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轩红;陈小丽;涂小玲;陈文
目的 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5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14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治疗先后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肺功能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0.0%,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肺功能情况,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罗来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儿骨强颗粒对大鼠佝偻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暗室和饲喂维生素D缺乏饲料复制大鼠佝偻病模型.给予儿骨强颗粒治疗一个月,检测佝偻病大鼠血钙、血磷和血碱性磷酸酶,骨干、灰重,骨钙及观察骨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儿骨强颗粒治疗组大鼠较模型组血钙明显升高,血磷、血碱性磷酸酶下降(P< 0.05,P<0.01),骨干重、灰重增加,骨钙升高,骨组织切片观察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 儿骨强颗粒对佝偻病有明显治疗效果.
作者:罗轩红;陈小丽;涂小玲;陈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前我国中医药继续教育水平参差,为了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中医药队伍素质,要充分了解新形势下我国中医药继续教育的现状.通过查阅近五年的相关文献,结合笔者自身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者的经验,本文简要归纳分析了我国中医药继续教育的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新形势下,我国中医药继续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不仅要抓住机遇,更要积极应对挑战,使我国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刁远明;张淑薇;贺振泉;汪玉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医全科医学是基于中医思维的临床二级学科,它是以中医学为核心,移植现代全科医学的理念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和发展方向.中医学医学思想中贯穿着全科医学的印记,中医基本理论是中医全科医学的精髓.中医古代就扎根于基层,服务于社区和家庭,多采取各科兼通的医学教育,登堂入室的行医模式.笔者从中医全科医学的思想,教育和实践模式阐述其内涵.
作者:孟毅;贾刘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当前中医临床医学的研究,许多疑难病证的诊治,不要仅局限在已往的观点上,应重视多学科的综合,建立一种严密的科学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基础上的探索性诊治规律.具体思路包括以下三方面:1)突破临床资料描述之局限,重视概括资料提供的结论,探究疾病内部联系性和规律性;2)同科不同病种的综合方法应用;3)异地同病资料的综合方法应用,即自己与前人同道经验的互学合参.遵循这一思路,对多种疑难杂证的诊疗进行尝试,取得了较好满意的结果.
作者:段海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和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在方剂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能够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提高方剂学课堂讲授效率,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建立临床辨证思维模式.
作者:韩芸;宫健伟;吴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撷取并整理王义成治疗脉管病的学术经验,包括创新从“积”论治痛风理论,用实验证实并阐述了中医治疗痛风的科学依据,总结细化“奚氏清法”及制定趾(指)动脉狭窄的诊疗标准.
作者:徐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是培养出拥有实践能力和相关技术知识的专业性人才,针灸学教学在高等中医院校教学中是比较注重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一门学科.为了更好的提高针灸学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爱好,作者在针灸学教学中注重其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教学方法三者的融会贯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针灸学教学有一定的启发.
作者:左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研究参苓白术散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方法 将60例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在术后单纯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予参苓白术散结合中医辨证加减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种疗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30例患者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7例,3例患者病情进展,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30例患者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5例,稳定4例,1例患者病情进展,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 参苓白术散联合化疗能明显缓解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病情,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了一个典范.
