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君;谢秀峰
目的 观察化痰通络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沈阳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均符合入组标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贝那普利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方治疗.持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痰通络方对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同时具有降低血脂功能,且安全可靠.
作者:郭鸿雁;张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小青龙汤加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给予头孢呋辛1.5 g日二次静点,盐酸氨溴索30 mg日一次静推,安塞玛片0.2 g日二次口服.疗程2周.),治疗组予以口服小青龙汤加味协同西医常规治疗,疗程为2周,每周随访一次,观察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治疗前后检测肺功能等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FVC%、FEV1%、FEV1/FVC%比较及中医症状及体征积分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性;两组治疗前后FVC%、FEV1%、FEV1/FVC%及中医症状及体征积分变化,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VC%、FEV1%、FEV1/FVC%及中医症状及体征积分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小青龙汤加味可以有效地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外寒里饮证)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改善患者肺功能.
作者:于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在中医药统计学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全面、高效,但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增加师生间的交流、实现因材施教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增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中医药统计学的教学中,应该把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
作者:孙春阳;徐学琴;刘晓蕙;裴兰英;王瑾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撷取并整理王义成治疗脉管病的学术经验,包括创新从“积”论治痛风理论,用实验证实并阐述了中医治疗痛风的科学依据,总结细化“奚氏清法”及制定趾(指)动脉狭窄的诊疗标准.
作者:徐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药泥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血浆中的PGE2和PGF2.的影响.方法 选取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治疗组采用药泥灸作用于小腹部和腰骶部;对照组32例,直接服用布洛芬胶囊.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前列腺素PGE2和PGF2.的含量.结果 治疗组32例,治愈17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5.63%,两组比较P<0.05.两组的外周血血浆中的PGE2和PGF2α均下降到正常范围,两者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药泥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不易复发,同时能有效降低血浆中的PGE2和PGF2α含量.
作者:谢寒;明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温胆汤是治疗内科杂病的常用方剂,它体现了叶天士在《温病论》第7条中所云:“……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或如温胆汤之走泄.”分消走泄,宣畅气机,泄化痰浊、痰热,是治疗大法;温胆汤芳香化湿与淡渗利湿并用,达宣上、畅中、渗下的治疗思想,将湿热痰浊分而消之,可用于痰浊内盛的多种病证,如:中风、痴呆、头痛、眩晕、癫痫、厥证、失眠,以及咳嗽、心悸、胸痹等.有一定规律可循.
作者:苏显红;王苏婷;宓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SPASL-LBL+TBL (Scene of Pharmacy Administration Simulated Learning-Lecture-Based Learning+ Team-Based Learning)二轨立体教学法是一种利用“模拟‘药事管理’情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运用团队和讲授教学法的综合性教学方法.在《药事管理》的教学中,应用SPASL-LBL+TBL教学法,具有“一高、二度、五强”的特点,即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教学兼顾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参与性、协作性、互动性、理论性、实践性强.SPASL-LBL+T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药事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刘真一;王靓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本文以中医学专业学生的视角,分别从培养语言技能、了解传统文化、提高道德修养、增强习医信心以及打开经典之门五方面论述医古文课程对于学习中医的影响,认为医古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医籍阅读能力、提高中医文化素养和医德修养、树立专业信心、重视经典阅读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提示该课程是引领学生学好中医的重要基础.
作者:马玉莹;赵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随着网络时代各种新型沟通媒介的出现医患虚拟沟通变为可能,为改善医患沟通,提高沟通效率打开了一个突破口.新时期的医学生对网络新型沟通媒介掌握能力强,针对虚拟网络医患沟通制定沟通能力培养方案,有助于提高医患沟通的效率.同时,在医患虚拟沟通过程中,要求做到准确科学,及时互动,礼貌关爱,通俗易懂,信息可溯,定时回访,从而有效拉近医患距离,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何柳青;曹斯妤;宋兢兢;申恒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医药治疗急性传染病早的记录始于东汉时期.中医药辨证治疗急性传染病的基础是《伤寒杂病论》,其中很多方法都流传于后世,如清热保津、活血解毒等法.中医药将急性传染病归类于“戾气”,认为扶正祛邪是医治的关键.中医药治疗急性传染病在清朝时期发展到高峰,其温病学说为现代中医传染病学奠定了基础.金元时期的李东垣善用活血药,为后世治疫有很大的影响.中医药治疗急性传染病在人类不断与其斗争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完善并且自成体系,本文从中医药治疗急性传染病的现状,论治体系等角度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作者:肖祥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针灸疗法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60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针灸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治疗,观察并比较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膀胱残余尿量以及自主排尿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为(118.3±2.8) ml,对照组患者的残余尿量为(598.0±3.3) ml,实验组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28例患者,平均自主排尿时间为(18.26±2.67) min,比对照组总有效19例患者的平均排尿时间短(36.78±3.18)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针灸疗法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缩短自主排尿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础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医全科医学是基于中医思维的临床二级学科,它是以中医学为核心,移植现代全科医学的理念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和发展方向.中医学医学思想中贯穿着全科医学的印记,中医基本理论是中医全科医学的精髓.中医古代就扎根于基层,服务于社区和家庭,多采取各科兼通的医学教育,登堂入室的行医模式.笔者从中医全科医学的思想,教育和实践模式阐述其内涵.
