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眺眺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式管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康复训练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围术期护理和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指导.结果:两组患者对康复训练的掌握情况、术后功能锻炼的达优率及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式管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康复训练中的实施,可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向萍;谭益云;蓝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预防酒依赖患者复饮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63例酒依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按一般护理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对两组酒依赖患者护理干预后医嘱依从性及复饮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医嘱依从性比较差异显著.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复饮情况比较也有显著差异.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医嘱依从性,进而利于去除酒依赖患者复饮的诱因,减少其复饮的几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赵美华;刘顺杰;李翠霞;张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机械通气可改善通气功能及气体交换功能,降低肺脏呼吸功能的消耗,从而对呼吸衰竭患者提供有效的呼吸支持.无创机械通气不需要建立有创人工气道而进行的辅助机械通气[1].和有创机械通气一样,无创机械通气也能通过改善肺通气和肺换气功能降低呼吸功,对呼吸衰竭患者提供有效呼吸支持.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有24例患者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孙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滤过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结果:对2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血液滤过治疗,观察血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呼吸频率、腹腔压力、血淀粉酶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经72h血液滤过治疗后APACHEⅡ评分、血淀粉、氧合指数、腹腔压力均较血滤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血液滤过治疗可以安全有效地减轻全身炎症反应保护脏器功能.
作者:高恺;崔嵩;宫丹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围生期心肌病心电图改变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不同的心电图表现.结果:本组病例合并心电图异常42例.1例可同时具有几种异常心电图类型.其中,ST-T改变10例(23.81%),房室传导阻滞(AVB)13例(30.95%),以Ⅰ度AVB多见,其次是频发室性期前收缩8例(19.05%),窦性心动过速5例(11.90%),有窦房传导阻滞3例(7.14%),房性期前收缩1例,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异常Q波1例.结论:围生期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为多样性、易变性和非特异性.心电图改变是临床诊断围生期心肌病的重要参考指标,但是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全面分析、综合判断,才能更好地发挥心电图重要的辅助诊断作用.
作者:蒋明珉;张慧;龙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各种原因导致的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常合并有骨、肌腱外露,一直是临床上修复的难题之一,各种小腿部岛状皮瓣是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常用方法[1~5],但皮瓣的成活离不开术后的精心护理[6],2001年6月-2012年1月,我院共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远端蒂的隐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远端蒂的小腿内侧胫后动脉岛状皮瓣等3种远端蒂的小腿部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06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莉;赵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腰腿疼常见的病因.多发生于20~50岁的中青年,临床表现常有腰臀部疼痛、下肢放射痛,一侧或双侧下肢酸胀、麻木、发凉,甚至出现行走困难,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1992年3月-2006年12月,我科采用腰六针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6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586例中,男381例,女205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43.5岁.病程6d~8年,平均6.5个月;腿痛左侧发病313例,右侧242例,双侧发病31例.单个椎间盘418例,多个椎间盘168例;临床表现为腰痛及下肢放射痛,医者在患者突出的椎间盘体表位置可触及不同程度的压痛,重压该压痛点均有沿相应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疼痛放射至足部,尤其是踝关节后外侧;直腿抬高试验<50%,加强实验(+);全部病例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并经CT确诊.
作者:翟疆瑜;郭彦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急救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产科收治的13例DIC患者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3例DIC产妇均有明确的相关发病诱因,综合救治后,DIC抢救成功率为92.3%.结论:对诱因明确的产妇进行积极观察,可尽早发现危重的症状,为临床急救措施的实行争取足够的时间;有效静脉通道的建立是急性DIC治疗成功的有力保证.
作者:陈晓峡;吴小玲;叶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卵巢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及临别诊断.方法:分析观察小儿卵巢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形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其免疫表型.所用抗体CD31、CD34、FⅧAg.结果:卵巢血管瘸多见于婴幼儿,多为单侧,双侧罕见.镜下以丰富的厚薄不一的血管为主,血管间可见梭形细胞,可见血管平滑肌细胞并可见移行入周围的梭形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示CD31、CD34、FⅧAg为阳性标记.结论:小儿卵巢血管瘤为一良性的血管瘤,诊断主要依靠特征性组织学特点,但应与淋巴管瘤,脉管腔内无红细胞或淋巴液充盈时相区别.
