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少阴病“但欲寐”与嗜睡病

王育勤

关键词:少阴病, 嗜睡, 发作性睡病, 脾肾阳虚, 痰浊上蒙
摘要:《伤寒论》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所描述的病症与嗜睡病症状、病机相似,症状以欲寐、嗜寐、多寐为主,伴有倦怠嗜卧,畏寒肢冷,身体肥胖,肢体沉重或虚浮,脘腹痞胀,恶心呕吐,胸闷咯痰,小便清长,大便不成形,舌淡胖、苔白滑腻,脉滑或濡等症状.病机以脾肾阳虚,痰浊上蒙,阳虚阴盛为主,治疗当以补肾温阳,健脾祛痰化湿之法.临床上嗜睡、发作性睡病可参考此法治疗,方药可据辨证选用四逆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益气化饮汤、升阳益胃汤、香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丸、胃苓汤、平胃散、香砂六君子丸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名老中医侯玉芬教授应用蜂房经验

    蜂房作为常用动物药,在中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名中医侯玉芬教授在临证过程中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因人制宜,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来应用蜂房,即重视蜂房的攻毒、止痛、止痒之效,又利用蜂房抗菌、消炎及免疫调节的作用;在具体临床应用中多途径给药,力达病所,即组方内服,又组方外洗患处,充分发挥蜂房药物作用,以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程志新;张玥;张玉冬;刘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3例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将125例神经内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住院患者进行编号、分组,单号63例(参附组)给予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双号62例(丹参组)给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1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均能够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但治疗后参附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丹参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参附组总有效率92.06%明显高于丹参组79.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048,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够通过改善血管痉挛和促进椎动脉血液循环等机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血小板聚集和提高脑组织内细胞的抗缺氧和缺血能力,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在预防和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预防脑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进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探讨

    地方本科院校自身基础薄弱,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学生基础”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因此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点.本文就此类问题结合本教研室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探讨如何通过提高地方院校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药学专业人才.

    作者:谭荣;蒋向辉;戴贵东;刘少友;徐玉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共13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引流管留置时间、静脉输液时间、焦虑自评指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0.55±2.73 vs 14.71±2.58)d、(5229.36±1108.13 vs 7402.64±1380.93)元、(3.66±1.71 vs 4.26±2.21)d、(5.94±1.85 vs 9.28±2.33)d、(0.35±0.17 vs 0.7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手术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慧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医妇科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学习体会

    中医本科五年是一名中医医生培养的基础,传统教育方法介绍疾病定义、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这种教学手法,让学生感到乏味、单调、缺乏生动.在今年中医妇科学习中老师引入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极大提高了我们的逆向思维,提高了我们的临床实践能力,逐步形成中医辨证思维,充分体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作用带来的学习乐趣.

    作者:姚美玉;刘子微;李远良;王秀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性疼痛50例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并应用西药镇痛.治疗组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注射,每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止痛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5.0%,显效率为86.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显效率为70.0%.两组总有效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显效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与西药进行配合使用对癌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袁小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川芎嗪注射液对胃溃疡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 研究分析川芎嗪注射液对胃溃疡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5年2月收治的64例胃溃疡患者,所有患者按照入院治疗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止酸抗炎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再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明显比对照组的21.9%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胃溃疡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刘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冯明清教授治疗不寐经验

    不寐证是临床中常见的内科疾病.本文从冯明清教授多年辩证诊治不寐证的验案入手探析其对不寐证病因病机、病位病性认识及治则治疗经验.导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多由脾胃失司而致,病位病性多见脾胃虚实夹杂证候,从而在治则治疗上应本着顾护脾胃调理营卫平和的总纲.其对该病的认识和临证经验多丰富了对不寐证的治疗思路,值得临床工作者借鉴和学习.

    作者:张超;任彬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健脾化湿解毒法对痛风缓解期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脾化湿解毒方法治疗缓解期痛风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71例缓解期痛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40例,分别采用口服别嘌呤醇和运用中医健脾化湿的方法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炎性因子的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均有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尿酸、IL-2、IL-6等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化湿解毒方法能够显著降低缓解期痛风患者炎性因子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从血浊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理论探析

    探讨血浊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清化血浊法在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意义.血浊作为一种全新的中医病理学概念,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枢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各种致病因素可以导致血浊的发生,血浊是动脉粥样硬化诸病机产生的基础.清化血浊有助于祛痰、活血、清毒,是动脉粥样硬化基本治法.

