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探索

刘爱东

关键词:应用型中医人才, 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
摘要:目的 通过开设“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改实验班”,实施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法 对2010级中医专业和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中医综合和英语考试遴选出前30名学生,实施教学方式,管理模式,教学设计等方面改革.结果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促进了师承能力的培养,强化了临床学院教师教改团队的建设.结论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校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新安医家对老年痹证辨治特点的探讨

    新安地属山越,气候潮湿,老年人多聚居;老年痹证病机特点多为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营血凝滞,而风、寒、湿邪趁虚侵袭,后期发展易化热、化瘀、伤阴.新安医家辨治老年痹证具有鲜明特色,包括首重脾胃、补益精血、祛风散湿、化痰行瘀以及清热、散寒不一诸法.

    作者:赵黎;许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十一)穴位埋线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

    埋线治疗过敏性鼻炎主要取穴:颈夹脊穴(第三四颈椎夹脊)、肺俞、迎香、大椎、曲池、足三里、印堂,如肺、脾气虚型配脾俞、膈俞、太溪;肺经郁热型配合谷、列缺;肾阳亏虚型配命门、志室、关元.第三四颈椎夹脊神经根支配鼻部,埋线颈夹脊时松解、放血可以使局部血液循环恢复正常,压迫神经根状态解除,可以从根本上调节鼻炎的症状.以上各穴经埋线后,既有针刺效应,又有长效针感效应,各穴合用共奏疏风解郁,宣肺利鼻通窍的作用,本病在治疗时应避免过敏因素的刺激,同时预防感冒,生活要有规律,增强体质,可以提高疗效.

    作者:杨才德;包金莲;龚旺梅;田瑞瑞;宋建成;于灵芝;程涛;魏兵;高振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肾气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再发性尿路感染30例

    目的 通过口服中药煎剂及配合穴位贴敷的治疗方法,探讨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肾阳虚证的再发性尿路感染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肾气丸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6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肾气丸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再发性尿路感染,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姜元吉;王庆美;孙晓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探讨

    地方本科院校自身基础薄弱,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学生基础”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因此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点.本文就此类问题结合本教研室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探讨如何通过提高地方院校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药学专业人才.

    作者:谭荣;蒋向辉;戴贵东;刘少友;徐玉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糖尿病湿性坏疽中医证型与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糖尿病湿性坏疽中医辨证不同分型与细菌感染的相关特点,为中医辨证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照中医辨证分型理论,将234例糖尿病患者辨证分为3型,并对患者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利用(培养仪器型号)自动细菌生长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分析糖尿病湿性坏疽患者中医辨证不同分型细菌感染的特点和规律性.结果所有患者感染细菌几率: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混合感染.其中G+菌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x2=7.6,P<0.01);在G-菌感染中大肠埃希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x2=9.1,P<0.01);在厌氧菌感染中二氧化碳嗜纤维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x2=11.8,P<0 01);在真菌感染中白色念珠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细菌(x2=7.1,P<0.01).三种中医辨证分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阴两虚型主要感染菌为革兰阳性菌(F=8.2,P<0.01);热毒湿盛型主要感染菌群为革兰阴性菌(F=21.7,P<0.01);气血两虚型主要感染菌群为真菌或混合感染(F=41.1,P<0.01;F=10.0,P<0.01).结论 根据糖尿病湿性坏疽患者细菌感染特点可辅助中医对该病辨证分型;亦可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提高易感染菌的预防能力.

    作者:范洪;王元松;王庆海;张金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急危重症护理学》期末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

    目的 评估护理本科生《急危重症护理学》期末考试试卷的质量,探讨教学方法.方法 对106名护理本科生《急危重症护理学》期末考试成绩用统计软件SPSS18.0版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6名学生的考试成绩为53分~94分(75.69分±8.09分);试卷总体难度为0.8,信度系数为0.738,学生总失分率为24.31.结论 考试成绩可以信赖,试卷质量总体难度适中,区分度良好,但教学和命题仍需进一步改进.

    作者:倪春燕;何咏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3例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将125例神经内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住院患者进行编号、分组,单号63例(参附组)给予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双号62例(丹参组)给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1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均能够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但治疗后参附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丹参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参附组总有效率92.06%明显高于丹参组79.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048,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够通过改善血管痉挛和促进椎动脉血液循环等机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血小板聚集和提高脑组织内细胞的抗缺氧和缺血能力,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在预防和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预防脑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进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冰蜡法治疗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肿痛20例

    目的 探讨冰敷加中药蜡疗对于膝关节镜下行人工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肿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膝关节镜下人工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局部肿胀、疼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冰敷加中药蜡疗组和常规冰敷加压包扎组各20例.常规冰敷加压包扎组采用500ml生理盐水冰袋2个,弹力绷带2卷.间断冷敷45 min,每日4次,持续弹力绷带加压包扎72 h.冰敷加中药蜡疗组采用于皮肤表面涂抹药膏,药膏上面裹上一层蜡饼,每日4次,每次40分钟,于冰敷后1小时后进行,冰敷时间及操作同常规组,持续72 h.测量并记录受试者24、48及72 h的静止视觉模拟量表(VAS)分值和肿胀值.结果 术后24、48及72 h冰敷加中药蜡疗组VAS和肿胀值均低于明显常规冰敷加压包扎组(P<0.05,0.01).结论 冰敷加中药蜡疗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疼痛和肿胀,有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作者:高洋;潘荣;聂建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医全科医学内涵的探析

    中医全科医学是基于中医思维的临床二级学科,它是以中医学为核心,移植现代全科医学的理念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和发展方向.中医学医学思想中贯穿着全科医学的印记,中医基本理论是中医全科医学的精髓.中医古代就扎根于基层,服务于社区和家庭,多采取各科兼通的医学教育,登堂入室的行医模式.笔者从中医全科医学的思想,教育和实践模式阐述其内涵.

