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惠芳;王彦威;程诚
目的 对药物流产患者采用加减生化汤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药物流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加减生化汤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益母草颗粒口服治疗.结果 观察组60例患者,完全流产57例,占95%;不完全流产2例,占3.33%;流产失败1例,占1.67%;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60例患者,完全流产46例,占76.7%;不完全流产10例,占16.7%;流产失败4例,占6.6%,治疗有效率为76.7%,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药物流产后患者服用加减生化汤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刘丙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经方备受古今医家推崇,其在耳鼻喉疾病的治疗有独特优势,如五苓散、泻心汤、半夏厚朴汤等至今仍在临床广泛使用.本文检索了2000年至今的文献,按其涉及疾病分为耳眩晕、鼻衄、梅核气,对经方治疗耳鼻喉疾病进行归纳总结.
作者:王冠群;吕明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和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在方剂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能够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提高方剂学课堂讲授效率,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建立临床辨证思维模式.
作者:韩芸;宫健伟;吴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医本科五年是一名中医医生培养的基础,传统教育方法介绍疾病定义、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这种教学手法,让学生感到乏味、单调、缺乏生动.在今年中医妇科学习中老师引入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极大提高了我们的逆向思维,提高了我们的临床实践能力,逐步形成中医辨证思维,充分体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作用带来的学习乐趣.
作者:姚美玉;刘子微;李远良;王秀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分析川芎嗪注射液对胃溃疡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5年2月收治的64例胃溃疡患者,所有患者按照入院治疗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止酸抗炎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再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明显比对照组的21.9%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胃溃疡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刘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新安地属山越,气候潮湿,老年人多聚居;老年痹证病机特点多为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营血凝滞,而风、寒、湿邪趁虚侵袭,后期发展易化热、化瘀、伤阴.新安医家辨治老年痹证具有鲜明特色,包括首重脾胃、补益精血、祛风散湿、化痰行瘀以及清热、散寒不一诸法.
作者:赵黎;许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益母草碱对心衰后左心室结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长期心梗致心衰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母草碱高、低剂量组(30 mg· kg-1·d-1、15 mg·kg-1·d-1)和卡托普利阳性对照组(30mg·kg-1·d-1).灌胃给药6周后,行心脏超声学检查EF、FS、LVPW和LVAW等指标,观察心功能改变,计算心重指数和肺重指数.结果 益母草碱高剂量能明显降低HW、Lung Weight、Lung Weight/BW,与心衰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母草碱通过降低心重、肺重及肺重指数以减轻心衰大鼠的心脏肥大和肺淤血,对心衰后的心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徐玉平;钱海兵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共13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引流管留置时间、静脉输液时间、焦虑自评指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0.55±2.73 vs 14.71±2.58)d、(5229.36±1108.13 vs 7402.64±1380.93)元、(3.66±1.71 vs 4.26±2.21)d、(5.94±1.85 vs 9.28±2.33)d、(0.35±0.17 vs 0.7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手术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慧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并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15例,观察组给予中医药配合化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治疗,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受益反应有效率为7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治疗期间不良反应量表各维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胰腺癌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临床受益反应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惠芳;王彦威;程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转变为医生或者护士的重要阶段,随着社会和医学教育的发展,本科护理人才和研究生护理人才已经逐渐成为护理学的主力军,这给高职高专的护生带来了很大的就业压力,而实习期又是护生转变角色的重要时期,实习期对护生以后的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护生为例,探讨开展实习前培训的重要意义.
作者:王改芳;肖颖;赵青;李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开设“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改实验班”,实施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法 对2010级中医专业和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中医综合和英语考试遴选出前30名学生,实施教学方式,管理模式,教学设计等方面改革.结果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促进了师承能力的培养,强化了临床学院教师教改团队的建设.结论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校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刘爱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辨证施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施护;使用Barthe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评定量表,分别于入院时及住院15天进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住院20天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辨证施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芦盛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亚健康已成为当今困扰全球的一个社会问题.有效的对亚健康进行干预可预防其不适状态进一步发展成为疾病状态.对亚健康进行有效干预需要对亚健康状态有总体的辨别与认识.目前西医学对亚健康的认识主要在于亚健康的检测与分类,而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着重在于辨识与干预治疗.本文就亚健康的诊断方法、亚健康的归类探讨及亚健康中医证候体质分类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罗劲娜;黄鹂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小青龙汤加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给予头孢呋辛1.5 g日二次静点,盐酸氨溴索30 mg日一次静推,安塞玛片0.2 g日二次口服.疗程2周.),治疗组予以口服小青龙汤加味协同西医常规治疗,疗程为2周,每周随访一次,观察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治疗前后检测肺功能等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FVC%、FEV1%、FEV1/FVC%比较及中医症状及体征积分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性;两组治疗前后FVC%、FEV1%、FEV1/FVC%及中医症状及体征积分变化,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VC%、FEV1%、FEV1/FVC%及中医症状及体征积分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小青龙汤加味可以有效地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外寒里饮证)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改善患者肺功能.
作者:于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为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本着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全方位高素质医学人才为目标,充分利用生理学的桥梁学科优势,在多种手段辅助下,设置不同的教学情景,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为多样化情景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实践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徐靖宇;蒋慧;陈远寿;田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本文从脾胃入手论述了眩晕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方法,认为眩晕的病机关键为脾胃功能失调,肝失调达.其病位在头,以脾胃为枢纽,与肝肾相关;在病性上分虚实两端;治疗上运用温中健脾,益气祛湿,化痰活血,疏肝清热,和胃降逆等法,效果显著.
作者:王玉玲;杜文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伤寒论》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所描述的病症与嗜睡病症状、病机相似,症状以欲寐、嗜寐、多寐为主,伴有倦怠嗜卧,畏寒肢冷,身体肥胖,肢体沉重或虚浮,脘腹痞胀,恶心呕吐,胸闷咯痰,小便清长,大便不成形,舌淡胖、苔白滑腻,脉滑或濡等症状.病机以脾肾阳虚,痰浊上蒙,阳虚阴盛为主,治疗当以补肾温阳,健脾祛痰化湿之法.临床上嗜睡、发作性睡病可参考此法治疗,方药可据辨证选用四逆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益气化饮汤、升阳益胃汤、香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丸、胃苓汤、平胃散、香砂六君子丸等.
作者:王育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地方本科院校自身基础薄弱,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学生基础”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因此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点.本文就此类问题结合本教研室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探讨如何通过提高地方院校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药学专业人才.
作者:谭荣;蒋向辉;戴贵东;刘少友;徐玉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随着网络时代各种新型沟通媒介的出现医患虚拟沟通变为可能,为改善医患沟通,提高沟通效率打开了一个突破口.新时期的医学生对网络新型沟通媒介掌握能力强,针对虚拟网络医患沟通制定沟通能力培养方案,有助于提高医患沟通的效率.同时,在医患虚拟沟通过程中,要求做到准确科学,及时互动,礼貌关爱,通俗易懂,信息可溯,定时回访,从而有效拉近医患距离,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何柳青;曹斯妤;宋兢兢;申恒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2月收治的86例肝硬化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平均住院时间为(10.42±2.36)d,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09%,平均住院时间为(18.64±4.53)d,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肝硬化患者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胡迎;刘文姣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