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冯明清教授治疗不寐经验

张超;任彬彬

关键词:冯明清, 不寐, 治疗经验, 失眠
摘要:不寐证是临床中常见的内科疾病.本文从冯明清教授多年辩证诊治不寐证的验案入手探析其对不寐证病因病机、病位病性认识及治则治疗经验.导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多由脾胃失司而致,病位病性多见脾胃虚实夹杂证候,从而在治则治疗上应本着顾护脾胃调理营卫平和的总纲.其对该病的认识和临证经验多丰富了对不寐证的治疗思路,值得临床工作者借鉴和学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炮制时间对黄精多糖含量的影响

    黄精来源于百合科黄精属polygonatum mill黄精[1]p.sibircum Red、滇黄精P.jingianum coll.et hemsl、多花黄精pcyrtonemahua的干燥根茎,黄精属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我国分布多达30余种.黄精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现代研究亦发现具有降低血脂、血糖以及延长动物寿命等作用[2].黄精历代生制兼用,但传统认为生用“刺人咽喉”,故多炮制后使用.通过炮制以达到减毒增效的作用.本文从黄精炮制历史沿革以及对不同产地不同炮制时间对黄精含水量、外观色泽、麻舌感(刺人咽喉)、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多糖含量等指标的测定,阐明黄精炮制机理,确定佳蒸制工艺,进一步研究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周小慧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医古文对学习中医的影响

    本文以中医学专业学生的视角,分别从培养语言技能、了解传统文化、提高道德修养、增强习医信心以及打开经典之门五方面论述医古文课程对于学习中医的影响,认为医古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医籍阅读能力、提高中医文化素养和医德修养、树立专业信心、重视经典阅读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提示该课程是引领学生学好中医的重要基础.

    作者:马玉莹;赵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新安医家对老年痹证辨治特点的探讨

    新安地属山越,气候潮湿,老年人多聚居;老年痹证病机特点多为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营血凝滞,而风、寒、湿邪趁虚侵袭,后期发展易化热、化瘀、伤阴.新安医家辨治老年痹证具有鲜明特色,包括首重脾胃、补益精血、祛风散湿、化痰行瘀以及清热、散寒不一诸法.

    作者:赵黎;许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从血浊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理论探析

    探讨血浊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清化血浊法在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意义.血浊作为一种全新的中医病理学概念,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枢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各种致病因素可以导致血浊的发生,血浊是动脉粥样硬化诸病机产生的基础.清化血浊有助于祛痰、活血、清毒,是动脉粥样硬化基本治法.

    作者:胡怀强;王兴臣;周永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十一)穴位埋线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

    埋线治疗过敏性鼻炎主要取穴:颈夹脊穴(第三四颈椎夹脊)、肺俞、迎香、大椎、曲池、足三里、印堂,如肺、脾气虚型配脾俞、膈俞、太溪;肺经郁热型配合谷、列缺;肾阳亏虚型配命门、志室、关元.第三四颈椎夹脊神经根支配鼻部,埋线颈夹脊时松解、放血可以使局部血液循环恢复正常,压迫神经根状态解除,可以从根本上调节鼻炎的症状.以上各穴经埋线后,既有针刺效应,又有长效针感效应,各穴合用共奏疏风解郁,宣肺利鼻通窍的作用,本病在治疗时应避免过敏因素的刺激,同时预防感冒,生活要有规律,增强体质,可以提高疗效.

    作者:杨才德;包金莲;龚旺梅;田瑞瑞;宋建成;于灵芝;程涛;魏兵;高振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仙鱼汤合四君子汤配合G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7例

    目的 观察仙鱼汤合四君子汤加减配合GP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加化疗)和对照组(仅化疗),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的病灶、生活质量评分、体重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病灶稳定率、生活质量评分、体重方面,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仙鱼汤合四君子汤加减配合GP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作者:肖玲;王雄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辨证施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辨证施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施护;使用Barthe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评定量表,分别于入院时及住院15天进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住院20天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辨证施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芦盛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傅金英教授治疗子嗽的经验

    目的 介绍傅金英教授中医药治疗子嗽的经验.方法 跟师学习,总结经验.结果 傅金英教授认为子嗽主要责之于“阴虚肺燥”.对子嗽的治疗主要采取以下治疗方法:强调辨证论治;灵活掌握“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避风寒,调饮食,畅情志,慎起居.结论 傅金英教授中医药治疗子嗽的临床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复发率低.