作者:张梅庆;皮鹰;谢永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蜂房作为常用动物药,在中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名中医侯玉芬教授在临证过程中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因人制宜,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来应用蜂房,即重视蜂房的攻毒、止痛、止痒之效,又利用蜂房抗菌、消炎及免疫调节的作用;在具体临床应用中多途径给药,力达病所,即组方内服,又组方外洗患处,充分发挥蜂房药物作用,以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程志新;张玥;张玉冬;刘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对针灸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6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针灸加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MFA评分:治疗组患者分别是(37.42±19.86)、(60.24±22.36);对照组分别为(36.98.±20.86)、(49.61±17.28).治疗前后ADL评分:治疗组患者分别为(52.17±5.26)、(75.82±6.94);对照组分别为(51.87±4.96)、(68.74±7.52).两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 针灸加康复训练配合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戴丽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湿性坏疽中医辨证不同分型与细菌感染的相关特点,为中医辨证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照中医辨证分型理论,将234例糖尿病患者辨证分为3型,并对患者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利用(培养仪器型号)自动细菌生长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分析糖尿病湿性坏疽患者中医辨证不同分型细菌感染的特点和规律性.结果所有患者感染细菌几率: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混合感染.其中G+菌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x2=7.6,P<0.01);在G-菌感染中大肠埃希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x2=9.1,P<0.01);在厌氧菌感染中二氧化碳嗜纤维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x2=11.8,P<0 01);在真菌感染中白色念珠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细菌(x2=7.1,P<0.01).三种中医辨证分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阴两虚型主要感染菌为革兰阳性菌(F=8.2,P<0.01);热毒湿盛型主要感染菌群为革兰阴性菌(F=21.7,P<0.01);气血两虚型主要感染菌群为真菌或混合感染(F=41.1,P<0.01;F=10.0,P<0.01).结论 根据糖尿病湿性坏疽患者细菌感染特点可辅助中医对该病辨证分型;亦可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提高易感染菌的预防能力.
作者:范洪;王元松;王庆海;张金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药事管理学属于药学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应用性较强,可深远地指导药学实践,课堂教学质量与毕业生从事药事管理活动的能力密切相关,故单纯地采用传统的”老师灌,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需求.概述了药事管理学的教学现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有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关注药事新动态等.将为药事管理学的新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药事管理水平与教学水平,培养更加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药学人才.
作者:周吉银;周世文;张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温胆汤是治疗内科杂病的常用方剂,它体现了叶天士在《温病论》第7条中所云:“……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或如温胆汤之走泄.”分消走泄,宣畅气机,泄化痰浊、痰热,是治疗大法;温胆汤芳香化湿与淡渗利湿并用,达宣上、畅中、渗下的治疗思想,将湿热痰浊分而消之,可用于痰浊内盛的多种病证,如:中风、痴呆、头痛、眩晕、癫痫、厥证、失眠,以及咳嗽、心悸、胸痹等.有一定规律可循.
作者:苏显红;王苏婷;宓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本文以中医学专业学生的视角,分别从培养语言技能、了解传统文化、提高道德修养、增强习医信心以及打开经典之门五方面论述医古文课程对于学习中医的影响,认为医古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医籍阅读能力、提高中医文化素养和医德修养、树立专业信心、重视经典阅读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提示该课程是引领学生学好中医的重要基础.
作者:马玉莹;赵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采用滋阴通络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滋阴通络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包括AST、ALT、血清白蛋白、血肌酐以及24h尿蛋白定量)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肾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滋阴通络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改善良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慧心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本文综述国内外新文献,分析护生在实习期间的压力源,包括医院的环境、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个人的知识技能等护生常见的压力源.本文从医院、护生、带教老师及心理干预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减压的措施,以利于护生在实习期间更好的减压,调整自己的状态,让护生以一个平和的心态适应临床,也方便了临床带教老师更好的了解实习护生的状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带教方法.
作者:孙昕;杨霞;李成;于东东;郭庆;肖洪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健脾化湿解毒方法治疗缓解期痛风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71例缓解期痛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40例,分别采用口服别嘌呤醇和运用中医健脾化湿的方法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炎性因子的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均有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尿酸、IL-2、IL-6等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化湿解毒方法能够显著降低缓解期痛风患者炎性因子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共13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引流管留置时间、静脉输液时间、焦虑自评指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0.55±2.73 vs 14.71±2.58)d、(5229.36±1108.13 vs 7402.64±1380.93)元、(3.66±1.71 vs 4.26±2.21)d、(5.94±1.85 vs 9.28±2.33)d、(0.35±0.17 vs 0.7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手术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慧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新安地属山越,气候潮湿,老年人多聚居;老年痹证病机特点多为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营血凝滞,而风、寒、湿邪趁虚侵袭,后期发展易化热、化瘀、伤阴.新安医家辨治老年痹证具有鲜明特色,包括首重脾胃、补益精血、祛风散湿、化痰行瘀以及清热、散寒不一诸法.
作者:赵黎;许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