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菲
目的:探讨自制胸部附加患侧上肢一体固定带防治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及腋窝皮下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胸带加压包扎;研究组采用自行设计并制作的胸部附加患侧上肢一体固定带加压包扎;对比两组患者胸壁皮下积液发生率、腋下引流管平均第1天引流量与总引流量、平均拔管时间、腋下引流管拔除后腋窝皮下积液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胸壁皮下积液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腋下平均第1天引流量、总引流量、平均拔管时间、腋下引流管拔除后腋窝皮下积液发生率等观察与评价指标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胸部附加患侧上肢一体固定带用于防治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及腋窝皮下积液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韩建勋;丁守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治疗的68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条件和排除条件的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氨基酸促进生长发育,但是两组患儿除使用的氨基酸剂量不同外其他治疗措施完全相同,对照组患儿出生24h内给予1.0g/(kg·d)量的氨基酸,以后增加0.5g/(kg·d),直至3.5g/(kg·d),而观察组患儿出生24h内给予2.0g/(kg·d)量的氨基酸,以后增加1.0g/(kg·d),直至3.5g/(kg·d),观察并记录两组早产儿的平均体重、平均头围、平均身长和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体重、平均头围、平均身长和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恶心、呕吐、发热等不良反应.结论:出生24h内给予2.0g/(kg·d)量的氨基酸,以后增加1.0g/(kg·d),直至3.5g/(kg·d)这一方案能够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作者:刘锦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发生.方法:选取2011年1-6月225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一般的护理措施;2011年8月-2012年1月268例住院患者作为改进组,采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防范措施.比较两组住院期间跌倒与坠床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改进组患者住院期间跌倒与坠床的发生率为0.4%,低于对照组的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住院患者在入院后采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分表进行危险程度的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实施针对性的安全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跌倒与坠床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王立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前,中医诊断客观化研究方兴未艾,专家学者将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收集的临床资料,运用高新技术进行现代化的定性定量研究,以期用客观化指标描述中医四诊内容,使得出的诊断尽可能摆脱主观因素的干扰,揭示疾病的本质,从而指导临床实践.中医诊断指标客观化是中医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它关系到中医实现证候诊断及辨证论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随着中医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中医学研究呈现出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中医诊断客观化的研究日益普及和深入,诸位学者运用现代理化检测技术,结合高科技手段,探索中医诊断资料客观化分析的方法,补充、完善中医诊断系统,旨在发挥中医诊断优势,获取中医病证的客观化诊断依据,进而掌握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对推动中医现代化有重要作用.虽有许多困难和难解之处,也取得了诸多成果.
作者:王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毛果芸香碱眼液用于治疗前房积血后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我院收治的Ⅰ级和Ⅱ级前房积血患者161例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其余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使用不同剂量毛果芸香碱眼液干预,比较治疗过程中积血吸收时间、继发性出血及高眼压发生的情况.结果:中剂量组积血吸收时间短;高剂量组继发出血率高;低、中剂量组和对照组比较积血吸收时间缩短,继发出血率无差异;各组间高眼压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中剂量毛果芸香碱眼液治疗前房积血使积血吸收时间短,继发出血少,是安全的剂量,疗效佳.毛果芸香碱在前房积血中对高眼压预防作用效果不明显.
作者:晏兴云;贺平;刘静;夏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短效口服避孕药——复方左炔诺孕酮片在药物流产后1周内服用临床抗炎、止血、维持正常月经周期、避孕、提高女性生殖健康水平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药物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于服完流产药后24h内开始服用抗生素和生化汤丸,从第5天观察组41例患者停服抗生素和生化汤丸,每晚服用1片复方左炔诺孕酮片,连服22d为1个周期,而对照组41例患者继续服用抗生素、止血药等对症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和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及月经周期恢复较快(P<0.05);同时药流后60d内无再妊娠情况.结论:药物流产后第5天服用复方左炔诺孕酮片具有避孕、防止再次意外妊娠、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子宫内膜恢复、维持正常月经,能有效提高女性生殖健康水平.
作者:李眺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在输尿管盆段结石患者中的运用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对我院应用X线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的350例输尿管盆段结石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次碎石成功322例,占92.0%;2次碎石成功21例,占6.0%,3次碎石成功6例,占1.7%;失败而转手术1例,占0.3%,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X线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定位准确、成功率高、组织损伤小、无严重的并发症,对输尿管盆段结石治疗效果好.
作者:何平;李亭;郭春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导致残疾或过早死亡,而全面有效的控制糖尿病,并非单纯用药可以达到.移动医疗是通过移动通信技术来提供医疗相关的服务,它为社区的糖尿病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如何有效利用移动医疗来改善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效果是目前医务人员研究和探讨的关键.本研究于2012年6-8月对社区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移动医疗的干预,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着重观察子宫颈病变患者行宫颈冷刀锥切术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对58例不同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行宫颈冷刀锥切术患者的护理干预.结果:通过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使患者及家属改变了认知和态度,纠正错误,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护理.全部患者均手术成功,无1例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3~5d.结论:根据患者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防止各种并发症,提高手术、护理质量及患者的舒适度,对患者康复有较大的帮助.
