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张玲瑶

关键词:剖宫产,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使用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促进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方法:依据卫生部出台的相关政策,根据调查目的,设计调查评价表.调出我院2010年1-12月剖宫产手术者的临床资料,按统一标准筛选符合条件的病历共188份,采用调查表项目进行调查、分析及评价.结果:188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均为预防性用药,占100%.品种选择不当65例,占34.6%,所有剖宫产患者均在术前0.5~2h开始用药,平均用药天数5.25d,术后用药时间过长182例,占96.8%.结论: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预防用药品种级别过高、预防用药时间过长.临床药师应按《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加强干预,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胆囊癌基础研究现状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显著增高趋势,其发病的早期即可出现肝脏和周围脏器的浸润与转移,确诊后仅有15%~47%的切除率,且放化疗对其效果不确切,5年生存率总体仅为5%[1],根治性切除术后也只有16.5%左右.近年各国学者对胆囊癌的分子生物学异常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从中寻找胆囊癌发生发展相关的特异性分子标志和潜在的治疗靶点.研究胆囊癌的分子生物学行为,有助于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作者:季益僖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早期鼻饲对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影响

    目的:探讨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鼻饲对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早期鼻饲组和常规对照组,早期鼻饲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经鼻胃管进食,常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经口进食,观察两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早期鼻饲组发生吸入性肺炎4例,发生率6.25%;常规对照组发生吸入性肺炎20例,发生率35.71%,早期鼻饲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鼻饲,能明显降低误吸和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许倩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糖尿病肾脏病蛋白尿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否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排泄,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80例,按照1∶1分为治疗组(螺内酯)和对照组(安慰剂),予ACEI类或ATRA类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片(20mg/d)或安慰剂,共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血清钾、肾功能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肌酐清除率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组升高明显(P<0.001).两组24h尿微量白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治疗组升高明显(P<0.001).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姑论: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明显减少蛋白尿排泄,延缓了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作者:冯洁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的综合治疗及护理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患者的综合治疗和护理.方法:对10例患者采用心理疏导、营养支持、胃电起搏及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和护理.结果:经保守治疗,10例患者均痊愈,胃肠恢复时间短5d,长48d.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对胃瘫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有利于其早日康复.

    作者:王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丙泊酚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无痛人流手术中丙泊酚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对患者术后宫缩痛、术中扩宫痛、吸宫痛的影响,以及相关副作用的反应,提高麻醉质量,确保手术安全.方法:将无痛人流手术60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3.0~4.0mg/kg)对照组200例,丙泊酚(3.0~4.0mg/kg)+芬太尼(0.001mg/kg)组200例,丙泊酚(3.0~4.0mg/kg)+芬太尼(0.001 5mg/kg)组200例.观察静脉给药后对患者术后、术中有关疼痛的影响以及相关副作用的反应.结果:两个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治疗组与单纯用丙泊芬对照组相比,镇痛效果(包括扩宫痛、吸宫痛、宫缩痛)优良率明显增高,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结论:丙泊酚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手术镇痛效果是确定的.

    作者:江殿昌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多药联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57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多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非透析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低盐、低脂、低蛋白、低磷饮食,补充必要氨基酸,给予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并积极抗感染,降糖降脂,纠正贫血、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1次/d,缓慢滴注,14d为1个疗程,药用炭片1.5g,3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海昆肾喜胶囊,0.44g/次,3次/d,餐后30min口服.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在血肌酐、尿素氮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有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总体有效率相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药联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茹彦海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青少年上颌侧切牙异位误诊1例

    牙齿异位在口腔疾病中较为多见,多由于不同原因在胚胎发育期外胚间充质部分组织错误移位所致[1].牙齿生长在颌骨的牙槽骨内发生方向改变,或远离牙槽外的部位生长,分别称为阻生位牙(阻生牙)和异位牙(牙异位)[2].1 病历资料患者,男,13岁.自觉右侧面峡部局部皮肤逐渐隆起就诊.检查:T:37℃、P:90次/min、R:19次/min、BP.90/60mmHg(1mmHg=0.133kPa),心脏无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专科检查:右侧眶下鼻旁距正中线8mm处见一类圆形突起,局部皮肤肤色正常,无压痛,触之质硬、固定.患者右

    作者:石惠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预防

    目的:探讨预防急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方法,以达到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目的.方法:对2011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患者中62例切口愈合,急性坏疽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有1例出现切口感染,感染发生率1.59%.结论:术中切口恰当处理,手术前、后合理性应用抗生素可明显降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

    作者:蔡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小剂量麻黄碱在急诊剖宫产手术施行CSEA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的体会

    目的:探索小剂量麻黄碱在急诊剖宫产手术施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后对孕产妇血压的影响.方法:在多功能监护仪监护下A组以60滴/min静脉输注NS+麻黄碱15mg后开始操作.B组以60滴/min静脉输注NS直接操作.结果:监测麻醉完成孕产妇平卧位后血压、心率.A组与B组术中相比P<0.05,A组麻醉前与麻醉后比较P<0.05,心率变化A组与B组相比P<0.05.结论:小剂量麻黄碱在急诊剖宫产手术施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后对预防孕产妇仰卧位低血压切实有效.

