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吴洁

关键词:布拉氏酵母菌, 新生儿黄疸, 胆红素
摘要: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250mg/次,1次/d,口服.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日均下降值以及住院天数两项指标观察组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布拉氏酵母菌较常规治疗能够明显加快血清胆红素的下降速度,缩短住院天数,疗效显著,且未发现不良反应,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社会及躯体因素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问题的影响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极其意义,分析探讨社会及躯体因素对心理问题的影响,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用问卷形式调查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的各种症状,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其有无神经官能症、易于烦乱或易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然后以心理问题为变量,以社会及躯体因素为不变量,分析社会及躯体因素在每个有和无心理问题两组间的分布极其相关性.躯体因素包括血管痛、痛性痉挛、瘙痒、腿不宁、关节痛、腰痛等.社会因素包括进入血液透析的年龄、透龄、性别、婚姻状况、家庭结构、职业、受教育水平、对肾衰原因的了解及对治疗的渴望等.结果:经卡方检验,神经官能症、焦虑与躯体因素的相关性较与社会因素的相关性更大,而易于烦乱或易激与社会因素的相关性更大,抑郁与社会因素和躯体因素都有关.抑郁与患者对肾衰的了解呈负相关,即患者对肾衰知识越缺乏,越易患抑郁.经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腿不宁与各种心理问题都有关.结论:本研究结果揭示了社会及躯体因素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问题的影响,有助于临床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针对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治疗心理障碍.但心理问题与某些社会因素及躯体因素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胎儿脐绕颈与新生儿窒息的临床分析

    脐绕颈使脐带缩短,胎儿下降时脐带牵拉过紧,血循环受阻是临产后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处理不当会发生新生儿窒息,并可影响产程进展,导致分娩异常,尤其是多周缠绕.本文对我院收治627例脐带绕颈的产妇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共收治产妇2 036例,发现脐绕颈627例,发生率30.80%.其中初产妇535例,占85.33%;经产妇92例,占14.67%.

    作者:姚林香;李秀妮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改良助产法对新生儿锁骨骨折影响的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助产法对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1月在我院生产的102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传统接生方法,治疗组予以改良助产法,比较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的窒息发生率为24%,锁骨骨折发生率为14%;治疗组的窒息率为13.5%,锁骨骨折发生率为0%;对照组的SAS评分为(53.2士5.6)分,平均分娩时间为(108±15)min,患者满意度为86%;治疗组的SAS评分为(46.1士4.3)分,平均分娩时间为(91±10)min,患者满意度为96.2%.以上情况两组比较均有明显的差异性(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的重度窒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助产法可降低新生儿窒息和锁骨骨折的发生率.

    作者:葛小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改变

    目的:了解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遗传史等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00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对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1)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MMSE总得分低于男性.(2)同一年龄段不同性别的被试在总得分上无显著性差异,年龄越高,MMSE得分越低,认知功能越差.(3)同一学历不同性别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认知功能改变上无显著差异,受教育程度越低,MMSE得分越低,认知功能越差.(4)在各个年龄段上不同性别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记忆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患者记忆力比男性好.在40~60岁这一年龄段,不同性别的被试在定向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定向力比女性强.(5)遗传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有一定影响.

    作者:刘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门急诊静脉输液存在g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目的:对门急诊静脉输液治疗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应对门急诊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输液病人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环境因素、护士因素、患者因素、社会因素.提出应对护理风险的对策:实行输液病人集中静脉穿刺;加强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各环节管理,保证输液安全;加强护患沟通,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创造良好的输液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减少了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发生,保证输液安全.结论:加强门急诊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降低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提高病人输液质量.

    作者:罗三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57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的护理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本科室2011年1-12月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方法.结果:对患者按护理程序实施全面、规范的护理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取得成功,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经桡动脉行CAG、PCI术患者,做好手术前的充分准备和心理护理,手术后做好穿刺处和术侧肢体的护理,预防潜在的危险因素不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减轻患者痛苦,而且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徐爱娟;孔竹梅;赵小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57例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护理方法,提高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7例老年患者行LC的护理资料.结果:LC的老年患者术后24~72h均恢复胃肠功能,术后3~8d顺利治愈出院.结论:科学地进行护理是提高老年患者LC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者:谢清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42例二次剖宫产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手术切口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2年间收治的42例行二次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首次切口形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首次切口应用下腹正中纵行切口,对照组患者首次切口应用新式剖宫产术式,两组均应用原瘢痕切口,比较两组患者分娩情况及胎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胎盘良好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首次剖宫产中不应盲目采用新式剖宫产,特别是对于可能行二次开腹手术者,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减少手术损伤,降低手术风险.

    作者:徐鲁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专业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

    目的:分析和研究临床上专业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住院66例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使用药物舒血宁,针对患者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对应的心理护理.结果:45例患者痊愈出院,占68.2%;18例患者有明显的进步,占27.3%;3例患者有进步的表现,占4.5%.结论:临床上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护理工作,对患者的康复是有很大作用的.

    作者:杨丽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及其变迁情况,为临床治疗PA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6-2011年临床分离的2 521株PA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其进行药敏实验.结果:PA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48.79%).耐药性、多重耐药性和泛耐药PA的分离率逐年上升,其耐药率也逐年上升.PA对亚胺培南6年总平均耐药率分别为21.07%;PA2006年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34%,2011年上升到41.98%.结论:PA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临床应适当控制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以有效控制及延缓耐药株的产生.

