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阴道前壁修补术22例临床分析

李华

关键词:阴道前壁修补术, 子宫脱垂, 复发
摘要:目的:评价改良阴道前壁修补术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有阴道前壁脱垂的患者进行改良阴道前壁修补术.结果:22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3~12个月,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改良阴道前壁修补术术后临床效果满意,手术操作简单、复发率低,且不增加治疗费用,值得在基层推广.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胎膜早破分娩方式的分析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选择138例胎膜早破的初产妇为观察组,138例正常初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结果:胎膜早破产妇的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胎膜早破的孕妇应加强临床监护,及时准确的选择分娩方式,以减少对母婴的影响,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于雪萍;郭建波;刘洪翠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生物反馈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纳入研究,分为生物反馈治疗仪干预的治疗组及传统康复训练的对照组,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及SSS、BI指数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8%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在SSS评分上治疗组下降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BI评分上则升高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可有效提高偏瘫患者的疗效,对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亦大有裨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夫瑞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科出血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5年1月-2012年1月对23例产科出血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手术(UAE)超选择插管进入双侧子宫动脉及侧支供血血管,经造影证实后,并用明胶海绵颗粒予以栓塞,重复造影证实成功.结果:23例患者均手术成功,5例患者出血逐步停止,18例患者术后即停止出血,无1例再次出血,栓塞前后血压、心率、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子宫动脉栓塞(UAE)术治疗产科大出血止血迅速、疗效肯定、安全、并发症少,可保留子宫及生育功能,有利于患者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建群;江飞云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15例妊娠合并肺结核病人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对妊娠合并肺结核的病人进行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肺结核病人15例,对其进行一般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结果:15例病人出院后门诊随访皆临床治愈.结论:应重视对妊娠合并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以确保病人能长期、全程、规律用药,提高治愈率,减少结核病的复发率.

    作者:王建霞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Protaper手动镍钛锉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反应的临床观察

    Protaper手动镍钛根管锉是现代根管治疗技术中,重要的不可缺省的根管预备工具,使用镍钛器械和冠根向深入技术(Crown-down)进行根管预备已经成为牙髓病学界广泛承认的技术.笔者在对180例慢性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根管治疗中,采用Protaper手动镍钛锉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牛纪霞;代红;王荣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3例胎儿单脐动脉妊娠结局及文献复习

    目的:分析3例胎儿单脐动脉(SUA)的妊娠结局并对此类病例复习文献.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发现SUA的孕妇并定期连续观察至入院分娩的3例病例资料,再对近期此类病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例SUA于孕40周时胎儿死亡;1例SUA因其伴子宫内发育受阻(IUGR)于37周剖宫产分娩,新生儿健康;1例SUA于38+3周自然分娩,新生儿心脏畸形.结论:单脐动脉的病例临床时有发现,这类胎儿多伴有IUGR,并伴有先天性其他器官发育异常,尤多伴有肾脏和心脏的畸形.

    作者:夏珺;唐新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南充市顺庆区社区卫生服务的问题和对策

    保护和促进健康,不仅是卫生事业的根本任务,也是国家和世界发展的重要社会目标[1].如何发展社会卫生事业,使人人得到基本卫生服务,提高人类健康水平,这是摆在各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面前的严峻任务.为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程度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本文主要是对我国城市(以南充市顺庆区为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认识和分析,以及对社区卫生服务未来的发展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作者:邓雪清;唐海兰;任晓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222株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肠球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特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222株临床分离的肠球菌,采用Vitek 2 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作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4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耐药率的差异.结果:222株肠球菌的构成比为屎肠球菌125株(56.3%)、粪肠球菌81株(36.5%)、其他肠球菌16株(7.2%).中段尿、病灶或伤口分泌物为主要标本来源,分布于外科及内科等多个病区.屎肠球菌的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红霉素、莫西沙星、高浓度庆大霉素、奎奴普汀/达福普汀的耐药率分别为87.2%、76.8%、80.0%、94.4%、79.2%、81.6%、5.6%.粪肠球菌的为49.4%、3.7%、13.6%、72.8%、14.8%、56.8%、8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屎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四环素及高浓度链霉素耐药率为0.8%、84.8%、54.4%与粪肠球菌的0、86.4%、34.6%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0.结论:我院屎肠球菌检出率高于粪肠球菌,且屎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

    作者:杜娟;李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声像图特征及分型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二维声像图将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分为导管扩张型及无导管扩张型.结果:30例患者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2例,诊断符合率73.3%.结论:高频探头近区干扰少,分辨率高,可显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直接或间接征象,且操作简便、无痛苦,是诊断该病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燕兰;陈晴玉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乌司他丁联合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联合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8例,A组用乌司他丁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B组单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呼吸力学、肺泡灌洗液TNF-α和IL-10、乳酸的变化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急性肺损伤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呼吸力学、肺泡灌洗液TNF-α和IL-10、乳酸的变化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APACHEⅡ评分等指标较前均有改善(P均<0.05),且A组较B组改善明显(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姚平波;邓立普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102例医院真菌感染的分析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易感因素不断增加,医院感染问题日趋突出,而且医院真菌感染的比例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及各种侵入性操作手段的广泛应用使医院真菌感染明显增加.为了解医院真菌感染的状况,旨在探讨影响医院真菌感染的各种因素,为此进行调查,现分析如下.

