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蓓
目的:探讨MRI中FLAIR技术对于一氧化碳中毒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MR影像学资料.结果:53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FLAIR表现为双侧豆状核对称性高信号的33例,表现为颅内侧脑室为中心的脑白质区较广泛高信号的18例,FLAIR无表现2例.结论:FLAIR序列对于一氧化碳中毒脑改变的诊断是较为敏感和相对特异性的,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巍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每年各大媒体都有幼儿误服中毒的报道,严重的会给幼儿的身体造成不良后遗症,甚至死亡,给其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也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通过对近几年我院收治幼儿误服中毒病例中毒原因的分析及临床治疗经验的总结,提醒广大儿童家属,应做好幼儿误服中毒的防范工作,防止幼儿中毒的发生,确保幼儿的健康成长.现将分析介绍如下.
作者:肖和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云南白药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将90例Ⅰ°~Ⅲ°压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采用康复新液和云南白药局部外涂.结果:治疗组压疮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康复新液联合云南白药治疗压疮可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淑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我国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占世界总发病人数的40%~45%,手术是中小肝癌的传统治疗方法,由于受肝功能异常、多结节病变及分布广泛、患者意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肝癌的实际切除率<30%[1].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自从1976年Goidstein首先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肝癌获得成功后,TACE是目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党业天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儿童保健融入早教内容对儿童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儿童保健门诊进行系统保健的儿童6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将早教内容融入每次体检中,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给予保健指导,比较两组MDI值和PDI值.结果:观察组儿童的MDI值和PDI值均优于对照组 (均P<0.05).结论:儿童融入早教内容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值得借鉴.
作者:陈淑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从术前到术后直至拔尿管全过程,进行个体化排尿训练,对预防和减少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40例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在术前评估认知能力、接受新事物能力,了解患者个体排尿习惯、心理特点基础上进行尿道、阴道、肛门括约肌、腹壁肌肉的舒缩锻炼,根据个体特点实施定时放尿、膀胱灌注、二次排尿法等观察拔出尿管后小便能否自解及是否通畅,拔出尿管4~6h再次排尿后B超测定的残余尿量.对照组进行常规排尿锻炼.结果:对照组B超下测定残余尿量<100ml 14例、≥100ml 6例;实验组B超下测定残余尿量<100ml 17例、≥100ml 3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插管天数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用个体排尿训练对恢复膀胱排尿功能有显著意义.
作者:周婷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西部地区县级基层医院开展后前联合入路手术方法加用生物膜治疗创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探索适合基层医院治疗颈椎复合性损伤的工作模式,更好地为基层人民服务.方法:通过选择本院下颈椎骨折脱位、小关节交锁合并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32例,采用先从颈椎后路切开复位;再从颈椎前路切开,切除后纵韧带,彻底解除对脊髓的压迫,安放生物膜保护脊髓,取相同大小和形状的自体髂骨块植入间隙内;安放内固定物.然后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ASIA运动功能指数评分和JOA评分、Frankel 分级.结果:3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了颈椎椎体的正常序列及生理弧度.随访期间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植骨块脱出或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JOA评分和ASIA运动功能指数评分有统计学意义 (P<0.05);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基层医院后前联合入路加用生物膜治疗创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效果满意.
作者:莫松全;吴天清;杨松运;李春梅;安明和;潘东川;陶建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唇腭裂患儿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做好该类人群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设问卷对56例唇腭裂患儿的母亲与57例正常儿童母亲的心理状态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照分析.结果:唇腭裂患儿的母亲存在心理问题,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四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儿童母亲的因子分(P<0.05).结论:唇腭裂患儿的母亲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应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魏雪琼;董美燕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和吗丁啉在防治静滴阿奇霉素时胃肠道副反应的效果.方法:120例呼吸道感染并在我院静脉点滴阿奇霉素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蒙脱石散和吗丁啉口服,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观察两组在阿奇霉素静滴时胃肠道副反应(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阿奇霉素静滴后胃肠道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25.31,P<0.01).结论:口服蒙脱石散和吗丁啉可明显减轻阿奇霉素静脉点滴时的胃肠道副反应.
