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因素与对策

王明喜

关键词:中药饮片, 质量, 影响因素, 对策
摘要:中药饮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之一.中药饮片的质量,直接影响中医中药的治疗效果,经常会听到身边的老中医讲现在的中药疗效不好把握,有下降现象.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不妥之处,敬请指正.1 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因素1.1 中药品种问题 中药材品种繁多,各地用药品种和习惯不尽相同,相同的药物名称在不同地方来源可能不一样,即同一名称的药材源自不同科属,即使具有极近的亲缘关系,在不同生物体内产生的化学成分含量也不一致.同时因药材产地众多,药材的生长活动与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息息相关,特别是土壤成分对中药内在成分影响极大,我国的道地药材就是中药品种与生态环境的佳统一.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因素与对策

    中药饮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之一.中药饮片的质量,直接影响中医中药的治疗效果,经常会听到身边的老中医讲现在的中药疗效不好把握,有下降现象.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不妥之处,敬请指正.1 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因素1.1 中药品种问题 中药材品种繁多,各地用药品种和习惯不尽相同,相同的药物名称在不同地方来源可能不一样,即同一名称的药材源自不同科属,即使具有极近的亲缘关系,在不同生物体内产生的化学成分含量也不一致.同时因药材产地众多,药材的生长活动与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息息相关,特别是土壤成分对中药内在成分影响极大,我国的道地药材就是中药品种与生态环境的佳统一.

    作者:王明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高原地区异位妊娠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异位妊娠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病例组为我院妇产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1例异位妊娠患者,对照组为同期来院就诊的130例正常宫内妊娠孕妇,对调查收集的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和本地区异位妊娠发病相关的因素有人工流产史、盆腔感染史、剖宫产史、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避孕史.结论:人工流产史、盆腔感染史、剖宫产史、IUD避孕史等是异位妊娠发病的危险因素,应提高认识,积极防御.

    作者:李君;何娟;王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内群体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院内群体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36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12个月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研究组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院内群体康复训练.结果:研究组的无复发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院内群体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减少复发,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谢友许;邓晓苑;李嘉;林伟成;张恒铭;王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鲜芦荟用于扁桃体术后局部镇痛、止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鲜芦荟用于扁桃体术后局部镇痛、止血的疗效.方法:随机将扁桃体切除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鲜芦荟放置创面,对照组术后用呋喃西林液漱口.结果:实验组1h镇痛、2h停止渗血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痊愈时间3.3d优于对照组5.5d,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扁桃体切除术后局部放置鲜芦荟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及渗血,促进创面早日愈合.

    作者:罗永明;王惠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髓芯减压植骨联合自体骨髓及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目的:探讨应用髓芯减压植骨联合自体骨髓及富血小板血浆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对46例ARCO分期Ⅰ、Ⅱ期的ANFH患者采用股骨头髓芯减压髂骨植骨、自体骨髓及富血小板血浆移植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过5~28个月(平均15个月)的随访,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活动范围接近或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结果示股骨头囊性变消失,坏死区有新生骨小梁通过.结论:股骨头髓芯减压植骨联合自体骨髓及富血小板血浆移植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等优点,是一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作者:唐俊;黄克;李林;张波;梁红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边缘锐化技术对硬脑膜下少量出血CT诊断及漏诊分析

    目的:提高对少量硬脑膜下出血CT诊断率,以避免漏诊.方法:总结28例少量硬脑膜下出血的CT征象,并分析边缘锐化技术对漏诊病例帮助.结果:正确使用边缘锐化技术能够增大颅骨内板与病灶及脑实质对比度,清晰诊断,可避免漏诊.结论:加强对少量硬脑膜下出血的特异性征象的认识并正确运用边缘锐化技术可避免漏诊.

    作者:石惠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新进展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主要感染性并发症.在住院的肝硬化腹水患者中,发生率为8%~30%[1].它是在没有全身或腹腔内局部感染源的情况下发生的腹水细菌感染.SBP的发生,导致了有效动脉血容量的进一步减少,机体内水钠潴留,使得肾脏血流灌注不足,终导致肝肾综合征.Mowat C[2]等报道,SBP的病死率与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大致相等,接近30%~50%[3].因此,SBP的早期诊断、及时合理的选用抗生素,对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华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早期应用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治疗的68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条件和排除条件的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氨基酸促进生长发育,但是两组患儿除使用的氨基酸剂量不同外其他治疗措施完全相同,对照组患儿出生24h内给予1.0g/(kg·d)量的氨基酸,以后增加0.5g/(kg·d),直至3.5g/(kg·d),而观察组患儿出生24h内给予2.0g/(kg·d)量的氨基酸,以后增加1.0g/(kg·d),直至3.5g/(kg·d),观察并记录两组早产儿的平均体重、平均头围、平均身长和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体重、平均头围、平均身长和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恶心、呕吐、发热等不良反应.结论:出生24h内给予2.0g/(kg·d)量的氨基酸,以后增加1.0g/(kg·d),直至3.5g/(kg·d)这一方案能够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作者:刘锦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儿双侧卵巢血管瘤1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小儿卵巢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及临别诊断.方法:分析观察小儿卵巢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形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其免疫表型.所用抗体CD31、CD34、FⅧAg.结果:卵巢血管瘸多见于婴幼儿,多为单侧,双侧罕见.镜下以丰富的厚薄不一的血管为主,血管间可见梭形细胞,可见血管平滑肌细胞并可见移行入周围的梭形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示CD31、CD34、FⅧAg为阳性标记.结论:小儿卵巢血管瘤为一良性的血管瘤,诊断主要依靠特征性组织学特点,但应与淋巴管瘤,脉管腔内无红细胞或淋巴液充盈时相区别.