    作者:熊劲芝;黄强;张林;刘巧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多药联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57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多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非透析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低盐、低脂、低蛋白、低磷饮食,补充必要氨基酸,给予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并积极抗感染,降糖降脂,纠正贫血、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1次/d,缓慢滴注,14d为1个疗程,药用炭片1.5g,3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海昆肾喜胶囊,0.44g/次,3次/d,餐后30min口服.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在血肌酐、尿素氮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有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总体有效率相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药联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茹彦海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肛肠病术后中药熏洗联合微波理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肛肠病术后用中药熏洗联合微波理疗及辨证施护的疗效.方法:选择肛肠病患者323例术后采用中药熏洗局部,创口换药后,再用微波照射,配合辨证施护.结果:在促进创面愈合及缓解疼痛方面,中药熏洗联合微波理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肛缘水肿明显消退、疼痛减轻、渗出物减少.结论:中药熏洗联合微波理疗对肛肠病术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良好的辨证施护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赵登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正常成人颅骨多层螺旋CT指导分析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颅骨多层螺旋CT的表现及其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7月期间我科行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105例检查者的颅脑资料进行分析,观察颅骨的解剖结构、蛛网膜颗粒压迹、血管压迹、颅缝整体形态以及闭合情况等.结果:共观察到蛛网膜颗粒压迹19例,占18.10%,血管压迹42例,占40.00%;可将颅缝的整体形态分为三型,普通型、囟门骨型和骨内颅缝型,其中普通型为常见,占80.95%(85/105),其次囟门骨型占10.48%(11/105),骨内颅缝型占8.57%(9/105);颅缝闭合形态可分为五型,即完全闭合型、嵌合型、缝间骨型、未完全闭合型和混合型,其中比例高的为嵌合型,其余四型所占比例均较低.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颅骨的解剖结构,对颅缝的闭合情况、蛛网膜颗粒压迹、血管压迹等均显示良好,了解正常的颅骨形态有助于识别异常病变,提高颅内病变的诊断率.

    作者:苏江水;沈明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225例乳腺癌患者的风险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年龄、饮食习惯、遗传因素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以有效的预防乳腺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25例乳腺癌患者年龄、饮食习惯、遗传情况进行问卷和病案调查.结果:通过对225例患者的年龄分布表明,29岁以下乳癌患者比率较低,40~54岁妇女患乳癌的可能性大,55岁以后发病风险逐渐降低.结论:40~54岁为乳癌的好发年龄.高脂肪饮食使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高,有家族史的女性更易得乳腺癌.提示好发年龄段的女性要每年进行乳腺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同时低脂肪、低动物蛋白饮食、高纤维素摄入可减少乳癌的发生.

    作者:关风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丙泊酚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无痛人流手术中丙泊酚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对患者术后宫缩痛、术中扩宫痛、吸宫痛的影响,以及相关副作用的反应,提高麻醉质量,确保手术安全.方法:将无痛人流手术60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3.0~4.0mg/kg)对照组200例,丙泊酚(3.0~4.0mg/kg)+芬太尼(0.001mg/kg)组200例,丙泊酚(3.0~4.0mg/kg)+芬太尼(0.001 5mg/kg)组200例.观察静脉给药后对患者术后、术中有关疼痛的影响以及相关副作用的反应.结果:两个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治疗组与单纯用丙泊芬对照组相比,镇痛效果(包括扩宫痛、吸宫痛、宫缩痛)优良率明显增高,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结论:丙泊酚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手术镇痛效果是确定的.

    作者:江殿昌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预防

    目的:探讨预防急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方法,以达到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目的.方法:对2011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患者中62例切口愈合,急性坏疽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有1例出现切口感染,感染发生率1.59%.结论:术中切口恰当处理,手术前、后合理性应用抗生素可明显降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

    作者:蔡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我国农村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概况

    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服务及卫生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资源,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了解我国农村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了解政府为缓解这些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作者:龙苏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妊娠、糖尿病酮症、低蛋白血症2例肠内营养治疗体会

    妊娠与糖尿病并存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合并妊娠,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是妊娠后新发现的糖尿病,称为妊娠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是上述两种情况基本的治疗手段,可有效控制孕期各种母婴并发症的发生,以确保母儿健康.笔者近期成功干预了2例妊娠与糖尿病并存的患者,现将营养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峰;刘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胸痛的评估及护理

    目的:根据冠心病患者采取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症状,对早期胸痛进行细致评估与分析,探究对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收治的64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31例采用冠脉支架术治疗,B组33例采用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观察记录所有患者术后24h情况及疼痛缓解1d后情况,分析缺血性胸痛的比率,总结护理方法和体会.结果:冠脉介入治疗后胸痛是常见现象,但A组出现胸痛的几率明显大于B组,两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严密监控,有针对性的护理和果断的对症治疗,是提高良好预后,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障.

    作者:劳素银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对106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LC组59例、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的OC组47例两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口长度等治疗情况和术后感染率、疼痛率、术后出血率、胆漏率等术后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治愈,经过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和术后疗效,LC组疗效均优于OC组,P均<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胆囊结石治疗手术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鹏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