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慧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发型心肌病,中医将扩张型心肌病归属心胀.韩丽华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多虚实夹杂,实证少见,心气亏虚为本病之根本,后期发展为心阳不振,血瘀、水湿为病理产物,贯穿始终,是疾病发展的主要因素,发病多虚、瘀、水湿交杂.本病辨证应紧紧围绕正气虚弱这个基础,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方可凑效.本文就韩丽华教授治疗扩张性心肌病1例疗效显著进行报道.
作者:李志伟;韩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医本科五年是一名中医医生培养的基础,传统教育方法介绍疾病定义、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这种教学手法,让学生感到乏味、单调、缺乏生动.在今年中医妇科学习中老师引入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极大提高了我们的逆向思维,提高了我们的临床实践能力,逐步形成中医辨证思维,充分体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作用带来的学习乐趣.
作者:姚美玉;刘子微;李远良;王秀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在中医药统计学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全面、高效,但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增加师生间的交流、实现因材施教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增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中医药统计学的教学中,应该把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
作者:孙春阳;徐学琴;刘晓蕙;裴兰英;王瑾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温胆汤是治疗内科杂病的常用方剂,它体现了叶天士在《温病论》第7条中所云:“……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或如温胆汤之走泄.”分消走泄,宣畅气机,泄化痰浊、痰热,是治疗大法;温胆汤芳香化湿与淡渗利湿并用,达宣上、畅中、渗下的治疗思想,将湿热痰浊分而消之,可用于痰浊内盛的多种病证,如:中风、痴呆、头痛、眩晕、癫痫、厥证、失眠,以及咳嗽、心悸、胸痹等.有一定规律可循.
作者:苏显红;王苏婷;宓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将125例神经内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住院患者进行编号、分组,单号63例(参附组)给予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双号62例(丹参组)给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1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均能够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但治疗后参附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丹参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参附组总有效率92.06%明显高于丹参组79.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048,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够通过改善血管痉挛和促进椎动脉血液循环等机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血小板聚集和提高脑组织内细胞的抗缺氧和缺血能力,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在预防和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预防脑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进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采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配合支具固定动态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50例60髋采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配合支具固定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并进行平均18个月的随访研究,观察4个治疗阶段的X线片的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 AI)和髋臼深度与宽度比值(acetabular index of depth to widt AI(D/W))的动态变化.结果 四个阶段坚持治疗50例60髋AI由治疗前平均(36.32±2.01)°减少到(24.58±3.28)°,平均每月减少0.65°;AI(D/W)平均由治疗前平均(13.20±4.58)%增加到(24.20±3.50)%,平均每月增加0.61%.AI的回复过程和AI(D/W)值的增加过程皆优于健侧的生理反馈.结论 认为在坚持平乐正骨动静结合、筋骨互横、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理论基础上采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配合支具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雷超阳;赵文海;朱明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转变为医生或者护士的重要阶段,随着社会和医学教育的发展,本科护理人才和研究生护理人才已经逐渐成为护理学的主力军,这给高职高专的护生带来了很大的就业压力,而实习期又是护生转变角色的重要时期,实习期对护生以后的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护生为例,探讨开展实习前培训的重要意义.
作者:王改芳;肖颖;赵青;李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肺癌的病死率也逐渐增高.当今对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为西医的放化疗疗法,其在杀伤肿瘤细胞,延缓其恶化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对正常细胞也产生杀伤作用,损伤了患者的正气.故临床常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疗法,其对放化疗的副作用起到缓解作用,同时抑制肿瘤生长,固护机体正气,改善患者的症状及预后.
作者:旋静;连树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分阶段教学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评价.方法 随机将2013年3月-2014年4月在手术室实习的139名护士实习生(以下简称护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对一传统教学模式,实习结束前进行理论、专科过关操作考核,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观察组:采用分阶段教学模式,实习结束前进行理论、专科过关操作考核,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分别记录出科理论考核成绩、专科过关操作考核成绩及护生满意度.结果 两组护生出科理论考核成绩、专科过关操作考核成绩及护生满意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阶段教学模式应用于手术室带教后,改变了手术室传统带教模式,完善了带教内容,激发了护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护生参与手术护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护生理论、专科过关操作考核成绩,提高了护生满意度.