    作者:苏纪春;徐方方;李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川芎嗪注射液对胃溃疡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 研究分析川芎嗪注射液对胃溃疡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5年2月收治的64例胃溃疡患者,所有患者按照入院治疗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止酸抗炎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再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明显比对照组的21.9%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胃溃疡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刘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健脾化湿解毒法对痛风缓解期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脾化湿解毒方法治疗缓解期痛风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71例缓解期痛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40例,分别采用口服别嘌呤醇和运用中医健脾化湿的方法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炎性因子的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均有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尿酸、IL-2、IL-6等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化湿解毒方法能够显著降低缓解期痛风患者炎性因子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新时期医学生网络途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研究

    随着网络时代各种新型沟通媒介的出现医患虚拟沟通变为可能,为改善医患沟通,提高沟通效率打开了一个突破口.新时期的医学生对网络新型沟通媒介掌握能力强,针对虚拟网络医患沟通制定沟通能力培养方案,有助于提高医患沟通的效率.同时,在医患虚拟沟通过程中,要求做到准确科学,及时互动,礼貌关爱,通俗易懂,信息可溯,定时回访,从而有效拉近医患距离,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何柳青;曹斯妤;宋兢兢;申恒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温胆汤治疗内科杂病探析

    温胆汤是治疗内科杂病的常用方剂,它体现了叶天士在《温病论》第7条中所云:“……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或如温胆汤之走泄.”分消走泄,宣畅气机,泄化痰浊、痰热,是治疗大法;温胆汤芳香化湿与淡渗利湿并用,达宣上、畅中、渗下的治疗思想,将湿热痰浊分而消之,可用于痰浊内盛的多种病证,如:中风、痴呆、头痛、眩晕、癫痫、厥证、失眠,以及咳嗽、心悸、胸痹等.有一定规律可循.

    作者:苏显红;王苏婷;宓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启发式教学在环境卫生学课程中的应用

    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融医学科学和环境科学为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由于授课内容涉及多门课程,知识点碎,因此部分内容繁杂抽象,难以理解.启发式教学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七种类型介绍了启发式教学在环境卫生学中的应用,总结了教学效果,以期提高环境卫生学的教学质量,为后续其他教学方法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刘晓蕙;王瑾瑾;赵川;裴兰英;吕慧慧;闫国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针灸疗法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30例

    目的 观察针灸疗法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60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针灸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治疗,观察并比较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膀胱残余尿量以及自主排尿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为(118.3±2.8) ml,对照组患者的残余尿量为(598.0±3.3) ml,实验组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28例患者,平均自主排尿时间为(18.26±2.67) min,比对照组总有效19例患者的平均排尿时间短(36.78±3.18)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针灸疗法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缩短自主排尿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础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综合方法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当前中医临床医学的研究,许多疑难病证的诊治,不要仅局限在已往的观点上,应重视多学科的综合,建立一种严密的科学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基础上的探索性诊治规律.具体思路包括以下三方面:1)突破临床资料描述之局限,重视概括资料提供的结论,探究疾病内部联系性和规律性;2)同科不同病种的综合方法应用;3)异地同病资料的综合方法应用,即自己与前人同道经验的互学合参.遵循这一思路,对多种疑难杂证的诊疗进行尝试,取得了较好满意的结果.

    作者:段海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生理学情景教学的科学思维培养

    为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本着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全方位高素质医学人才为目标,充分利用生理学的桥梁学科优势,在多种手段辅助下,设置不同的教学情景,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为多样化情景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实践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徐靖宇;蒋慧;陈远寿;田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形成性评价方式在《内经》教学中的应用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基础课程,文字晦涩,内容枯燥,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迫在眉睫.形成性评价的应用使得教学改革找到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引入到《内经》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危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韩丽华教授治疗扩张性心肌病1例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发型心肌病,中医将扩张型心肌病归属心胀.韩丽华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多虚实夹杂,实证少见,心气亏虚为本病之根本,后期发展为心阳不振,血瘀、水湿为病理产物,贯穿始终,是疾病发展的主要因素,发病多虚、瘀、水湿交杂.本病辨证应紧紧围绕正气虚弱这个基础,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方可凑效.本文就韩丽华教授治疗扩张性心肌病1例疗效显著进行报道.

    作者:李志伟;韩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胰腺癌15例

    目的 观察并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15例,观察组给予中医药配合化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治疗,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受益反应有效率为7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治疗期间不良反应量表各维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胰腺癌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临床受益反应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惠芳;王彦威;程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网络信息技术在中医药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中医药统计学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全面、高效,但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增加师生间的交流、实现因材施教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增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中医药统计学的教学中,应该把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

    作者:孙春阳;徐学琴;刘晓蕙;裴兰英;王瑾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