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日晡潮热再议

杨艳秋

关键词:日晡, 日晡潮热, 含义, 病因病机
摘要:日晡潮热是指下午3~5点发热明显,且热势较高,目前《中医诊断学》教材中多将日晡潮热称之为阳明潮热,见于阳明腑实证,笔者认为日晡潮热是指发热时间在日晡(即申时),阳明潮热是指病变部位在阳明胃肠,二者不能完全等同.且日晡潮热临床不仅见阳明腑实证,亦见它证,临床机理各异,不应以偏概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特色护理脑卒中患者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中医特色护理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10种中医药期刊,检索中医特色护理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对照实验(RTC)至2014年12月.运用改良后Jadad量表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用RevMan5.2软件完成统计和系统评价.结果 共8篇文献包含663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2篇评为高质量,其余为低质量.Meta分析表明,中医特色护理脑卒中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为7.44,95%CI (4.40,12.58).结论 中医特色护理脑卒中患者可能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然而,由于现有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支持,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彭丽丽;陈芳;刘畅;蒋谷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补肾泻心方治疗心肾不交型遗精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运用补肾泻心方治疗心肾不交型遗精的临床研究.方法 将符合心肾不交型遗精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盐酸氯米帕明片,25 mg/次,1次/晚,口服;治疗组60例,采用补肾泻心方,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饭后服用.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 其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为90.00%,X2=9.624,P=-0.002,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未发现治疗药物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补肾泻心方治疗心肾不交型遗精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建设;李培轮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李东垣升阳学说探析

    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他开创了内伤脾胃论,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提出调理脾胃在治疗中的积极作用,在“脾胃气虚,阳气不升”的基础上,创立了“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的益气升阳大法.本文从补气升阳、升阳散火、升阳除湿、升阳祛暑、升阳通窍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李氏升阳学说的理论特点及临床的运用.

    作者:李劲松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皂针颗粒治疗阑尾炎108例

    目的 分析在对阑尾炎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皂针颗粒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阑尾炎治疗的患者108例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4),观察组患者运用皂针颗粒实施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阑尾炎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皂针颗粒的应用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志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护理干预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72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采取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期间采取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效果显著.

    作者:吴秋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方剂学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建设与探索

    本文介绍了方剂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几年来建设与管理中的一些做法,阐述了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对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作用,强调只有建设高水平的重点学科实验室才能促进所支撑的学科快速发展,为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创造有利条件,为学科建设搭建平台,大力推动学科学术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和高水平人才培养.

    作者:刘丽;李军;范颖;马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新时代背景下专科护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护理人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近几年来,在教学和临床上,整体护理观念的形成,使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针对某专科学校护理学生的特点,以辅导员的视角,简要概括了专科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现状,并从管理者转变观念、教师优化精品课程、辅导员抓好德育工作三个方面,全面探讨了培养专科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以便为护理专业的教育和教学提供依据.

    作者:杨丹;初钰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就业为导向的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与实践

    根据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结合现代中药产业发展需要,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专业以专业调研报告为依据,基于主要就业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等方面,校企联合修订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具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沈伟;何方正;张钦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HIV/AIDS湿热内蕴证炎症基因的研究进展

    为了明确艾滋病湿热证炎症基因的研究方向,分别对炎症基因、湿热内蕴证炎症基因和艾滋病炎症基因三方面做一综述,通过查阅文献,对白介素类因子(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Toll样受体4(TLR4)、淋巴细胞粘附因子1 (SELL)、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ECAM1)、集落刺激因子类(CSF1、CSF3)等基因进行总结,为中医证候的转录组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建智;张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浅谈“治未病”的理论特色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中具有影响深远的理论之一,代表着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中医历来倡导“治未病”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未病态、前病未病态、潜病未病态和传变未病态四个方面,贯穿健康、疾病、康复、保健等方方面面.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及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变化,国家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逐步向预防疾病的方向转移,例如:新兴的全科医学以及慢病管理医疗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学习中医“治未病”思想精髓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

    作者:常天瀛;陈静;王银萍;王宏安;张守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孙氏腹针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法复位成功率的作用机理研究

