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平乐正骨手法复位配合支具动态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50例

雷超阳;赵文海;朱明海

关键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髋臼指数, 髋臼深度和宽度比值, 手法复位, 支具
摘要:目的 观察采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配合支具固定动态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50例60髋采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配合支具固定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并进行平均18个月的随访研究,观察4个治疗阶段的X线片的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 AI)和髋臼深度与宽度比值(acetabular index of depth to widt AI(D/W))的动态变化.结果 四个阶段坚持治疗50例60髋AI由治疗前平均(36.32±2.01)°减少到(24.58±3.28)°,平均每月减少0.65°;AI(D/W)平均由治疗前平均(13.20±4.58)%增加到(24.20±3.50)%,平均每月增加0.61%.AI的回复过程和AI(D/W)值的增加过程皆优于健侧的生理反馈.结论 认为在坚持平乐正骨动静结合、筋骨互横、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理论基础上采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配合支具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新形势下我国中医药继续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目前我国中医药继续教育水平参差,为了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中医药队伍素质,要充分了解新形势下我国中医药继续教育的现状.通过查阅近五年的相关文献,结合笔者自身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者的经验,本文简要归纳分析了我国中医药继续教育的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新形势下,我国中医药继续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不仅要抓住机遇,更要积极应对挑战,使我国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刁远明;张淑薇;贺振泉;汪玉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傅金英教授治疗子嗽的经验

    目的 介绍傅金英教授中医药治疗子嗽的经验.方法 跟师学习,总结经验.结果 傅金英教授认为子嗽主要责之于“阴虚肺燥”.对子嗽的治疗主要采取以下治疗方法:强调辨证论治;灵活掌握“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避风寒,调饮食,畅情志,慎起居.结论 傅金英教授中医药治疗子嗽的临床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复发率低.

    作者:苏纪春;徐方方;李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仙鱼汤合四君子汤配合G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7例

    目的 观察仙鱼汤合四君子汤加减配合GP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加化疗)和对照组(仅化疗),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的病灶、生活质量评分、体重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病灶稳定率、生活质量评分、体重方面,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仙鱼汤合四君子汤加减配合GP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作者:肖玲;王雄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实施要点解析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实施要点.方法 将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护理后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同护理前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血压控制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86.67%、3.33%、80.00%和60.00%、26.67%、30.00%,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血压控制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率,P<0.05.结论 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效果较为理想,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肖霞;杜晓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肺癌的中医辨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肺癌的病死率也逐渐增高.当今对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为西医的放化疗疗法,其在杀伤肿瘤细胞,延缓其恶化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对正常细胞也产生杀伤作用,损伤了患者的正气.故临床常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疗法,其对放化疗的副作用起到缓解作用,同时抑制肿瘤生长,固护机体正气,改善患者的症状及预后.

    作者:旋静;连树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肾气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再发性尿路感染30例

    目的 通过口服中药煎剂及配合穴位贴敷的治疗方法,探讨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肾阳虚证的再发性尿路感染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肾气丸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6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肾气丸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再发性尿路感染,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姜元吉;王庆美;孙晓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止哮平喘颗粒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60例

    目的 探讨止哮平喘颗粒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热性哮喘)的疗效,探索该药治疗哮喘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有效的纯中药制剂.方法 通过收集哮喘发作期患儿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止哮平喘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应用小儿哮咳喘胶囊口服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治疗组哮鸣音消失时间(4.02±0.537)天,对照组哮鸣音消失时间(6.37±0.341)天,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哮鸣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止哮平喘颗粒治疗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疗效确切.

    作者:段晓征;冯晓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生化汤在药物流产后的应用

    目的 对药物流产患者采用加减生化汤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药物流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加减生化汤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益母草颗粒口服治疗.结果 观察组60例患者,完全流产57例,占95%;不完全流产2例,占3.33%;流产失败1例,占1.67%;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60例患者,完全流产46例,占76.7%;不完全流产10例,占16.7%;流产失败4例,占6.6%,治疗有效率为76.7%,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药物流产后患者服用加减生化汤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刘丙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新安医家对老年痹证辨治特点的探讨

    新安地属山越,气候潮湿,老年人多聚居;老年痹证病机特点多为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营血凝滞,而风、寒、湿邪趁虚侵袭,后期发展易化热、化瘀、伤阴.新安医家辨治老年痹证具有鲜明特色,包括首重脾胃、补益精血、祛风散湿、化痰行瘀以及清热、散寒不一诸法.

    作者:赵黎;许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亚健康状态的辨识与分类研究进展

    亚健康已成为当今困扰全球的一个社会问题.有效的对亚健康进行干预可预防其不适状态进一步发展成为疾病状态.对亚健康进行有效干预需要对亚健康状态有总体的辨别与认识.目前西医学对亚健康的认识主要在于亚健康的检测与分类,而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着重在于辨识与干预治疗.本文就亚健康的诊断方法、亚健康的归类探讨及亚健康中医证候体质分类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罗劲娜;黄鹂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职高专护生临床实习前培训的内容及意义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转变为医生或者护士的重要阶段,随着社会和医学教育的发展,本科护理人才和研究生护理人才已经逐渐成为护理学的主力军,这给高职高专的护生带来了很大的就业压力,而实习期又是护生转变角色的重要时期,实习期对护生以后的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护生为例,探讨开展实习前培训的重要意义.

