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如何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

徐艳;候毅;黄成瑜

关键词:检验科, 临床科室, 沟通
摘要:在现代医学中,医学检验与临床相关学科的关系日趋密切,临床各科室离不开检验,检验科室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检验科与临床各科室工作配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检验科的工作质量、医疗整体服务质量以及整个医院的全面质量.因此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合作尤为重要.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如何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

    在现代医学中,医学检验与临床相关学科的关系日趋密切,临床各科室离不开检验,检验科室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检验科与临床各科室工作配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检验科的工作质量、医疗整体服务质量以及整个医院的全面质量.因此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合作尤为重要.

    作者:徐艳;候毅;黄成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胎儿脐绕颈与新生儿窒息的临床分析

    脐绕颈使脐带缩短,胎儿下降时脐带牵拉过紧,血循环受阻是临产后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处理不当会发生新生儿窒息,并可影响产程进展,导致分娩异常,尤其是多周缠绕.本文对我院收治627例脐带绕颈的产妇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共收治产妇2 036例,发现脐绕颈627例,发生率30.80%.其中初产妇535例,占85.33%;经产妇92例,占14.67%.

    作者:姚林香;李秀妮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神经外科患者应用20%甘露醇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在应用20%甘露醇时的不良反应,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39例患者在使用20%甘露醇时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脑外科患者使用20%甘露醇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水电解质紊乱、静脉炎、皮肤坏死、肾衰竭等,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通过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神经外科应用20%甘露醇时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疗效.

    作者:刘青叶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我国农村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概况

    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服务及卫生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资源,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了解我国农村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了解政府为缓解这些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作者:龙苏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不同时间窗早期干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其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窗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为降低患儿后遗症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5例中重度HIE患儿,根据患儿就诊时间分为Ⅰ组(出生后6h内)、Ⅱ组(6~24h)、Ⅲ组(>24h).每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支持对症治疗.于患儿出院后3、6、12月龄来院复诊时评价其神经系统发育程度.结果:Ⅰ、Ⅱ、Ⅲ组患儿在12月龄时的智力发育指数分别为90.52±9.18、82.38±9.47、80.63±9.21;Ⅰ、Ⅱ、Ⅲ组患儿在12月龄时的运动发育指数分别为99.27±10.28、87.29±9.18、85.34±11.37.3组患儿在治疗后的MDI、PDI在3个时间点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儿的MDI、PDI水平高于Ⅱ组、Ⅲ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组患儿和Ⅲ组患儿比较,其MDI、PD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后6h内可能是HIE患儿的佳治疗时间窗.

    作者:何贤明;韦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胸痛的评估及护理

    目的:根据冠心病患者采取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症状,对早期胸痛进行细致评估与分析,探究对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收治的64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31例采用冠脉支架术治疗,B组33例采用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观察记录所有患者术后24h情况及疼痛缓解1d后情况,分析缺血性胸痛的比率,总结护理方法和体会.结果:冠脉介入治疗后胸痛是常见现象,但A组出现胸痛的几率明显大于B组,两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严密监控,有针对性的护理和果断的对症治疗,是提高良好预后,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障.

    作者:劳素银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社会及躯体因素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问题的影响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极其意义,分析探讨社会及躯体因素对心理问题的影响,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用问卷形式调查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的各种症状,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其有无神经官能症、易于烦乱或易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然后以心理问题为变量,以社会及躯体因素为不变量,分析社会及躯体因素在每个有和无心理问题两组间的分布极其相关性.躯体因素包括血管痛、痛性痉挛、瘙痒、腿不宁、关节痛、腰痛等.社会因素包括进入血液透析的年龄、透龄、性别、婚姻状况、家庭结构、职业、受教育水平、对肾衰原因的了解及对治疗的渴望等.结果:经卡方检验,神经官能症、焦虑与躯体因素的相关性较与社会因素的相关性更大,而易于烦乱或易激与社会因素的相关性更大,抑郁与社会因素和躯体因素都有关.抑郁与患者对肾衰的了解呈负相关,即患者对肾衰知识越缺乏,越易患抑郁.经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腿不宁与各种心理问题都有关.结论:本研究结果揭示了社会及躯体因素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问题的影响,有助于临床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针对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治疗心理障碍.但心理问题与某些社会因素及躯体因素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及其变迁情况,为临床治疗PA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6-2011年临床分离的2 521株PA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其进行药敏实验.结果:PA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48.79%).耐药性、多重耐药性和泛耐药PA的分离率逐年上升,其耐药率也逐年上升.PA对亚胺培南6年总平均耐药率分别为21.07%;PA2006年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34%,2011年上升到41.98%.结论:PA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临床应适当控制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以有效控制及延缓耐药株的产生.