    作者:代述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腹壁疝修补术67例临床分析

    腹壁疝是当前疝外科中很常用的概念,常见的为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股疝、切口疝、白线疝和脐疝等.腹壁疝修补术也是基层卫生院常见的手术.我院2007-2011年施行了各种疝修补术6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作一回顾性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朱培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唇腭裂患儿七氟醚诱导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探讨唇腭裂患儿七氟醚诱导中护理的方法和重要性.方法:回顾68例采用七氟醚诱导的唇腭裂患儿的观察与护理,总结唇腭裂患儿七氟醚诱导的护理方法.结果:所有患儿麻醉诱导平稳、顺利,无并发症,安全过渡到麻醉维持期.结论:严密的监测和良好的护理是唇腭裂患儿七氟醚诱导平稳、安全的重要保证.

    作者:吴蔚媚;王新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后取环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后取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取环标准的绝经后妇女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前口服米非司酮,术中肌肉注射酒石酸布托啡诺后行取环术,对照组术前口服米非司酮后行取环术,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宫口松弛情况、镇痛效果及取环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宫颈口完全松弛率为90%,镇痛有效率为93.33%,顺利取环率 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绝经后取环术,具有效果好,手术成功率高,安全等优点.

    作者:王玉凤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参仙生脉口服液联合硝酸酯类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律失常

    目的:观察参仙生脉口服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方法:选择住院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心率在50~60次/min,不应用其他提升心率药物.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活血化淤、改善循环的基础上,对照组(35例) 心宝丸3丸/次,3次/d,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次,2次/d口服;治疗组(35例) 给予参仙生脉口服液20ml/次,2次/d,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口服20mg/次,2次/d.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心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心率提升的有效率分别为94.29%、74.29%(P<0.05).结论:应用参仙生脉口服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能有效提升心率,改善预后,无明显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孙秀娟;曹继云;张茂峰;孔静;狄小凯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临床医学生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中医内科学理论及临床教学改革近几年来取得不少成绩,突出表现在规划教材的成功使用,将第5版教材中的某些与临床不相符合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充实、增加了诊断、鉴别诊断及现代临床与实验研究的新进展,体现了时代特色,使中医内科学的理论教学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但笔者在实际临床教学中仍然发现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存在不少盲点与误区,现就中医内科临床教学改革探索谈几点看法.

    作者:袁成业;施华平;龙爱华;季光;陈顺中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运用Ridit分析法评价医院医疗质量

    目的:通过对医疗疗效的评价和分析,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方法:运用Ridit分析法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结果:2007-2011年某院这5年的疗效质量按高低顺序为2008年2007年、2009年、2010年、2011年.结论:Ridit分析法简单直观,结果明确,能够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魏民;耿庆玲;郭建新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天智颗粒联合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天智颗粒联合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作用及其对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的影响.方法:将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服用天智颗粒联合替米沙坦,对照组40例,服用替米沙坦,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血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降压疗效及症状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浓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天智颗粒联合替米沙坦在降压和改善高血压患者症状方面优于单纯使用替米沙坦,且较单纯使用替米沙坦明显降低炎症介质hs-CRP、TNF-α、IL-6的浓度.

    作者:陈豪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肘静脉压测定在心衰治疗中的应用

    心衰被认为是所有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多发疾病,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是一个全球性的严重的公众健康的临床问题.正确评估患者的心功能对其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在临床实践中,我科采用肘静脉压测定代替中心静脉压测定,简单易行,可在任何情况下间接的了解,特别是在利尿和补液的治疗中,通过治疗前后的压力变化,可反映出心功能改善的情况.

    作者:陈玉珍;马丽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Coulter LH-750血液分析仪单核细胞计数准确性评价

    目的:评价 Coulter LH-750血液分析仪在白细胞分类时单核细胞计数的准确性.方法:选取1 048例病人,按仪器计数单核细胞数高低分成两组,进行手工镜检并与仪器结果进行对比,并统计误分为单核的异常细胞的百分比.结果:低值组与镜检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值组与镜检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异常细胞中肿胀变性粒细胞占31.4%,杆状核粒细胞占20%,异淋占24.6%,幼稚细胞占15.4%,有核红占8.6%.结论:LH-750血液分析仪在单核细胞>10%时有一定的假阳性率,为了保证检验质量,必须镜检复查,保证结果的真实性.

    作者:李夏;孙红;全浩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