作者:顿金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乳房自我检查在乳腺病变早期诊断方面的有效性.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共裕社区居民256人进行乳房自我检查调查,针对妇女进行乳房自我检查方法正确保健指导,观察指导后自我检查发现异常主动来医院检查的情况.结果:与无乳房自检相比,乳房自我检查可提高乳腺病变检出率.结论:乳房自我检查对乳腺病变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加强宣教指导,以提高其重要性.
作者:张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泌尿系统感染真菌的分布状况以及耐药性,进而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我院2010年12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共收治泌尿系统感染患者380例,将所有患者的尿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情况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本组380例尿液样本检测中,运用高渗培养的方法分离出病原菌8种,检测出菌株132株,菌株检出率为34.74%.132株病原菌中排名前5位的菌株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与粪肠球菌.亚胺培南对各种菌种均具有较高敏感性,是治疗尿路感染的首选药物.结论:导致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但临床中革兰阳性菌与真菌感染的患者有明显增多趋势.大多数泌尿系统致病菌均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的药敏实验结果合理用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郝东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盐酸甲哌卡因用于上前牙活髓牙体预备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上前牙需烤瓷修复的患者15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75例,采用盐酸甲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75例,采用2%的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浸润,比较其麻醉的疼痛发生率、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采用盐酸甲哌卡因局麻,疼痛发生率为13.3%.对照组用2%的盐酸利多卡因局麻后,疼痛发生率为33.3%.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2.16±0.78)min,对照组为(2.11±0.74)min,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麻醉持续时间(4.92±1.52)h,对照组为(2.17±0.7)h,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甲哌卡因麻醉的效果显著优于2%的盐酸利多卡因,而且用药少、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作者:王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为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不同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而达到检测结果互认,就必须加强质量管理,开展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对于未参加室间质评和本实验室内有不同检测系统的项目,需要通过比对验证.对此,国内外相关机构都有明确要求.本文概括介绍了我国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相关标准,对检测系统比对的目的、要求、程序.
作者:陈华根;黄学斌;宋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对590例住院治疗的患者在整体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模式并评价效果.结果:590例住院治疗患者均有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改善,治疗后调查满意度为98%.结论:实施舒适护理能使普外科围手术期的患者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黑熙胜;刘中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静脉穿刺法对儿童的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内儿科2012年2-10月选取的206例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传统静脉穿刺法,干预组除采用改良静脉穿刺法外,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疼痛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的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静脉穿刺法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或缓解患儿疼痛率的发生,且操作简单,受到患儿的欢迎,同时可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樊启宜;陈瑞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夫西地酸钠(sodium fusidate)是一个具有甾体结构的独特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1].该药已在世界各国临床感染性疾病中广泛应用,我国临床使用较晚.该药对葡萄球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且未见耐药性明显增加的趋势,对多数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依然敏感,安全性相对较高,对肾功能基本无影响[2].主要用于皮肤感染,包括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的感染.单独用于皮肤感染未见严重不良事件(ADEs),如死亡、住院或肝毒性反应等[3,4].自2007年开始不断有夫西地酸钠配伍禁忌的研究报告,笔者在护理临床工作中也发现该药与许多药物有配伍禁忌.本文就夫西地酸钠的配伍禁忌进行整理与报道,供护理同行安全用药参考.
作者:牛永红;雷招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OSCE是一种考核医护人员的系统客观的模式.但是,它具有程序比较复杂、费用比较高以及占用大量人力等不足.为了改进这一考核系统,我室从3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简化OSCE的程序.第二,重视计算机在OSCE中的应用.第三,提高OSCE的信度.
作者:刘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28~32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实施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1月我院共收治28~32周早产儿45例的临床资料,40例早产儿予以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5例早产儿应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实施治疗,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所以及时改用气管插管治疗方法.比较早产儿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的实际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早产儿中,40例患儿经有效性治疗后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与治疗实施前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指标、二氧化碳分压指标、酸碱度指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应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实施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农学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与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对193例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93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100例在常规治疗同时加山莨菪碱与盐酸氨溴索.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山莨菪碱与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是有效可行的.
作者:庄建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提高对少量硬脑膜下出血CT诊断率,以避免漏诊.方法:总结28例少量硬脑膜下出血的CT征象,并分析边缘锐化技术对漏诊病例帮助.结果:正确使用边缘锐化技术能够增大颅骨内板与病灶及脑实质对比度,清晰诊断,可避免漏诊.结论:加强对少量硬脑膜下出血的特异性征象的认识并正确运用边缘锐化技术可避免漏诊.
作者:石惠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