    目的 证明孙氏腹针疗法在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法复位成功率中的作用并分析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180例患者,分为6组,每组30例.①基础治疗组;②孙氏腹针组;③手法复位组;④夹脊电针组;⑤孙氏腹针加手法复位组;⑥夹脊电针加手法复位组.所有治疗1次/天,每周治疗5次,治疗周期为2周或(或<2周).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推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S-CSA)检查各疗效.结果 1.各组对比(TCD)提示椎动脉血流动力明显改善(P<0.05), (FS-CSA)降低(P<0.05).2.孙氏腹针加手法复位组评分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孙氏腹针可明显改善颈背部项韧带、斜角肌的肌张力,使颈部的骨关节力学平衡关系趋向于正常,血管压力和弹性发生改变,颅内供血增加,使症状减轻,更重要的是给复位手法创造有利条件,使其复位成功率大大提高,使疗效进一步提高,对有些无效病例亦能提高疗效,使其有效或痊愈.

    作者:刘波;许嘉犇;马冰宇;魏巍;孟勇;赵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新思路及新方法在临床三基教学中的运用

    以莆田学院医学院2007、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对照观察“卡片管理法”在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操作教学应用中的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CPR操作考核的合格率为95%,对照组CPR操作考核的合格率为69%,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卡片管理法”能明显提高CPR操作合格率,提高临床教学效果,适合在临床三基教学中运推广应用.

    作者:黄锋庆;陈建成;程芳芳;赖永福;林志海;郭建斌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柴胡陷胸汤对痰热型稳定型心绞痛VEGF的影响

    目的 观察加味柴胡陷胸汤治疗痰热型SAP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痰热型SAP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与阿司匹林等基础治疗,对照组30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口服,日2次.治疗组30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加味柴胡陷胸汤,每日1剂,每天2次.总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前后观察测6 min步行距离(6MHW)、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E/A比值;并在治疗前后进行VEGF检测.结果 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6MHW)、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E/A比值均改善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VEGF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柴胡陷胸汤治疗痰热性SAP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及VEGF,临床上可以作为痰热型SAP的治疗方法进行推广.

    作者:王海燕;刘汉娇;李恋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医传染病学科建设存在问题的思考

    中医传染病学是传统中医与现代传染病的有机结合,为现代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治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根据目前中医传染病学的发展现状,结合所在学科的具体情况,对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作者:李青雅;郭会军;徐立然;李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牵引下旋转分骨手法配合中药治疗前臂双骨折30例

    目的 总结分析前臂双骨折采用牵引下旋转分骨手法配合中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前臂双骨折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划为两组,对照组30例实施牵引下旋转分骨手法治疗,观察组30例为牵引下旋转分骨联合中药治疗,比较分析不同方法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臂双骨折患者采用牵引下旋转分骨手法配合中药治疗,促骨折功能早日恢复,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严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期42例

    目的 探讨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4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康复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15例(35.72%),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在治疗后都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改善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肢体各项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玉琴;刘梅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2014年我院心血管内科活血化瘀类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江苏省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4年心血管内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为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调取2014年心血管内科全部住院病历,对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患者的用药品种、用法用量、疗程、辨证施治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结果 共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9个品种,销售比例占全院该类药品销售总额的10.1%;存在问题为溶媒选用有不合理、给药次数未达说明书要求、未请中医科会诊按照辨证理论给药等情况.结论 该科在使用活血化瘀类注射剂方面存在未按药品说明书使用药物现象,未能依据中医理论辨证施治.

    作者:王桂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血栓通(冻干)治疗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0例

    目的 观察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中老年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和复查脑TCD确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注射用血栓通显著改善中老年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头晕头痛及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复通闭塞的颅内动脉(P<0.01);而对照组复通闭塞的颅内动脉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中老年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显著.

    作者:袁琼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数字化背景下医院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 分析数字化医院病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方法 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数字化病案管理的分析,探讨病案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结果 医院在实行病案数字化管理中,应结合自身实际,有序开展相关工作.结论 医院相关人员切实重视、加强管理、增强业务能力,高质量数字化医院病案的目标必将实现.

    作者:逄晶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医院校中医学专业新生的授课方式改革探讨

    中医学专业课晦涩难懂,传统的授课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影响授课效果,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运用Excel频数、频率统计得出结论,新生期望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下,一位知识渊博、有一定文化底蕴的老师通过“医案举例”的教学方法授课,不仅讲授理论知识还要传授临床经验.

    作者:苏联军;李杳瑶;谢雪姣;艾碧琛;易亚乔;肖碧跃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