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劲芝;黄强;张林;刘巧突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及其变迁情况,为临床治疗PA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6-2011年临床分离的2 521株PA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其进行药敏实验.结果:PA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48.79%).耐药性、多重耐药性和泛耐药PA的分离率逐年上升,其耐药率也逐年上升.PA对亚胺培南6年总平均耐药率分别为21.07%;PA2006年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34%,2011年上升到41.98%.结论:PA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临床应适当控制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以有效控制及延缓耐药株的产生.
作者:熊劲芝;黄强;张林;刘巧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动物实验是医学生掌握医学知识,深入理解医学理论和规律的重要中介环节,而实验动物伦理学尚未引起充分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机能实验中常用的肝性脑病动物实验操作进行分析,提出实验教学要结合实验动物伦理学的要求进行改革,教师应引导学生善待实验动物,树立正确的生命伦理观,提升未来“拯救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者:黄洪标;董晓先;吴卫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改良助产法对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1月在我院生产的102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传统接生方法,治疗组予以改良助产法,比较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的窒息发生率为24%,锁骨骨折发生率为14%;治疗组的窒息率为13.5%,锁骨骨折发生率为0%;对照组的SAS评分为(53.2士5.6)分,平均分娩时间为(108±15)min,患者满意度为86%;治疗组的SAS评分为(46.1士4.3)分,平均分娩时间为(91±10)min,患者满意度为96.2%.以上情况两组比较均有明显的差异性(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的重度窒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助产法可降低新生儿窒息和锁骨骨折的发生率.
作者:葛小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研究乳腺癌患者影响因素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方法:采取1∶1病例对照研究方式分别对190例女性患者和非乳腺癌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的发生主要由健康保健、运动情况、负性事件、健康状况、基本生理状态和生活饮食习惯这六个因子决定,且因子间有相互作用.结论:结构方程模型在对乳腺癌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中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作者:何鹏;卞静;王可;刘小华;曾平;王婷;黄水平;赵华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和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抗感染、吸氧、止咳平喘等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和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喘憋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布地奈德和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作者:叶青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多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非透析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低盐、低脂、低蛋白、低磷饮食,补充必要氨基酸,给予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并积极抗感染,降糖降脂,纠正贫血、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1次/d,缓慢滴注,14d为1个疗程,药用炭片1.5g,3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海昆肾喜胶囊,0.44g/次,3次/d,餐后30min口服.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在血肌酐、尿素氮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有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总体有效率相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药联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茹彦海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总结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的方法与护理有效措施.方法:对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56例气管切开留置胃管的患者采取“垂直留置胃管法”有效提升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并在插管后通过对患者进行精心护理消除不安全因素,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54例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经过精心护理56例患者均获得良好恢复,仅4例患者出现食管反流,通过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结论:采取“垂直留置胃管法”能够有效提升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通过给予患者精心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以提升患者的治疗率,效果得到广大患者与其家属的认同与好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金素;李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多次输血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方法:采用简易致敏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PE-SA)分别比较多次输血患者(实验组)和无输血史的住院患者(对照组)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计算1h和24h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值),对配合型血小板输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小板无效输注率为32.6%;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2.1%和1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抗体阳性率与输注次数呈正相关(r2=0.853),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输注随机血小板45次后CCI值和输注配型血小板30次后CCI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测及抗体类型的确认,配合性地输注血小板,有利于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
作者:韦庆文;蓝宇萍;肖庆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在应用20%甘露醇时的不良反应,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39例患者在使用20%甘露醇时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脑外科患者使用20%甘露醇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水电解质紊乱、静脉炎、皮肤坏死、肾衰竭等,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通过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神经外科应用20%甘露醇时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疗效.