    作者:胡怀强;王兴臣;周永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新形势下我国中医药继续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目前我国中医药继续教育水平参差,为了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中医药队伍素质,要充分了解新形势下我国中医药继续教育的现状.通过查阅近五年的相关文献,结合笔者自身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者的经验,本文简要归纳分析了我国中医药继续教育的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新形势下,我国中医药继续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不仅要抓住机遇,更要积极应对挑战,使我国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刁远明;张淑薇;贺振泉;汪玉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职高专护生临床实习前培训的内容及意义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转变为医生或者护士的重要阶段,随着社会和医学教育的发展,本科护理人才和研究生护理人才已经逐渐成为护理学的主力军,这给高职高专的护生带来了很大的就业压力,而实习期又是护生转变角色的重要时期,实习期对护生以后的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护生为例,探讨开展实习前培训的重要意义.

    作者:王改芳;肖颖;赵青;李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医全科医学内涵的探析

    中医全科医学是基于中医思维的临床二级学科,它是以中医学为核心,移植现代全科医学的理念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和发展方向.中医学医学思想中贯穿着全科医学的印记,中医基本理论是中医全科医学的精髓.中医古代就扎根于基层,服务于社区和家庭,多采取各科兼通的医学教育,登堂入室的行医模式.笔者从中医全科医学的思想,教育和实践模式阐述其内涵.

    作者:孟毅;贾刘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益心舒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症63例

    目的 探讨益心舒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126例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在常规冠心痛二级预防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黛力新治疗,观察组给予黛力新联合益心舒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症及冠心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A评分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症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总有效率82.6%;观察组冠心病总有效率98.4%,对照组总有效率85.7%;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益心舒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症可有效缓解焦虑状态,提高冠心病疗效,安全性好.

    作者:李胜利;张彦周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新时期医学生网络途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研究

    随着网络时代各种新型沟通媒介的出现医患虚拟沟通变为可能,为改善医患沟通,提高沟通效率打开了一个突破口.新时期的医学生对网络新型沟通媒介掌握能力强,针对虚拟网络医患沟通制定沟通能力培养方案,有助于提高医患沟通的效率.同时,在医患虚拟沟通过程中,要求做到准确科学,及时互动,礼貌关爱,通俗易懂,信息可溯,定时回访,从而有效拉近医患距离,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何柳青;曹斯妤;宋兢兢;申恒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平乐正骨手法复位配合支具动态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50例

    目的 观察采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配合支具固定动态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50例60髋采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配合支具固定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并进行平均18个月的随访研究,观察4个治疗阶段的X线片的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 AI)和髋臼深度与宽度比值(acetabular index of depth to widt AI(D/W))的动态变化.结果 四个阶段坚持治疗50例60髋AI由治疗前平均(36.32±2.01)°减少到(24.58±3.28)°,平均每月减少0.65°;AI(D/W)平均由治疗前平均(13.20±4.58)%增加到(24.20±3.50)%,平均每月增加0.61%.AI的回复过程和AI(D/W)值的增加过程皆优于健侧的生理反馈.结论 认为在坚持平乐正骨动静结合、筋骨互横、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理论基础上采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配合支具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雷超阳;赵文海;朱明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王义成主任中医师学术经验管窥

    撷取并整理王义成治疗脉管病的学术经验,包括创新从“积”论治痛风理论,用实验证实并阐述了中医治疗痛风的科学依据,总结细化“奚氏清法”及制定趾(指)动脉狭窄的诊疗标准.

    作者:徐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新世纪经方治疗专科专病回顾(六)——耳鼻咽喉疾病

    经方备受古今医家推崇,其在耳鼻喉疾病的治疗有独特优势,如五苓散、泻心汤、半夏厚朴汤等至今仍在临床广泛使用.本文检索了2000年至今的文献,按其涉及疾病分为耳眩晕、鼻衄、梅核气,对经方治疗耳鼻喉疾病进行归纳总结.

    作者:王冠群;吕明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析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关注并积极发展医学影像技术教育,它是一门以研究影像为主的实践型医学学科,在临床上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中不断涌现出新技术和新设备,因此,其教学方法更应该与时俱进.本文就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教学方法.

    作者:蒋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冰蜡法治疗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肿痛20例

    目的 探讨冰敷加中药蜡疗对于膝关节镜下行人工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肿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膝关节镜下人工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局部肿胀、疼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冰敷加中药蜡疗组和常规冰敷加压包扎组各20例.常规冰敷加压包扎组采用500ml生理盐水冰袋2个,弹力绷带2卷.间断冷敷45 min,每日4次,持续弹力绷带加压包扎72 h.冰敷加中药蜡疗组采用于皮肤表面涂抹药膏,药膏上面裹上一层蜡饼,每日4次,每次40分钟,于冰敷后1小时后进行,冰敷时间及操作同常规组,持续72 h.测量并记录受试者24、48及72 h的静止视觉模拟量表(VAS)分值和肿胀值.结果 术后24、48及72 h冰敷加中药蜡疗组VAS和肿胀值均低于明显常规冰敷加压包扎组(P<0.05,0.01).结论 冰敷加中药蜡疗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疼痛和肿胀,有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作者:高洋;潘荣;聂建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