    作者:王改芳;肖颖;赵青;李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糖尿病湿性坏疽中医证型与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糖尿病湿性坏疽中医辨证不同分型与细菌感染的相关特点,为中医辨证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照中医辨证分型理论,将234例糖尿病患者辨证分为3型,并对患者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利用(培养仪器型号)自动细菌生长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分析糖尿病湿性坏疽患者中医辨证不同分型细菌感染的特点和规律性.结果所有患者感染细菌几率: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混合感染.其中G+菌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x2=7.6,P<0.01);在G-菌感染中大肠埃希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x2=9.1,P<0.01);在厌氧菌感染中二氧化碳嗜纤维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x2=11.8,P<0 01);在真菌感染中白色念珠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细菌(x2=7.1,P<0.01).三种中医辨证分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阴两虚型主要感染菌为革兰阳性菌(F=8.2,P<0.01);热毒湿盛型主要感染菌群为革兰阴性菌(F=21.7,P<0.01);气血两虚型主要感染菌群为真菌或混合感染(F=41.1,P<0.01;F=10.0,P<0.01).结论 根据糖尿病湿性坏疽患者细菌感染特点可辅助中医对该病辨证分型;亦可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提高易感染菌的预防能力.

    作者:范洪;王元松;王庆海;张金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冰蜡法治疗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肿痛20例

    目的 探讨冰敷加中药蜡疗对于膝关节镜下行人工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肿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膝关节镜下人工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局部肿胀、疼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冰敷加中药蜡疗组和常规冰敷加压包扎组各20例.常规冰敷加压包扎组采用500ml生理盐水冰袋2个,弹力绷带2卷.间断冷敷45 min,每日4次,持续弹力绷带加压包扎72 h.冰敷加中药蜡疗组采用于皮肤表面涂抹药膏,药膏上面裹上一层蜡饼,每日4次,每次40分钟,于冰敷后1小时后进行,冰敷时间及操作同常规组,持续72 h.测量并记录受试者24、48及72 h的静止视觉模拟量表(VAS)分值和肿胀值.结果 术后24、48及72 h冰敷加中药蜡疗组VAS和肿胀值均低于明显常规冰敷加压包扎组(P<0.05,0.01).结论 冰敷加中药蜡疗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疼痛和肿胀,有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作者:高洋;潘荣;聂建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3例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将125例神经内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住院患者进行编号、分组,单号63例(参附组)给予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双号62例(丹参组)给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1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均能够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但治疗后参附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丹参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参附组总有效率92.06%明显高于丹参组79.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048,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够通过改善血管痉挛和促进椎动脉血液循环等机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血小板聚集和提高脑组织内细胞的抗缺氧和缺血能力,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在预防和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预防脑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进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少阴病“但欲寐”与嗜睡病

    《伤寒论》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所描述的病症与嗜睡病症状、病机相似,症状以欲寐、嗜寐、多寐为主,伴有倦怠嗜卧,畏寒肢冷,身体肥胖,肢体沉重或虚浮,脘腹痞胀,恶心呕吐,胸闷咯痰,小便清长,大便不成形,舌淡胖、苔白滑腻,脉滑或濡等症状.病机以脾肾阳虚,痰浊上蒙,阳虚阴盛为主,治疗当以补肾温阳,健脾祛痰化湿之法.临床上嗜睡、发作性睡病可参考此法治疗,方药可据辨证选用四逆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益气化饮汤、升阳益胃汤、香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丸、胃苓汤、平胃散、香砂六君子丸等.

    作者:王育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应用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探索

    目的 通过开设“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改实验班”,实施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法 对2010级中医专业和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中医综合和英语考试遴选出前30名学生,实施教学方式,管理模式,教学设计等方面改革.结果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促进了师承能力的培养,强化了临床学院教师教改团队的建设.结论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校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刘爱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启发式教学在环境卫生学课程中的应用

    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融医学科学和环境科学为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由于授课内容涉及多门课程,知识点碎,因此部分内容繁杂抽象,难以理解.启发式教学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七种类型介绍了启发式教学在环境卫生学中的应用,总结了教学效果,以期提高环境卫生学的教学质量,为后续其他教学方法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刘晓蕙;王瑾瑾;赵川;裴兰英;吕慧慧;闫国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胰腺癌15例

    目的 观察并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15例,观察组给予中医药配合化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治疗,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受益反应有效率为7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治疗期间不良反应量表各维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胰腺癌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临床受益反应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惠芳;王彦威;程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急性传染病研究

    中医药治疗急性传染病早的记录始于东汉时期.中医药辨证治疗急性传染病的基础是《伤寒杂病论》,其中很多方法都流传于后世,如清热保津、活血解毒等法.中医药将急性传染病归类于“戾气”,认为扶正祛邪是医治的关键.中医药治疗急性传染病在清朝时期发展到高峰,其温病学说为现代中医传染病学奠定了基础.金元时期的李东垣善用活血药,为后世治疫有很大的影响.中医药治疗急性传染病在人类不断与其斗争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完善并且自成体系,本文从中医药治疗急性传染病的现状,论治体系等角度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作者:肖祥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基于基层药师培养的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建设与研究

    传统的高职高专药学教育课程中存在重药学知识、轻临床医学知识,普遍存在药师仅仅是懂“药”而不懂“用药”的现象,同时也非常少见有报道着重培养基层药师药学服务能力的课程研究.为此,我们在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教学中开展了基于培养基层药师的以疾病为主线,将医学知识、药物治疗知识及药学服务基本技能相结合的课程研究,探讨了基于培养基层药师的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建设与研究.

    作者:赵燕芬;保泽庆;刘慧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