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网络式PBL教学模式在机能实验学教学中的探索

彭妙茹;董颀;刘筱蔼;李建华

关键词:网络式PBL, 机能实验学, 教学实践
摘要: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在临床医学双语班的机能实验学教学中引入网络式PBL教学.探讨网络式PBL教学模式在机能实验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保健融入早教内容对儿童发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儿童保健融入早教内容对儿童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儿童保健门诊进行系统保健的儿童6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将早教内容融入每次体检中,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给予保健指导,比较两组MDI值和PDI值.结果:观察组儿童的MDI值和PDI值均优于对照组 (均P<0.05).结论:儿童融入早教内容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值得借鉴.

    作者:陈淑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儿科临床用药及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了解我院儿科药物的应用状况,分析临床用药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导致不良反应产生的相关因素,探讨保证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对策,确保本院儿科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随机抽查本院自2010年5月-2011年6月间儿科住院病例60例,对临床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并分类,对其中产生用药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资料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6例患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占总病例的26.7%,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68.8%),静脉给药的比例高,静脉给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高达63.3%.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用药剂量过大、使用儿童慎用或禁用药物以及药物的配伍使用不合理.结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药物剂量使用过大、药物的配伍不合理以及不同给药途径均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因此,应重视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黄伟雄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音乐护理在产房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音乐护理在产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产房中为临产孕妇播放合适的音乐.结果:音乐护理主要用于临床孕妇的身心护理,将音乐护理在产房中应用,有镇静情绪、消除恐惧、缓解疼痛、促进分娩等功效.结论:音乐护理在产房中的应用取得满意效果,值得在同行中推广应用.

    作者:彭传琴;陈江津;彭传华;陈;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关于糖尿病运动疗法与护理的认识

    本文对糖尿病运动疗法及护理体会进行探讨,认为运动疗法协同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有效降低及稳定病人血糖.

    作者:王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维生素B1和腺苷钴胺治疗老年性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外源性维生素B1和腺苷钴胺治疗老年性聋的疗效.方法:将256例老年性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28例,对照组:维生素B1和腺苷钴胺,肌注1次/d;治疗组:维生素B1和腺苷钴胺各1支穴位注射,1次/d.两组均10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后,复查纯音听阈.结果:治疗组128例患者治疗后,有39例听阈有效提高,其中显效6例(4.7%),有效33例(25.8%),两组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源性维生素B1和腺苷钴胺可以用于老年性聋的治疗.

    作者:何丽;李健鹰;刘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静脉给药联合宫旁注射给药及微波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静脉给药联合经宫颈旁注射给药及微波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2月-2009年2月在遂川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门诊治疗的96例急慢性盆腔炎患者,将确诊为急慢性盆腔炎患者96例,分为单纯静脉给药组40例;静脉给药联合宫旁注射及微波治疗组56例,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性研究.结果:单纯静脉给药法的有效率为60%,治愈率55%.静脉给药联合宫旁注射及微波治疗其有效率100%,治愈率96%.结论:静脉给药联合宫颈旁注射给药及微波治疗比单纯静脉给药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作者:黄小瑜;肖艳琼;罗新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能迅速稀释药物、解除药物对周围血管的损伤,保护患者上肢血管网,减轻因反复穿刺及静脉输入强刺激药物引起的疼痛,临床应用广泛[1].一般情况下,传统PICC置管过程中使用的穿刺针型号较大(成人14~16G),需要在静脉可视下穿刺.在血管显露的条件下,穿刺的成功率较高,对于血管条件不理想的患者成功率低.

    作者:李桂莲;刘春梅;田丽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静脉点滴阿奇霉素时胃肠道副反应的防治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和吗丁啉在防治静滴阿奇霉素时胃肠道副反应的效果.方法:120例呼吸道感染并在我院静脉点滴阿奇霉素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蒙脱石散和吗丁啉口服,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观察两组在阿奇霉素静滴时胃肠道副反应(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阿奇霉素静滴后胃肠道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25.31,P<0.01).结论:口服蒙脱石散和吗丁啉可明显减轻阿奇霉素静脉点滴时的胃肠道副反应.

    作者:姜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保胆取石术治疗有功能胆囊结石1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胆囊切开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2011年采用微创切开取石术治疗经严格筛选符合保胆手术的胆囊有功能患者13例,术后随访6个月,对患者自觉临床症状及胆囊壁厚度、胆囊功能的主客观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胆囊壁厚度较术前明显变薄(P<0.05),胆囊收缩面积明显增加 (P<0.05),无术中副损伤或术后严重并发症,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治疗有功能的胆囊结石,微创保胆取石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幼儿误服中毒的原因分析与预防策略

    每年各大媒体都有幼儿误服中毒的报道,严重的会给幼儿的身体造成不良后遗症,甚至死亡,给其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也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通过对近几年我院收治幼儿误服中毒病例中毒原因的分析及临床治疗经验的总结,提醒广大儿童家属,应做好幼儿误服中毒的防范工作,防止幼儿中毒的发生,确保幼儿的健康成长.现将分析介绍如下.

