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毛果芸香碱用于治疗前房积血对比研究

晏兴云;贺平;刘静;夏天

关键词:前房积血, 毛果芸香碱, 继发性出血, 积血吸收时间, 高眼压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毛果芸香碱眼液用于治疗前房积血后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我院收治的Ⅰ级和Ⅱ级前房积血患者161例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其余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使用不同剂量毛果芸香碱眼液干预,比较治疗过程中积血吸收时间、继发性出血及高眼压发生的情况.结果:中剂量组积血吸收时间短;高剂量组继发出血率高;低、中剂量组和对照组比较积血吸收时间缩短,继发出血率无差异;各组间高眼压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中剂量毛果芸香碱眼液治疗前房积血使积血吸收时间短,继发出血少,是安全的剂量,疗效佳.毛果芸香碱在前房积血中对高眼压预防作用效果不明显.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替代疗法之一.目前,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受疾病本身及透析合并症的影响,患者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其后果不仅导致免疫力下降,而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这些问题,我院经过分析对46例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病情及治疗的必要性,更好的配合治疗.经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牛玉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中药的传统经验鉴别

    目的:介绍中药的传统经验鉴别方法.方法:查阅国内有关文献,结合临床对中药的传统经验鉴别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评述.结果:中药传统经验鉴别方法简便、快捷、切实可行.结论:学习中药传统经验鉴别方法对于基层药师中药材鉴别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春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硝普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硝普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1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硝普钠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芪苈强心胶囊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心脏超声、住院天数等.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心脏功能、住院天数、生活质量等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普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效减少住院天数,增加患者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杜旭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细辛脑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细辛脑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细辛脑,性状为淡黄色的澄明液体,儿童用药未进行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对本品过敏者禁用,故在临床应用中要严密观察,遵循用药原则.现将1例细辛脑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资料介绍如下.1 病例资料患儿,男,3岁,因发热、咳嗽、轻微喘息5d,于2012年10月12日以急性支气管炎收住院,拟给注射用阿莫西林静滴治疗,皮试阳性,改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1.5g,加入生理盐水60ml中静滴,氨茶碱40mg加入5%的葡萄糖50ml中静滴,治疗2d后患儿仍咳嗽、咳痰.

    作者:白云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炭剂型、液体运动对炭溶化影响的正交试验

    目的:确定药用炭液的配置方法.方法:考察不同药用炭剂型、液体运动对配置炭液的影响,优选出合适的炭液配置条件.结果:药用炭剂型、液体运动对炭溶化时间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用炭片配液时无需粉碎及频繁搅动液体.

    作者:李建青;梁业梅;陈美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腿部远端蒂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缺损创面的术后护理

    各种原因导致的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常合并有骨、肌腱外露,一直是临床上修复的难题之一,各种小腿部岛状皮瓣是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常用方法[1~5],但皮瓣的成活离不开术后的精心护理[6],2001年6月-2012年1月,我院共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远端蒂的隐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远端蒂的小腿内侧胫后动脉岛状皮瓣等3种远端蒂的小腿部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06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莉;赵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鲜芦荟用于扁桃体术后局部镇痛、止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鲜芦荟用于扁桃体术后局部镇痛、止血的疗效.方法:随机将扁桃体切除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鲜芦荟放置创面,对照组术后用呋喃西林液漱口.结果:实验组1h镇痛、2h停止渗血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痊愈时间3.3d优于对照组5.5d,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扁桃体切除术后局部放置鲜芦荟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及渗血,促进创面早日愈合.

    作者:罗永明;王惠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65例诊疗分析

    目的:分析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央型29例,占比重为44.6%.左后型22例,占比重为33.8%.右后型14例,占比重为21.6%.Ⅰ°24例占比重为36.9%,Ⅱ°26例占比重为40%,Ⅲ°15例占比重为23.1%.CT表现L4~L5腰椎间盘突出32例,L5~S1腰椎间盘突出33例.结论:我院利用CT诊断患者腰椎间盘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范峻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高原地区异位妊娠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异位妊娠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病例组为我院妇产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1例异位妊娠患者,对照组为同期来院就诊的130例正常宫内妊娠孕妇,对调查收集的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和本地区异位妊娠发病相关的因素有人工流产史、盆腔感染史、剖宫产史、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避孕史.结论:人工流产史、盆腔感染史、剖宫产史、IUD避孕史等是异位妊娠发病的危险因素,应提高认识,积极防御.

    作者:李君;何娟;王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输尿管盆段结石碎石350例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在输尿管盆段结石患者中的运用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对我院应用X线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的350例输尿管盆段结石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次碎石成功322例,占92.0%;2次碎石成功21例,占6.0%,3次碎石成功6例,占1.7%;失败而转手术1例,占0.3%,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X线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定位准确、成功率高、组织损伤小、无严重的并发症,对输尿管盆段结石治疗效果好.

