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优势

刘涛;郑海宁;朱银明

关键词:64排螺旋CT, 血管成像, 主动脉夹层
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优势.方法:对2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行MSCTA检查,采用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等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DeBakeyⅠ型8例(34.8%),Ⅱ型3例(13.0%),Ⅲ型12例(52.2%),壁内血肿3例.主动脉重要分支受累5例(21.7%),均在三维重建中有特征表现.横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真假腔形态、大小、剥脱的内膜片、破口位置及内膜和主动脉壁钙化,MPR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各分支血管之间的关系.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能直观、立体显示真、假腔的形态、大小、破口位置及其与大分支血管的关系,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方法.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应用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治疗的68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条件和排除条件的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氨基酸促进生长发育,但是两组患儿除使用的氨基酸剂量不同外其他治疗措施完全相同,对照组患儿出生24h内给予1.0g/(kg·d)量的氨基酸,以后增加0.5g/(kg·d),直至3.5g/(kg·d),而观察组患儿出生24h内给予2.0g/(kg·d)量的氨基酸,以后增加1.0g/(kg·d),直至3.5g/(kg·d),观察并记录两组早产儿的平均体重、平均头围、平均身长和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体重、平均头围、平均身长和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恶心、呕吐、发热等不良反应.结论:出生24h内给予2.0g/(kg·d)量的氨基酸,以后增加1.0g/(kg·d),直至3.5g/(kg·d)这一方案能够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作者:刘锦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动态心电图评价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发作特点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纤颤(PAF)的发作特点.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对6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24h心房颤动的发生、持续时间及终止规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持续时间均有两个高峰,发生高峰为(09:00、00:00);持续时间的高峰为(03:00~06:00,13:00~15:00).结论:阵发性房颤发生的昼夜节律与迷走神经的兴奋牲改变有一定关系.

    作者:马国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欣母沛与米索前列醇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分析

    目的:探讨欣母沛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相关症状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出血,观察组产妇注射欣母沛,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其产后出血量较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欣母沛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效果显著.

    作者:杨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晚期妊娠羊水过少18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相关因素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方法,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方法:选取我院晚期妊娠羊水过少18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186例羊水量正常孕妇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年龄、孕周、孕产次差异均无显著性,对羊水过少孕妇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胎儿畸形、胎儿窘迫、脐绕颈,胎儿生长受限、妊娠期高血压及剖宫产率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羊水过少严重威胁胎儿、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一旦确诊应积极引产,估计短期内不能分娩者,宜剖宫产结束分娩.

    作者:胡秀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替代疗法之一.目前,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受疾病本身及透析合并症的影响,患者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其后果不仅导致免疫力下降,而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这些问题,我院经过分析对46例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病情及治疗的必要性,更好的配合治疗.经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牛玉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剂量毛果芸香碱用于治疗前房积血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毛果芸香碱眼液用于治疗前房积血后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我院收治的Ⅰ级和Ⅱ级前房积血患者161例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其余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使用不同剂量毛果芸香碱眼液干预,比较治疗过程中积血吸收时间、继发性出血及高眼压发生的情况.结果:中剂量组积血吸收时间短;高剂量组继发出血率高;低、中剂量组和对照组比较积血吸收时间缩短,继发出血率无差异;各组间高眼压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中剂量毛果芸香碱眼液治疗前房积血使积血吸收时间短,继发出血少,是安全的剂量,疗效佳.毛果芸香碱在前房积血中对高眼压预防作用效果不明显.

    作者:晏兴云;贺平;刘静;夏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益生菌在低出生体重儿NEC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益生菌在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NEC(即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5月在NICU进行住院治疗的生后存活在7d以上并开始进行胃肠道喂养的16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预防组的NEC发病率是2.38%(2/84),对照组的NEC发生率是10.71%(9/84),两组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住院期间,预防组每天的体质量增加量为8.708g,对照组为6.656g,两组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和治疗后预防组的7d后杆球菌比值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的两组患儿的大便内益生菌数量的比较差异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给予预防性口服益生菌能降低NEC的发病率,促进婴儿体质量的增长.其机制和口服益生菌后促进新生儿的肠道的正常菌群定植与优势化、维持肠道的正常菌群的比率有关.

