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平;钱海兵
目的 观察腹部按摩配合消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治疗组予以腹部按摩配合加味烂积丸,2周后进行疗效、不良反应及症状积分的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30例,好转15例,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24例,好转17例,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腹部按摩配合加味烂积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加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淑君;谢秀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撷取并整理王义成治疗脉管病的学术经验,包括创新从“积”论治痛风理论,用实验证实并阐述了中医治疗痛风的科学依据,总结细化“奚氏清法”及制定趾(指)动脉狭窄的诊疗标准.
作者:徐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并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15例,观察组给予中医药配合化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治疗,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受益反应有效率为7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治疗期间不良反应量表各维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胰腺癌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临床受益反应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惠芳;王彦威;程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分析川芎嗪注射液对胃溃疡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5年2月收治的64例胃溃疡患者,所有患者按照入院治疗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止酸抗炎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再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明显比对照组的21.9%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胃溃疡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刘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转变为医生或者护士的重要阶段,随着社会和医学教育的发展,本科护理人才和研究生护理人才已经逐渐成为护理学的主力军,这给高职高专的护生带来了很大的就业压力,而实习期又是护生转变角色的重要时期,实习期对护生以后的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护生为例,探讨开展实习前培训的重要意义.
作者:王改芳;肖颖;赵青;李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随着中医药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从事中医药教学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亟待提高.本文分析了目前高等中医院校青年教师面临的挑战,同时从培养高尚师德,更新教育理念,夯实理论基本功,多种教学方法融会贯通,将教学、科研与临床三者有机结合,注重交流、虚心求教于资深教师,形成教学反思习惯,以评促教等方面为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开辟途径.
作者:付姝菲;年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从中医角度分析化疗期便秘的治疗.方法 以“舟水论”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医脏腑、精气血津液理论,进一步从理论探究便秘产生的机理,明确化疗期便秘的发病病机,进而为临床化疗期便秘的治疗开拓新的思路.结果 从“舟”、“水”、“风”、“河道”、“暗流”等五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舟水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化疗期便秘的发病机理当为邪毒内侵,致使邪实而正虚,引起脾胃运化以及气机升降的失常,故化疗期便秘治疗的关键点应在“舟”与“水”.结论 以“舟水理论”比类便秘一病,具备独特的视角,为化疗期便秘的治疗开拓新的视野,具有独到而新颖的参考价值.
作者:柳云飞;苏纪春;杨亚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在中医药统计学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全面、高效,但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增加师生间的交流、实现因材施教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增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中医药统计学的教学中,应该把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
作者:孙春阳;徐学琴;刘晓蕙;裴兰英;王瑾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采用滋阴通络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滋阴通络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包括AST、ALT、血清白蛋白、血肌酐以及24h尿蛋白定量)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肾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滋阴通络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改善良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慧心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医本科五年是一名中医医生培养的基础,传统教育方法介绍疾病定义、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这种教学手法,让学生感到乏味、单调、缺乏生动.在今年中医妇科学习中老师引入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极大提高了我们的逆向思维,提高了我们的临床实践能力,逐步形成中医辨证思维,充分体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作用带来的学习乐趣.
作者:姚美玉;刘子微;李远良;王秀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传统的高职高专药学教育课程中存在重药学知识、轻临床医学知识,普遍存在药师仅仅是懂“药”而不懂“用药”的现象,同时也非常少见有报道着重培养基层药师药学服务能力的课程研究.为此,我们在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教学中开展了基于培养基层药师的以疾病为主线,将医学知识、药物治疗知识及药学服务基本技能相结合的课程研究,探讨了基于培养基层药师的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建设与研究.
作者:赵燕芬;保泽庆;刘慧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对药物流产患者采用加减生化汤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药物流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加减生化汤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益母草颗粒口服治疗.结果 观察组60例患者,完全流产57例,占95%;不完全流产2例,占3.33%;流产失败1例,占1.67%;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60例患者,完全流产46例,占76.7%;不完全流产10例,占16.7%;流产失败4例,占6.6%,治疗有效率为76.7%,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药物流产后患者服用加减生化汤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刘丙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当前中医临床医学的研究,许多疑难病证的诊治,不要仅局限在已往的观点上,应重视多学科的综合,建立一种严密的科学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基础上的探索性诊治规律.具体思路包括以下三方面:1)突破临床资料描述之局限,重视概括资料提供的结论,探究疾病内部联系性和规律性;2)同科不同病种的综合方法应用;3)异地同病资料的综合方法应用,即自己与前人同道经验的互学合参.遵循这一思路,对多种疑难杂证的诊疗进行尝试,取得了较好满意的结果.
作者:段海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研究参苓白术散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方法 将60例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在术后单纯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予参苓白术散结合中医辨证加减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种疗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30例患者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7例,3例患者病情进展,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30例患者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5例,稳定4例,1例患者病情进展,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 参苓白术散联合化疗能明显缓解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病情,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了一个典范.
作者:张梅庆;皮鹰;谢永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实验动物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中医院校都开设这门课程.由于中医院校学生在本科阶段没有深入学习实验动物学基础理论,因此在中医院校的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实验动物学课程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论述了研究生动物实验教学的基本方法,包括以西医的基础理论讲解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实验教学法;注重实验技术和动手能力的培养;PBL的教学方法与分组教学相结合;培养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五个方面,并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白剑;刘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健脾化湿解毒方法治疗缓解期痛风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71例缓解期痛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40例,分别采用口服别嘌呤醇和运用中医健脾化湿的方法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炎性因子的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均有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尿酸、IL-2、IL-6等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化湿解毒方法能够显著降低缓解期痛风患者炎性因子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分阶段教学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评价.方法 随机将2013年3月-2014年4月在手术室实习的139名护士实习生(以下简称护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对一传统教学模式,实习结束前进行理论、专科过关操作考核,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观察组:采用分阶段教学模式,实习结束前进行理论、专科过关操作考核,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分别记录出科理论考核成绩、专科过关操作考核成绩及护生满意度.结果 两组护生出科理论考核成绩、专科过关操作考核成绩及护生满意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阶段教学模式应用于手术室带教后,改变了手术室传统带教模式,完善了带教内容,激发了护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护生参与手术护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护生理论、专科过关操作考核成绩,提高了护生满意度.
作者:熊琼;成新花;陈咏华;熊青媛;涂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采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配合支具固定动态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50例60髋采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配合支具固定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并进行平均18个月的随访研究,观察4个治疗阶段的X线片的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 AI)和髋臼深度与宽度比值(acetabular index of depth to widt AI(D/W))的动态变化.结果 四个阶段坚持治疗50例60髋AI由治疗前平均(36.32±2.01)°减少到(24.58±3.28)°,平均每月减少0.65°;AI(D/W)平均由治疗前平均(13.20±4.58)%增加到(24.20±3.50)%,平均每月增加0.61%.AI的回复过程和AI(D/W)值的增加过程皆优于健侧的生理反馈.结论 认为在坚持平乐正骨动静结合、筋骨互横、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理论基础上采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配合支具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雷超阳;赵文海;朱明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化痰通络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沈阳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均符合入组标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贝那普利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方治疗.持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痰通络方对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同时具有降低血脂功能,且安全可靠.
作者:郭鸿雁;张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经方备受古今医家推崇,其在耳鼻喉疾病的治疗有独特优势,如五苓散、泻心汤、半夏厚朴汤等至今仍在临床广泛使用.本文检索了2000年至今的文献,按其涉及疾病分为耳眩晕、鼻衄、梅核气,对经方治疗耳鼻喉疾病进行归纳总结.
作者:王冠群;吕明圣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