    作者:何平;李亭;郭春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发生.方法:选取2011年1-6月225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一般的护理措施;2011年8月-2012年1月268例住院患者作为改进组,采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防范措施.比较两组住院期间跌倒与坠床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改进组患者住院期间跌倒与坠床的发生率为0.4%,低于对照组的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住院患者在入院后采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分表进行危险程度的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实施针对性的安全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跌倒与坠床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王立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与探讨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通过本社区治疗的142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给予抗感染、消炎、止咳、化痰、平喘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结果:142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显效100例,有效2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90.1%.结论: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时要注意合理地应用抗生素,并且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具有针对性的抗生素,必要时可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加强全身支持疗法.此外,祛除诱因,加强患者的体质训练,避免接触诱发慢性支气管炎的物质,对于老年患者的病情控制也十分重要.

    作者:梁妍琨;吴颖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规范玻璃体腔内注射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方法.方法:针对易引起玻璃体腔内注射后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健全严格的消毒制度,严格管理无菌物品的使用,强化手术环境管理及无菌技术制度,强化眼科医师、护士管理制度.结果:通过完善围手术期感染控制流程,提高医护人员预防手术感染意识,确保玻璃体腔内注射的安全.本组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术251例,无眼内注射手术后感染的发生.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围手术期规范细致的管理和操作是预防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腰六针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6例疗效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腰腿疼常见的病因.多发生于20~50岁的中青年,临床表现常有腰臀部疼痛、下肢放射痛,一侧或双侧下肢酸胀、麻木、发凉,甚至出现行走困难,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1992年3月-2006年12月,我科采用腰六针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6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586例中,男381例,女205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43.5岁.病程6d~8年,平均6.5个月;腿痛左侧发病313例,右侧242例,双侧发病31例.单个椎间盘418例,多个椎间盘168例;临床表现为腰痛及下肢放射痛,医者在患者突出的椎间盘体表位置可触及不同程度的压痛,重压该压痛点均有沿相应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疼痛放射至足部,尤其是踝关节后外侧;直腿抬高试验<50%,加强实验(+);全部病例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并经CT确诊.

    作者:翟疆瑜;郭彦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内群体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院内群体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36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12个月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研究组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院内群体康复训练.结果:研究组的无复发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院内群体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减少复发,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谢友许;邓晓苑;李嘉;林伟成;张恒铭;王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膀胱癌患者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与探讨膀胱癌患者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的护理.方法:选取本院近3年来收治的膀胱癌患者共20例,对其采用膀胱癌全切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并对患者进行科学、人性化的术后护理、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结果:20例患者中18例手术成功,且术后愈合良好,而另2例则在手术完成后发生肺部感染,通过有效地处理后,患者的感染得到全面控制,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已痊愈出院.结论:通过对膀胱癌患者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后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彩云;陈丽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优势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优势.方法:对2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行MSCTA检查,采用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等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DeBakeyⅠ型8例(34.8%),Ⅱ型3例(13.0%),Ⅲ型12例(52.2%),壁内血肿3例.主动脉重要分支受累5例(21.7%),均在三维重建中有特征表现.横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真假腔形态、大小、剥脱的内膜片、破口位置及内膜和主动脉壁钙化,MPR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各分支血管之间的关系.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能直观、立体显示真、假腔的形态、大小、破口位置及其与大分支血管的关系,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刘涛;郑海宁;朱银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欣母沛与米索前列醇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分析

    目的:探讨欣母沛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相关症状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出血,观察组产妇注射欣母沛,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其产后出血量较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欣母沛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效果显著.

    作者:杨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早期应用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治疗的68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条件和排除条件的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氨基酸促进生长发育,但是两组患儿除使用的氨基酸剂量不同外其他治疗措施完全相同,对照组患儿出生24h内给予1.0g/(kg·d)量的氨基酸,以后增加0.5g/(kg·d),直至3.5g/(kg·d),而观察组患儿出生24h内给予2.0g/(kg·d)量的氨基酸,以后增加1.0g/(kg·d),直至3.5g/(kg·d),观察并记录两组早产儿的平均体重、平均头围、平均身长和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体重、平均头围、平均身长和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恶心、呕吐、发热等不良反应.结论:出生24h内给予2.0g/(kg·d)量的氨基酸,以后增加1.0g/(kg·d),直至3.5g/(kg·d)这一方案能够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作者:刘锦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苯甲基异硫氰酸盐抗氧化作用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苯甲基异硫氰酸盐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用DPPH法和AP-TEMED(过硫酸铵-N,N,N',N'-四甲基乙二胺)法对苯甲基异硫氰酸盐的抗氧化作用进行测定.结果:苯甲基异硫氰酸盐能明显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C2-)作用较弱.结论:较高浓度的苯甲基异硫氰酸盐在体外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具有抗氧化活性.

    作者:杨艳;周宇红;徐海斌;张立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