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怀强;王兴臣;周永红
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是培养出拥有实践能力和相关技术知识的专业性人才,针灸学教学在高等中医院校教学中是比较注重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一门学科.为了更好的提高针灸学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爱好,作者在针灸学教学中注重其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教学方法三者的融会贯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针灸学教学有一定的启发.
作者:左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医学生物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强、更新快的特点,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优化教学模式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在,网络资源的迅速发展,使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与相互交流,对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为优化医学生物学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性.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合理地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医学生物学的教学效果.
作者:夏金婵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化痰通络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沈阳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均符合入组标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贝那普利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方治疗.持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痰通络方对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同时具有降低血脂功能,且安全可靠.
作者:郭鸿雁;张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基础课程,文字晦涩,内容枯燥,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迫在眉睫.形成性评价的应用使得教学改革找到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引入到《内经》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危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湿性坏疽中医辨证不同分型与细菌感染的相关特点,为中医辨证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照中医辨证分型理论,将234例糖尿病患者辨证分为3型,并对患者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利用(培养仪器型号)自动细菌生长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分析糖尿病湿性坏疽患者中医辨证不同分型细菌感染的特点和规律性.结果所有患者感染细菌几率: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混合感染.其中G+菌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x2=7.6,P<0.01);在G-菌感染中大肠埃希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x2=9.1,P<0.01);在厌氧菌感染中二氧化碳嗜纤维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x2=11.8,P<0 01);在真菌感染中白色念珠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细菌(x2=7.1,P<0.01).三种中医辨证分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阴两虚型主要感染菌为革兰阳性菌(F=8.2,P<0.01);热毒湿盛型主要感染菌群为革兰阴性菌(F=21.7,P<0.01);气血两虚型主要感染菌群为真菌或混合感染(F=41.1,P<0.01;F=10.0,P<0.01).结论 根据糖尿病湿性坏疽患者细菌感染特点可辅助中医对该病辨证分型;亦可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提高易感染菌的预防能力.
作者:范洪;王元松;王庆海;张金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辨证施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施护;使用Barthe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评定量表,分别于入院时及住院15天进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住院20天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辨证施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芦盛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药事管理学属于药学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应用性较强,可深远地指导药学实践,课堂教学质量与毕业生从事药事管理活动的能力密切相关,故单纯地采用传统的”老师灌,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需求.概述了药事管理学的教学现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有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关注药事新动态等.将为药事管理学的新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药事管理水平与教学水平,培养更加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药学人才.
作者:周吉银;周世文;张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5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14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治疗先后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肺功能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0.0%,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肺功能情况,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罗来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研究参苓白术散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方法 将60例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在术后单纯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予参苓白术散结合中医辨证加减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种疗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30例患者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7例,3例患者病情进展,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30例患者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5例,稳定4例,1例患者病情进展,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 参苓白术散联合化疗能明显缓解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病情,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了一个典范.
作者:张梅庆;皮鹰;谢永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蜂房作为常用动物药,在中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名中医侯玉芬教授在临证过程中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因人制宜,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来应用蜂房,即重视蜂房的攻毒、止痛、止痒之效,又利用蜂房抗菌、消炎及免疫调节的作用;在具体临床应用中多途径给药,力达病所,即组方内服,又组方外洗患处,充分发挥蜂房药物作用,以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程志新;张玥;张玉冬;刘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地方本科院校自身基础薄弱,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学生基础”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因此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点.本文就此类问题结合本教研室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探讨如何通过提高地方院校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药学专业人才.
作者:谭荣;蒋向辉;戴贵东;刘少友;徐玉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随着中医药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从事中医药教学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亟待提高.本文分析了目前高等中医院校青年教师面临的挑战,同时从培养高尚师德,更新教育理念,夯实理论基本功,多种教学方法融会贯通,将教学、科研与临床三者有机结合,注重交流、虚心求教于资深教师,形成教学反思习惯,以评促教等方面为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开辟途径.
作者:付姝菲;年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开设“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改实验班”,实施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法 对2010级中医专业和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中医综合和英语考试遴选出前30名学生,实施教学方式,管理模式,教学设计等方面改革.结果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促进了师承能力的培养,强化了临床学院教师教改团队的建设.结论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校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刘爱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对药物流产患者采用加减生化汤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药物流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加减生化汤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益母草颗粒口服治疗.结果 观察组60例患者,完全流产57例,占95%;不完全流产2例,占3.33%;流产失败1例,占1.67%;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60例患者,完全流产46例,占76.7%;不完全流产10例,占16.7%;流产失败4例,占6.6%,治疗有效率为76.7%,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药物流产后患者服用加减生化汤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刘丙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撷取并整理王义成治疗脉管病的学术经验,包括创新从“积”论治痛风理论,用实验证实并阐述了中医治疗痛风的科学依据,总结细化“奚氏清法”及制定趾(指)动脉狭窄的诊疗标准.
作者:徐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应用通腑泄浊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腑实证患者,观察该法对心脏功能及中医症候疗效的影响,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的循证医学积累依据,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拓展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 将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腑实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应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通腑泄浊中药汤剂,并随症加减,保证通腑效果,7日为1疗程,治疗两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在心功能恢复、腹胀、水肿等中医症候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腑泄浊法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腑实证患者的心脏功能.
作者:付达;刘真;王强;郝晓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仙鱼汤合四君子汤加减配合GP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加化疗)和对照组(仅化疗),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的病灶、生活质量评分、体重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病灶稳定率、生活质量评分、体重方面,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仙鱼汤合四君子汤加减配合GP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作者:肖玲;王雄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共13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引流管留置时间、静脉输液时间、焦虑自评指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0.55±2.73 vs 14.71±2.58)d、(5229.36±1108.13 vs 7402.64±1380.93)元、(3.66±1.71 vs 4.26±2.21)d、(5.94±1.85 vs 9.28±2.33)d、(0.35±0.17 vs 0.7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手术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慧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融医学科学和环境科学为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由于授课内容涉及多门课程,知识点碎,因此部分内容繁杂抽象,难以理解.启发式教学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七种类型介绍了启发式教学在环境卫生学中的应用,总结了教学效果,以期提高环境卫生学的教学质量,为后续其他教学方法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刘晓蕙;王瑾瑾;赵川;裴兰英;吕慧慧;闫国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伤寒论》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所描述的病症与嗜睡病症状、病机相似,症状以欲寐、嗜寐、多寐为主,伴有倦怠嗜卧,畏寒肢冷,身体肥胖,肢体沉重或虚浮,脘腹痞胀,恶心呕吐,胸闷咯痰,小便清长,大便不成形,舌淡胖、苔白滑腻,脉滑或濡等症状.病机以脾肾阳虚,痰浊上蒙,阳虚阴盛为主,治疗当以补肾温阳,健脾祛痰化湿之法.临床上嗜睡、发作性睡病可参考此法治疗,方药可据辨证选用四逆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益气化饮汤、升阳益胃汤、香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丸、胃苓汤、平胃散、香砂六君子丸等.
作者:王育勤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