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硝普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评价

杜旭昶

关键词:硝普钠, 芪苈强心胶囊,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摘要:目的:探讨硝普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1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硝普钠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芪苈强心胶囊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心脏超声、住院天数等.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心脏功能、住院天数、生活质量等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普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效减少住院天数,增加患者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阴道分娩中会阴八字切开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中会阴八字切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6例阴道分娩产妇分别采用传统会阴切与八字切开,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对两组疼痛感受、接受程度、产后出血、伤口愈合、住院天数等进行比较观察,均有可比性,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阴道分娩采用八字切开,弥补了传统方法不足,顺利完成分娩、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了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董惠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96例老年性肺炎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对96例老年肺炎患者的发病季节、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96例老年性肺炎患者经综合治疗,治愈31例,好转58例,死亡7例,病死率为7.3%.结论:老年肺炎冬春季节发病率高,临床症状不典型,漏诊率、病死率高,应进一步提高老年性肺炎诊治水平.

    作者:吴颖宇;梁妍琨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普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对590例住院治疗的患者在整体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模式并评价效果.结果:590例住院治疗患者均有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改善,治疗后调查满意度为98%.结论:实施舒适护理能使普外科围手术期的患者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黑熙胜;刘中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鲜芦荟用于扁桃体术后局部镇痛、止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鲜芦荟用于扁桃体术后局部镇痛、止血的疗效.方法:随机将扁桃体切除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鲜芦荟放置创面,对照组术后用呋喃西林液漱口.结果:实验组1h镇痛、2h停止渗血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痊愈时间3.3d优于对照组5.5d,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扁桃体切除术后局部放置鲜芦荟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及渗血,促进创面早日愈合.

    作者:罗永明;王惠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益生菌在低出生体重儿NEC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益生菌在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NEC(即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5月在NICU进行住院治疗的生后存活在7d以上并开始进行胃肠道喂养的16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预防组的NEC发病率是2.38%(2/84),对照组的NEC发生率是10.71%(9/84),两组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住院期间,预防组每天的体质量增加量为8.708g,对照组为6.656g,两组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和治疗后预防组的7d后杆球菌比值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的两组患儿的大便内益生菌数量的比较差异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给予预防性口服益生菌能降低NEC的发病率,促进婴儿体质量的增长.其机制和口服益生菌后促进新生儿的肠道的正常菌群定植与优势化、维持肠道的正常菌群的比率有关.

    作者:卢江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百草枯中毒21例救治分析

    目的:分析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救治情况.结果:2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采用洗胃、导泻、抗氧化治疗、血液灌注等综合治疗,死亡13例占61.9%,放弃治疗3例占14.3%,好转5例占23.8%.死亡病例中多脏器衰竭9例占69.2%,呼吸衰竭例4占30.8%.结论:百草枯中毒致死率高,其救治关键因素为服药量和就诊时间,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窦加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晋江市某鞋厂工人健康体检分析

    目的:了解晋江市某鞋厂工人健康状态,完善控制有毒职业病危害的措施与对策.方法:对晋江市某制鞋厂的工人进行健康体检,并对车间环境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工人作业环境较差,363名正己烷接触者中,所检项目出现异常者29例,异常检出率为8.0%.结论:制鞋或皮革业的职业危害不容忽视,各工种作业环境要相互隔离,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消除或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

    作者:安丽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预防酒依赖患者复饮的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预防酒依赖患者复饮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63例酒依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按一般护理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对两组酒依赖患者护理干预后医嘱依从性及复饮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医嘱依从性比较差异显著.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复饮情况比较也有显著差异.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医嘱依从性,进而利于去除酒依赖患者复饮的诱因,减少其复饮的几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赵美华;刘顺杰;李翠霞;张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与探讨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通过本社区治疗的142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给予抗感染、消炎、止咳、化痰、平喘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结果:142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显效100例,有效2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90.1%.结论: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时要注意合理地应用抗生素,并且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具有针对性的抗生素,必要时可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加强全身支持疗法.此外,祛除诱因,加强患者的体质训练,避免接触诱发慢性支气管炎的物质,对于老年患者的病情控制也十分重要.

    作者:梁妍琨;吴颖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腹腔镜微创治疗女性盆腔炎性包块近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盆腔炎性包块患者78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47),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开腹组(n=31)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近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盆腔炎手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近远期疗效指标均优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可作为治疗方案的首选.

    作者:陶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剂量毛果芸香碱用于治疗前房积血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毛果芸香碱眼液用于治疗前房积血后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我院收治的Ⅰ级和Ⅱ级前房积血患者161例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其余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使用不同剂量毛果芸香碱眼液干预,比较治疗过程中积血吸收时间、继发性出血及高眼压发生的情况.结果:中剂量组积血吸收时间短;高剂量组继发出血率高;低、中剂量组和对照组比较积血吸收时间缩短,继发出血率无差异;各组间高眼压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中剂量毛果芸香碱眼液治疗前房积血使积血吸收时间短,继发出血少,是安全的剂量,疗效佳.毛果芸香碱在前房积血中对高眼压预防作用效果不明显.