    作者:孟毅;贾刘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生化汤在药物流产后的应用

    目的 对药物流产患者采用加减生化汤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药物流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加减生化汤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益母草颗粒口服治疗.结果 观察组60例患者,完全流产57例,占95%;不完全流产2例,占3.33%;流产失败1例,占1.67%;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60例患者,完全流产46例,占76.7%;不完全流产10例,占16.7%;流产失败4例,占6.6%,治疗有效率为76.7%,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药物流产后患者服用加减生化汤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刘丙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医药辨治过敏性鼻炎概况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称作变应性鼻炎,可常年发病,也可季节性发作.随着环境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此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中医对此病具有多种疗法,现综述如下.

    作者:丁庆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共13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引流管留置时间、静脉输液时间、焦虑自评指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0.55±2.73 vs 14.71±2.58)d、(5229.36±1108.13 vs 7402.64±1380.93)元、(3.66±1.71 vs 4.26±2.21)d、(5.94±1.85 vs 9.28±2.33)d、(0.35±0.17 vs 0.7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手术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慧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儿骨强颗粒治疗佝偻病大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儿骨强颗粒对大鼠佝偻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暗室和饲喂维生素D缺乏饲料复制大鼠佝偻病模型.给予儿骨强颗粒治疗一个月,检测佝偻病大鼠血钙、血磷和血碱性磷酸酶,骨干、灰重,骨钙及观察骨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儿骨强颗粒治疗组大鼠较模型组血钙明显升高,血磷、血碱性磷酸酶下降(P< 0.05,P<0.01),骨干重、灰重增加,骨钙升高,骨组织切片观察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 儿骨强颗粒对佝偻病有明显治疗效果.

    作者:罗轩红;陈小丽;涂小玲;陈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实习护士的压力源及减压干预的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国内外新文献,分析护生在实习期间的压力源,包括医院的环境、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个人的知识技能等护生常见的压力源.本文从医院、护生、带教老师及心理干预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减压的措施,以利于护生在实习期间更好的减压,调整自己的状态,让护生以一个平和的心态适应临床,也方便了临床带教老师更好的了解实习护生的状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带教方法.

    作者:孙昕;杨霞;李成;于东东;郭庆;肖洪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应用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探索

    目的 通过开设“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改实验班”,实施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法 对2010级中医专业和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中医综合和英语考试遴选出前30名学生,实施教学方式,管理模式,教学设计等方面改革.结果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促进了师承能力的培养,强化了临床学院教师教改团队的建设.结论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校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刘爱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分阶段教学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分阶段教学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评价.方法 随机将2013年3月-2014年4月在手术室实习的139名护士实习生(以下简称护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对一传统教学模式,实习结束前进行理论、专科过关操作考核,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观察组:采用分阶段教学模式,实习结束前进行理论、专科过关操作考核,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分别记录出科理论考核成绩、专科过关操作考核成绩及护生满意度.结果 两组护生出科理论考核成绩、专科过关操作考核成绩及护生满意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阶段教学模式应用于手术室带教后,改变了手术室传统带教模式,完善了带教内容,激发了护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护生参与手术护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护生理论、专科过关操作考核成绩,提高了护生满意度.

    作者:熊琼;成新花;陈咏华;熊青媛;涂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腹部按摩配合消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

    目的 观察腹部按摩配合消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治疗组予以腹部按摩配合加味烂积丸,2周后进行疗效、不良反应及症状积分的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30例,好转15例,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24例,好转17例,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腹部按摩配合加味烂积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加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淑君;谢秀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综合方法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当前中医临床医学的研究,许多疑难病证的诊治,不要仅局限在已往的观点上,应重视多学科的综合,建立一种严密的科学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基础上的探索性诊治规律.具体思路包括以下三方面:1)突破临床资料描述之局限,重视概括资料提供的结论,探究疾病内部联系性和规律性;2)同科不同病种的综合方法应用;3)异地同病资料的综合方法应用,即自己与前人同道经验的互学合参.遵循这一思路,对多种疑难杂证的诊疗进行尝试,取得了较好满意的结果.

    作者:段海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网络信息技术在中医药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中医药统计学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全面、高效,但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增加师生间的交流、实现因材施教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增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中医药统计学的教学中,应该把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

    作者:孙春阳;徐学琴;刘晓蕙;裴兰英;王瑾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益心舒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症63例

    目的 探讨益心舒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126例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在常规冠心痛二级预防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黛力新治疗,观察组给予黛力新联合益心舒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症及冠心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A评分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症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总有效率82.6%;观察组冠心病总有效率98.4%,对照组总有效率85.7%;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益心舒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症可有效缓解焦虑状态,提高冠心病疗效,安全性好.

    作者:李胜利;张彦周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