    作者:肖和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台州市路桥区24868名妇女妇科病普查分析

    目的:为了提高、改善台州市路桥区妇女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方法:按照统一制定的普查项目进行填写,由临床妇科医师按照妇科病检查常规,程序性进行宫颈涂片及细胞脱落学检查、白带常规检查、子宫B超检查、超红外冷强光透乳检查等.结果:妇科疾病患病率较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呈年轻化趋势,乳腺疾病患病率较高.结论:通过妇女病普查普治,达到减少或消灭某些妇科病的目的,以便早期发现宫颈癌,及早进行治疗.

    作者:吴雪燕;罗永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血细胞形态学复检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分析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血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随着血细胞分析仪的普及,血细胞形态学的检查仍是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直接、便捷筛查手段之一.应用高档血细胞分析仪绝不能完全替代显微镜观察.仪器分析异常细胞提示或临床上高度怀疑血液系统疾病的标本均应按照操作规程,认真进行显微镜的细胞形态学复核检查,确保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加强与临床的联系和沟通,对可疑标本要结合临床资料,对防止血液病的漏检、漏诊和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王颖;李戈燕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护理体会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之一,是由于局部刺激使角膜缘干细胞缺失,导致角膜上皮与结膜上皮之间失去平衡而发生病变.首诊者多为原发性,治疗以手术为主.目前手术方法很多,常规术式有单纯切除、转位术等,但复发率均高,再次手术复发率更高.单纯切除易复发,复发率可高达30%~50%[1].

    作者:高慧娟;张峰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EGF喷雾剂对口腔黏膜创伤性血疱破裂后创面愈合的影响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治疗口腔黏膜创伤性血疱破裂后溃疡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口腔黏膜创伤性血疱破裂后创面溃疡病例47例,治疗组采用EGF喷雾剂均匀喷涂于黏膜创面,3次/d.对照组采用1∶5 000呋喃西林溶液含漱,3次/d.分别于用药后3、5、7、>7d随访.结果:治疗组5d以内愈合者占95.83%,对照组5d以内愈合者仅占26.09%.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EGF对口腔黏膜创伤性血疱破裂后溃疡性创面的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武淳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FLAIR序列在一氧化碳中毒MR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MRI中FLAIR技术对于一氧化碳中毒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MR影像学资料.结果:53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FLAIR表现为双侧豆状核对称性高信号的33例,表现为颅内侧脑室为中心的脑白质区较广泛高信号的18例,FLAIR无表现2例.结论:FLAIR序列对于一氧化碳中毒脑改变的诊断是较为敏感和相对特异性的,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巍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6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2011年间行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64例(观察组),另选行传统保留膀胱外科手术治疗患者64例(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74%,术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低于对照组的29.7%,组间比较手术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1.4~66.5min,出血量为15.4~107.2ml,平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0~24个月,观察组3例患者出现复发(4.7%),对照组16例复发(25.0%),两组复发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临床疗效好,具有损伤小、术后不良反应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良锁;黄春雨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脑卒中的康复护理新进展

    脑卒中是当前威胁人类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据报道,中国脑卒中发病率为250/10万,仅次于前苏联西伯利亚地区的300/10万,居世界第二位[1].随着我国医学的发展和诊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病死率有所下降,但致残率增加,存活患者中约80%[2]有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作者:李秀习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CT高压增强扫描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CT高压增强扫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0例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4例效果满意,其余病例中有1例失败,3例血管渗漏注药终止,2例发生迟发型轻度过敏反应.结论: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提高CT高压增强扫描的成功率.

    作者:朱小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及对策

    中药炮制、饮片入药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加工炮制的后产品,又是中医处方调配中成药的原料,其内在质量直接影响到中药汤剂、中成药质量和临床疗效,继而直接关系到中医中药的发展乃至兴亡.据报道,杨洪莉等对某地区的基层药品使用单位进行调查,结果中药不合格率达42%[1].

    作者:张文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浅谈中药房实训对中医专业学生的意义及实行之法

    识药、认药是中医师的基本功,但这却是现代中医教育的薄弱环节,中药房实训是改善这一现状的有效方法.本文阐述了中药房实训对中医专业学生的意义及实行之法.

    作者:林靓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