作者:姜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2010年8月消化性溃疡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消化性溃疡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和溃疡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达标率、并发症发生率、溃疡复发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了解健康知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溃疡复发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晓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评价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在支气管扩张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确诊的78例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分别进行X线胸片、CT及HRCT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中,X线胸片检查显示支气管扩张23例,CT检查显示支气管扩张46例,HRCT检查显示支气管扩张78例.结论:HRCT扫描在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中具有高度特异性,在对临床上怀疑支气管扩张症的患者在经X线胸片检查筛选后首选HRCT.
作者:楚克付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之一,是由于局部刺激使角膜缘干细胞缺失,导致角膜上皮与结膜上皮之间失去平衡而发生病变.首诊者多为原发性,治疗以手术为主.目前手术方法很多,常规术式有单纯切除、转位术等,但复发率均高,再次手术复发率更高.单纯切除易复发,复发率可高达30%~50%[1].
作者:高慧娟;张峰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近年来,由于呼吸机的广泛使用,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FVAP)患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呼吸机属于需要建立侵入性的人工气道的操作,同时患者往往是危重病者,易发生多种肺部真菌感染,而且真菌感染后临床表现多变,缺乏特异性及标准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所以早期诊断较困难,易延误治疗而导致成为院内感染首要的死亡原因[1,2].
作者:刘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珠海市婴儿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本院90例1周岁内按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完3针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婴儿作为监测对象,进行乙肝标志物血清学监测.结果:90例监测对象中,抗-HBs阳转率达96%;HBsAg携带率为4.44%;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为90%;母亲HBsAg阴性婴儿的抗-HBs阳转率和GMT均低于母亲HBsAg阳性的婴儿,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按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完3针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抗-HBs阳转率达到较高水平,母亲HBsAg携带状况是婴儿乙肝疫苗抗-HBs阳转率和抗体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作者:杨洁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B-D测试于1963年由苏格兰两位微生物学家JH Bowie和J Di ck设计,迄今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主要用于评价预真空(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冷空气排出效果、饱和蒸汽穿透、漏气和不可压缩性气体的存在等灭菌器方面的性能[1].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每天灭菌前必须空锅进行B-D测试,其检测结果决定灭菌器能否使用.
作者:莫元雪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以规避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方法:加强护士安全知识培训,明确安全目标与责任,制定并完善<护理安全管理手册>,设立专项风险安全管理员,持续改进护理管理措施并建立监督和奖惩保障机制确保护理安全.结果: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医院护理综合质量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及护患纠纷发生率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可以规避基层医院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达到护理管理人性化、科学化、制度化、质量标准化.
作者:孙乐英;赖静花;钟树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血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随着血细胞分析仪的普及,血细胞形态学的检查仍是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直接、便捷筛查手段之一.应用高档血细胞分析仪绝不能完全替代显微镜观察.仪器分析异常细胞提示或临床上高度怀疑血液系统疾病的标本均应按照操作规程,认真进行显微镜的细胞形态学复核检查,确保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加强与临床的联系和沟通,对可疑标本要结合临床资料,对防止血液病的漏检、漏诊和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王颖;李戈燕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CT高压增强扫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0例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4例效果满意,其余病例中有1例失败,3例血管渗漏注药终止,2例发生迟发型轻度过敏反应.结论: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提高CT高压增强扫描的成功率.
作者:朱小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外源性维生素B1和腺苷钴胺治疗老年性聋的疗效.方法:将256例老年性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28例,对照组:维生素B1和腺苷钴胺,肌注1次/d;治疗组:维生素B1和腺苷钴胺各1支穴位注射,1次/d.两组均10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后,复查纯音听阈.结果:治疗组128例患者治疗后,有39例听阈有效提高,其中显效6例(4.7%),有效33例(25.8%),两组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源性维生素B1和腺苷钴胺可以用于老年性聋的治疗.
作者:何丽;李健鹰;刘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脑卒中是当前威胁人类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据报道,中国脑卒中发病率为250/10万,仅次于前苏联西伯利亚地区的300/10万,居世界第二位[1].随着我国医学的发展和诊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病死率有所下降,但致残率增加,存活患者中约80%[2]有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作者:李秀习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