    作者:顿金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高能量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目的:分析总结高能量所致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Schatzker Ⅴ型、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34例,对不同病例,分别选用螺钉、单侧钢板、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部分使用外固定支架作为临时辅助复位固定工具或者保守治疗.结果:经6个月~5年随访,平均28个月,骨折均愈合,参照Rasmussen评分标准,术后6个月优良率82.4%,术后1年优良率79.4%.结论:手术切开复位牢靠内固定或结合外固定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注意严密的术前检查,对不同类型的高能量所致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戴冠东;刘国辉;吴爱国;罗丽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欣母沛与米索前列醇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分析

    目的:探讨欣母沛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相关症状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出血,观察组产妇注射欣母沛,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其产后出血量较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欣母沛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效果显著.

    作者:杨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输尿管盆段结石碎石350例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在输尿管盆段结石患者中的运用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对我院应用X线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的350例输尿管盆段结石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次碎石成功322例,占92.0%;2次碎石成功21例,占6.0%,3次碎石成功6例,占1.7%;失败而转手术1例,占0.3%,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X线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定位准确、成功率高、组织损伤小、无严重的并发症,对输尿管盆段结石治疗效果好.

    作者:何平;李亭;郭春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膀胱癌患者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与探讨膀胱癌患者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的护理.方法:选取本院近3年来收治的膀胱癌患者共20例,对其采用膀胱癌全切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并对患者进行科学、人性化的术后护理、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结果:20例患者中18例手术成功,且术后愈合良好,而另2例则在手术完成后发生肺部感染,通过有效地处理后,患者的感染得到全面控制,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已痊愈出院.结论:通过对膀胱癌患者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后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彩云;陈丽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瑞舒伐他汀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室重塑和CRP水平的影响.方法:86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心力衰竭治疗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附加瑞舒伐他汀治疗,疗程12个月.治疗前、后评估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测定相关指标.包括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组超声心动图指标优于对照组,NYHA分级明显改善,CRP水平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水平和心室重塑过程,其主要机制是降低了CRP等炎症介质的水平,进而起到延缓心力衰竭恶化和发展的过程.

    作者:左小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炭剂型、液体运动对炭溶化影响的正交试验

    目的:确定药用炭液的配置方法.方法:考察不同药用炭剂型、液体运动对配置炭液的影响,优选出合适的炭液配置条件.结果:药用炭剂型、液体运动对炭溶化时间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用炭片配液时无需粉碎及频繁搅动液体.

    作者:李建青;梁业梅;陈美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转变教学思路提高心电图教学质量

    心电图是《诊断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按照以往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心电图教学质量难以有很大的提高.笔者结合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体会,提出了如学生必须重视心电图的学习、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心电图教学与临床结合、大量阅图反复实践及提高带教者素质等教学思路和方法,可以更进一步提高心电图教学质量.

    作者:高维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动态心电图评价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发作特点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纤颤(PAF)的发作特点.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对6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24h心房颤动的发生、持续时间及终止规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持续时间均有两个高峰,发生高峰为(09:00、00:00);持续时间的高峰为(03:00~06:00,13:00~15:00).结论:阵发性房颤发生的昼夜节律与迷走神经的兴奋牲改变有一定关系.

    作者:马国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诊科护理实习同学带教的讨论

    目的:探讨使实习生在急诊科尽快进入实习状态,提高急诊科临床实习学生的带教质量.方法:成立带教小组模拟演练和对急救程序的学习和培训.结果:通过系统化的带教,实习生能尽快进入实习状态,出科考试成绩优秀并得到带教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结论:急诊科实习生的带教方法可提高实习生的学习效果.

    作者:包美霞;范守丽;杨登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观察盐酸甲哌卡因在上前牙活髓牙体预备麻醉的效果

    目的:观察盐酸甲哌卡因用于上前牙活髓牙体预备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上前牙需烤瓷修复的患者15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75例,采用盐酸甲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75例,采用2%的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浸润,比较其麻醉的疼痛发生率、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采用盐酸甲哌卡因局麻,疼痛发生率为13.3%.对照组用2%的盐酸利多卡因局麻后,疼痛发生率为33.3%.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2.16±0.78)min,对照组为(2.11±0.74)min,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麻醉持续时间(4.92±1.52)h,对照组为(2.17±0.7)h,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甲哌卡因麻醉的效果显著优于2%的盐酸利多卡因,而且用药少、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作者:王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改良静脉穿刺法对儿童疼痛评估及护理对策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静脉穿刺法对儿童的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内儿科2012年2-10月选取的206例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传统静脉穿刺法,干预组除采用改良静脉穿刺法外,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疼痛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的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静脉穿刺法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或缓解患儿疼痛率的发生,且操作简单,受到患儿的欢迎,同时可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樊启宜;陈瑞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