作者:熊琼;成新花;陈咏华;熊青媛;涂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当前中医临床医学的研究,许多疑难病证的诊治,不要仅局限在已往的观点上,应重视多学科的综合,建立一种严密的科学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基础上的探索性诊治规律.具体思路包括以下三方面:1)突破临床资料描述之局限,重视概括资料提供的结论,探究疾病内部联系性和规律性;2)同科不同病种的综合方法应用;3)异地同病资料的综合方法应用,即自己与前人同道经验的互学合参.遵循这一思路,对多种疑难杂证的诊疗进行尝试,取得了较好满意的结果.
作者:段海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本文综述国内外新文献,分析护生在实习期间的压力源,包括医院的环境、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个人的知识技能等护生常见的压力源.本文从医院、护生、带教老师及心理干预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减压的措施,以利于护生在实习期间更好的减压,调整自己的状态,让护生以一个平和的心态适应临床,也方便了临床带教老师更好的了解实习护生的状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带教方法.
作者:孙昕;杨霞;李成;于东东;郭庆;肖洪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并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15例,观察组给予中医药配合化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治疗,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受益反应有效率为7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治疗期间不良反应量表各维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胰腺癌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临床受益反应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惠芳;王彦威;程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SPASL-LBL+TBL (Scene of Pharmacy Administration Simulated Learning-Lecture-Based Learning+ Team-Based Learning)二轨立体教学法是一种利用“模拟‘药事管理’情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运用团队和讲授教学法的综合性教学方法.在《药事管理》的教学中,应用SPASL-LBL+TBL教学法,具有“一高、二度、五强”的特点,即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教学兼顾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参与性、协作性、互动性、理论性、实践性强.SPASL-LBL+T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药事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刘真一;王靓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是培养出拥有实践能力和相关技术知识的专业性人才,针灸学教学在高等中医院校教学中是比较注重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一门学科.为了更好的提高针灸学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爱好,作者在针灸学教学中注重其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教学方法三者的融会贯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针灸学教学有一定的启发.
作者:左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止哮平喘颗粒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热性哮喘)的疗效,探索该药治疗哮喘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有效的纯中药制剂.方法 通过收集哮喘发作期患儿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止哮平喘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应用小儿哮咳喘胶囊口服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治疗组哮鸣音消失时间(4.02±0.537)天,对照组哮鸣音消失时间(6.37±0.341)天,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哮鸣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止哮平喘颗粒治疗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疗效确切.
作者:段晓征;冯晓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关注并积极发展医学影像技术教育,它是一门以研究影像为主的实践型医学学科,在临床上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中不断涌现出新技术和新设备,因此,其教学方法更应该与时俱进.本文就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教学方法.
作者:蒋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5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14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治疗先后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肺功能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0.0%,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肺功能情况,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罗来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本文以中医学专业学生的视角,分别从培养语言技能、了解传统文化、提高道德修养、增强习医信心以及打开经典之门五方面论述医古文课程对于学习中医的影响,认为医古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医籍阅读能力、提高中医文化素养和医德修养、树立专业信心、重视经典阅读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提示该课程是引领学生学好中医的重要基础.
作者:马玉莹;赵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腹部按摩配合消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治疗组予以腹部按摩配合加味烂积丸,2周后进行疗效、不良反应及症状积分的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30例,好转15例,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24例,好转17例,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腹部按摩配合加味烂积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加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淑君;谢秀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医药治疗急性传染病早的记录始于东汉时期.中医药辨证治疗急性传染病的基础是《伤寒杂病论》,其中很多方法都流传于后世,如清热保津、活血解毒等法.中医药将急性传染病归类于“戾气”,认为扶正祛邪是医治的关键.中医药治疗急性传染病在清朝时期发展到高峰,其温病学说为现代中医传染病学奠定了基础.金元时期的李东垣善用活血药,为后世治疫有很大的影响.中医药治疗急性传染病在人类不断与其斗争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完善并且自成体系,本文从中医药治疗急性传染病的现状,论治体系等角度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作者:肖祥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