    作者:晏兴云;贺平;刘静;夏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疤痕子宫早孕患者30例

    近年来,患有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患者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1].以往临床对患有疤痕子宫妊娠的患者多采用人工流产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手术治疗具有风险大,易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子宫穿孔、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缺点[2].近年来,笔者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疤痕子宫早孕行药物流产取得满意效果,现汇报如下.

    作者:黄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腿部远端蒂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缺损创面的术后护理

    各种原因导致的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常合并有骨、肌腱外露,一直是临床上修复的难题之一,各种小腿部岛状皮瓣是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常用方法[1~5],但皮瓣的成活离不开术后的精心护理[6],2001年6月-2012年1月,我院共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远端蒂的隐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远端蒂的小腿内侧胫后动脉岛状皮瓣等3种远端蒂的小腿部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06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莉;赵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析泌尿系感染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泌尿系统感染真菌的分布状况以及耐药性,进而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我院2010年12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共收治泌尿系统感染患者380例,将所有患者的尿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情况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本组380例尿液样本检测中,运用高渗培养的方法分离出病原菌8种,检测出菌株132株,菌株检出率为34.74%.132株病原菌中排名前5位的菌株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与粪肠球菌.亚胺培南对各种菌种均具有较高敏感性,是治疗尿路感染的首选药物.结论:导致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但临床中革兰阳性菌与真菌感染的患者有明显增多趋势.大多数泌尿系统致病菌均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的药敏实验结果合理用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郝东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苯甲基异硫氰酸盐抗氧化作用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苯甲基异硫氰酸盐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用DPPH法和AP-TEMED(过硫酸铵-N,N,N',N'-四甲基乙二胺)法对苯甲基异硫氰酸盐的抗氧化作用进行测定.结果:苯甲基异硫氰酸盐能明显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C2-)作用较弱.结论:较高浓度的苯甲基异硫氰酸盐在体外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具有抗氧化活性.

    作者:杨艳;周宇红;徐海斌;张立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子宫颈冷刀锥切术患者的护理干预

    目的:着重观察子宫颈病变患者行宫颈冷刀锥切术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对58例不同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行宫颈冷刀锥切术患者的护理干预.结果:通过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使患者及家属改变了认知和态度,纠正错误,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护理.全部患者均手术成功,无1例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3~5d.结论:根据患者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防止各种并发症,提高手术、护理质量及患者的舒适度,对患者康复有较大的帮助.

    作者:罗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肺复苏过程中静脉溶栓救治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心肺复苏过程中加用尿激酶溶栓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急诊科及ICU病房中发生心跳骤停的6例心梗患者,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6例患者中5例复苏后存活(包括1例脑死亡病例),1例抢救无效于急诊室死亡.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跳骤停的患者,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应积极尽快溶栓治疗,而不应等待自主心跳恢复后再溶栓,以争取时间,大限度地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王钟杰;卢钰萱;刘映霞;朱伟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边缘锐化技术对硬脑膜下少量出血CT诊断及漏诊分析

    目的:提高对少量硬脑膜下出血CT诊断率,以避免漏诊.方法:总结28例少量硬脑膜下出血的CT征象,并分析边缘锐化技术对漏诊病例帮助.结果:正确使用边缘锐化技术能够增大颅骨内板与病灶及脑实质对比度,清晰诊断,可避免漏诊.结论:加强对少量硬脑膜下出血的特异性征象的认识并正确运用边缘锐化技术可避免漏诊.

    作者:石惠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因素与对策

    中药饮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之一.中药饮片的质量,直接影响中医中药的治疗效果,经常会听到身边的老中医讲现在的中药疗效不好把握,有下降现象.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不妥之处,敬请指正.1 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因素1.1 中药品种问题 中药材品种繁多,各地用药品种和习惯不尽相同,相同的药物名称在不同地方来源可能不一样,即同一名称的药材源自不同科属,即使具有极近的亲缘关系,在不同生物体内产生的化学成分含量也不一致.同时因药材产地众多,药材的生长活动与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息息相关,特别是土壤成分对中药内在成分影响极大,我国的道地药材就是中药品种与生态环境的佳统一.

    作者:王明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早期应用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治疗的68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条件和排除条件的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氨基酸促进生长发育,但是两组患儿除使用的氨基酸剂量不同外其他治疗措施完全相同,对照组患儿出生24h内给予1.0g/(kg·d)量的氨基酸,以后增加0.5g/(kg·d),直至3.5g/(kg·d),而观察组患儿出生24h内给予2.0g/(kg·d)量的氨基酸,以后增加1.0g/(kg·d),直至3.5g/(kg·d),观察并记录两组早产儿的平均体重、平均头围、平均身长和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体重、平均头围、平均身长和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恶心、呕吐、发热等不良反应.结论:出生24h内给予2.0g/(kg·d)量的氨基酸,以后增加1.0g/(kg·d),直至3.5g/(kg·d)这一方案能够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作者:刘锦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