作者:孟毅;贾刘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开设“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改实验班”,实施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法 对2010级中医专业和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中医综合和英语考试遴选出前30名学生,实施教学方式,管理模式,教学设计等方面改革.结果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促进了师承能力的培养,强化了临床学院教师教改团队的建设.结论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校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刘爱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黄精来源于百合科黄精属polygonatum mill黄精[1]p.sibircum Red、滇黄精P.jingianum coll.et hemsl、多花黄精pcyrtonemahua的干燥根茎,黄精属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我国分布多达30余种.黄精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现代研究亦发现具有降低血脂、血糖以及延长动物寿命等作用[2].黄精历代生制兼用,但传统认为生用“刺人咽喉”,故多炮制后使用.通过炮制以达到减毒增效的作用.本文从黄精炮制历史沿革以及对不同产地不同炮制时间对黄精含水量、外观色泽、麻舌感(刺人咽喉)、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多糖含量等指标的测定,阐明黄精炮制机理,确定佳蒸制工艺,进一步研究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周小慧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新安地属山越,气候潮湿,老年人多聚居;老年痹证病机特点多为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营血凝滞,而风、寒、湿邪趁虚侵袭,后期发展易化热、化瘀、伤阴.新安医家辨治老年痹证具有鲜明特色,包括首重脾胃、补益精血、祛风散湿、化痰行瘀以及清热、散寒不一诸法.
作者:赵黎;许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健脾化湿解毒方法治疗缓解期痛风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71例缓解期痛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40例,分别采用口服别嘌呤醇和运用中医健脾化湿的方法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炎性因子的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均有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尿酸、IL-2、IL-6等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化湿解毒方法能够显著降低缓解期痛风患者炎性因子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对药物流产患者采用加减生化汤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药物流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加减生化汤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益母草颗粒口服治疗.结果 观察组60例患者,完全流产57例,占95%;不完全流产2例,占3.33%;流产失败1例,占1.67%;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60例患者,完全流产46例,占76.7%;不完全流产10例,占16.7%;流产失败4例,占6.6%,治疗有效率为76.7%,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药物流产后患者服用加减生化汤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刘丙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采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配合支具固定动态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50例60髋采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配合支具固定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并进行平均18个月的随访研究,观察4个治疗阶段的X线片的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 AI)和髋臼深度与宽度比值(acetabular index of depth to widt AI(D/W))的动态变化.结果 四个阶段坚持治疗50例60髋AI由治疗前平均(36.32±2.01)°减少到(24.58±3.28)°,平均每月减少0.65°;AI(D/W)平均由治疗前平均(13.20±4.58)%增加到(24.20±3.50)%,平均每月增加0.61%.AI的回复过程和AI(D/W)值的增加过程皆优于健侧的生理反馈.结论 认为在坚持平乐正骨动静结合、筋骨互横、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理论基础上采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配合支具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雷超阳;赵文海;朱明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随着中医药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从事中医药教学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亟待提高.本文分析了目前高等中医院校青年教师面临的挑战,同时从培养高尚师德,更新教育理念,夯实理论基本功,多种教学方法融会贯通,将教学、科研与临床三者有机结合,注重交流、虚心求教于资深教师,形成教学反思习惯,以评促教等方面为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开辟途径.
作者:付姝菲;年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和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在方剂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能够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提高方剂学课堂讲授效率,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建立临床辨证思维模式.
作者:韩芸;宫健伟;吴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