    作者:马海峰;任娟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结核性风湿症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临床对结核病表现多样性的认识.方法:通过对1例肺结核患者被误诊为急性风湿热的分析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复习,总结肺结核并发Poncet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特点.结果:该患者以上感样症状起病,出现咳嗽、咽痛、发热、关节痛、心脏损害,酷似急性风湿热,经治疗与复查,后诊断为肺结核性风湿症.结论:肺结核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医生在诊治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并与风湿性、类风湿性或其他感染性关节炎进行鉴别,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

    作者:王昌锋;苏梅芳;叶媛媛;童凯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及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各项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异,出现的肠内营养并发症及时得到有效的解决,36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胃癌术后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并施行严密的护理可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李碧云;郑丽勉;杨梅琼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专业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

    目的:分析和研究临床上专业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住院66例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使用药物舒血宁,针对患者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对应的心理护理.结果:45例患者痊愈出院,占68.2%;18例患者有明显的进步,占27.3%;3例患者有进步的表现,占4.5%.结论:临床上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护理工作,对患者的康复是有很大作用的.

    作者:杨丽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2582例粪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现阶段本地区住院患者粪便常规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 582例粪便标本进行生理盐水涂片后镜检,同时用金标法做隐血试验,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582例粪便常规检查共发现各种不同异常标本419例,占16.23%.结论:粪便常规检验对许多疾病,特别是对消化系统疾病、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有很大的意义,是临床上常用、简便的检验之一.此外广泛、大剂量进行抗生素治疗患者,粪检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查卫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与诊治进展

    尖锐湿疣是Hpv感染引起,其与多种疾病和肿瘤如宫颈上皮内病变、宫颈癌等密切相关,为世界各个国家所重视.1 尖锐湿疣是不是STD?是不是所有的尖锐湿疣都是STD?.众所周知尖锐湿疣(CA)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因此它具有传染性.其传染方式有两种:(1)绝大多数是通过性行为传播的.在我国60年代,性病基本消灭后,CA很少见到,而到80年代随着其他STD(如淋病、梅毒)的流行,CA也迅速流行,绝大多数有性乱史,并且不少CA患者往往合并其他STD,因此性乱加速了Hpv的传播.(2)CA也可以通过非性行为传播的.这是客观事实,所以不能提到CA,就认为肯定是性乱引起的,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和谐因素.

    作者:李景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56例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的方法与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的方法与护理有效措施.方法:对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56例气管切开留置胃管的患者采取“垂直留置胃管法”有效提升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并在插管后通过对患者进行精心护理消除不安全因素,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54例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经过精心护理56例患者均获得良好恢复,仅4例患者出现食管反流,通过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结论:采取“垂直留置胃管法”能够有效提升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通过给予患者精心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以提升患者的治疗率,效果得到广大患者与其家属的认同与好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金素;李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胎儿脐绕颈与新生儿窒息的临床分析

    脐绕颈使脐带缩短,胎儿下降时脐带牵拉过紧,血循环受阻是临产后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处理不当会发生新生儿窒息,并可影响产程进展,导致分娩异常,尤其是多周缠绕.本文对我院收治627例脐带绕颈的产妇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共收治产妇2 036例,发现脐绕颈627例,发生率30.80%.其中初产妇535例,占85.33%;经产妇92例,占14.67%.

    作者:姚林香;李秀妮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近节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采用近节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手指软组织缺损23例27指.男14例16指,女9例11指.年龄15~46岁,平均年龄32岁.切割伤14例,压砸伤9例.其中拇指7指,示指8指,中指6指,环指4指,小指2指.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0cm×1.5cm~2.0cm× 2.5cm.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4h,平均1.5h.术中采用以各指优势动脉侧指横纹末端连线为轴线,皮瓣偏向指背侧,切取大小为1.8cm× 1.2cm~3.0cm×2.5cm逆行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缺损.供区植皮打包固定.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5例皮瓣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经行蒂部部分拆线,皮瓣远端部分敞开,搔刮皮缘使之出血等处理后好转,切口均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全部成活.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9个月,平均7个月,术后皮瓣色泽、质地与伤指皮肤相近,指腹饱满,患指指间关节活动正常.结论:近节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简便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志明;李高舜;林晓;王凤双;于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促进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方法:依据卫生部出台的相关政策,根据调查目的,设计调查评价表.调出我院2010年1-12月剖宫产手术者的临床资料,按统一标准筛选符合条件的病历共188份,采用调查表项目进行调查、分析及评价.结果:188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均为预防性用药,占100%.品种选择不当65例,占34.6%,所有剖宫产患者均在术前0.5~2h开始用药,平均用药天数5.25d,术后用药时间过长182例,占96.8%.结论: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预防用药品种级别过高、预防用药时间过长.临床药师应按《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加强干预,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张玲瑶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新生儿窒息抢救护理观察

    目的:探究新生儿窒息抢救护理方法,以期指导临床.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例新生儿窒息患儿,采用新生儿复苏ABCDE方案进行抢救,并积极护理监护.结果:54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经积极抢救护理后,治愈53例,有1例重度窒息患儿死亡,治愈率98.15%.结论:在复苏抢救过程中,有效护理极为重要,做好细节工作,清除复苏抢救障碍,做好防护措施,从而达到复苏抢救的理想效果.

    作者:杨翠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分析

    目的: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与预防措施进行分析与讨论.方法:以我院骨科在2007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80例下肢手术患者为对象,分析不同护理措施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作用的基础上,采取如文中所述的治疗方法加以应对.结果: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在接受相关治疗后恢复,无1例出现重度并发症.结论:在骨科老年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做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全面预防与针对性治疗,以便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更多保障.

    作者:赵海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