作者:刘青叶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现阶段本地区住院患者粪便常规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 582例粪便标本进行生理盐水涂片后镜检,同时用金标法做隐血试验,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582例粪便常规检查共发现各种不同异常标本419例,占16.23%.结论:粪便常规检验对许多疾病,特别是对消化系统疾病、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有很大的意义,是临床上常用、简便的检验之一.此外广泛、大剂量进行抗生素治疗患者,粪检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查卫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窗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为降低患儿后遗症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5例中重度HIE患儿,根据患儿就诊时间分为Ⅰ组(出生后6h内)、Ⅱ组(6~24h)、Ⅲ组(>24h).每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支持对症治疗.于患儿出院后3、6、12月龄来院复诊时评价其神经系统发育程度.结果:Ⅰ、Ⅱ、Ⅲ组患儿在12月龄时的智力发育指数分别为90.52±9.18、82.38±9.47、80.63±9.21;Ⅰ、Ⅱ、Ⅲ组患儿在12月龄时的运动发育指数分别为99.27±10.28、87.29±9.18、85.34±11.37.3组患儿在治疗后的MDI、PDI在3个时间点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儿的MDI、PDI水平高于Ⅱ组、Ⅲ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组患儿和Ⅲ组患儿比较,其MDI、PD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后6h内可能是HIE患儿的佳治疗时间窗.
作者:何贤明;韦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探讨减少退药的措施.方法:记录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门诊药房206张退药处方,按照退药科室、退药原因、退药种类等进行统计.结果:退药原因主要包括重复开药、药品不良反应等;抗菌药物为退药多品种,退药剂型主要以注射剂多.结论:医生在提高诊疗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同时,药剂人员更要做好退药质量的把关工作,严防假药、劣药返流进入药房,医务人员通过积极的措施制定制度,规范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就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尽量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
作者:吴连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尖锐湿疣是Hpv感染引起,其与多种疾病和肿瘤如宫颈上皮内病变、宫颈癌等密切相关,为世界各个国家所重视.1 尖锐湿疣是不是STD?是不是所有的尖锐湿疣都是STD?.众所周知尖锐湿疣(CA)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因此它具有传染性.其传染方式有两种:(1)绝大多数是通过性行为传播的.在我国60年代,性病基本消灭后,CA很少见到,而到80年代随着其他STD(如淋病、梅毒)的流行,CA也迅速流行,绝大多数有性乱史,并且不少CA患者往往合并其他STD,因此性乱加速了Hpv的传播.(2)CA也可以通过非性行为传播的.这是客观事实,所以不能提到CA,就认为肯定是性乱引起的,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和谐因素.
作者:李景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手术切口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2年间收治的42例行二次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首次切口形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首次切口应用下腹正中纵行切口,对照组患者首次切口应用新式剖宫产术式,两组均应用原瘢痕切口,比较两组患者分娩情况及胎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胎盘良好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首次剖宫产中不应盲目采用新式剖宫产,特别是对于可能行二次开腹手术者,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减少手术损伤,降低手术风险.
作者:徐鲁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否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排泄,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80例,按照1∶1分为治疗组(螺内酯)和对照组(安慰剂),予ACEI类或ATRA类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片(20mg/d)或安慰剂,共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血清钾、肾功能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肌酐清除率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组升高明显(P<0.001).两组24h尿微量白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治疗组升高明显(P<0.001).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姑论: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明显减少蛋白尿排泄,延缓了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作者:冯洁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服务及卫生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资源,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了解我国农村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了解政府为缓解这些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作者:龙苏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1].PICC置管操作快速、方便;维护简单,不限制日常活动;避免反复进行静脉穿刺,可以有效避免因长期输注化疗药物和高浓度药物等对血管的损伤,具有很大的优越性[2],现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和对症治疗.但PICC置管在给患者带来很多方便的同时也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为延长PICC使用时间,保证患者使用及用药安全,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现将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莉琼;阳继葵;王苑郦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鼻饲对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早期鼻饲组和常规对照组,早期鼻饲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经鼻胃管进食,常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经口进食,观察两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早期鼻饲组发生吸入性肺炎4例,发生率6.25%;常规对照组发生吸入性肺炎20例,发生率35.71%,早期鼻饲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鼻饲,能明显降低误吸和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许倩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联合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A组和B组,各48例,A组患儿给予普米克令舒治疗,B组患儿给予普米克令舒联合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儿,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联合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单用普米克令舒,具有安全高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作者:李发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显著增高趋势,其发病的早期即可出现肝脏和周围脏器的浸润与转移,确诊后仅有15%~47%的切除率,且放化疗对其效果不确切,5年生存率总体仅为5%[1],根治性切除术后也只有16.5%左右.近年各国学者对胆囊癌的分子生物学异常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从中寻找胆囊癌发生发展相关的特异性分子标志和潜在的治疗靶点.研究胆囊癌的分子生物学行为,有助于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作者:季益僖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