 磁圆梅针配合常规针刺是治疗中风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穆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胰腺癌15例

    目的 观察并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15例,观察组给予中医药配合化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治疗,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受益反应有效率为7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治疗期间不良反应量表各维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胰腺癌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临床受益反应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惠芳;王彦威;程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益心舒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症63例

    目的 探讨益心舒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126例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在常规冠心痛二级预防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黛力新治疗,观察组给予黛力新联合益心舒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症及冠心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A评分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症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总有效率82.6%;观察组冠心病总有效率98.4%,对照组总有效率85.7%;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益心舒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症可有效缓解焦虑状态,提高冠心病疗效,安全性好.

    作者:李胜利;张彦周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生化汤在药物流产后的应用

    目的 对药物流产患者采用加减生化汤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药物流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加减生化汤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益母草颗粒口服治疗.结果 观察组60例患者,完全流产57例,占95%;不完全流产2例,占3.33%;流产失败1例,占1.67%;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60例患者,完全流产46例,占76.7%;不完全流产10例,占16.7%;流产失败4例,占6.6%,治疗有效率为76.7%,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药物流产后患者服用加减生化汤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刘丙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网络资源在医学生物学中的教学模式探讨

    医学生物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强、更新快的特点,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优化教学模式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在,网络资源的迅速发展,使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与相互交流,对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为优化医学生物学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性.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合理地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医学生物学的教学效果.

    作者:夏金婵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生理学情景教学的科学思维培养

    为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本着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全方位高素质医学人才为目标,充分利用生理学的桥梁学科优势,在多种手段辅助下,设置不同的教学情景,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为多样化情景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实践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徐靖宇;蒋慧;陈远寿;田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药事管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进展

    药事管理学属于药学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应用性较强,可深远地指导药学实践,课堂教学质量与毕业生从事药事管理活动的能力密切相关,故单纯地采用传统的”老师灌,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需求.概述了药事管理学的教学现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有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关注药事新动态等.将为药事管理学的新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药事管理水平与教学水平,培养更加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药学人才.

    作者:周吉银;周世文;张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职高专护生临床实习前培训的内容及意义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转变为医生或者护士的重要阶段,随着社会和医学教育的发展,本科护理人才和研究生护理人才已经逐渐成为护理学的主力军,这给高职高专的护生带来了很大的就业压力,而实习期又是护生转变角色的重要时期,实习期对护生以后的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护生为例,探讨开展实习前培训的重要意义.

    作者:王改芳;肖颖;赵青;李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