作者:罗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确定药用炭液的配置方法.方法:考察不同药用炭剂型、液体运动对配置炭液的影响,优选出合适的炭液配置条件.结果:药用炭剂型、液体运动对炭溶化时间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用炭片配液时无需粉碎及频繁搅动液体.
作者:李建青;梁业梅;陈美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008年3月-2012年3月间在我院儿科住院的32例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所处环境、卧位、吸氧、饮食护理及对症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密切观察病情,制定严密护理计划,执行有效护理措施,本组32例患儿中治愈25例,死亡2例,转院5例.平均咳嗽症状消失时间(5.93±0.84)d,肺啰音消失时间(3.64±0.81)d,抗生素使用时间(6.10±0.32)d,X线检查恢复正常时间(5.28±0.65)d,平均住院(12.50±1.84)d.结论:积极有效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减轻病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患儿的死亡率.
作者:蔡芳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静脉穿刺法对儿童的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内儿科2012年2-10月选取的206例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传统静脉穿刺法,干预组除采用改良静脉穿刺法外,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疼痛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的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静脉穿刺法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或缓解患儿疼痛率的发生,且操作简单,受到患儿的欢迎,同时可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樊启宜;陈瑞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泌尿系统感染真菌的分布状况以及耐药性,进而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我院2010年12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共收治泌尿系统感染患者380例,将所有患者的尿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情况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本组380例尿液样本检测中,运用高渗培养的方法分离出病原菌8种,检测出菌株132株,菌株检出率为34.74%.132株病原菌中排名前5位的菌株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与粪肠球菌.亚胺培南对各种菌种均具有较高敏感性,是治疗尿路感染的首选药物.结论:导致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但临床中革兰阳性菌与真菌感染的患者有明显增多趋势.大多数泌尿系统致病菌均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的药敏实验结果合理用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郝东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平均寿命普遍延长,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也明显增加.老年吸入性肺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患者常因吞咽障碍、咳嗽反射减弱、免疫功能减低等因素造成误吸而感染,严重者可因窒息而危急生命.基础疾病多、病情凶险、临床表现不典型是老年吸入性肺炎主要特点[1].老年吸入性肺炎是护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对2007-2011年收住本科的3例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的发生过吸入性肺炎患者,通过预见性评估,有针对性观察重点症状、及时与医生联系、尽早联合选用抗生素、及时防止减少呼吸道误吸等护理干预措施,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在促进康复中起到积极作用.现总结如下.
作者:马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药饮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之一.中药饮片的质量,直接影响中医中药的治疗效果,经常会听到身边的老中医讲现在的中药疗效不好把握,有下降现象.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不妥之处,敬请指正.1 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因素1.1 中药品种问题 中药材品种繁多,各地用药品种和习惯不尽相同,相同的药物名称在不同地方来源可能不一样,即同一名称的药材源自不同科属,即使具有极近的亲缘关系,在不同生物体内产生的化学成分含量也不一致.同时因药材产地众多,药材的生长活动与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息息相关,特别是土壤成分对中药内在成分影响极大,我国的道地药材就是中药品种与生态环境的佳统一.
作者:王明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与探讨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通过本社区治疗的142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给予抗感染、消炎、止咳、化痰、平喘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结果:142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显效100例,有效2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90.1%.结论: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时要注意合理地应用抗生素,并且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具有针对性的抗生素,必要时可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加强全身支持疗法.此外,祛除诱因,加强患者的体质训练,避免接触诱发慢性支气管炎的物质,对于老年患者的病情控制也十分重要.
作者:梁妍琨;吴颖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Orem自护理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运用Orem自护理论,出院时对两组进行自护能力比较.结果:出院时观察组在饮食控制、运动锻炼、正确注射胰岛素、正确监测血糖等方面的自护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有效地应用Orem自护理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能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增强其自护能力.
作者:卢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围生期心肌病心电图改变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不同的心电图表现.结果:本组病例合并心电图异常42例.1例可同时具有几种异常心电图类型.其中,ST-T改变10例(23.81%),房室传导阻滞(AVB)13例(30.95%),以Ⅰ度AVB多见,其次是频发室性期前收缩8例(19.05%),窦性心动过速5例(11.90%),有窦房传导阻滞3例(7.14%),房性期前收缩1例,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异常Q波1例.结论:围生期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为多样性、易变性和非特异性.心电图改变是临床诊断围生期心肌病的重要参考指标,但是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全面分析、综合判断,才能更好地发挥心电图重要的辅助诊断作用.
作者:蒋明珉;张慧;龙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救治情况.结果:2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采用洗胃、导泻、抗氧化治疗、血液灌注等综合治疗,死亡13例占61.9%,放弃治疗3例占14.3%,好转5例占23.8%.死亡病例中多脏器衰竭9例占69.2%,呼吸衰竭例4占30.8%.结论:百草枯中毒致死率高,其救治关键因素为服药量和就诊时间,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窦加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让病人主动参与护理工作评价,了解病人需求,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设计并使用“病人留言本”,通过病人留言、满意度调查了解病人需求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使用“病人留言本”前(2010年)后(2011年)比较,病人的留言次数、护理工作改善及满意度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病人留言本”应用于口腔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大大提高了患者参与护理工作评价的积极性,提高了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同时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倪宇冰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