    作者:熊劲芝;黄强;张林;刘巧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单胺氧化酶和前白蛋白在肝硬化诊断中的意义

    肝硬化是一种多发病,临床上常引起多种并发症,导致肝硬化形成的病因很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肝细胞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损伤,发生变性坏死,从而引起肝细胞的再生和纤维结缔组织弥漫性增生,肝纤维化形成,肝质地变硬,终导致肝硬化.肝脏在人体内发挥着蛋白质合成和分解的功能,肝细胞可合成前白蛋白,当肝硬化出现时前白蛋白合成功能障碍,血清前白蛋白变化较早,因此,前白蛋白血清含量变化能成为反映肝损伤早期的灵敏指标[1].单胺氧化酶广泛分布在肝脏的结缔组织和线粒体中,单胺氧化酶的活性高低能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对于肝硬化的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2].笔者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4月期间的7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和单胺氧化酶进行检测分析,以探讨其对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尚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糖尿病肾脏病蛋白尿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否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排泄,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80例,按照1∶1分为治疗组(螺内酯)和对照组(安慰剂),予ACEI类或ATRA类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片(20mg/d)或安慰剂,共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血清钾、肾功能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肌酐清除率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组升高明显(P<0.001).两组24h尿微量白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治疗组升高明显(P<0.001).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姑论: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明显减少蛋白尿排泄,延缓了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作者:冯洁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乳腺癌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

    目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研究乳腺癌患者影响因素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方法:采取1∶1病例对照研究方式分别对190例女性患者和非乳腺癌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的发生主要由健康保健、运动情况、负性事件、健康状况、基本生理状态和生活饮食习惯这六个因子决定,且因子间有相互作用.结论:结构方程模型在对乳腺癌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中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作者:何鹏;卞静;王可;刘小华;曾平;王婷;黄水平;赵华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新生儿窒息抢救护理观察

    目的:探究新生儿窒息抢救护理方法,以期指导临床.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例新生儿窒息患儿,采用新生儿复苏ABCDE方案进行抢救,并积极护理监护.结果:54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经积极抢救护理后,治愈53例,有1例重度窒息患儿死亡,治愈率98.15%.结论:在复苏抢救过程中,有效护理极为重要,做好细节工作,清除复苏抢救障碍,做好防护措施,从而达到复苏抢救的理想效果.

    作者:杨翠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57例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护理方法,提高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7例老年患者行LC的护理资料.结果:LC的老年患者术后24~72h均恢复胃肠功能,术后3~8d顺利治愈出院.结论:科学地进行护理是提高老年患者LC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者:谢清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控制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作用.方法:对9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健康教育.结果:经过健康教育90例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明显高于教育前,血糖控制满意.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增强遵医行为[1],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志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青少年上颌侧切牙异位误诊1例

    牙齿异位在口腔疾病中较为多见,多由于不同原因在胚胎发育期外胚间充质部分组织错误移位所致[1].牙齿生长在颌骨的牙槽骨内发生方向改变,或远离牙槽外的部位生长,分别称为阻生位牙(阻生牙)和异位牙(牙异位)[2].1 病历资料患者,男,13岁.自觉右侧面峡部局部皮肤逐渐隆起就诊.检查:T:37℃、P:90次/min、R:19次/min、BP.90/60mmHg(1mmHg=0.133kPa),心脏无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专科检查:右侧眶下鼻旁距正中线8mm处见一类圆形突起,局部皮肤肤色正常,无压痛,触之质硬、固定.患者右

    作者:石惠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改良助产法对新生儿锁骨骨折影响的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助产法对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1月在我院生产的102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传统接生方法,治疗组予以改良助产法,比较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的窒息发生率为24%,锁骨骨折发生率为14%;治疗组的窒息率为13.5%,锁骨骨折发生率为0%;对照组的SAS评分为(53.2士5.6)分,平均分娩时间为(108±15)min,患者满意度为86%;治疗组的SAS评分为(46.1士4.3)分,平均分娩时间为(91±10)min,患者满意度为96.2%.以上情况两组比较均有明显的差异性(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的重度窒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助产法可降低新生儿窒息和锁骨骨折的发生率.

    作者:葛小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

    尿病足是糖尿病人因神经病变,使足部失去感觉,并出现畸形.因血管病变,使足部缺血,局部组织失去活力,因此足部容易发生损伤、出现溃疡、合并感染、发生坏疽,后可导致截肢[1],它是糖尿病一种严重的并发症.2009年5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糖尿病足患者45例,对其进行了高压氧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减少了糖尿病足患者的住院天数及经济负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近节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采用近节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手指软组织缺损23例27指.男14例16指,女9例11指.年龄15~46岁,平均年龄32岁.切割伤14例,压砸伤9例.其中拇指7指,示指8指,中指6指,环指4指,小指2指.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0cm×1.5cm~2.0cm× 2.5cm.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4h,平均1.5h.术中采用以各指优势动脉侧指横纹末端连线为轴线,皮瓣偏向指背侧,切取大小为1.8cm× 1.2cm~3.0cm×2.5cm逆行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缺损.供区植皮打包固定.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5例皮瓣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经行蒂部部分拆线,皮瓣远端部分敞开,搔刮皮缘使之出血等处理后好转,切口均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全部成活.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9个月,平均7个月,术后皮瓣色泽、质地与伤指皮肤相近,指腹饱满,患指指间关节活动正常.结论:近节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简便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志明;李高舜;林晓;王凤双;于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改善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改善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儿童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则采用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连续进行护理干预3周.结果:连续护理干预3周后,干预组患儿便秘改善总有效率8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儿童功能性便秘.

    作者:江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接受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患者76例,根据其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其中对照组应用西医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祖国医学疗法.观察两组治疗的效果并评估两组的安全性.结果:肠鸣音排气时间中实验组在18h内恢复的有76.3%,对照组有39.5%;在肛门排气时间对比中实验组18h内排气的有50.0%,对照组有28.8%.上述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有2例出现噩梦,1例出现戒断反应,2例手足麻木,1例男性患者服用吗丁啉后出现乳房发育、泌乳现象.实验组患者无上述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动力紊乱较之单纯西药治疗,安全有效,患者更易接受.

    作者:王翊;刘治昆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