    作者:卢江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进展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大于500ml,是产科常见和危险的并发症,尽管在实行住院分娩和有效的输血治疗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孕产妇死亡率有了明显的下降,但是在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死亡报告中因出血致死的情况仍较突出[1,2].产后出血是一种发展迅速且非常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一旦发生,产妇可因失血过多而在短时间内陷入休克状态.产后出血的预后随失血量、失血速度及产妇体质而异,其预后直接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和产后恢复[3~7].故根据原因及早预防和制定适时正确的治疗、护理方案,确保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尤为重要.现将产后出血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姚丽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28~32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分析

    目的:探讨28~32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实施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1月我院共收治28~32周早产儿45例的临床资料,40例早产儿予以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5例早产儿应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实施治疗,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所以及时改用气管插管治疗方法.比较早产儿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的实际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早产儿中,40例患儿经有效性治疗后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与治疗实施前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指标、二氧化碳分压指标、酸碱度指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应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实施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农学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Orem自护理论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Orem自护理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运用Orem自护理论,出院时对两组进行自护能力比较.结果:出院时观察组在饮食控制、运动锻炼、正确注射胰岛素、正确监测血糖等方面的自护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有效地应用Orem自护理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能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增强其自护能力.

    作者:卢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内群体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院内群体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36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12个月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研究组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院内群体康复训练.结果:研究组的无复发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院内群体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减少复发,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谢友许;邓晓苑;李嘉;林伟成;张恒铭;王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连续血液滤过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滤过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结果:对2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血液滤过治疗,观察血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呼吸频率、腹腔压力、血淀粉酶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经72h血液滤过治疗后APACHEⅡ评分、血淀粉、氧合指数、腹腔压力均较血滤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血液滤过治疗可以安全有效地减轻全身炎症反应保护脏器功能.

    作者:高恺;崔嵩;宫丹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5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方法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5例HLAP患者采取常规胰腺炎治疗方法同时进行DFPP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APACHEⅡ评分及血清甘油三酯(TG)浓度变化.结果:5例患者共进行7次DFPP治疗,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均降低,平均降低(5.14±3.38)分,t=3.98,P<0.01,统计学差别明显,DFPP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后血清TG浓度均降低,平均降低(18.96±13.13)mmol/L,t=3.82,P<0.01,统计学差别明显,DFPP可以迅速降低患者血清TG浓度,平均清除率为70.14%.结论:DFPP可以迅速降低患者血清TG浓度,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异体血液制品输入,降低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HLAP治疗方法.

    作者:崔嵩;康志杰;高恺;杨荣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产科急性DIC的急救及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急救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产科收治的13例DIC患者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3例DIC产妇均有明确的相关发病诱因,综合救治后,DIC抢救成功率为92.3%.结论:对诱因明确的产妇进行积极观察,可尽早发现危重的症状,为临床急救措施的实行争取足够的时间;有效静脉通道的建立是急性DIC治疗成功的有力保证.

    作者:陈晓峡;吴小玲;叶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膀胱癌患者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与探讨膀胱癌患者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的护理.方法:选取本院近3年来收治的膀胱癌患者共20例,对其采用膀胱癌全切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并对患者进行科学、人性化的术后护理、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结果:20例患者中18例手术成功,且术后愈合良好,而另2例则在手术完成后发生肺部感染,通过有效地处理后,患者的感染得到全面控制,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已痊愈出院.结论:通过对膀胱癌患者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后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彩云;陈丽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65例诊疗分析

    目的:分析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央型29例,占比重为44.6%.左后型22例,占比重为33.8%.右后型14例,占比重为21.6%.Ⅰ°24例占比重为36.9%,Ⅱ°26例占比重为40%,Ⅲ°15例占比重为23.1%.CT表现L4~L5腰椎间盘突出32例,L5~S1腰椎间盘突出33例.结论:我院利用CT诊断患者腰椎间盘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范峻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苯甲基异硫氰酸盐抗氧化作用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苯甲基异硫氰酸盐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用DPPH法和AP-TEMED(过硫酸铵-N,N,N',N'-四甲基乙二胺)法对苯甲基异硫氰酸盐的抗氧化作用进行测定.结果:苯甲基异硫氰酸盐能明显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C2-)作用较弱.结论:较高浓度的苯甲基异硫氰酸盐在体外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具有抗氧化活性.

    作者:杨艳;周宇红;徐海斌;张立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并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强对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及心理护理,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

    作者:吴细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儿重症肺炎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008年3月-2012年3月间在我院儿科住院的32例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所处环境、卧位、吸氧、饮食护理及对症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密切观察病情,制定严密护理计划,执行有效护理措施,本组32例患儿中治愈25例,死亡2例,转院5例.平均咳嗽症状消失时间(5.93±0.84)d,肺啰音消失时间(3.64±0.81)d,抗生素使用时间(6.10±0.32)d,X线检查恢复正常时间(5.28±0.65)d,平均住院(12.50±1.84)d.结论:积极有效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减轻病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患儿的死亡率.

    作者:蔡芳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提高母乳喂养率护理干预的探讨

    目的:探讨提高母乳喂养率护理干预的措施.方法:将1 0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505例,对照组49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院内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1个月及4个月的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干预组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住院期间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母乳喂养率.

    作者:杨富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